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榖皮
榖樹的皮。其纖維堅韌,可作造紙原料。古時或以其纖維織布。后漢書·逸民傳·周黨:“復被徵,不得已,乃著短布單布,榖皮綃頭,待見尚書?!?李賢 注:“以榖樹皮為綃頭也?!?明 徐光啟 農政全書卷三八:“《農桑通訣》曰:南方鄉(xiāng)人以榖皮作衾,甚堅好?!?/div>
《國語辭典》:麻紗(麻紗)  拼音:má shā
1.用麻的細纖維紡成的紗。
2.用細棉紗或棉麻混合而紡織成的平紋布,表面常成縱向凸紋,密度較為疏松,質地輕薄、涼爽,常染成淺色或印花,適合做成夏天的服裝。
《國語辭典》:染料  拼音:rǎn liào
供染色用的物質。有用化學方法所制成的人工染料(如苯胺紫),或直接染色于纖維或織品的天然染料。
《漢語大詞典》:皮繩
由鮮皮條編成的繩
用作捆扎大包貨物的一種纖維繩
《國語辭典》:劍麻(劍麻)  拼音:jiàn má
植物名。龍舌蘭科龍舌蘭屬,常綠植物,葉劍形,長一至一點五公尺,先端刺尖紅褐色。頂生圓錐花序高達六公尺,花被綠色。原產(chǎn)中美洲。纖維耐腐蝕、耐磨,拉力強,是制造繩子、漁網(wǎng)、牽引帶和防水布的重要原料,亦可制紙和人造絲。也稱為「瓊麻」。
《國語辭典》:陰丹士林(陰丹士林)  拼音:yīn dān shì lín
1.一種人造染料。可用來浸染棉布,顏色種類很多,最常見的是藍色。
2.用陰丹士林染成的藍色棉布。也稱為「陰丹布」。
《漢語大詞典》:煮練(煮練)
棉麻纖維制品加工的一道工序。用化學方法蒸煮棉麻等組織纖維材料,以除去天然雜質,有利于漂白、染色和印花加工。
《國語辭典》:植物纖維(植物纖維)  拼音:zhí wù xiān wéi
植物機械組織之組成分子,為形體細長之厚壁細胞,具木質化次生細胞壁,常成群或成束的混雜在維管束或其他組織內。單子葉纖維取自單子葉植物的葉內(如瓊麻、椰子);雙子葉纖維取自雙子葉植物的莖部(如亞麻、苧麻),細胞壁的木質含量少,故質韌,彈性較大。
《國語辭典》:圍巾(圍巾)  拼音:wéi jīn
圍在脖子上的長條形領巾。具有保暖、禦寒、裝飾的功用。俗稱為「圍脖兒」。
《國語辭典》:絲瓜絡(絲瓜絡)  拼音:sī guā lào
老的絲瓜內部形成的強韌纖維,可用以制藥及洗濯拭垢之用。也稱為「絲瓜筋」。
《漢語大詞典》:緦緶(緦緶)
用麻、麥秸、樹皮纖維等制作的衣服。宋史·蠻夷傳三·黎洞:“婦人服緦緶,績木皮為布。”
《國語辭典》:陽起石(陽起石)  拼音:yáng qǐ shí
礦物名,一種角閃石。顏色為深綠色,晶體呈扁平柱狀、粒狀或針狀聚集。常見于片麻巖與片巖中。
《漢語大詞典》:香荃布
香荃草纖維織成的布。洞冥記:“ 波弋國 獻神精香草,亦名荃靡,一名春蕪。一根百條,其間如竹節(jié)柔軟,其皮如絲,可為布,所謂春蕪布,亦名香荃布,堅密如冰紈也。”
分類:纖維
《漢語大詞典》:纖維作物(纖維作物)
指利用其纖維作紡織原料的作物。如棉花、亞麻、大麻等。
《國語辭典》:韌皮纖維(韌皮纖維)  拼音:rèn pí xiān wéi
原意為取自植物莖皮部位之纖維,如亞麻、大麻、黃麻、苧麻等。但近年來其意義常被擴大成木質部以外組織之纖維,如馬尼拉麻、瓊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