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果:
全部
944
典故
34
詞典
780
分類詞匯
37
佛典
46
其它
47
共780,分52頁顯示
上一頁
10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16
17
18
19
下一頁
詞典
(續(xù)上)
竦耳
辟耳
貓耳
引耳
豚耳
駐耳
澒耳
白耳龍
耳衣
耳頑
耳鑒
耳鼓
耳房
楮耳
大耳翁
《漢語大詞典》:
竦耳
豎起耳朵。 三國 魏 楊修
《答臨淄侯箋》
:“觀者駭視而拭目,聽者傾首而竦耳?!?/div>
分類:
耳朵
《漢語大詞典》:
辟耳
古山名。一作 卑耳 。在今 山西 平陸 西北。
《
國語·齊語
》
:“懸車束馬,踰 太行 與 辟耳 之谿 拘夏 ?!?韋昭 注:“ 太行 、 辟耳 ,山名也。 拘夏 , 辟耳 之谿也。三者皆山險谿谷?!?span id="oqiap72" class="book">《
史記·封禪書
》作“卑耳”。按,“辟”與“卑”古字通。
分類:
古山名
山名
山西
西北
《駢字類編》:
貓耳
酉陽雜俎俗云貓洗面過耳則客至
《漢語大詞典》:
引耳
豎著耳朵。形容心神專注地聽。 唐
何延之
《蘭亭始末記》
:“ 高宗 哽咽流涕,引耳聽命?!?/div>
分類:
耳朵
心神專注
地聽
《漢語大詞典》:
豚耳
俗稱馬齒莧。 北齊
顏之推
《
顏氏家訓·書證
》
:“馬莧堪食,亦名豚耳,俗名馬齒?!?/div>
分類:
馬齒莧
《漢語大詞典》:
駐耳(駐耳)
猶言側耳傾聽。 清
杜岕
《送初明北游得晴字》
:“避暑向梯航,駐耳 黃河 聲。”
分類:
側耳
傾聽
《漢語大詞典》:
澒耳
水聲震耳。
分類:
水聲
震耳
《漢語大詞典》:
白耳龍(白耳龍)
傳說中的白耳朵的神龍。 唐
陸龜蒙
《和詠開元寺佛缽》
:“光寒好照金毛鹿,響靜堪降白耳龍?!?元
張翥
《次韻劉伯貞與金山即休了長老唱和》
:“踏花佛馭紅牙象,獻寳神騎白耳龍?!?/div>
分類:
耳朵
神龍
《國語辭典》:
耳衣
拼音:
ěr yī
冬天禦寒用的耳帽。唐。
李廓
送振武將軍
詩:「金裝腰帶重,鐵縫耳衣寒。」
分類:
耳衣
耳朵
上御
御寒
用具
《高級漢語詞典》:
耳頑
聽不進去
《國語辭典》:
耳鑒(耳鑒)
拼音:
ěr jiàn
以耳朵代替眼睛鑒賞事物。譏刺鑒賞不真確。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一七。書畫》:「藏書畫者,多取空名,偶傳為鐘、王、顧、陸之筆,見者爭售,此所謂『耳鑒』?!?/div>
分類:
藏書
書畫
耳聞
《漢語大詞典》:
耳鼓
耳膜。亦泛指耳朵。 葉紫
《夜哨線》
:“微風將一陣凄切的嗚咽聲送進到他的耳鼓中來。” 郭澄清
《大刀記》
第十章:“在這個不拘形式的討論會上,各種各樣的意見,撞擊著 永生 的耳鼓?!?/div>
分類:
耳朵
《國語辭典》:
耳房
拼音:
ěr fáng
正房兩旁的小屋?!端疂G傳》第五回:「胡亂教師父在外面耳房中歇一宵。夜間如若外面熱鬧,不可出來窺望。」《紅樓夢》第三回:「王夫人時常居坐宴息,亦不在這正室,只在東邊的三間耳房內?!?/div>
分類:
正房
廂房
兩側
連著
小房
房間
門內
兩耳
《漢語大詞典》:
楮耳
楮樹菌。木耳的一種。 明
李時珍
《
本草綱目·菜三·木耳
》
﹝集解﹞引 蘇恭 曰:“桑、槐、楮、榆、柳,此為五木耳。軟者并堪啖。楮耳人常食。”
分類:
楮樹
木耳
《漢語大詞典》:
大耳翁
見“ 大耳兒 ”。
《漢語大詞典》:
大耳兒(大耳兒)
指 劉備 。 備 耳大,能自顧見之,故稱。見
《
三國志·蜀志·先主傳
》
。
《
后漢書·呂布傳
》
:“﹝ 曹操 ﹞乃命緩 布 縛。 劉備 曰:‘不可,明公不見 呂布 事 丁建陽 、 董太師 乎?’ 操 頷之。 布 目 備 曰:‘大耳兒最叵信!’” 明 陳剛中
《白門》
詩:“ 布 死城南未足悲, 老瞞 可是算無遺,不知別有三分者,只在當時大耳兒?!币喾Q“ 大耳翁 ”。 晉 常璩
《
華陽國志·劉先主志
》
:“公曰:‘大耳翁未之覺也?!?/div>
分類:
劉備
耳大
自顧
粵公網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于本站
聯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