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招風(fēng)(招風(fēng))  拼音:zhāo fēng
1.把風(fēng)引來。晉。陸機羽扇賦〉:「其招風(fēng)也利,其播氣也平?!顾巍埶疵瘛醇w扇〉詩:「紈扇本招風(fēng),曾將熱時用?!?br />2.惹人注意而招致是非。如:「你這種爭強好斗的個性,是很容易招風(fēng)的。」
《國語辭典》:耳垂  拼音:ěr chuí
耳翼的一個小葉。在耳翼下垂的部分,含有纖維與脂肪組織,但無軟骨。
《國語辭典》:鬢角(鬢角)  拼音:bìn jiǎo
兩鬢下垂的部位。如:「爸爸的鬢角都花白了?!挂沧鳌隔W腳」。
《漢語大詞典》:凡耳
常人的耳朵。指普通人。 南朝 梁 丘遲 《題琴樸奉柳吳興》詩:“凡耳非所別,君子特見知。”
《國語辭典》:耳輪(耳輪)  拼音:ěr lún
1.耳朵。唐。王建〈晚秋病中〉詩:「萬事風(fēng)吹過耳輪,貧兒活計亦曾聞?!?br />2.耳殼周圍的圓厚部分。也稱為「耳輪子」。
《漢語大詞典》:塞聰(塞聰)
謂塞住耳朵,示不外聽。《史記·李斯列傳》:“是以明君獨斷,故權(quán)不在臣也。然后能滅仁義之涂,掩馳説之口,困烈士之行,塞聰揜明,內(nèi)獨視聽,故外不可傾以仁義烈士之行,而內(nèi)不可奪以諫説忿爭之辯。”漢書·東方朔傳:“黈纊充耳,所以塞聰?!?顏師古 注:“黈,黃色也;纊;綿也。以黃綿為丸,用組懸之於冕,垂兩耳旁,示不外聽?!?宋 曾鞏 《洪范傳》:“故蔽明塞聰,而天下之情可坐而盡也。” 明 夏完淳 《大哀賦》:“天子端拱無為,塞聰而治。”
《漢語大詞典》:借聽(借聽)
(1).借別人的耳朵去聽。 唐 韓愈 《答陳生書》:“足下求速化之術(shù),不於其人,乃以訪 愈 ,是所謂借聽於聾,求道於盲?!?br />(2).指按照別人的話行事。 五代 牛希濟 《薦士論》:“諸侯所薦,率皆應(yīng)權(quán)倖之旨,承交游之命,取其虛名奏署,謂之借聽?!?/div>
分類:按照耳朵
《漢語大詞典》:鼠耳
(1).謂像鼠耳朵樣子。藝文類聚卷八八引莊子:“槐之生也,入季春五日而兔目,十日而鼠耳?!?宋 范成大 《夏日田園雜興》詩之八:“槐葉初勻日氣涼,蔥蔥鼠耳翠成雙。”
(2).鼠曲草的別名。 唐 皮日休 《魯望以躬掇野蔬兼示雅什用以酬謝》詩:“深挑乍見牛脣液,細掐徐聞鼠耳香。”
《國語辭典》:內(nèi)耳(內(nèi)耳)  拼音:nèi ěr
耳朵的最底部。由一系列相互連接的孔與路而成,為聽覺神經(jīng)分布之處,主管聽覺和身體的平衡。組成部分有三:一、半規(guī)管,內(nèi)有膜囊,與神經(jīng)相連,內(nèi)外滿貯透明液體。二、耳蝸管,亦滿注透明液體,底部有聽神經(jīng)分布。三、前庭,在半規(guī)管與耳蝸管之間間。
《漢語大詞典》:逼耳
謂聲音直往耳朵里灌。 唐 韓愈 《贈張籍》詩:“喜氣排寒冬,逼耳鳴睍睆。”
分類:聲音耳朵
《國語辭典》:耳朵  拼音:ěr duo
1.人與動物的耳,俗稱為「耳朵」?!度辶滞馐贰返诙兀骸概S衿月犜诙淅?,忙叫長隨去問那走堂的?!埂独蠚堄斡洝返谝凰幕兀骸付淅锊蛔〉穆犃苏f:『這水可真了不得!』」
2.指形狀或位置像耳朵的東西?!端疂G傳》第八回:「董超去腰里解下一雙新草鞋,耳朵并索兒卻是麻編的,叫林沖穿?!?br />3.指探聽消息的人。如:「我總疑心他是對方派來我們這里做耳朵的?!?/div>
《漢語大詞典》:聳耳(聳耳)
(1).豎起耳朵。形容注意地聽。《國語·周語下》“聽無聳” 三國 吳 韋昭 注:“不聳耳而聽也?!?span id="1mj6log" class="book">《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 植 益內(nèi)不自安” 裴松之 注引《典略》:“觀者駭視而拭目,聽者傾首而聳耳?!?唐 蘇鶚 杜陽雜編卷上:“九花虬即 范陽 節(jié)度 李德山 所貢,額高九寸,毛拳如麟,頭頸鬃鬣,真虬龍也。每一嘶,則羣馬聳耳?!?br />(2).高起的耳朵。南史·隱逸傳下·陶弘景:“神儀明秀,朗目疎眉,細形長額聳耳,耳孔各有十餘毛,出外二寸許?!?/div>
《漢語大詞典》:白耳
(1).白色耳朵。
(2).白木耳的簡稱。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諾皋記上:“ 郭代公 嘗山居,中夜有人面如盤,瞚目出于燈下。公了無懼色,題其頰曰:‘久戍人偏老,長征馬不肥?!湮锼鞙?。數(shù)日,公閑步見巨木上有白耳大如斗,題句在焉?!?/div>
《漢語大詞典》:養(yǎng)耳(養(yǎng)耳)
調(diào)養(yǎng)聽覺,滿足耳朵對美好聲音的需要。荀子·正論:“和鸞之聲,步中《武》《象》,騶中《韶》《護》以養(yǎng)耳?!?span id="rtbjb1j" class="book">《呂氏春秋·孝行》:“正六律,龢五聲,雜八音,養(yǎng)耳之道也?!?span id="v160sks" class="book">《史記·禮書》:“鐘鼓管弦,所以養(yǎng)耳也?!?/div>
《漢語大詞典》:宮貂
戴在耳朵上保暖的用品。也稱暖耳,耳衣。因?qū)m中用者為貂皮所制,故稱“宮貂”。 明 李東陽 《陵祀歸得賜暖耳詩和方石韻》之一:“賜煖宮貂同日戴,冒寒郊馬有人騎?!?/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