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維基
毛協(xié)恭(?年—1647年),字力懷,一字端甫,號亶鞠。南直隸常州府武進縣(今屬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人。明末政治人物。自幼家貧力學。崇禎三年(1630年)庚午鄉(xiāng)試舉人。崇禎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第三甲第一百七十七名同進士出身,大理寺觀政。十五年(1642年),授福建福寧州寧德縣知縣。隨即以才能調任福州府侯官縣知縣,寧德縣人為毛協(xié)恭立祠、碑于學前街。于侯官縣拒絕饋贈、革除耗羨、多有惠政。十六年(1643年)春季,清兵入塞攻略畿輔,福建巡撫張肯堂勤王,毛協(xié)恭募兵二千人前往隸屬張肯堂。十七年(1644年),勤王軍退兵后獲舉薦入授監(jiān)察御史,尚未赴任,流寇張獻忠部已攻破江西袁州、吉州,轉攻贛州以窺探福建;毛協(xié)恭對張肯堂進言:「杉關,入閩門戶,關固,賊不能越邵武而南。請厚集兵守之?!箖蓚€月后,張獻忠軍轉往四川使福建危機暫解,而李自成攻陷京師畿輔西側地帶,崇禎帝下詔勤王,毛協(xié)恭與張肯堂再度募集義勇軍,剛集結便獲悉京師淪陷皇帝殉國。南明福王監(jiān)國,授為陜西道監(jiān)察御史。隆武元年(1645年,順治二年)閏六月隆武帝稱帝后,以御史提督福建學政。隆武二年(1646年,順治三年)正月,毛協(xié)恭進呈常州同鄉(xiāng)各臣書疏,隆武帝讀完感到悲痛,說:「江南士紳,無人不灑涕思明,枕戈待舉。朕必親提黃鉞,張皇六師,以慰臣民之望。大小文武,當時時刻勵爾志,毋狃偏安!」八月,清軍入福建,取福州。毛協(xié)恭正辦理考試完畢,由興化府行至洪塘,獲悉事變大哭,投水自殺,獲救,避難流轉于泉州府、建寧府境之間,打算前往廣東。遇到土寇發(fā)起,避難前往崇安縣。隆武三年(1647年,順治四年)七月,毛協(xié)恭南下途中于建寧府西北吉陽溪萬石灘遭遇清軍,女婿劉元趙前行被殺;毛協(xié)恭命令兩個兒子從小路逃走,自己向清軍大喊:「速殺我!」被捕,清軍主帥以高官厚祿勸降,毛協(xié)恭厲聲說:「若亦知毛提督乎?尚奚道!」于是被殺,尸體被投入溪水急流中。毛協(xié)恭兩個兒子尋找其尸身未尋得。毛協(xié)恭之妻周氏抱著幼子,與長女、次女都投水而死,家仆鄒良玉、王大郎殉死,受毛協(xié)恭命率二千人前往京師的王秀之妻也攜幼子投水死。清乾隆朝賜謚節(jié)憫,入祀寧德縣、侯官縣名宦祠。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03—1644 【介紹】: 明廣平府永年人,字孔嘉,又字井眉。崇禎四年進士。授儀封知縣,調杞縣,擢吏部文選主事,歷太仆丞,閱馬近畿。聞李自成破居庸關,馳入京,謁大臣策畫戰(zhàn)守。大順軍破京師后,投井死。有《君子亭集》。
人物簡介
申佳允(1602—1644),本名申佳胤,明末官員,《明史》避雍正皇帝胤禛之名諱而作申佳允,申涵光之父。字孔嘉,又字浚源,號素園,北直隸廣平府永年縣(今河北省邯鄲市永年縣)人。崇禎四年進士,歷任知縣、吏部文選司主事、吏部考功司員外郎、南京國子監(jiān)博士、大理寺評事、太仆寺丞等職。甲申之變,佳胤殉國死節(jié),贈太仆寺少卿,謚節(jié)憫。入清,褒揚忠烈,賜謚端憫。有《申端憫公詩集》、《申端憫公文集》傳世。
維基
申佳胤(1603年—1644年4月25日),字孔嘉,號浚源、素園。直隸廣平府永年縣(今屬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qū))人。明末官員、詩人、經(jīng)學家,甲申之變時自殺殉國,年四十二。南明追贈太仆寺少卿,謚節(jié)憫。清順治賜謚端憫。清雍正年間避諱清世宗改稱佳允、佳蔭、佳印。六歲喪父而孤,家庭貧困,經(jīng)濟方面無所仰賴,其母靠紡織維生,有時一日只食一餐。申佳胤自幼便以節(jié)操剛正自勵,面對他人不顯露饑寒的神色,他人無法看出其境況。萬歷四十八年(1620年)補生員。天啟元年(1621年)辛酉鄉(xiāng)試舉人。崇禎四年(1631年)辛未科第三甲第九十五名同進士出身。崇禎六年(1633年),授河南開封府儀封縣知縣。儀封民風勤謹簡樸易于治理,申佳胤減省繁苛的教條,打算與民休息;儀封縣原本多盜賊,申佳允嚴格實行保甲法,使盜賊無處容身,治安漸佳;遇到大雨不止,黃河決口,申佳胤親自冒著怒濤乘船組織民工堵塞決口;縣內有大土豪,奸詐狡猾而擾亂治安,申佳胤將之捕捉處刑,縣境內為之震撼。崇禎七年(1634年),申佳胤因有才改調杞縣。崇禎八年(1635年),流寇「掃地王」率萬人攻打杞縣縣城,城墻土垣多處崩塌,申佳胤招募死士死守并擊潰流寇,因之將土城改建磚城;其后流寇高迎祥等攻入河南,唐王朱聿鍵率兵勤王,勤王軍即將抵達開封府時,諸位省、府大吏甚為惶恐不安,聚集會議說:「留之,不聽。行,守土者且得罪?!股昙沿分鲝垼骸肝┲芡蹩闪糁!贡娙朔Q善,于是用申佳胤之計。崇禎十年(1637年),因政績卓異,擢吏部文選司主事。上疏防備邊患之五項策略。崇禎十三年(1640年),升吏部考功司員外郎。佐理京察。因大學士薛國觀傾軋少詹事文安之,文安之因是崇禎辛未科會試主考官,申佳胤奉之為師,故受牽連,又因舉劾公正之事忤逆溫體仁,貶官出為南京國子監(jiān)博士。后升遷大理寺評事。再升太仆寺丞,于近畿巡閱御馬。崇禎十七年(1644年),以太仆寺丞奉旨出巡牧場。而聽聞李自成攻破居庸關后圍攻京師,情勢仍可避難躲藏,旁人勸申佳胤不要進京,申佳胤流淚說:「固知京師必不守,然我君在焉,安危共之,何所逃避。」三月十二日,申佳胤行山路回京,馳馬入都城,到處拜謁軍政大臣,籌畫與投遞守城戰(zhàn)之策略,都不被接受。申佳胤留給長子申涵光書信寫道:「行己曰義,順數(shù)曰命,義不可背也,命不可違也。吾受國恩,誓死相報,不復顧家矣;天下事莫不壞于貪生而畏死。死于疾、死于利、死于刑戮、于房幃、于斗戰(zhàn),均死也。死數(shù)者,不死君父,蓋亦不善用死矣;今日之事,君父之事,死義也,猶命也,我則行之?!谷率湃?,京師遭流寇攻陷。申佳胤穿戴整齊冠服,叩拜辭別年老母親,騎馬至王恭廠,隨從家仆請求申佳胤改換便服以逃避賊兵。申佳胤說:「吾起微賤,食祿十三年;國事至此,敢愛死乎!」兩個家仆圍守著不離去,申佳胤欺騙他們說:「吾不死也,我將擇善地焉?!瓜埋R向北叩拜,申佳胤看見一灌溉水田用的巨井,突然跳入巨井中,家仆大驚呼號,欲將申佳胤救出。但井水淺,只超過腹部高度,申佳胤喊道:「告太安人,有子作忠臣,勿過傷也。」于是坐地吸水而溺死,年四十二。南明福王監(jiān)國時追贈太仆寺少卿,謚節(jié)憫。清順治十三年(1656年)下詔褒揚甲申死難諸臣,賜謚端憫。申佳胤死后,名士陳子龍為其作〈申節(jié)憫公傳〉、殷岳為其作〈行狀〉,子申涵光、申涵煜、申涵盼編有年譜。

人物簡介

維基
趙士驥(17世紀—1643年),字卓午,號黃澤,山東登州府萊陽縣人。趙士驥是天啟元年(1621年)山東鄉(xiāng)試舉人,十六年間粗衣糲食,不擾知縣,到崇禎十年(1637年)成進士,獲授中書舍人,依舊品行端正,不久辭官回鄉(xiāng)。他篤于孝友,雙親逝世時哀毀骨立,又博覽群書,文章下筆千言立就,得士子視為宗匠;崇禎十六年(1643年)清兵攻打山東,他和工部右侍郎宋玫、吏部郎中宋應亨、萊陽知縣張宏一同被殺,朝廷追贈光祿寺少卿、中憲大夫,乾隆年間追謚節(jié)憫,墓在縣西邊五里,有碑,而著作則有《文起樓稿》、《春秋四傳合解》,入祀鄉(xiāng)賢祠、忠孝祠。趙士驥有五子:順治九年進士趙?、拔貢趙隆、順治十五年進士趙崙、拔貢趙崇等。
陸清源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維基
陸清源(1604年—1645年),字嗣白,號岫青,浙江嘉興府平湖縣人。陜西提學副使陸光祚曾孫。崇禎六年(1633年)癸酉科浙江鄉(xiāng)試第十四名舉人,崇禎七年(1634年)聯(lián)捷甲戌科進士,授廣東增城縣知縣,鄰邑從化、龍門山菁險惡,劇寇嘯聚盤古洞,三省合兵剿之不克,制府張鏡心集屬吏問計,清原獨曰:「寇據(jù)山谷,兵聚則散,兵散則聚,不若撫之,宜可解。」巡按李云鴻是其議,委攝從化、龍門、東莞諸篆,耑任撫字,清原先揭示禍福,一日單騎抵賊巢,賊出不意,皆震懾請命。許以不殺,按籍散遣,境內獲安。十五年壬午(1642年)召對,陳時政十事,上嘉納之。擢云南道御史,浙西白糧北運累民,疏請官解,著為令。巡按福建,道經(jīng)淮安,疏言史可法兵單,根本重地恐不支,今援師云集,宜悉留淮上,聽可法調用。不報。時張獻忠已陷湖廣,波及江西,福建與江西接壤,賊寇蜂起,行部至漳州,賊梁良眾萬余攻城,清原計擒內奸辛泗等斬之,簡驍勇七百人,從間道擊之,擒其副帥李寅,賊乃退。十七年甲申,京師不守,清原捐俸備甲仗,募兵三千勤王,請身討賊,疏上,為馬士英所格。乙酉赴命,在途聞金陵陷,慟曰:「某不獲從倪(元璐)、范(景文)諸臣殉先帝者,以奉簡書在外也。今已矣,天下事無可為!清原故閩吏,當還求死所耳!」乃間道入閩,從唐王朱聿鍵授都御史,上疏言閩越唇齒,宜亟餉越。即命清原渡嶺犒師。時馬士英擁兵竄越閩,以其失君喪國,褫其名。士英遂激眾劫餉,投敕印于江,麾其將趙體元刃及清原,五指俱斷,幽禁舟中。清軍渡錢塘,馬士英先一日遁逃,兵馬大潰,營弁沈起龍、毛有備強迫清原帶領逃亡,清原曰:「浙江失,福建必不能守,去將安之?」遂投江死,年四十有二。乾隆四十一年追謚忠節(jié)。李天植《挽岫青詩》:「御史真人杰,艱危洵備嘗。酬知惟血性,嫉惡有剛腸。不懼李希烈,寧殊張睢陽。英魂告知己,千載識遺芳?!?/blockquote>
郭符甲 朝代:明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末福建晉江人,字輔伯。崇禎十六年進士,授南京戶部主事。乞假歸。時清兵南下,舉兵山中,戰(zhàn)敗,死。鄉(xiāng)人葬之于海島中。
維基
郭符甲(1605年—1648年),字輔伯,號介庵,福建晉江縣(今晉江市)人,明末官員,進士出身。郭符甲少年博學,弱冠時即為孝廉,然而此后六次春闈落第,十八載寒窗,直到崇禎十六年(1643年)方考中明朝末科進士。次年,明朝滅亡,郭符甲擔任南明弘光朝禮科給事中,不久托病回鄉(xiāng)。清軍入福建后,郭符甲舉兵抗清,響應鄭成功,兵敗殉國。清乾隆年間追謚節(jié)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05—1645 【介紹】: 明蘇州府嘉定人,字蘊生,號陶庵。為復社成員。崇禎十六年成進士,歸益研經(jīng)籍。清順治二年,嘉定人抗清起義,淳耀與侯峒曾被推為首領。城破后,與弟黃淵耀自縊于僧舍。門人私謚貞文。能詩文,有《陶庵集》、《山左筆談》等。
維基
黃淳耀(1605年—1645年),字蘊生,號陶庵,又號水鏡居士,直隸嘉定縣人。明末進士,抗清義士。清軍破嘉定,黃淳耀自縊殉國。十歲入私塾讀書,善八股文,籌組“直言社”,倡經(jīng)世之學。崇禎十五年(1642年)壬午科舉人,崇禎十六年(1643年)聯(lián)捷癸未科進士。李自成破京師,福王立于南京。進士多前往授職,唯獨黃淳耀不赴選。弘光元年(1645年),清軍破南京。黃淳耀駐守嘉定,清軍圍堵嘉定并切斷其后援,嘉定危如累卵。嘉定城破前,同榜進士王泰際曾勸黃淳耀打開西門,給逃難的百姓放條生路,淳耀斷然拒絕。嘉定失陷后,淳耀同其弟黃淵耀自殺殉國,于西城僧舍自縊死。黃淳耀死后,其弟子陸元輔將其遺像懸掛于書房,朝夕瞻拜,終生不綴?!?a target='_blank'>明史》有傳。清乾隆年間,追謚忠節(jié)。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45 【介紹】: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彝仲。好古博學,工詩文。與陳子龍等結幾社,與復社相應和。崇禎十年,與陳子龍同第進士。授長樂知縣,善決疑獄。南明弘光時官吏部考功司主事,未就職。南都亡后,入總兵吳志葵軍撫清,無成。聞侯峒曾死,為經(jīng)紀其喪。事畢,自沉松塘死。
詞學圖錄
夏允彝(1605-1645) 字彝仲,號瑗公。松江華亭人。南明弘光時授吏部主事,未赴,前往揚州投史可法。南都失陷,與陳子龍等繼續(xù)抗清,兵敗投水死。南明隆武時謚文忠,清乾隆時謚忠節(jié)。為江南名士,加入復社,又與陳子龍等結幾社,砥礪名節(jié),號"幾社六子"。今人輯有《夏允彝集》。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彝仲,嘉善籍,松江華亭人。崇禎丁丑進士,除知長樂縣擢吏部考功主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06—1648 【介紹】: 明浙江鄞縣人,字虞孫,一字希聲,號止亭。崇禎十年進士。授太倉知州,政績甚著。遷刑部員外郎,尋以憂歸。清兵下杭州,倡議起兵,應者數(shù)萬人。遣使請魯王監(jiān)國。任右僉都御史。為方國安、王之仁所扼,憤而棄軍,欲披發(fā)入山。及魯王流亡海上,進肅樂東閣大學士,又以鄭彩專柄,不能有所作為,憂憤卒于舟中。謚忠介,清朝謚忠節(jié)。有《正氣堂集》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廣東揭陽人,字仲常。崇禎元年進士。累遷至詹事府詹事。后隱居南交山中,結茅屋數(shù)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全粵詩·卷六一五
郭之奇(一六〇八 — 一六六二),字仲常,號菽子,一號正夫,別號玉溪子。揭陽人。明思宗崇禎元年(一六二八)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六年,改禮部主事。歷官員外郎、郎中、福建提學參議、提學副使,官至詹事府詹事。甲申聞變,歸從桂王,授文淵閣大學士,吏、兵二部尚書,轉戰(zhàn)閩粵滇黔間,往來數(shù)萬里,聞孫可望殺嚴起恒,乃聚集鄉(xiāng)勇,守樂民所,為陳奇策等聲援。后為交趾韋永福誘執(zhí),獻于清廷,解至廣西省城,不屈而死,時為清康熙元年八月十九日,年五十五。清乾隆中賜謚忠節(jié)。著有《宛在堂文集》、《宛在堂詩》、《古詩唐詩大觀評語》、《九九篇》等。清康熙二十三年刊《潮州府志》卷九、清周碩勛纂修乾隆二十七年刊《潮州府志》卷二八、清阮元道光刊《廣東通志》卷二九四有傳。
維基百科
郭之奇(1607年—1662年),字仲常,號菽子,又號正夫、玉溪。廣東揭陽縣榕城東門(今廣東揭陽市榕城區(qū))人。為南明大臣,歷任南明文淵閣大學士加太子太保(相當宰相)兼吏部尚書、兵部尚書,率軍轉戰(zhàn)閩粵滇黔抗清,于順治十八年(1661年)在廣西桂林為清將韋永福所俘,翌年殉國。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謚忠節(jié)。

生平

明崇禎元年(1628年)中進士,選授翰林院庶吉士,崇禎六年(1633年)任禮部主客司主事,提督四譯館,翌年轉員外郎。崇禎九年(1636年)典試河南后,轉郎中,崇禎十四年(1641年)遷福建提督學政、布政使司左參議,后攝按察司事。崇禎十七年(1644年)崇禎帝自縊于北京煤山,他跟隨南明王朝弘光、隆武和永歷皇帝轉戰(zhàn)南北。順治九年(即南明永歷六年,1652年)郭之奇策動全潮反正,潮州總兵郝尚久響應反清復明。翌年清政府派靖南王耿精忠率軍圍攻潮州城,城破后,清軍“縱兵屠掠,遺骸十余萬”。
維基
郭之奇(1607年—1662年),字仲常,號菽子,又號正夫、玉溪。廣東揭陽縣榕城東門(今屬揭陽市榕城區(qū))人。為南明大臣,歷任南明文淵閣大學士加太子太保(相當宰相)兼吏部尚書、兵部尚書,率軍轉戰(zhàn)閩粵滇黔抗清,于順治十八年(1661年)被交趾韋永福所俘,押送予清廷,翌年殉國。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謚忠節(jié)。明崇禎元年(1628年)中進士,選授翰林院庶吉士,崇禎六年(1633年)任禮部主客司主事,提督四譯館,翌年轉員外郎。崇禎九年(1636年)典試河南后,轉郎中,崇禎十四年(1641年)遷福建提督學政、布政使司左參議,后攝按察司事。崇禎十七年(1644年)崇禎帝自縊于北京煤山,他跟隨南明王朝弘光、隆武和永歷皇帝轉戰(zhàn)南北。順治九年(即南明永歷六年,1652年)郭之奇策動全潮反正,潮州總兵郝尚久響應反清復明。翌年清政府派靖南王耿精忠率軍圍攻潮州城,城破后,清軍“縱兵屠掠,遺骸十余萬”。

人物簡介

維基
周啟巂,字立五,號節(jié)人,江南宜興人。清初政治人物。周啟巂于順治四年(1647年)中式丁亥科二甲第二名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內弘文院編修,官至鴻臚寺少卿。著有《澹木齋文集》、《澹木齋詩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45 【介紹】: 明揚州府江都人,字飲光,號谷庵。崇禎十六年進士。與史可法同輔福王。馬士英知其能而忌,出為萬安知縣。弘光元年八月清兵入萬安,被執(zhí)自殺。有《梁節(jié)閔遺集》。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飲光,江都人。崇禎癸未進士,除萬安知縣
維基
梁于涘(1608年11月25日—1645年),字飲光,一字湛至,號谷庵,直隸江都人,明末政治人物。崇禎三年庚午科第17名舉人,崇禎十六年(1643年)癸未科詩二房會試第158名,殿試三甲第198名,大理寺觀政,甲申授江西萬安縣知縣。弘光元年(1645年)清軍大舉南下,明將白之裔叛,領清軍進入萬安,江西巡撫曠昭被執(zhí),梁于涘不屈,投水自殺。乾隆年間追謚節(jié)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08—1663 【介紹】: 明末清初浙江鄞縣人,字周明,一字贛庵。明諸生。南明弘光朝亡,與董志寧、王家勤、張夢錫、華夏、毛聚奎五人,號六狂生,同奉錢肅樂起義兵,擁魯王監(jiān)國。授按察副使。兵敗后,繼續(xù)反清,與張煌言通消息??滴鯐r,為降兵所告,被捕。旋得釋,未至家即死。私謚節(jié)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68 【介紹】: 明末清初廣寧人。明參將,崇禎間隨孔有德降清太宗,授參領,尋擢副將。順治間隨孔有德攻廣西,官至左江鎮(zhèn)總兵。

人物簡介

簡介
字明卿,號魯山,南直隸安慶府桐城人。少孤,為童子時即受知于同邑左光斗,妻以兄女。天啟五年(1625年)登丁未科進士,初為南樂縣知縣,歷政三載,政績卓著,調繁滑縣,擢授工科給事中,首劾權相溫體仁,被謫。體仁敗,復起為給諫。累遷大理寺卿,特疏出劉宗周、金光辰于獄,薦史可法于吏部??偙S得功被逮,疏請釋之,得出鎮(zhèn)鳳陽。尋以兵部侍郎總督宣大,越二年以疾乞歸。甲申京師陷,馬士英擁立福王,視孫晉為東林黨魁,乃倉皇奉母,避居浙江仙居,因自號馀庵,又曰遁翁。筑室龍眠山,率子弟讀書其中。年六十八卒??小稏|甌》、《黃山》、《廬山》、《曹溪》、《南岳》諸集,居家事母汪太淑人以孝,教子若孫以嚴。子孫中麟、孫中彖,一為順治甲午舉人,一為順治乙未進士。里人稱為孝節(jié)先生。
維基
孫晉,字明卿,號魯山,南直隸安慶府桐城人。少孤,為童子時即受知于同邑左光斗,妻以兄女。天啟五年(1625年)登丁未科進士,初為南樂縣知縣,歷政三載,政績卓著,調繁滑縣,擢授工科給事中,首劾權相溫體仁,被謫。體仁敗,復起為給諫。累遷大理寺卿,特疏出劉宗周、金光辰于獄,薦史可法于吏部??偙S得功被逮,疏請釋之,得出鎮(zhèn)鳳陽。尋以兵部侍郎總督宣大,越二年以疾乞歸。甲申京師陷,馬士英擁立福王,視孫晉為東林黨魁,乃倉皇奉母,避居浙江仙居,因自號馀庵,又曰遁翁。筑室龍眠山,率子弟讀書其中。年六十八卒??小稏|甌》、《黃山》、《廬山》、《曹溪》、《南岳》諸集,居家事母汪太淑人以孝,教子若孫以嚴。子孫中麟、孫中彖,一為順治甲午舉人,一為順治乙未進士。里人稱為孝節(jié)先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10—1644 【介紹】: 明常州府武進人,字伯玉,一字在六。崇禎元年進士,授揚州府教授,累官至工部主事,拒媚中官張彝憲,被劾落職。十七年起兵部主事,巡視皇城。李自成破京城,投水死。
維基
金鉉(1610年—1644年),字伯玉,號石齋,直隸武進縣(今屬常州市)人,留守前衛(wèi)軍籍(屬順天府)。明末政治人物,天啟丁卯解元,聯(lián)捷崇禎戊辰進士。崇禎末,累官兵部主事。李自成破北京,金鉉聞崇禎帝殉國,跳金水河自盡。金鉉自幼胸有大志,天啟七年(1627年)中式丁卯科順天鄉(xiāng)試第一名舉人,年僅十八歲。崇禎元年(1628年)戊辰科二甲進士。改揚州府教授。歷任國子監(jiān)博士、工部主事。因直諫被彈劾回鄉(xiāng),閉門謝客,贍養(yǎng)父母。崇禎十七年(1644年)春,起用為兵部車駕司主事。李自成大順軍攻破北京之后,崇禎帝殉國,金鉉得知后,解下牙牌交給家人,便不顧家人攔阻,自投金水河。河中水淺,金鉉將頭沉入泥中自盡。大順軍盤踞大內一月有余,其間無人為金鉉收殮。內官遙指金水河上冠袍相告:「此金兵部也。」后來其弟金錝收殮其頭顱,配木身安葬。南明朝廷追贈金鉉太仆寺少卿,謚忠節(jié)。清朝賜謚忠潔?!?a target='_blank'>明史》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