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1詞典 1分類詞匯 10
《國語辭典》:劇職(劇職)  拼音:jù zhí
事務(wù)繁雜而地位重要的職務(wù)?!蹲髠?。襄公十六年》晉。杜預(yù)。注:「祁奚去中軍尉為公族大夫,去劇職就閒官?!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二二:「令孜老大不忍,心里要抬舉他,不論好歹,署了他一個劇職?!?/div>
《漢語大詞典》:劇事(劇事)
艱巨、繁雜的事務(wù)。后漢書·杜詩傳:“及臣齒壯,力能經(jīng)營劇事?!?唐 元稹 《盧頭陀》詩序:“少力學(xué),善記憶,戡解職仕。不三十餘,歷八諸侯府,皆掌劇事?!?span id="ndba0ca" class="book">《新唐書·韋思謙傳》:“改侍御史, 高宗 賢之……疑獄劇事,多與參裁?!?/div>
《國語辭典》:硬骨頭(硬骨頭)  拼音:yìng gú tou
1.比喻剛毅不屈的人。如:「那傢伙是個硬骨頭,絕不會向惡勢力低頭?!?br />2.比喻堅(jiān)毅剛直、百折不撓的精神。如:「他生就一把硬骨頭,威脅利誘都不足以動搖他的心志?!?/div>
《漢語大詞典》:繁鉅(繁鉅)
亦作“ 繁巨 ”。
(1).復(fù)雜而艱巨。亦指復(fù)雜而艱巨的事務(wù)。 明 沈德符 野獲編·吏部一·異途任用:“頗聞兩人俱非循吏,但干局開敏,能肩繁鉅。”《人民日報(bào)》1948.7.30:“在緊張劇烈戰(zhàn)爭的環(huán)境里,你們毫無懼怕,不知疲勞的接受一個緊接著一個的繁巨的接收傷員的任務(wù)?!?br />(2).繁茂巨大。 元 劉祁 歸潛志卷十三附《游林慮西山記》:“林行四五里入山,路比 黃 華 頗夷,谷亦曠,樹木繁鉅,水聲比 黃 華 差小。”
《漢語大詞典》:萬里長征(萬里長征)
形容非常遠(yuǎn)的征程。 唐 王昌齡 《出塞》詩之一:“ 秦 時明月 漢 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陳毅 《送沈張諸君赴延安》詩:“萬里長征不計(jì)程,指津自有北辰星。”后用以比喻所從事的長期的、艱巨的事業(yè)。 毛澤東 《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報(bào)告》:“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秦牧 《長河浪花集·中國紅場的旗幟》:“以共產(chǎn)主義知識分子為先驅(qū)的堅(jiān)決英勇的一群,在黨的領(lǐng)導(dǎo)下一直萬里長征,從新民主主義革命進(jìn)到社會主義革命?!?/div>
《國語辭典》:天高地厚  拼音:tiān gāo dì hòu
1.形容天地廣大遼闊。漢。蔡邕〈釋誨〉:「天高地厚,跼而蹐之?!购笥靡员扔魅实露骰萆詈瘛T?。王實(shí)甫《西廂記。第五本。第二折》:「這天高地厚情,直到??菔癄€時,此時作念何時止?」《儒林外史》第三一回:「蒙老爺問到這一句話,真乃天高地厚之恩?!挂沧鳌父咛旌竦亍?。
2.形容事理錯綜復(fù)雜?!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二二回:「我送給你這個看看,看了這種書,得點(diǎn)實(shí)用,那就不至于要學(xué)那一種不知天高地厚的名士了?!挂沧鳌父咛旌竦亍?。
《國語辭典》:一木難支(一木難支)  拼音:yī mù nán zhī
瀕臨倒塌的大廈,只靠一根梁柱實(shí)難以支撐。比喻事情異常艱鉅,非一人所能支持。明。張景《飛丸記》第一一出:「不想一木難支將顛運(yùn),可惜枉費(fèi)了精神,志未伸?!挂沧鳌釜?dú)木難支」、「一木難扶」。
《漢語大詞典》:一劍之任(一劍之任)
(1).謂以一人一劍之力。指作戰(zhàn)的士兵,猶言一人之勇。尉繚子·武議:“臨難決疑,揮兵指刃,此將事也;一劍之任,非將事也?!?br />(2).指獨(dú)力擔(dān)任艱巨的任務(wù)。《戰(zhàn)國策·齊策六》:“ 齊桓公 有天下,朝諸侯, 曹子 以一劍之任,劫 桓公 於壇位之上?!?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燕丹子》卷上:“ 秦 貪我賂,而信我辭,則一劍之任,可當(dāng)百萬之師?!?/div>
《國語辭典》:告奮勇(告奮勇)  拼音:gào fèn yǒng
自動表示愿意擔(dān)任工作?!段拿餍∈贰返谖宥兀骸甘俏易约焊鎶^勇要到英、法、美三國,現(xiàn)在辛苦也受夠了,氣也灌滿了?!?/div>
《漢語大詞典》:決死隊(duì)(決死隊(duì))
亦作“決死隊(duì)”。 軍隊(duì)為完成最艱巨的戰(zhàn)斗任務(wù),由勇于犧牲生命的人組成的先鋒隊(duì)伍。 毛澤東 《評蔣介石在雙十節(jié)的演說》:“但是他卻擅長于宣布 華中 的新四軍和 山西 的決死隊(duì)為‘叛逆’,并且極擅長于討伐他們。”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五編第三章第四節(jié):“ 宜昌 川漢 鐵路工人增援 武昌 革命軍,組織決死隊(duì),沖鋒陷陣?!?/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