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罍恥(罍恥)
(1).語本詩·小雅·蓼莪:“缾之罄矣,維罍之恥?!崩?、缾皆盛水器,罍大而缾小。罍尚盈而缾已竭,喻不能分多予寡,為在位者之恥。后多用以指因未能盡職而心懷愧疚。 清 王夫之 《顯考武夷府君行狀》:“鮮民罍恥之年,正故國天崩之日?!?br />(2).謂飲酒至盡,酒器皆空。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陰注陽受:“其人以巨杯引滿而飲,寢少頃而覺,覺而復(fù)飲。暨罍恥,即整衣冠北望而拜?!眳⒁姟?缾竭罍恥 ”。
《漢語大詞典》:瓶竭罍恥(缾竭罍恥)
語本詩·小雅·蓼莪:“缾之罄矣,維罍之恥?!崩?、缾皆盛水器,罍大而缾小。罍有水而缾已空,謂不能分多予寡。后多用以指因未能盡職而心懷愧疚。亦用以比喻與彼方關(guān)系密切,若不救助,深以為恥。 宋 蘇軾 《論河北京東盜賊狀》:“至於京東,雖號無事,亦當(dāng)常使其民安逸富強(qiáng),緩急足以灌輸 河 北,缾竭則罍恥,脣亡則齒寒?!币嘧鳌?缾罍之恥 ”。 清 顧炎武 《與李湘北書》:“一旦禱北辰而不驗(yàn),迴西景以無期,則缾罍之恥奚償,風(fēng)木之悲何及!”參見“ 瓶罄罍恥 ”。
分類:盛水水器
《漢語大詞典》:恥格(恥格)
知羞恥而歸于正。語本《論語·為政》:“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邢昺 疏:“民有愧恥而不犯禮且能自脩而歸正也。” 唐 張九齡 《故襄州刺史靳公遺愛銘序》:“夫然后人斯恥格,庭少諍訟?!?span id="mr2uzpk" class="book">《舊唐書·文苑傳下·劉蕡》:“且進(jìn)人以行,則枝葉安有難別乎?防下以禮,則恥格安有不形乎?”續(xù)資治通鑒·宋真宗咸平二年:“當(dāng)今四海之廣,而刑奏止息,逮乎逾月,足彰恥格之化?!?/div>
《國語辭典》:刷恥(刷恥)  拼音:shuā chǐ
雪恨?!稘h書。卷六。武帝紀(jì)》:「朕閔眾庶陷害,欲刷恥改行,復(fù)奉正〔義〕,厥路亡繇。」《新唐書。卷一○七。陳子昂傳》:「愿審智愚,量勇怯,度眾寡,以長攻短!此刷恥之道也。」
分類:洗雪恥辱
《漢語大詞典》:仇恥(仇恥)
(1).痛恨蒙受恥辱。 宋 葉適 《應(yīng)詔條奏六事》:“仇恥者必思報(bào)復(fù), 夏 少康 、 越 句踐 、 漢武帝 、 唐太宗 是也?!?br />(2).仇恨和恥辱。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烈士吳樾君意見書》:“進(jìn)則不能為祖國洗濯仇恥,退亦不克得 滿洲 信任。”
《漢語大詞典》:恥過(恥過)
不喜歡聽別人談自己的過失。《書·說命中》:“無恥過作非?!?孔 傳:“恥過誤而文之,遂成大非?!?span id="wnbd4tz" class="book">《新唐書·陸贄傳》:“好勝而恥過,必甘佞辭,忌直言。” 明 馬愈 《馬氏日抄·水火稱毒》:“若違拒而犯,恥過飾非,欲究情實(shí)事須案問者,其法有四條?!?/div>
《韻府拾遺 效韻》:恥效(恥效)
陸龜蒙幽居賦:投簪隱幾,聊思夷甫談玄。搦札濡毫,恥效文通奏記。
《漢語大詞典》:慚恥(慚恥)
亦作“慙恥”。 羞恥。《戰(zhàn)國策·齊策六》:“使 管仲 終窮抑,幽囚而不出,慙恥而不見,窮年沒壽,不免為辱人賤行矣?!?span id="pgtrrsw" class="book">《南史·范曄傳》:“及將詣市, 曄 在最前……在道笑語,初無慚恥?!?span id="amc7h2u" class="book">《元典章·刑部十五·不許婦人訴》:“有一等不畏公法素?zé)o慚恥婦人,自嗜鬭爭,妄生詞訟。” 陳去病 《論戲劇之有益》:“其人乃反叩吾以所服,輒慙恥囁嚅而不能對?!?/div>
分類:羞恥
《漢語大詞典》:憤恥(憤恥)
(1).積久之恥辱。 唐 李翱 《論事疏表》:“竊見陛下即位以來,招懷不廷之臣,誅寇賊十餘事,刷五圣之憤恥,為后代之根本,自古中興之盛,孰有及者?”
(2).憤恨羞恥。 張孝若 《辛亥革命前后》第一節(jié):“自見乙未 馬關(guān) 訂約,不勝憤恥,即注意實(shí)業(yè)、教育二事?!?/div>
《韻府拾遺 紙韻》:復(fù)恥(復(fù)恥)
洛陽伽藍(lán)記:元顥書:泣諸梁朝,誓在復(fù)恥。
《漢語大詞典》:懷恥(懷恥)
忍受恥辱;感到羞恥。 三國 魏 嵇康 《幽憤詩》:“大人含弘,藏垢懷恥?!?span id="qnqw6n2" class="book">《后漢書·桓榮傳論》:“若夫一言納賞,志士為之懷恥?!?/div>
《漢語大詞典》:恥心(恥心)
亦作“恥心”。 知恥之心。列子·說符:“使教明於上,化行於下,民有恥心,則何盜之為?” 章炳麟 《代議然否論》:“而鄉(xiāng)里或無銖兩之租,身無選權(quán),則不得 齊 夷 於士伍,容當(dāng)作其恥心耳。雖然,猶無效。”
分類:知恥
《國語辭典》:恥笑(恥笑)  拼音:chǐ xiào
譏笑、看不起?!洞笏涡瓦z事。亨集》:「你是個(gè)聰明人,何為因一匪人,將功名富貴廢了?何癡迷之甚?豈不令人恥笑!」《文明小史》第五○回:「并不是我本事不濟(jì)。倘然辭了他,跑到香港,一定被人恥笑,不如將就將就罷?!?/div>
《漢語大詞典》:負(fù)恥(負(fù)恥)
蒙恥。舊唐書·裴度傳:“則素餐高位,空負(fù)恥於中心;弁冕輕車,免譏誚於眾口?!?span id="bwi7uxf" class="book">《宋史·儒林傳五·胡安國》:“其與惕息遁藏,蹈危負(fù)恥如今日,豈不天地相絶哉!”
《漢語大詞典》:宿恥(宿恥)
舊恥;積年的恥辱。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伐吳外傳:“道祐有德兮, 吳 卒自屠。雪我王宿恥兮,威振八都。”后漢書·班超傳:“不動中國,不煩戎士,得遠(yuǎn)夷之和,同異俗之心,而致天誅,蠲宿恥,以報(bào)將士之讎?!?span id="ofueo1n" class="book">《舊唐書·房玄齡傳》:“未經(jīng)旬月,即拔 遼東 ,前后虜獲,數(shù)十萬計(jì),分配諸州,無處不滿。雪往代之宿恥,掩 崤陵 之枯骨,比功較德,萬倍前王?!?/div>
分類:積年恥辱
《漢語大詞典》:笑恥(笑恥)
亦作“ 笑恥 ”。 鄙視和嘲笑。 元 石德玉 《秋胡戲妻》第二折:“爹爹也全不怕九故十親笑恥?!?span id="q26cxrk" class="book">《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公婆人人不歡喜,被人笑恥,在此不樂?!?span id="r2c12mq" class="book">《警世通言·李謫仙醉草嚇蠻書》:“此書識不得,將何回答,發(fā)落番使?卻被番邦笑恥,欺侮南朝,必動干戈,來侵邊界,如之奈何!”《醒世恒言·張廷秀逃生救父》:“我乃清清白白的人,何苦被人笑恥,不如死了,到得乾浄!”
分類:鄙視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