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濯纓洗耳(濯纓洗耳)  拼音:zhuó yīng xǐ ěr
濯纓,清洗帽纓。參見「濯纓」條。洗耳,洗滌耳朵。參見「洗耳」條。濯纓洗耳比喻遠(yuǎn)離塵世,不聞世事,守志守節(jié)?!段簳>戆怂?。儒林傳。劉獻(xiàn)之傳》:「吾常謂:濯纓洗耳,有異人之跡;哺糟歠醨,有同物之志?!?/div>
《國語辭典》:濯纓濯足(濯纓濯足)  拼音:zhuó yīng zhuó zú
語本《孟子。離婁上》:「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弧贡扔魇苋司粗鼗蜉p蔑,均由人自取。或比喻超脫于世俗之外。
《國語辭典》:濯纓彈冠(濯纓彈冠)  拼音:zhuó yīng tán guān
濯纓,清洗帽纓。參見「濯纓」條。彈冠,整理帽冠。參見「彈冠」條。濯纓彈冠比喻準(zhǔn)備出仕,做官?!端囄念惥?。卷三五。愁。曹植。釋愁文曰》:「今大道既隱,子生末季,沉溺流俗,?;竺唬t彈冠,咨諏榮貴?!?/div>
《國語辭典》:子路結(jié)纓(子路結(jié)纓)  拼音:zǐ lù jié yīng
子路任衛(wèi)國大夫孔悝的家宰時(shí),孔悝叛亂,子路不從而遭人攻擊,帽帶被碰斷。子路認(rèn)為君子至死應(yīng)始終戴著帽子,遂綁好帽帶赴死。見《左傳。哀公十五年》。后遂以子路結(jié)纓指烈士慷慨就義。
《國語辭典》:簪纓世胄(簪纓世胄)  拼音:zān yīng shì zhòu
世代仕宦的人家?!?a target='_blank'>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七:「舍人是簪纓世胄,況又是黌宮名士。」也作「簪纓門第」。
《國語辭典》:終軍請纓(終軍請纓)  拼音:zhōng jūn qǐng yīng
漢代終軍出使南越,向朝廷自請,只要一根長繩即能縛南越王到漢宮闕下,后來果然說服南越王歸漢的故事。見《漢書。卷六四下。終軍傳》。后比喻立下降服強(qiáng)敵、建功報(bào)國的大志。
《國語辭典》:衣纓之族(衣纓之族)  拼音:yī yīng zhī zú
豪門仕宦的家族。唐?;矢γ丁讹w煙傳》:「天水趙氏第也,亦衣纓之族,不能斥言。」
《國語辭典》:纓緌之徒(纓緌之徒)  拼音:yīng ruí zhī tú
纓緌,帽下的結(jié)帶。比喻顯貴之士?!段倪x。蔡邕。郭有道碑文序》:「于時(shí)纓緌之徒,紳佩之士,望形表而影附,聆嘉聲而響和者?!?/div>
分類:顯貴貴之
《國語辭典》:奉氂纓(奉氂纓)  拼音:fèng máo yīng
氂纓,用氂牛尾毛制成的帽纓。奉氂纓指古代官員有過,則頭戴白冠氂纓,表示待罪之身。唐。陳鴻《長恨傳》:「國忠奉氂纓盤水,死于道周。」
《國語辭典》:鄒纓齊紫(鄒纓齊紫)  拼音:zōu yīng qí zǐ
相傳鄒君喜好長纓,后因眾皆仿效而斷纓絕患;齊桓公好衣紫衣,后因舉國爭仿而刻意厭惡紫衣,杜絕盲從。典出《韓非子。外儲(chǔ)說左上》。后以鄒纓齊紫比喻上行下效。《南史。卷七一。儒林傳。伏曼容等傳》論曰:「語云:『上好之,下必有甚焉者。』是以鄒纓齊紫,且以移俗。」
《國語辭典》:纓尾目(纓尾目)  拼音:yīng wěi mù
泛指衣魚類及纓尾類的動(dòng)物。體長可達(dá)三十公釐,觸角長,口器突出,腹十一節(jié),尾上有分節(jié)尾絲,體表有鱗片。
《國語辭典》:楚莊絕纓(楚莊絕纓)  拼音:chǔ zhuāng jué yīng
春秋時(shí)楚莊王賜群臣喝酒,燈燭熄滅時(shí)有人拉扯楚王愛妾的衣服,愛妾拉斷其人帽帶,欲使楚莊王找出此人。楚莊王為了不因他人酒醉失禮而辱其節(jié),遂使左右臣子百馀人都一起扯斷帽帶。后來此臣于沙場上效死以報(bào)。見漢。劉向《說苑。卷六。復(fù)恩》。
《漢語大詞典》:短纓纓(短纓纓)
方言。額前短發(fā)。《陜北民歌選·信天游》:“你媽媽生你人人親,長頭發(fā)剪成短纓纓?!?/div>
《分類字錦》:放纓(放纓)
楚辭士女雜坐亂而不分些放陳組纓班其相紛些注言男女共坐除其威嚴(yán)放其冠纓舒陳印綬班然相亂不可整理也
分類:
《駢字類編》:環(huán)纓(環(huán)纓)
后漢書輿服志武冠環(huán)纓無縷以青絲為緄加雙鹖尾豎左右為鹖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