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抉耳
挖清耳朵。謂希望聽得清楚。 宋 司馬光 《請(qǐng)建儲(chǔ)副或進(jìn)用宗室第二狀》:“今天下之人,企踵而立,抉耳而聽,以須明詔之下,然后人人自安。”
《國語辭典》:震耳欲聾(震耳欲聾)  拼音:zhèn ěr yù lóng
形容聲音很大,幾乎要將耳朵震聾。如:「慶典的鞭炮聲此起彼落,震耳欲聾?!?/div>
《國語辭典》:聽診(聽診)  拼音:tīng zhěn
一種醫(yī)療診察的方法。用耳朵或聽診器來聽取心、肺等內(nèi)臟器官的搏動(dòng)及呼吸聲音,以診斷是否異常。
《國語辭典》:掩耳盜鐘(掩耳盜鐘)  拼音:yǎn ěr dào zhōng
比喻自欺欺人。參見「盜鐘掩耳」條?!顿Y治通鑒。卷一八四。隋紀(jì)八。恭帝義寧元年》:「此可謂『掩耳盜鐘』,然逼于時(shí)事,不得不爾?!?/div>
《漢語大詞典》:眼跳耳熱(眼跳耳熱)
眼皮跳動(dòng),耳朵發(fā)熱。形容驚恐不安。《武王伐紂平話》卷中:“三日前甲申日,見此景祥, 姬昌 眼跳耳熱,心神不安。”
《國語辭典》:眼花耳熱(眼花耳熱)  拼音:yǎn huā ěr rè
飲酒微醉,精神振奮的樣子。唐。李白俠客行〉:「眼花耳熱后,意氣素霓生。」
《漢語大詞典》:言提其耳
揪著他耳朵。謂懇切地教誨。言,助詞。《詩·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鄭玄 箋:“我非但對(duì)面語之,親提撕其耳。此言以教道之,孰不可啟覺?!?北魏 賈思協(xié) 《〈齊民要術(shù)〉序》:“故丁寧周至,言提其耳,每事指斥,不尚浮辭?!币嗍∽鳌?言提 ”。文選·任昉〈奏彈曹景宗〉:“惟此庸固,理絶言提?!?呂延濟(jì) 注:“理絶言提,不可與言也。”
《漢語大詞典》:鞋拽靶兒(鞋拽靶兒)
附縫在鞋后幫上的布耳朵,用以提鞋使上腳。《金瓶梅》第二八回:“這 經(jīng)濟(jì) 向袖中取出來,提著鞋拽靶兒,笑道:‘你看這個(gè)是誰的?’”
分類:耳朵
《國語辭典》:兩豆塞耳(兩豆塞耳)  拼音:liǎng dòu sè ěr
耳朵被塞住而聽不到聲音。比喻受到蒙蔽而看不見真相?!尔i冠子。天則》:「夫耳之主聽,目之主明。一葉蔽目,不見太山;兩豆塞耳,不聞雷霆?!?/div>
《國語辭典》:傾耳拭目(傾耳拭目)  拼音:qīng ěr shì mù
側(cè)著耳朵靜聽,擦亮眼睛細(xì)看。形容心神專注、敬畏服從的樣子。宋。陸游〈上殿劄子〉:「恭惟陛下龍飛御極之初,天下傾耳拭目之時(shí),所當(dāng)戒者,惟嗜好而已?!挂沧鳌竷A耳注目」。
《國語辭典》:傾耳注目(傾耳注目)  拼音:qīng ěr zhù mù
側(cè)著耳朵靜聽,集中眼力細(xì)看。形容心神專注、敬畏服從的樣子。《三國志。卷十九。魏書。陳思王植傳》:「夫能使天下傾耳注目者,當(dāng)權(quán)者是矣。故謀能移主,威能懾下?!固啤T 凑摻瘫緯担骸附癖菹乱陨鲜ブY,肇臨海內(nèi),是天下之人傾耳注目之日也。」也作「傾耳拭目」。
《國語辭典》:清耳悅心(清耳悅心)  拼音:qīng ěr yuè xīn
形容聲音美妙動(dòng)聽,使人耳朵清寧,心情愉悅。宋。張耒〈鳴蛙賦〉:「若奏琴箏而和笙竽,清耳悅心,聽者為娛?!?/div>
《國語辭典》:附耳低言  拼音:fù ěr dī yán
靠近耳朵輕聲說話。《三國演義》第三六回:「玄德問計(jì)。福附耳低言如此如此。」《儒林外史》第三七回:「郭孝子不好說。武書附耳低言。」
《國語辭典》:防蔽耳目  拼音:fáng bì ěr mù
堵住耳朵,遮住眼睛。謂蔽塞視聽?!段簳>硪蝗??;屎髠?。宣武靈皇后胡氏傳》:「太后自以行不修,懼宗室所嫌,于是內(nèi)為朋黨,防蔽耳目,肅宗所親幸者,太后多以事害焉?!?/div>
《國語辭典》:借聽于聾(借聽于聾)  拼音:jiè tīng yú lóng
借聾人的耳朵去聽。比喻所求非人而一無所得。唐。韓愈〈答陳生書〉:「足下求速化之術(shù),不于其人,乃以訪愈,是所謂借聽于聾,求道于盲?!?/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