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流香漲膩
 
胭脂漲膩
 
阿房殘脂
 
阿房舞殿
 
秦宮綠云


《全唐文》卷七百四十八〈杜牧一·阿房宮賦〉~7744~2~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馀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gòu)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墻。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shì),鉤心斗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乎幾千萬落。長(zhǎng)橋臥波,未云何龍?復(fù)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臺(tái)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fēng)雨凄凄。一日之內(nèi),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于秦,朝歌夜弦為秦宮人。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云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yuǎn)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能極妍。縵立遠(yuǎn)視,而望幸焉。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jīng)營(yíng),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柰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fù)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架梁之椽,多于機(jī)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dú)夫之心,日益驕固。戌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嗚呼!滅六國(guó)者,六國(guó)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國(guó)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秦復(fù)愛六國(guó)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fù)哀后人也。
典故
武安君
 
相關(guān)人物
白起(武安君)
 
蘇秦


《史記》卷七十三〈白起王剪列傳·白起〉~233~
白起者,郿人也。善用兵,事秦昭王。昭王十三年,而白起為左庶長(zhǎng),將而擊韓之新城。是歲,穰侯相秦,舉任鄙以為漢中守。其明年,白起為左更,攻韓、魏于伊闕,斬首二十四萬,又虜其將公孫喜,拔五城。起遷為國(guó)尉。涉河取韓安邑以東,到乾[河。明年,白起為大良造。攻魏,拔之,取城小大六十一。明年,起與客卿錯(cuò)攻垣城,拔之。后五年,白起攻趙,拔光狼城。后七年,白起攻楚,拔鄢、鄧五城。其明年,攻楚,拔郢,燒夷陵,遂東至竟陵。楚王亡去郢,東走徙陳。秦以郢為南郡。白起遷為武安君。……武安君所為秦戰(zhàn)勝攻取者七十馀城,南定鄢、郢、漢中,北禽趙括之軍,雖周、召、呂望之功不益于此矣。

例句

衛(wèi)青謾作大將軍,白起真成一豎子。 李白 述德兼陳情上哥舒大夫

西羌延國(guó)討,白起佐軍威。 李白 送白利從金吾董將軍西征

門闌蘇生在,勇銳白起強(qiáng)。 杜甫 入衡州

聞?wù)f武安君,萬里驅(qū)妖精。 皎然 酬烏程楊明府華將赴渭北對(duì)月見懷

典故 
秦關(guān)百二
 
山河百二
 
百二河山
 
百二雄
  
百二秦關(guān)
 
關(guān)河百二
 
雄百二
  
百二重城
 
兵雄百二
 
秦塞重官

相關(guān)人物
田肯


《史記》卷八〈高祖本紀(jì)〉~382~
十二月,人有上變事告楚王信謀反,上問左右,左右爭(zhēng)欲擊之。用陳平計(jì),乃偽游云夢(mèng),會(huì)諸侯于陳,楚王信迎,即因執(zhí)之。是日,大赦天下。田肯賀,因說高祖曰:「陛下得韓信,又治秦中。秦,形勝之國(guó),帶河山之險(xiǎn),縣隔千里,持戟百萬,秦得百二焉。地埶便利,其以下兵于諸侯,譬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夫齊,東有瑯邪、即墨之饒,南有泰山之固,西有濁河之限,北有勃海之利。地方二千里,持戟百萬,縣隔千里之外,齊得十二焉。故此東西秦也。非親子弟,莫可使王齊矣?!垢咦嬖唬骸干?。」賜黃金五百斤。南朝宋·裴骃《史記集解》引蘇林曰:「得百中之二焉。秦地險(xiǎn)固,二萬人足當(dāng)諸侯百萬人也?!固?#183;司馬貞《史記索隱》引虞喜云:「百二者,得百之二。言諸侯持戟百萬,秦地險(xiǎn)固,一倍于天下,故云得百二焉,言倍之也,蓋言秦兵當(dāng)二百萬也。『齊得十二』亦如之,故為東西秦,言勢(shì)相敵,但立文相避,故云十二。言馀諸侯十萬,齊地形勝亦倍于他國(guó),當(dāng)二十萬人也。」

例句

虬蟠千仞劇羊腸,天府由來百二強(qiáng)。 杜牧 題青云館

洛陽宮殿化為烽,休道秦關(guān)百二重。 杜甫 諸將五首之三

百二關(guān)山扶玉座,五千文字閟瑤緘。 溫庭筠 老君廟

九重宮闕參差見,百二山河表里觀。 盧宗回 登長(zhǎng)安慈恩寺塔

典故 
秦庭哭
 
救楚
  
秦庭淚
 
包胥血
 
愧包胥
 
包胥存楚
 
包胥一出
 
包胥一哭
 
包胥一諾
 
楚包胥
 
哭秦兵
 
申胥恨
 
包胥救楚
 
包胥哭秦庭
 
復(fù)楚孤臣
 
哭救楚
 
申包慟哭
 
申包胥就楚
 
依墻哭楚

相關(guān)人物
伍員(字子胥)
 
申包胥


《春秋左傳正義》卷五十四〈定公·傳四年〉~953~
初,伍員與申包胥友,其亡也。謂申包胥曰:「我必復(fù)楚國(guó)?!股臧阍唬骸该阒幽軓?fù)之,我必能興之?!辜罢淹踉陔S,申包胥如秦乞師,曰:「吳為封豕長(zhǎng)蛇,以薦食上國(guó),虐始于楚,寡君失守社稷,越在草莽。」使下臣告急曰:「夷德無厭,若鄰于君,疆場(chǎng)之患也,逮吳之未定,君其取分焉,若楚之遂亡,君之土也,若以君靈,撫之,世以事君。」秦伯使辭焉,曰:「寡人聞命矣?!棺庸镁宛^,將圖而告,對(duì)曰:「寡君越在草莽,未獲所伏,下臣何敢即安?!沽⒁烙谕Χ蓿找共唤^聲,勺飲不入口,七日,秦哀公為之賦無衣,九頓首而坐,秦師乃出。
《史記》卷六十六〈伍子胥列傳〉~276~
始伍員與申包胥為交,員之亡也,謂包胥曰:「我必覆楚?!拱阍唬骸肝冶卮嬷??!辜皡潜脎?,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申包胥亡于山中,使人謂子胥曰:「子之報(bào)讎,其以甚乎!吾聞之,人眾者勝天,天定亦能破人。今子故平王之臣,親北面而事之,今至于僇死人,此豈其無天道之極乎!」伍子胥曰:「為我謝申包胥曰,吾日莫途遠(yuǎn),吾故倒行而逆施之?!褂谑巧臧阕咔馗婕?,求救于秦。秦不許。包胥立于秦廷,晝夜哭,七日七夜不絕其聲。秦哀公憐之,曰:「楚雖無道,有臣若是,可無存乎!」乃遣車五百乘救楚擊吳。六月,敗吳兵于稷。會(huì)吳王久留楚求昭王,而闔廬弟夫概乃亡歸,自立為王。闔廬聞之,乃釋楚而歸,擊其弟夫概。夫概敗走,遂奔楚。楚昭王見吳有內(nèi)亂,乃復(fù)入郢。封夫概于堂溪,為堂溪氏。楚復(fù)與吳戰(zhàn),敗吳,吳王乃歸。

簡(jiǎn)釋

秦庭哭:指為國(guó)解難。唐李百藥《郢城懷古》:“莫救夷陵火,無復(fù)秦庭哭。”


例句

包胥心獨(dú)許,連夜哭秦兵。千乘徒虛爾,一夫安可輕。 元稹 楚歌十首

包胥非救楚,隨會(huì)反留秦。 張說 過庾信宅

申包惟慟哭,七日鬢毛斑。 李白 奔亡道中五首之四

悲作楚地囚,何由哭秦庭。 李白 流夜郎半道承恩放還兼欣剋復(fù)之美書懷示息秀才

申包哭秦庭,泣血將安仰。 李白 酬裴侍御對(duì)雨感時(shí)見贈(zèng)

哭何苦而救楚,笑何誇而卻秦。吾誠(chéng)不能學(xué)二子沽名矯節(jié)以耀世兮,固將棄天地而遺身。 李白 鳴皋歌送岑徵君

莫救夷陵火,無復(fù)秦庭哭。 李百藥 郢城懷古

獨(dú)慚投漢閣,俱議哭秦庭。 杜甫 秦州見敕目薛三璩授司議郎畢四曜除監(jiān)察與二子有故遠(yuǎn)喜遷官兼述索居凡三十韻

使者哭其庭,救兵終不至。 韋應(yīng)物 睢陽感懷

典故
碧野雞
 
碧雞飛去
 
入陳倉(cāng)
 
陳倉(cāng)雉
 
秦王雉
 
瑞寶入陳倉(cāng)
 
雉失群
  
陳寶歸秦
 
荻碧雞
 
飛雄雌

相關(guān)人物
秦穆公


《史記》卷二十八〈封禪書〉~359~
作鄜畤后九年,文公獲若石云,于陳倉(cāng)北阪城祠之。其神或歲不至,或歲數(shù)來,來也常以夜,光輝若流星,從東南來集于祠城,則若雄雞,其聲殷云,野雞夜雊。以一牢祠,命曰陳寶。唐·司馬貞《史記索隱》案:列異傳云「陳倉(cāng)人得異物以獻(xiàn)之,道遇二童子,云:『此名為媦,在地下食死人腦?!粙y乃言云:『彼二童子名陳寶,得雄者王,得雌者伯。』乃逐童子,化為雉。秦穆公大獵,果獲其雌,為立祠。祭,有光,雷電之聲。雄止南陽,有赤光長(zhǎng)十馀丈,來入陳倉(cāng)祠中」。

簡(jiǎn)釋

陳倉(cāng)雉:詠雉。南朝陳張正見《雉子斑》:“陳倉(cāng)雉未飛,斂翮依芳甸?!?/p>

典故   
重連城
 
沖冠發(fā)
  
相如璧
 
連城貴
 
全趙璧
  
回趙璧
 
頭碎柱
  
抱璧還
 
酬趙璧
 
能回趙璧
 
頭與璧俱還
 
邯鄲玉
 
璧終全
 
藺卿全璧
 
秦璧歸
 
碎壁
 
先生令趙重
 
趙璧猶全
 
指圖睨柱
  
睨柱吞贏
 
秦城未易
  
入貢全璧

相關(guān)人物
秦昭王
 
藺相如


《史記》卷八十一〈廉頗藺相如列傳〉~2439~
趙惠文王時(shí),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愿以十五城請(qǐng)易璧。趙王與大將軍廉頗諸大臣謀: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計(jì)未定,求人可使報(bào)秦者,未得?;抡吡羁娰t曰:「臣舍人藺相如可使?!雇鯁枺骸负我灾??」對(duì)曰:「臣嘗有罪,竊計(jì)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語曰:『臣嘗從大王與燕王會(huì)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結(jié)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謂臣曰:『夫趙彊而燕弱,而君幸于趙王,故燕王欲結(jié)于君。今君乃亡趙走燕,燕畏趙,其勢(shì)必不敢留君,而束君歸趙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質(zhì)請(qǐng)罪,則幸得脫矣?!怀紡钠溆?jì),大王亦幸赦臣。臣竊以為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于是王召見,問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請(qǐng)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彊而趙弱,不可不許?!雇踉唬骸溉∥徼?,不予我城,柰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趙予璧而秦不予趙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寧許以負(fù)秦曲?!雇踉唬骸刚l可使者?」相如曰:「王必?zé)o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qǐng)完璧歸趙。」趙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秦王坐章臺(tái)見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乃前曰:「璧有瑕,請(qǐng)指示王?!雇跏阼担嗳缫虺骤祬s立,倚柱,怒發(fā)上沖冠,謂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發(fā)書至趙王,趙王悉召群臣議,皆曰『秦貪,負(fù)其彊,以空言求璧,償城恐不可得』。議不欲予秦璧。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guó)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彊秦之驩,不可。于是趙王乃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書于庭。何者?嚴(yán)大國(guó)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見臣列觀,禮節(jié)甚倨;得璧,傳之美人,以戲弄臣。臣觀大王無意償趙王城邑,故臣復(fù)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擊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qǐng),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相如度秦王特以詐詳為予趙城,實(shí)不可得,乃謂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趙王恐,不敢不獻(xiàn)。趙王送璧時(shí),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齋戒五日,設(shè)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骨赝醵戎?,終不可彊奪,遂許齋五日,舍相如廣成傳。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fù)約不償城,乃使其從者衣褐,懷其璧,從徑道亡,歸璧于趙。秦王齋五日后,乃設(shè)九賓禮于廷,引趙使者藺相如。相如至,謂秦王曰:「秦自繆公以來二十馀君,未嘗有堅(jiān)明約束者也。臣誠(chéng)恐見欺于王而負(fù)趙,故令人持璧歸,閒至趙矣。且秦彊而趙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趙,趙立奉璧來。今以秦之彊而先割十五都予趙,趙豈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當(dāng)誅,臣請(qǐng)就湯鑊,唯大王與群臣孰計(jì)議之?!骨赝跖c群臣相視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殺相如,終不能得璧也,而絕秦趙之驩,不如因而厚遇之,使歸趙,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
《昭明文選》卷四十二〈書中·與鐘大理書〉~900~
近日南陽宗惠叔稱君侯昔有美玦,聞之驚喜,笑與抃會(huì)。當(dāng)自白書,恐傳言未審,是以令舍弟子建因荀仲茂時(shí)從容喻鄙旨。乃不忽遺,厚見周稱,鄴騎既到,寶玦初至,捧匣跪發(fā),五內(nèi)震駭,繩窮匣開,爛然滿目。猥以蒙鄙之姿,得睹希世之寶,不煩一介之使,不損連城之價(jià),既有秦昭章臺(tái)之觀,而無藺生詭奪之誑,嘉貺益腆,敢不欽承。謹(jǐn)奉賦一篇,以贊揚(yáng)麗質(zhì)。

例句

連城猶隱石,唯有卞和知。 劉商 殷秀才求詩

璧從全趙去,鵬自北溟摶。 劉長(zhǎng)卿 瓜洲驛奉錢張侍御公拜膳部郎中卻復(fù)憲臺(tái)充賀蘭大夫留后使之嶺南時(shí)侍御先在淮南幕府

隨珠此去方酬德,趙璧當(dāng)時(shí)誤指瑕。 方干 送鄭端公

一片瓊英價(jià)動(dòng)天,連城十二昔虛傳。 李商隱 一片

映石先過魏,連城欲向秦。 李嶠

誇作天下珍,卻哂趙王璧。趙璧無緇磷,燕石非貞真。 李白 古風(fēng)

秦欺趙氏璧,卻入邯鄲宮。 李白 將游衡岳過漢陽雙松亭留別族弟浮屠談皓

趙璧為誰點(diǎn),隋珠枉被彈。 李白 送竇司馬貶宜春

連城為寶重,茂宰得才新。 杜甫 送趙十七明府之縣

趙氏連城璧,由來天下傳。 楊炯 夜送趙縱

連城之璧不可量,五百年知草圣當(dāng)。 竇冀 懷素上人草書歌

因知君有用,高價(jià)佇連城。 葉季良 賦得琢玉成器

色共梁珠遠(yuǎn),光隨趙璧圓。 褚亮 奉和望月應(yīng)魏王教

再取連城璧,三陟平津侯。 陳子昂 答洛陽主人

魏珠能燭乘,秦璧許連城。 韋嗣立 酬崔光祿冬日述懷贈(zèng)答

誰為傾國(guó)媒,自許連城價(jià)。 韓愈 縣齋有懷

典故 
博浪金椎
 
擊副車
  
子房椎
 
椎飛博浪
  
博浪力士
 
滄海金椎
 
奮一椎
 
擊暴秦
 
驚博浪
  
祖龍一擊
 
報(bào)韓
 
副車不中
 
金槌擊致
 
金錘報(bào)韓
 
沙中客
 
張良椎秦

相關(guān)人物
張良


《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2033~
留侯張良者,其先韓人也。大父開地,相韓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歲,秦滅韓。良年少,未宦事韓。韓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財(cái)求客刺秦王,為韓報(bào)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韓故。良嘗學(xué)禮淮陽。東見倉(cāng)海君。得力士,為鐵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東游,良與客狙擊秦皇帝博浪沙中,誤中副車。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賊甚急,為張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簡(jiǎn)釋

博浪飛椎:喻報(bào)仇雪恨。清朱彝尊《彭城道中詠古二首》之二:“博浪飛椎后,圯橋進(jìn)履車?!?/p>


例句

金槌擊政后,玉斗碎增前。 徐九皋 詠史

博浪飛椎后,圯橋進(jìn)履車。 朱彝尊 彭城道中詠古二首之二

壯士揮金槌,報(bào)讎六國(guó)聞。 李白 送張秀才謁高中丞

寶劍思存楚,金錘許報(bào)韓。 駱賓王 詠懷

典故
鮑魚腥
 
鮑車
 
沙丘鮑魚
 
辒涼骨臭
 
嬴棺費(fèi)鮑魚

相關(guān)人物
李斯
 
秦始皇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jì)》
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臺(tái)。丞相斯為上崩在外,恐諸公子及天下有變,乃秘之,不發(fā)喪。棺載辒涼車中,故幸宦者參乘,所至上食。百官奏事如故,宦者輒從辒涼車中可其奏事。獨(dú)子胡亥、趙高及所幸宦者五六人知上死。趙高故嘗教胡亥書及獄律令法事,胡亥私幸之。高乃與公子胡亥、丞相斯陰謀破去始皇所封書賜公子扶蘇者,而更詐為丞相斯受始皇遺詔沙丘,立子胡亥為太子。更為書賜公子扶蘇、蒙恬,數(shù)以罪,賜死。語具在李斯傳中。行,遂從井陘抵九原。會(huì)暑,上辒車臭,乃詔從官令車載一石鮑魚,以亂其臭。

例句

劉徹茂陵多滯骨,嬴政梓棺費(fèi)鮑魚。 李賀 苦晝短

欲厭東南氣,翻傷掩鮑車。 李顯 幸秦始皇陵

典故
上蔡門
   
黃犬悲
 
上蔡悲
   
李斯犬
 
上蔡黃犬
  
上蔡公子
 
黃犬應(yīng)聞笑李斯
 
東門犬(狗)
 
呼鷹上蔡頭
 
黃犬回頭
 
東門黃犬
 
思大東門
 
上蔡
 
李斯拘秦桎
 
李斯追悔
 
上蔡呼鷹

相關(guān)人物
李斯
 
趙高


《史記》卷八十七〈李斯列傳〉~2539~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時(shí),為郡小吏,見吏舍廁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數(shù)驚恐之。斯入倉(cāng),觀倉(cāng)中鼠,食積粟,居大廡之下,不見人犬之憂。于是李斯乃嘆曰:「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獄,治罪,責(zé)斯與子由謀反狀,皆收捕宗族賓客。趙高治斯,榜掠千馀,不勝痛,自誣服。斯所以不死者,自負(fù)其辯,有功,實(shí)無反心,幸得上書自陳,幸二世之寤而赦之。李斯乃從獄中上書曰:「臣為丞相治民,三十馀年矣。逮秦地之陜隘。先王之時(shí)秦地不過千里,兵數(shù)十萬。臣盡薄材,謹(jǐn)奉法令,陰行謀臣,資之金玉,使游說諸侯,陰脩甲兵,飾政教,官斗士,尊功臣,盛其爵祿,故終以脅韓弱魏,破燕、趙,夷齊、楚,卒兼六國(guó),虜其王,立秦為天子。罪一矣。地非不廣,又北逐胡、貉,南定百越,以見秦之彊。罪二矣。尊大臣,盛其爵位,以固其親。罪三矣。立社稷,脩宗廟,以明主之賢。罪四矣。更剋畫,平斗斛度量文章,布之天下,以樹秦之名。罪五矣。治馳道,興游觀,以見主之得意。罪六矣。緩刑罰,薄賦斂,以遂主得眾之心,萬民戴主,死而不忘。罪七矣。若斯之為臣者,罪足以死固久矣。上幸盡其能力,乃得至今,愿陛下察之!」書上,趙高使吏棄去不奏,曰:「囚安得上書!」趙高使其客十馀輩詐為御史、謁者、侍中,更往覆訊斯。斯更以其實(shí)對(duì),輒使人復(fù)榜之。后二世使人驗(yàn)斯,斯以為如前,終不敢更言,辭服。奏當(dāng)上,二世喜曰:「微趙君,幾為丞相所賣?!辜岸浪拱溉ㄖ刂粒瑒t項(xiàng)梁已擊殺之。使者來,會(huì)丞相下吏,趙高皆妄為反辭。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論腰斬咸陽市。斯出獄,與其中子俱執(zhí),顧謂其中子曰:「吾欲與若復(fù)牽黃犬俱出上蔡?hào)|門逐狡兔,豈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太平御覽》卷九百二十六〈羽族部十三·鷹〉~4245~2~
《史記》曰:「李斯臨刑,思牽黃犬、臂蒼鷹,出上蔡?hào)|門,不可得矣。」

簡(jiǎn)釋

黃犬悲:指為官受害而追悔莫及。宋蘇軾《雨中過舒教授》:“飛鳶悔前笑,黃犬悲晚悟。”


例句

赤龍已赴東方暗,黃犬徒懷上蔡悲。 儲(chǔ)嗣宗 長(zhǎng)安懷古

青蠅豈獨(dú)悲虞氏,黃犬應(yīng)聞笑李斯。 李德裕 到惡溪夜泊蘆島

秦家李斯早追悔,虛名撥向身之外。 李白 悲歌行

太公渭川水,李斯上蔡門。 李白 留別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魚游滄海深,呼鷹過上蔡。 李白 留別王司馬嵩

華亭鶴唳詎可聞,上蔡蒼鷹何足道。 李白 行路難三首

咸陽市上嘆黃犬,何如月下傾金罍。 李白 襄陽歌

范曄顧其兒,李斯憶黃犬。 杜甫 八哀詩故秘書少監(jiān)武功蘇公源明

顧索素琴應(yīng)不暇,憶牽黃犬定難追。 白居易 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

鄒衍銜悲系燕獄,李斯抱怨拘秦桎。 駱賓王 疇昔篇

典故   
飄梗
    
漂流木偶
 
土偶桃人
 
斷梗疏萍
 
桃梗泛
 
為梗
   
士偶桃梗
  
土偶漂流

相關(guān)人物
蘇秦

參考典故
木偶人


《戰(zhàn)國(guó)策》卷十八〈趙策一·蘇秦說李兌〉~603~
蘇秦說李兌曰:「雒陽乘軒車蘇秦,家貧親老,無罷車駑馬,桑輪蓬篋羸?,負(fù)書擔(dān)橐,觸塵埃,蒙霜露,越漳、河,足重繭,日百而舍,造外闕,愿見于前,口道天下之事?!估顑对唬骸赶壬怨碇砸娢覄t可,若以人之事,兌盡知之矣?!固K秦對(duì)曰:「臣固以鬼之言見君,非以人之言也?!估顑兑娭LK秦曰:「今日臣之來也暮,后郭門,藉席無所得,寄宿人田中,傍有大叢。夜半,土梗與木梗?曰:『汝不如我,我者乃土也。使我逢疾風(fēng)淋雨,壞沮,乃復(fù)歸土。今汝非木之根,則木之枝耳。汝逢疾風(fēng)淋雨,漂入漳、河,東流至海,汜濫無所止。』臣竊以為土梗勝也。今君殺主父而族之,君之立于天下,危于累卵。君聽臣計(jì)則生,不聽臣計(jì)則死?!估顑对唬骸赶壬蜕幔魅諒?fù)來見兌也?!固K秦出。
《戰(zhàn)國(guó)策》卷十〈齊策三·孟嘗君將入秦〉~374~
孟嘗君見之。(蘇秦)謂孟嘗君曰:「今者臣來,過于淄上,有土偶人與桃梗相與語。桃梗謂土偶人曰:『子,西岸之土也,挺子以為人,至歲八月,降雨下,淄水至,則汝殘矣。』土偶曰:『不然。吾西岸之土也,土則復(fù)西岸耳。今子,東國(guó)之桃梗也,刻削子以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則子漂漂者將何如耳?!唤袂厮娜畤?guó),譬若虎口,而君入之,則臣不知君所出矣?!姑蠂L君乃止。

簡(jiǎn)釋

梗泛:喻指漂泊無定所。唐駱賓王《浮搓》:“似舟漂不定,如梗泛何從?”


例句

舊業(yè)叢臺(tái)廢苑東,幾年為梗復(fù)為蓬。 劉言史 泊花石浦

旅食傷飄梗,巖棲憶采薇。 劉長(zhǎng)卿 罷攝官后將還舊居留辭李侍御

身隨遠(yuǎn)道徒悲梗,詩賣明時(shí)不直錢。 崔櫓 過蠻溪渡

暮年傷泛梗,累日慰寒灰。 張說 石門別楊六欽望

生事同漂梗,機(jī)心在野船。 徐凝 問漁叟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李商隱

顧我飄蓬者,長(zhǎng)隨泛梗移。 李德裕 秋日郡樓望贊皇山感而成詠

吾衰同泛梗,利涉想蟠桃。 杜甫 臨邑舍弟書至苦雨黃河泛溢堤防之患簿領(lǐng)所憂因寄此詩用寬其意

生類梗萍泛,悲無金石堅(jiān)。 賈島 洛陽道中寄弟

如何游宦客,江海隨泛梗。 錢起 苦雨憶皇甫冉

漂梗飛蓬不自安,捫藤引葛度危巒。 駱賓王 從軍中行路難二首

旅思徒漂梗,歸期未及瓜。 駱賓王 晚度天山有懷京邑

旅行悲泛梗,離贈(zèng)折疏麻。 駱賓王 晚憩田家

恓惶勞梗泛,凄斷倦蓬飄。 駱賓王 晚泊河曲

似舟飄不定,如梗泛何從。 駱賓王 浮槎

旅魂勞泛梗,離恨斷征蓬。 駱賓王 邊夜有懷

典故  
桃花流水
   
武陵春
 
避秦人
 
武陵人
   
不知秦
   
桃源境
 
武陵洞
 
洞中人
  
武陵桃花
 
桃源雞犬
 
不知有漢
 
武陵路
  
武陵水
 
見秦人
 
問秦人
 
源桃
 
流水桃源
 
避世桃源
 
武陵事
  
秦人雞犬
  
秦人跡
 
秦人路
  
秦人溪
 
逃秦人
 
武陵趣
 
隱桃花
 
避秦村
 
迷武陵
 
如今不是秦
 
桃花閉洞門
 
聞犬洞
 
避秦溪
 
洞犬謝秦人
 
秦漢迷
 
秦人南避
 
秦人桃花
 
秦世客
 
秦漁
 
如今已是漢
 
山中秦晉
  
桃花白云
 
桃散武陵霞
 
桃源士
  
嫌秦
 
尋源
 
避秦路
 
不識(shí)東西晉
 
晉客入洞
  
秦人洞天
 
桃花迷洞口
 
桃源土
  
源水無路

相關(guān)人物
陶潛

參考典故
阮郎


《陶淵明集》卷六〈桃花源記〉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yuǎn)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fù)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荅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dòng)写巳?,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shí)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閒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馀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劉歆即遣人隨之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fù)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親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簡(jiǎn)釋

桃源:后用以指隱居處或仙境。唐杜甫《不寐》:“多壘滿山谷,桃源何處求?”


例句

浮世度千載,桃源方一春。 于武陵 贈(zèng)王道士

曾逢異人說,風(fēng)景似桃源。 于鵠 南溪書齋

不言沁園好,獨(dú)隱武陵花。 儲(chǔ)光羲 玉真公主山居

雞犬疑沾藥,耕桑似避秦。 儲(chǔ)嗣宗 春游望仙谷

僻居謀道不謀身,避病桃源不避秦。 劉商 袁十五遠(yuǎn)訪山門

今看水入洞中去,卻是桃花源里人。 劉商 題水洞二首

樓臺(tái)爭(zhēng)聳漢,雞犬亦嫌秦。 劉言史 題茅山仙臺(tái)藥院

蘭渚催新幄,桃源識(shí)故蹊。 劉長(zhǎng)卿 和袁郎中破賊后軍行過剡中山水謹(jǐn)上太尉

徘徊未能去,畏共桃源隔。 劉長(zhǎng)卿 奉陪蕭使君入鮑達(dá)洞尋靈山寺

何勞問秦漢,更入武陵溪。 劉長(zhǎng)卿 奉陪鄭中丞自宣州解印與諸侄宴余干后溪

桃源定在深處,澗水浮來落花。 劉長(zhǎng)卿 尋張逸人山居

重見太平身已老,桃源久住不能歸。 劉長(zhǎng)卿 會(huì)赦后酬主簿所問

深藏武陵客,時(shí)過洞庭人。 劉長(zhǎng)卿 湘中紀(jì)行十首云母溪

渡口問漁家,桃源路深淺。 劉長(zhǎng)卿 石圍峰

初迷武陵路,復(fù)出孟嘗門。 劉長(zhǎng)卿 秦系傾以家事獲謗因出舊山每荷觀察崔公見知欲歸未遂感其流寓詩以贈(zèng)之

千載桃花春,秦人深不見。 劉長(zhǎng)卿 自紫陽觀至華陽洞宿侯尊師草堂簡(jiǎn)同游李延年

柏樹榮新壟,桃源憶故蹊。 劉長(zhǎng)卿 賈侍郎自會(huì)稽使回篇代盈卷兼蒙見寄一首與余有掛冠之期因書數(shù)事率成十韻

露冕新承明主恩,山城別是武陵源。 劉長(zhǎng)卿 送臺(tái)州李使君兼寄題國(guó)清寺

殷勤囑歸客,莫話桃源人。 劉長(zhǎng)卿 送子婿崔真甫李穆往揚(yáng)州四首

他日山中逢勝事,桃源洞里幾人家。 劉長(zhǎng)卿 送常十九歸嵩少故林

寂寂孤鶯啼杏園,寥寥一犬吠桃源。 劉長(zhǎng)卿 過鄭山人所居

桃源君莫愛,且作漢朝臣。 劉長(zhǎng)卿 題大理黃主簿湖上高齋

春來武陵道,幾樹落仙家。 包融 賦得岸花臨水發(fā)

帆色起歸越,松聲厭避秦。 厲玄 從軍行

將取一壺閑日月,長(zhǎng)歌深入武陵溪。 司空?qǐng)D 丁未歲歸王官谷

可是武陵溪,春芳著路迷。 司空?qǐng)D 春山

雨臺(tái)誰屬楚,花洞不知秦。 吳融 倒次元韻

只此無心便無事,避人何必武陵源。 吳融 偶書

何用深求避秦客,吾家便是武陵源。 吳融 山居即事四首之四

依稀小有洞,邂逅武陵源。 吳融 花村六韻

盡日更無鄉(xiāng)井念,此時(shí)何必見秦人。 唐彥謙 緋桃

杜陵猶識(shí)漢,桃源不辨秦。 喬侃 人日登高

桃源若遠(yuǎn)近,漁子棹輕舟。 奚賈 尋許山人亭子

桃源何處是,游子正迷津。 孟浩然 南還舟中寄袁太祝

忽聞荊山子,時(shí)出桃花源。 孟浩然 山中逢道士云公

相逢武陵客,獨(dú)送豫章行。 孟浩然 送袁太祝尉豫章

歸客莫相待,尋源殊未還。 孟浩然 題李十四莊兼贈(zèng)綦母校書

殷勤為訪桃源路,予亦歸來松子家。 孟浩然 高陽池送朱二

驚彼武陵?duì)?,移歸此巖邊。 孟郊 題陸鴻漸上饒新開山舍

避秦不是無歸意,一度逢花一斷腸。 崔涂 江雨望花

不逢秦世亂,未覺武陵深。 崔涂 王逸人隱居

疑入武陵源,如逢漢陰老。 張九齡 與生公尋幽居處

待我休官了婚嫁,桃源洞里覓仙兄。 張仲方 贈(zèng)毛仙翁

方同沃洲去,不似武陵迷。 張南史 寄靜虛上人云門

長(zhǎng)揖桃源士,舉世同企羨。 張說 岳陽石門墨山二山相連有禪堂觀天下絕境

桃花春徑滿,誤識(shí)武陵源。 張說 翻著葛巾呈趙尹

何事桃源路忽迷,惟留云雨怨空閨。 張賁 和襲美醉中先起次韻

悔學(xué)秦人南避地,武陵原上又徵師。 戎昱 寄梁淑

莫遣桃花迷客路,千山萬水訪君難。 戎昱 送吉州閻使君入道二首

桃源寧異此,猶恐世人聞。 戴叔倫 晚春

他時(shí)愿攜手,莫比武陵源。 戴叔倫 桂陽北嶺偶過野人所居聊書即事呈王永州邕李道州圻

乍疑秦世客,漸識(shí)楚人言。 戴叔倫 桂陽北嶺隅過野人所居聊書即事呈王永州邕李道州圻

霄漢九重辭鳳闕,云山何處訪桃源。 戴叔倫 漢宮人入道

桃源寂寂煙霞閉,天路悠悠星漢斜。 戴叔倫 贈(zèng)韓道士

為問桃源客,何人見亂時(shí)。 戴叔倫 送吉中孚校書歸楚州舊山

春花正夾岸,何必問桃源。 戴叔倫 過友人隱居

為是仙才登望處,風(fēng)光便似武陵春。 方干 睦州呂郎中郡中環(huán)溪亭

云水千重繞洞門,獨(dú)歸何處是桃源。 施肩吾 送絕塵子歸舊隱二首

重林將疊嶂,此處可逃秦。 曲信陵 移居洞庭

玉皇賜妾紫衣裳,教向桃源嫁阮郎。 曹唐 小游仙詩九十八首

路傍樵客何須問,朝市如今不是秦。 朱灣 尋隱者韋九山人于東溪草堂

地閑分鹿苑,景勝類桃源。 李君何 曲江亭望慈恩寺杏園花發(fā)

湘浦眠銷日,桃源醉度春。 李嘉祐 送韋司直西行

祈門官罷后,負(fù)笈向桃源。 李嘉祐 送韋邕少府歸鐘山

蓬閣桃源兩處分,人間海上不相聞。 李嶠 送司馬先生

洞天應(yīng)不夜,源樹秪如春。 李德裕 尊師是桃源黃先生傳法弟子常見尊師稱先師呈跡今重賦此詩兼寄題黃先生舊館

仙路迷人應(yīng)有術(shù),桃源不必在深山。 李涉 贈(zèng)長(zhǎng)安小主人

綠水接柴門,有如桃花源。 李白 之廣陵宿常二南郭幽居

去去桃花源,何時(shí)見歸軒。 李白 博平鄭太守自廬山千里相尋入江夏北市門見訪卻之武陵立馬贈(zèng)別

行盡綠潭潭轉(zhuǎn)幽,疑是武陵春碧流。秦人雞犬桃花里,將比通塘渠見羞。 李白 和盧侍御通塘曲

海水三清淺,桃源一見尋。 李白 擬古十二首

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殺人。 李白 當(dāng)涂趙炎少府粉圖山水歌

功成拂衣去,歸入武陵源。 李白 登金陵冶城西北謝安墩

從茲一別武陵去,去后桃花春水深。 李白 答杜秀才五松見贈(zèng)

方從桂樹隱,不羨桃花源。 李白 聞丹丘子于城北營(yíng)石門幽居中有高鳳遺跡仆離群遠(yuǎn)懷亦有棲遁之志因敘舊以寄之

謫官桃源去,尋花幾處行。秦人如舊識(shí),出戶笑相迎。 李白 贈(zèng)從弟南平太守之遙二首

薜帶何辭楚,桃源堪避秦。 李白 酬王補(bǔ)闕惠翼莊廟宋丞泚贈(zèng)別

見說桃源洞,如今猶避秦。 李益 尋紀(jì)道士偶會(huì)諸叟

誰知武陵路,亦有漢家臣。 李端 歸山居寄錢起

柳市名猶在,桃源夢(mèng)已稀。 李端 聞吉道士還俗因而有贈(zèng)

蒲澤逢胡雁,桃源見晉人。 李端 送郭參軍赴絳州

武陵花木應(yīng)長(zhǎng)在,愿與漁人更一尋。 李端 送馬尊師

武陵洞里尋春客,已被桃花迷不歸。 李群玉 惱從兄

誰昔探花源,考槃西岳陽。 李群玉 自澧浦東游江表途出巴丘投員外從公虞

金谷園無主,桃源路不通。 李群玉 贈(zèng)花

錦洞桃花遠(yuǎn),青山竹葉深。 李群玉 送秦?zé)拵?/a>

曾入桃溪路,仙源信少雙。 李質(zhì) 宿日觀東房詩

此花不逐溪流出,晉客無因入洞來。 杜牧 酬王秀才桃花園見寄

多壘滿山谷,桃源無處求。 杜甫 不寐

緬思桃源內(nèi),益嘆身世拙。 杜甫 北征

悲秋宋玉宅,失路武陵源。 杜甫 奉漢中王手札

故山多藥物,勝概憶桃源。 杜甫 奉留贈(zèng)集賢院崔于二學(xué)士

龐公隱時(shí)盡室去,武陵春樹他人迷。 杜甫 寄從孫崇簡(jiǎn)

桃源人家易制度,橘洲田土仍膏腴。 杜甫 岳麓山道林二寺行

傳語桃源客,人今出處同。 杜甫 巫峽敝廬奉贈(zèng)侍御四舅別之灃朗

茅屋還堪賦,桃源自可尋。 杜甫 春日江村五首

如行武陵暮,欲問桃花宿。 杜甫 赤谷西崦人家

春草封歸恨,源花費(fèi)獨(dú)尋。 杜甫 風(fēng)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

若教避俗秦人見,知向河源舊侶夸。 楊憑 千葉桃花

曾逢異人說,風(fēng)景似桃源。 楊發(fā) 南溪書院

步入桃源里,晴花更滿枝。 歐陽袞 和項(xiàng)斯游頭陀寺上方

桃源在在阻風(fēng)塵,世事悠悠又遇春。 武元衡 春齋夜雨憶郭通微

武陵川徑入幽遐,中有雞犬秦人家。 武元衡 桃源行送友

一見桃花發(fā),能令秦漢迷。 殷遙 友人山亭

同作危時(shí)避秦客,此行何似武陵灘。 汪遵 東海

匣里有琴樽有酒,人間便是武陵溪。 汪遵 短歌吟

自言避喧非避秦,薜衣耕鑿帝堯人。 沈佺期 入少密溪

漾舟人不見,臥入武陵花。 法振 月夜泛舟

源桃不余欺,先發(fā)秦人家。 獨(dú)孤及 傷春懷歸

欲識(shí)桃花最多處,前程問取武陵兒。 獨(dú)孤及 送別荊南張判官

源水終無路,山阿若有人。 王勃 出境游山二首之一

欲訪桃源入溪路,忽聞雞犬使人疑。 王昌齡 武陵開元觀黃鏈師院三首

桃源勿遽返,再訪恐君迷。 王維 和宋中丞夏日游福賢觀天長(zhǎng)寺寺即陳左相宅所施之作

桃源一向絕風(fēng)塵,柳市南頭訪隱淪。 王維 春日與裴迪過新昌里訪呂逸人不遇

杏樹壇邊漁父,桃花源里人家。 王維 田園樂七首

悠然策藜杖,歸向桃花源。 王維 菩提寺禁口號(hào)又示裴迪

笑謝桃源人,花紅復(fù)來覿。 王維 藍(lán)田山石門精舍

草色日向好,桃源人去稀。 王維 送錢少府還藍(lán)田

斜溪橫桂渚,小徑入桃源。 王績(jī) 游仙四首

不知今有漢,唯言昔避秦。 王績(jī) 田家三首

不知今有漢,唯言昔避秦。 王績(jī) 田家三首之二

更說桃源更深處,異花長(zhǎng)占四時(shí)天。 白行簡(jiǎn) 贈(zèng)毛仙翁

草遍潁陽山,花開武陵水。 皇甫冉 春早

花源君若許,雖遠(yuǎn)亦相尋。 皇甫冉 賦得荊溪夜湍送蔣逸人歸義興山

我來隱道非隱身,如今世上無風(fēng)塵。路是武陵路,人非秦代人。 皎然 兵后西日溪行

應(yīng)向秦時(shí)武陵路,花間寂歷一人行。 皎然 西白溪期裴方舟不至

門開芳杜徑,室距桃花源。 盧照鄰 三月曲水宴得尊字

桃源迷處所,桂樹可淹留。 盧照鄰 過東山谷口

寧知武陵趣,宛在市朝間。 祖詠 題韓少府水亭

如今非是秦時(shí)世,更隱桃花亦笑人。 秦系 山中贈(zèng)耿拾遺湋兼兩省故人

一似桃源隱,將令過客迷。 秦系 春日閑居三首

向此隱來經(jīng)幾載,如今已是漢家朝。 秦系 題章野人山居

武陵緣源不可到,河陽帶縣詎堪誇。 竇群 假日尋花

人言上皇代,犬吠武陵家。 綦毋潛 若耶溪逢孔九

疏屬便同巫峽路,洛川真是武陵溪。 羅虬 比紅兒詩

跡似桃源客,身攖竹使符。 羊士諤 郡齋讀經(jīng)

地非樵者路,武陵又何逢。 聶夷中 題賈氏林泉

青野霧銷凝晉洞,碧山煙散避秦溪。已是大仙憐后進(jìn),不應(yīng)來向武陵迷。 胡曾 早發(fā)潛水驛謁郎中員外

方馳桂林譽(yù),未暇桃源美。 蕭穎士 蒙山作

常恐便隨巫峽散,何因重有武陵期。 薛濤 牡丹

聞?wù)f花源堪避秦,幽尋數(shù)月不逢人。 蘇廣文 自商山宿隱居

莫學(xué)武陵人,暫游桃源里。 裴迪 崔九欲往南山馬上口號(hào)與別

聞?wù)f桃源好迷客,不如高臥眄庭柯。 裴迪 春日與王右丞過新昌里訪呂逸人不遇

何妨將我去,一看武陵春。 貫休 江邊道士

帶月時(shí)聞山鳥語,郡城知近武陵溪。 賈島 夏夜上谷宿開元寺

無云秦漢隔,別訪武陵花。 鄭愔 奉和幸上官昭容院獻(xiàn)詩四首

誰謂桃源里,天書問考槃。 錢起 中書王舍人輞川舊居

居人散山水,即景真桃源。 錢起 初黃綬赴藍(lán)田縣作

桃源數(shù)曲盡,洞口兩岸坼。 錢起 尋華山云臺(tái)觀道士

宛謂武陵洞,潛?dān)椩旎啤?錢起 山居新種花藥與道士同游賦詩

桃源應(yīng)漸好,仙客許相尋。 錢起 歲暇題茅茨

秦人入云去,知向桃源里。 錢起 洞仙謠

忽憶武陵事,別家疑數(shù)秋。 錢起 登覆釜山遇道人二首

那知幽石下,不與武陵通。 錢起 石井

桃花洞里舉家去,此別相思復(fù)幾春。 錢起 送畢侍御謫居

今宵竹林下,誰覺花源遠(yuǎn)。 錢起 酬王維春夜竹亭贈(zèng)別

幸入桃源因去世,方期丹訣一延年。 錢起 題嵩陽焦道士石壁

何必武陵源上去,澗邊好過落花中。 陸希聲 陽羨雜詠十九首桃花谷

前年相送灞陵春,今日天涯各避秦。 韋莊 江上別李秀才

終期王母摘,不羨武陵深。 韋處厚 桃塢

桃源洞口來否,絳節(jié)霓旌久留。 韓偓 六言三首

棹尋聞犬洞,槎入飲牛津。 韓偓 無題

秦客何年駐,仙源此地深。 韓愈 同竇(牟)韋(執(zhí)中)尋劉尊師不遇(以同尋三字為韻。愈分得尋字)

秦客何年駐,仙源此地深。 韓愈 同竇書尋劉尊師不遇

桃源迷路竟茫茫,棗下悲歌徒纂纂。 韓愈 游青龍寺贈(zèng)崔大補(bǔ)闕

桂水遙相憶,花源暗有期。 韓翃 寄武陵李少府

聞君招隱地,髣髴武陵春。 駱賓王 同辛簿簡(jiǎn)仰酬思玄上人林泉四首

緝芰知還楚,披榛似避秦。 駱賓王 同辛簿簡(jiǎn)仰酬思玄上人林泉四首之一

時(shí)有桃源客,來訪竹林人。 駱賓王 疇昔篇

自堪成獨(dú)往,何必武陵源。 高適 同熊少府題盧主簿茅齋

典故 
平原酒
  
平原飲
  
賓客平原
 
極歡留十日
 
平原燕浹旬
 
平原期
 
平原張宴

相關(guān)人物
秦昭王
 
趙勝(平原君)


《史記》卷七十九〈范雎蔡澤列傳·范雎列傳〉~245~
秦昭王聞魏齊在平原君所,欲為范雎必報(bào)其仇,乃詳為好書遺平原君曰;「寡人聞君之高義,愿與君為布衣之友,君幸過寡人,寡人愿與君為十日之飲。」
《新校本漢書》卷五十七下《司馬相如傳》
嘗從上至長(zhǎng)楊獵。是時(shí)天子方好自擊熊豕,馳逐眾獸,相如因上疏諫。

簡(jiǎn)釋

十日歡:指朋友相見而飲酒盡歡。唐李白《尋魯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蒼耳中見范置酒摘蒼耳作》:“近作十曰歡,遠(yuǎn)為千載期。”


例句

愿學(xué)平原十日飲,此時(shí)不忍歌驪駒。 韓翃 贈(zèng)兗州孟都督

典故  
秦謳
   
云不度
  
行云駐
 
云不去
 
入行云
 
遏彩云
 
云欲斷
  
繞行云
 
飛云駐
 
留住行云
 
穿云衢
 
歌管停云
 
聲入青云
 
不放行云飛過
 
唱歌云欲聚
  
遏云妙響
 
歌莫放行云
 
歌入青云
 
歌聲遏斷
 
留云歌
 
清唱云不去
 
響遏珠塵
 
一曲清歌留住半窗云
 
一聲珠唱駐行云
 
云繞扇
 
云為歌聲不忍行
  
林木激越
 
林木馀聲
 
清歌駐云
 
聲拂行云
 
聲繞碧山晚云留
 
聲振林杪
 
聽歌云斷
 
云表歌云遏
 
云定
 
相關(guān)人物
秦青
 
薛譚


《列子》卷五《湯問》
「薛譚學(xué)謳于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于郊衢,撫節(jié)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云。薛譚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晉·張湛注:「二人,秦國(guó)之善歌者?!?/span>

簡(jiǎn)釋

遏云歌:喻指歌聲優(yōu)美動(dòng)聽。唐羅隱《春思》:”蜀國(guó)暖回溪峽浪,衛(wèi)娘清轉(zhuǎn)遏云歌?!?/p>


例句

清唱云不去,彈弦風(fēng)颯來。 岑參 登涼州尹臺(tái)寺

獨(dú)向柏臺(tái)為老吏,可憐林木響馀聲。 崔元范 李尚書命妓歌餞有作奉酬

翠帽珠篇斗絲管,一彈一奏云欲斷。 崔顥 盧姬篇

舞態(tài)疑回紫陽女,歌聲似遏彩云仙。 戎昱 開元觀陪杜大夫中元日觀樂

響發(fā)行云駐,聲隨子夜新。 李嶠

清歌遏流云,艷舞有馀閑。 李白 南都行

收處遠(yuǎn)繰煙,孤直縆云定。 杜牧 贈(zèng)沈?qū)W士張歌人

吾聞昔秦青,傾側(cè)天下耳。 杜甫 聽楊氏歌

小婦無所作,嬌歌遏行云。 權(quán)德輿 三婦詩

連連貫珠并,裊裊遏云頻。 歐陽袞 聽郢客歌陽春白雪

度曲飄清漢,馀音遏曉云。 王起 貢舉人謁先師聞雅樂

蜀國(guó)暖回溪峽浪,衛(wèi)娘清轉(zhuǎn)遏云歌。 羅隱 春思

空中幾處聞清響,欲繞行云不遣飛。 顧況

一聲直入青云去,多少悲歡起此時(shí)。 高駢 贈(zèng)歌者二首之一

典故  
不喜儒
 
秦燔
  
儒坑
 
秦焚
  
爇文
 
詩書焚爇
  
相關(guān)人物
李斯
 
秦始皇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jì)〉~254~
丞相李斯曰:「五帝不相復(fù),三代不相襲,各以治,非其相反,時(shí)變異也。今陛下創(chuàng)大業(yè),建萬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異時(shí)諸侯并爭(zhēng),厚招游學(xué)。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當(dāng)家則力農(nóng)工,士則學(xué)習(xí)法令辟禁。今諸生不師今而學(xué)古,以非當(dāng)世,惑亂黔首。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亂,莫之能一,是以諸侯并作,語皆道古以害今,飾虛言以亂實(shí),人善其所私學(xué),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別黑白而定一尊。私學(xué)而相與非法教,人聞令下,則各以其學(xué)議之,入則心非,出則巷議,夸主以為名,異取以為高,率群下以造謗。如此弗禁,則主勢(shì)降乎上,黨與成乎下。禁之便。臣請(qǐng)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y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xué)法令,以吏為師?!怪圃唬骸缚伞!埂钌R生相與謀曰:……。于是乃亡去。始皇聞亡,乃大怒曰:……。于是使御史悉案問諸生,諸生傳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坑之咸陽,使天下知之,以懲后。

例句

秦火不爇舌,秦火空爇文。 孟郊 秋懷

政煩方改篆,愚俗乃焚書。 李顯 幸秦始皇陵

野橋疑望日,山火類焚書。 沈佺期 咸陽覽古

詩書焚爇散學(xué)士,高閣奢逾嬌美人。 蘇颋 奉和圣制春臺(tái)望應(yīng)制

典故
黃金盡
 
黑貂裘
  
貂裘敝
 
敝貂裘
 
不下機(jī)
 
季子貂裘
 
黑貂裘敝
 
貂敝
  
弊貂裘
 
黑貂敝
  
鳴機(jī)婦
 
十上勞
 
烏貂裘
 
下機(jī)人
 
敝黑貂裘
 
季裘
 
剩貂裘
 
烏裘敝
 
妻嫂欺
 
敝洛陽
 
塵暗舊貂裘
 
恥妻嫂
  
還家畏嫂輕
 
懷書十上秦
 
黃金百斤盡
 
落魄蘇秦
 
破卻貂裘
 
秦貂沒
   
蘇家婦
 
蘇秦憔悴
 
烏裘十上
 
皂貂破敝
  
敝裘自愧
 
慚妻嫂
 
典卻烏貂裘
 
貂裘不畏雪
 
貂裘塵滿
 
風(fēng)塵黑貂
 
季子金盡
 
季子貪
 
妻嫂笑
 
蘇秦恥妻嫂
 
烏裘入秦
 
烏裘滯秦
 
行看嫂下機(jī)
 
應(yīng)嗔不下機(jī)

相關(guān)人物
秦惠王
 
蘇秦


《戰(zhàn)國(guó)策》卷三〈秦策一·蘇秦始將連橫〉~85~
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黑貂之裘弊,黃金百斤盡,資用乏絕,去秦而歸。羸縢履蹻,負(fù)書擔(dān)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狀有歸色。歸至家,妻不下纴,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蘇秦喟嘆曰:「妻不以我為夫,嫂不以我為叔,父母不以我為子,是皆秦之罪也?!鼓艘拱l(fā)書,陳篋數(shù)十,得太公陰符之謀,伏而誦之,簡(jiǎn)練以為揣摩。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說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錦繡,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說當(dāng)世之君矣!」
《史記》卷六十九〈蘇秦列傳〉~224~
蘇秦者,東周雒陽人也。東事師于齊,而習(xí)之于鬼谷先生。出游數(shù)歲,大困而歸。兄弟嫂妹妻妾竊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產(chǎn)業(yè),力工商,逐什二以為務(wù)。今子釋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蘇秦聞之而慚,自傷,乃閉室不出,出其書遍觀之。曰:「夫士業(yè)已屈首受書,而不能以取尊榮,雖多亦奚以為!」于是得周書陰符,伏而讀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說當(dāng)世之君矣?!骨笳f周顯王。顯王左右素習(xí)知蘇秦,皆少之。弗信。
《戰(zhàn)國(guó)策》卷十八《趙策一》
李兌送蘇秦明月之珠,和氏之璧,黑貂之裘,黃金百鎰。蘇秦得以為用,西入于秦。

簡(jiǎn)釋

季子裘:詠人奔波勞碌。唐杜甫《搖落》:“鵝費(fèi)羲之墨,貂除季子裘?!?/p>


例句

弊貂不稱芙蓉幕,衰朽仍慚玳瑁簪。 吳仁壁 投謝錢武肅

銅梁劍閣幾區(qū)區(qū),十上探珠不見珠。 唐求 傷張玖秀才

十上恥還家,裴回守歸路。 孟浩然 南歸阻雪

惜無金張?jiān)?,十上空歸來。 孟浩然 送丁大鳳進(jìn)士赴舉呈張九齡

酬恩仗孤劍,十年弊貂裘。 戴叔倫 從軍行

不脫弊裘輕錦綺,長(zhǎng)吟佳句掩笙歌。 戴叔倫 贈(zèng)康老人洽

歸時(shí)儻佩黃金印,莫學(xué)蘇秦不下機(jī)。 李白 別內(nèi)赴征三首

貂裘非季子,鶴氅似王恭。 李白 江上答崔宣城

空吟白石爛,淚滿黑貂裘。 李白 秋浦歌十七首之七

弊裘恥妻嫂,長(zhǎng)劍托交親。 李白 贈(zèng)友人三首之三

一朝烏裘敝,百鎰黃金空。 李白 贈(zèng)從兄襄陽少府皓

書空閒度日,深擁破貂裘。 李群玉 旅泊

黑貂不免敝,斑鬢兀稱觴。 杜甫 壯游

塵生彤管筆,寒膩黑貂裘。 杜甫 奉送王信州崟北歸

季子黑貂敝,得無妻嫂欺。 杜甫 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廣

鵝費(fèi)羲之墨,貂馀季子裘。 杜甫 搖落

北歸沖雨雪,誰憫敝貂裘。 杜甫 暮秋將歸秦留別湖南幕府親友

挈帶看朱紱,開箱睹黑裘。 杜甫 村雨

弊裘蘇季子,歷國(guó)未知還。 杜甫 遠(yuǎn)游

計(jì)偕十上竟無成,忽憶巖居便獨(dú)行。 權(quán)德輿 送殷卿罷舉歸淮南舊居

都作無成不歸去,古來妻嫂笑蘇秦。 沈亞之 送龐子肅

承明未薦相如賦,故國(guó)猶慚季子貧。 潘唐 下第歸宜春酬黃頗餞別

季子憔悴時(shí),婦見不下機(jī)。 白居易 讀史五首

抱玉三朝楚,懷書十上秦。 盧僎 途中口號(hào)

十上不可待,三年竟無成。 盧綸 綸與吉侍郎中孚輒有所酬以申悲舊兼寄夏侯侍御審侯倉(cāng)曹釗

仙桂高高似有神,貂裘敝盡取無因。 羅隱 東歸

知己秦貂沒,流年賈鵩悲。 羅隱 秋日懷孟夷庚

雙垂素絲淚,幾弊皂貂裘。 錢起 新豐主人

黃金裝屢盡,白首契逾新。 陳子昂 送梁李二明府

白璧疑冤楚,烏裘似入秦。 陳子昂 酬李參軍崇嗣旅館見贈(zèng)

漆身恩未報(bào),貂裘弊豈嫌。 雍裕之 四色

雖免十上勞,何能一戰(zhàn)霸。 韓愈 懸齋有懷

玄草終疲漢,烏裘幾滯秦。 駱賓王 春日離長(zhǎng)安客中言懷

素服三川化,烏裘十上還。 駱賓王 途中有懷

離人去復(fù)留,白馬黑貂裘。 高適 別孫?

十上多苦辛,一官恒自哂。 高適 哭單父梁九少府

長(zhǎng)卿無產(chǎn)業(yè),季子慚妻嫂。 高適 酬裴秀才

《國(guó)語辭典》:白起  拼音:bái qǐ
人名。(?~西元前257)郿人。戰(zhàn)國(guó)時(shí)秦之名將,事昭王,因功封為武安君。長(zhǎng)平之戰(zhàn),坑殺趙降卒四十萬,后與應(yīng)侯范雎有嫌隙,被免官賜死。后人或以白起為梨園武行所供奉的五位大元帥之一。
《國(guó)語辭典》:百二山河  拼音:bǎi èr shān hé
語本《史記。卷八。高祖本紀(jì)》:「秦,形勝之國(guó),帶河山之險(xiǎn),縣隔千里,持戟百萬,秦得百二焉?!古狍S集解引蘇林曰:「得百中之二焉。秦地險(xiǎn)固,二萬人足當(dāng)諸侯百萬人也?!剐稳菪蝿?shì)險(xiǎn)要,防事牢固,兵力壯盛。也作「百二關(guān)山」。
《漢語大詞典》:百二
(1).以二敵百。一說百的一倍。后以喻山河險(xiǎn)固之地。史記·高祖本紀(jì):“ 秦 ,形勝之國(guó),帶 河 山之險(xiǎn),縣隔千里,持戟百萬, 秦 得百二焉。” 裴駰 集解引 蘇林 曰:“得百中之二焉。 秦 地險(xiǎn)固,二萬人足當(dāng)諸侯百萬人也?!?司馬貞 索隱引 虞喜 曰:“言諸侯持戟百萬, 秦 地險(xiǎn)固,一倍於天下,故云得百二焉,言倍之也,蓋言 秦 兵當(dāng)二百萬也?!?晉 張載 《劍閣銘》:“ 秦 得百二,并吞諸侯?!?span id="qkwcomv" class="book">《周書·賀蘭祥傳》:“固則神皋 西岳 ,險(xiǎn)則百二猶在。” 宋 王清惠 《滿江紅·題驛壁》詞:“龍虎散,風(fēng)云滅,千古恨,憑誰説!對(duì)山河百二,淚沾襟血?!?清 張尚瑗 《仙霞關(guān)》詩:“茲豈小巫怯百二,偏隅冷落箐篁中?!?br />(2).猶言一百掛零。晉書·王敦傳贊:“弼成王度,光佐中興,卜世延百二之期,論都創(chuàng)三分之業(yè),此功固不細(xì)也?!?唐 許渾 《汴河亭》詩:“百二禁兵辭象闕,三千宮女下龍舟。”
(3).猶言百分之二。形容數(shù)量之少。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隱秀:“凡文集勝篇,不盈十一;篇章秀句,裁可百二?!?/div>
《國(guó)語辭典》:百二關(guān)山(百二關(guān)山)  拼音:bǎi èr guān shān
形容形勢(shì)險(xiǎn)要,防事牢固,兵力強(qiáng)盛。參見「百二山河」條。唐。溫庭筠〈老君廟〉詩:「百二關(guān)山扶玉座,五千文字閟瑤緘。」
《漢語大詞典》:百二關(guān)河(百二關(guān)河)
同“ 百二山河 ”。 金 元好問 《岐陽》詩之二:“百二關(guān)河草不橫,十年戎馬暗 秦 京?!?/div>
《漢語大詞典》:哭庭
見“ 哭秦庭 ”。
《漢語大詞典》:哭秦庭
春秋 楚國(guó) 伍員 ,因家族被 楚 王誅滅而奔 吳 ,謂其友 申包胥 曰:“我必復(fù) 楚國(guó) !” 包胥 曰:“子能復(fù)之,我必能興之?!焙?伍 率 吳 兵破 楚 , 申包胥 乞師于 秦 。 秦 王不許。 申 “立依於庭墻而哭,日夜不絶聲,勺飲不入口七日”, 秦 為所感,遂救 楚 。事見左傳·定公四年。后世以“哭秦庭”為請(qǐng)兵抒國(guó)難之典。 唐 李白 《酬裴侍御對(duì)雨感時(shí)見贈(zèng)》詩:“ 申包 哭 秦 庭,泣血將安仰?” 唐 杜甫 《秦州見敕目薛璩畢曜遷官》詩:“獨(dú)慚投 漢 閣,俱議哭 秦 庭。” 梁斌 《播火記》十二:“要是一下子鬧起紅軍來,咱到哪里哭 秦 庭去?”亦省作“ 哭庭 ”。 明 張煌言 《上魯國(guó)主啟》:“﹝臣﹞雖乖哭庭之義,尚圖掃境之功?!?/div>
《漢語大詞典》:哭秦庭
春秋 楚國(guó) 伍員 ,因家族被 楚 王誅滅而奔 吳 ,謂其友 申包胥 曰:“我必復(fù) 楚國(guó) !” 包胥 曰:“子能復(fù)之,我必能興之?!焙?伍 率 吳 兵破 楚 , 申包胥 乞師于 秦 。 秦 王不許。 申 “立依於庭墻而哭,日夜不絶聲,勺飲不入口七日”, 秦 為所感,遂救 楚 。事見左傳·定公四年。后世以“哭秦庭”為請(qǐng)兵抒國(guó)難之典。 唐 李白 《酬裴侍御對(duì)雨感時(shí)見贈(zèng)》詩:“ 申包 哭 秦 庭,泣血將安仰?” 唐 杜甫 《秦州見敕目薛璩畢曜遷官》詩:“獨(dú)慚投 漢 閣,俱議哭 秦 庭?!?梁斌 《播火記》十二:“要是一下子鬧起紅軍來,咱到哪里哭 秦 庭去?”亦省作“ 哭庭 ”。 明 張煌言 《上魯國(guó)主啟》:“﹝臣﹞雖乖哭庭之義,尚圖掃境之功?!?/div>
《國(guó)語辭典》:寶雞(寶雞)  拼音:bǎo jī
1.神話傳說中的神雞。晉。潘岳西征賦〉:「寶雞前鳴,甘泉后涌?!埂侗饼R書。文苑傳。樊遜》:「我太祖收寶雞之瑞,握鳳皇之書,體一德以匡朝,屈三分而事主,蕩此妖寇,易如沃雪。」
2.縣名。參見「寶雞縣」條。
《漢語大詞典》:全璧
比喻完整而無缺損的東西。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三:“余常言,自刻本説郛出,而説郛亡矣,然其中全帙有另鐫行者,后人緣其書目,廣求之,始為全璧,未可為此刻誤也?!?魯迅 《熱風(fēng)·兒歌的‘反動(dòng)’》:“然拜讀原詩,亦存小失,倘能改第二句為‘兩半個(gè)都那里去了’,即成全璧矣?!?/div>
《國(guó)語辭典》:完璧歸趙(完璧歸趙)  拼音:wán bì guī zhào
藺相如奉使秦國(guó),交涉以和氏璧換取秦城時(shí),識(shí)破秦國(guó)訛詐,巧妙的使璧安然回到趙國(guó)。典出《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后比喻物歸原主。明。汪廷訥《種玉記》第一五出:「再休思重會(huì)蘭房,那虜騎如云不可當(dāng)。便得個(gè)完璧歸趙也?!挂沧鳌笟w趙」、「原璧歸趙」。
《國(guó)語辭典》:怒發(fā)沖冠(怒髮衝冠)  拼音:nù fǎ chōng guān
盛怒的樣子?!妒酚?。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fā)上沖冠。」宋。岳飛滿江紅。怒發(fā)沖冠〉詞:「怒發(fā)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挂沧鳌赴l(fā)上沖冠」、「發(fā)踴沖冠」、「沖冠發(fā)怒」。
《漢語大詞典》:趙璧(趙璧)
見“ 趙氏璧 ”。
《漢語大詞典》:趙氏璧(趙氏璧)
亦作“ 趙王璧 ”。 和氏 璧的別稱。 春秋 時(shí), 楚 人 卞和 自山中所得寶玉。 戰(zhàn)國(guó) 時(shí),為 趙惠文王 所得,故稱。據(jù)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所載: 秦昭王 曾恃強(qiáng)遺書 趙王 ,愿以十五城請(qǐng)易璧。 藺相如 奉璧出使,終于完璧歸 趙 。“趙氏璧”遂以著稱,并常為后人詩文所道及。 南朝 宋 謝靈運(yùn) 《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發(fā)都》詩:“空班 趙氏 璧,徒乖 魏王 瓠?!?唐 李白 《古風(fēng)》之五十:“夸作天下珍,卻哂 趙王 璧?!?清 孫枝蔚 《旅興》詩:“貴若 趙氏 璧,富若 猗頓 囷?!币嗍》Q“ 趙璧 ”。 唐 方干 《送陳端公》詩:“ 隨 珠此去方酬德, 趙 璧當(dāng)時(shí)誤指瑕?!?宋 王安石 《次韻酬微之贈(zèng)池紙并詩》:“篇終有意責(zé) 趙 璧,窮國(guó)恐誤連城歸。” 明 沈鯨《雙珠記·珠傳女信》:“看此物既著神奇,如 趙 璧有完期?!?/div>
《國(guó)語辭典》:連城(連城)  拼音:lián chéng
1.并列相連的城?!稘h書。卷二七。五行志上》:「漢興,大封諸侯王,連城數(shù)十。」
2.比喻物品貴重。如:「價(jià)值連城」。
3.縣名。參見「連城縣」條。
《漢語大詞典》:連城價(jià)(連城價(jià))
價(jià)值連城。形容珍貴難得。 三國(guó) 魏 曹丕 《與鍾大理書》:“不煩一介之使,不損連城之價(jià)?!?唐 韓愈 《縣齋有懷》詩:“誰為傾國(guó)媒,自許連城價(jià)?!?明 徐復(fù)祚《紅梨記·訴衷》:“那解元風(fēng)雅連城價(jià),譜鴛鴦無端輳咱?!眳⒁姟?連城璧 ”。
分類:珍貴難得
《國(guó)語辭典》:連城璧(連城璧)  拼音:lián chéng bì
相傳秦昭王欲以十五座城與趙國(guó)交換和氏璧,故稱和氏璧為「連城璧」。見《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后比喻價(jià)值極高的物品。晉。張載〈擬四愁〉詩:「佳人遺我云中翮,何以贈(zèng)之連城璧?」
《漢語大詞典》:連城玉(連城玉)
見“ 連城璧 ”。
《國(guó)語辭典》:連城璧(連城璧)  拼音:lián chéng bì
相傳秦昭王欲以十五座城與趙國(guó)交換和氏璧,故稱和氏璧為「連城璧」。見《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后比喻價(jià)值極高的物品。晉。張載〈擬四愁〉詩:「佳人遺我云中翮,何以贈(zèng)之連城璧?」
《國(guó)語辭典》:連城璧(連城璧)  拼音:lián chéng bì
相傳秦昭王欲以十五座城與趙國(guó)交換和氏璧,故稱和氏璧為「連城璧」。見《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后比喻價(jià)值極高的物品。晉。張載〈擬四愁〉詩:「佳人遺我云中翮,何以贈(zèng)之連城璧?」
《國(guó)語辭典》:博浪飛椎(博浪飛椎)  拼音:bó làng fēi chuí
在博浪沙狙擊秦王的鐵椎。秦始皇滅韓時(shí),張良為韓報(bào)仇,與力士用大鐵椎刺殺秦始皇于博浪沙。未成,良遂亡匿于下邳。典出《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后比喻刺殺強(qiáng)敵,報(bào)仇雪恨。清。朱彝尊〈彭城道中詠古〉詩二首之二:「博浪飛椎后,圯橋進(jìn)履年?!?/div>
《漢語大詞典》:張良椎(張良椎)
指 張良 狙擊 秦始皇 的鐵椎。事見史記·留侯世家。 宋 文天祥 《正氣歌》:“在 秦 張良 椎,在 漢 蘇武 節(jié)?!?/div>
《漢語大詞典》:沙椎
指 漢 張良 同刺客在 博浪沙 以鐵椎狙擊 秦始皇 之事。見《史記·留侯世家》。 清 黃景仁 《荊軻故里》詩:“市筑憐同伴, 沙 椎付后生。”
《漢語大詞典》:滄海君(滄海君)
秦 時(shí)一賢者之號(hào)。滄,也寫作“倉(cāng)”。史記·留侯世家:“ 良 嘗學(xué)禮 淮陽 。東見 倉(cāng)海君 。得力士,為鐵椎重百二十斤?!?span id="h6cxbc5" class="book">《漢書·張良傳》同。 顏師古 注:“ 晉灼 曰:‘海神也?!?如淳 曰:‘ 東夷 君長(zhǎng)也?!h并非。蓋當(dāng)時(shí)賢者之號(hào)也。 良 既見之,因而求得力士?!?唐 李白 《送張秀才謁高中丞》詩:“感激 黃石老 ,經(jīng)過 滄海君 ?!币徽f,為假托的人名。見 清 袁枚 隨園隨筆·史遷敘事意在言外。
分類:賢者寫作
《漢語大詞典》:上蔡蒼鷹(上蔡蒼鷹)
秦 李斯 專權(quán),為 趙高 所陷,下獄。伏誅前,顧其子曰:欲牽黃犬、臂蒼鷹,出 上蔡 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后因以“上蔡蒼鷹”為典,指不知激流勇退,以致罹禍而悔恨莫及。 唐 李白 《行路難》詩之三:“ 陸機(jī) 雄才豈自保? 李斯 稅駕苦不早。 華亭 鶴唳詎可聞? 上蔡 蒼鷹何足道!” 王琦 注引太平御覽曰:“史記曰:‘ 李斯 臨刑,思牽黃犬,臂蒼鷹,出 上蔡 東門,不可得矣。’考今本史記·李斯傳中無‘臂蒼鷹’字,而 李白 詩中屢用其事,當(dāng)另有所本。”
《漢語大詞典》:嘆黃犬(嘆黃犬)
史記·李斯列傳:“ 斯 出獄,與其中子俱執(zhí),顧謂其中子曰:‘吾欲與若復(fù)牽黃犬俱出 上蔡 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焙笠蛞浴皣@黃犬”為悔恨貪富貴而取禍之典。 唐 李白 《擬恨賦》:“執(zhí)愛子以長(zhǎng)別,嘆黃犬之無緣?!?唐 李白 《襄陽歌》:“ 咸陽 市中嘆黃犬,何如月下傾金罍。”
分類:悔恨富貴
《漢語大詞典》:悲東門(悲東門)
見“ 憶黃犬 ”。
《漢語大詞典》:憶黃犬(憶黃犬)
秦 丞相 李斯 受 趙高 陷害,被腰斬于 咸陽 ,臨刑時(shí)對(duì)兒子說:“吾欲與若復(fù)牽黃犬俱出 上蔡 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見史記·李斯列傳。后用為大臣受陷害被處死的典故。 唐 元稹 《酬翰林白學(xué)士代書一百韻》:“猶勝憶黃犬,幸得早圖之。”亦作“ 悲東門 ”、“ 悲黃犬 ”、“ 念黃犬 ”。 三國(guó) 魏 阮籍 《詠懷》之十七:“ 李公 悲東門, 蘇子 狹 三河 ?!?清 顧炎武 《淮東》詩:“踟躇念黃犬,太息呼諸子?!?清 趙翼 《青山莊歌》:“填尸圜土悲黃犬,回首歡場(chǎng)付爽鳩?!?/div>
《漢語大詞典》:憶黃犬(憶黃犬)
秦 丞相 李斯 受 趙高 陷害,被腰斬于 咸陽 ,臨刑時(shí)對(duì)兒子說:“吾欲與若復(fù)牽黃犬俱出 上蔡 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見史記·李斯列傳。后用為大臣受陷害被處死的典故。 唐 元稹 《酬翰林白學(xué)士代書一百韻》:“猶勝憶黃犬,幸得早圖之?!币嘧鳌?悲東門 ”、“ 悲黃犬 ”、“ 念黃犬 ”。 三國(guó) 魏 阮籍 《詠懷》之十七:“ 李公 悲東門, 蘇子 狹 三河 ?!?清 顧炎武 《淮東》詩:“踟躇念黃犬,太息呼諸子?!?清 趙翼 《青山莊歌》:“填尸圜土悲黃犬,回首歡場(chǎng)付爽鳩?!?/div>
《漢語大詞典》:黃犬嘆(黃犬歎)
李斯 臨刑,慨嘆不能再牽黃犬出獵。后因以“黃犬嘆”為居官得禍之典。 明 高啟 《哭臨川公》詩:“竟成黃犬嘆,莫遂白鷗期?!眳⒁姟?黃犬 ”。
《漢語大詞典》:黃犬
(1).獵犬。史記·李斯列傳:“ 二世 二年七月,具 斯 五刑,論腰斬 咸陽 市。 斯 出獄,與其中子俱執(zhí),顧謂其中子曰:‘吾欲與若復(fù)牽黃犬俱出 上蔡 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晉 向秀 《思舊賦》:“昔 李斯 之受罪兮,嘆黃犬而長(zhǎng)吟。” 唐 李白 《襄陽歌》:“ 咸陽 市上嘆黃犬,何如月下傾金罍?!?明楊珽《龍膏記·脫難》:“且向那勢(shì)利塲中弄滑,把英雄來叱咤。到頭來燃臍有樣,黃犬堪嗟。”
(2).指 晉 陸機(jī) 的黃耳犬。 機(jī) 有犬曰黃耳,曾為 機(jī) 長(zhǎng)途傳遞書信。事見 晉 祖沖之 述異記。后遂以“黃犬”為信使的代稱。 宋 秦觀 《別程公闢給事》詩:“裘敝黑貂霜正急,書傳黃犬歲將窮?!?元 王實(shí)甫 《西廂記》第四本第一折:“越越的青鸞信杳,黃犬音乖?!?明單本《蕉帕記·備聘》:“佳兆托紅鴛,好信憑黃犬?!?/div>
《國(guó)語辭典》:土偶  拼音:tǔ ǒu
用泥土塑成的人像或神像。《戰(zhàn)國(guó)策。齊策三》:「今者臣來過于淄上,有土偶人與桃梗相與語?!顾?。陸游 秋社詩:「不須諛土偶,正可倚天公?!挂卜Q為「土椎」、「小泥人」。
《漢語大詞典》:悲梗
見“ 悲哽 ”。
《漢語大詞典》:悲哽
亦作“ 悲梗 ”。 悲傷哽咽。隋書·虞世基傳:“ 世基 食輒悲哽,不能下?!?唐 崔櫓 《過蠻溪渡》:“身隨遠(yuǎn)道徒悲梗,詩賣明時(shí)不值錢?!?宋 陸游 《跋〈朝制要覽〉》:“先君捐舘舍三十有四年,統(tǒng)得此於故廬,伏讀悲哽,敬識(shí)卷末?!?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鴉頭:“ 王 泫然悲哽?!?蘇曼殊 《斷鴻零雁記》第二七章:“ 法忍 聞?dòng)嘌浴员V?,百端解慰。?沙汀 《淘金記》八:“她的聲調(diào)帶點(diǎn)悲哽,她的眼睛已經(jīng)潤(rùn)濕了?!?/div>
分類:悲傷哽咽
《漢語大詞典》:斷梗(斷梗)
(1).折斷的葦梗。 唐 李賀 《詠懷》之一:“ 梁王 與 武帝 ,棄之如斷梗。” 宋 周邦彥 《宴清都》詞:“寒吹斷梗,風(fēng)翻暗雪,灑窗填戶?!?br />(2).比喻漂泊不定。 元 曹伯啟 《再和陳愛山》:“乾坤雙斷梗,身世一芳樽?!?明楊珽《龍膏記·空訪》:“一別芳容悲斷梗,千年幽恨正難平?!?夏曾佑 《送汪毅白》詩:“江湖斷梗藩龍翼,一槎生平負(fù)典墳?!眳⒁姟?斷梗浮萍 ”、“ 斷梗飄蓬 ”。
《國(guó)語辭典》:梗泛  拼音:gěng fàn
形容漂泊不定。唐。駱賓王晚泊河曲〉詩:「恓惶勞梗泛,悽斷倦蓬飄?!?/div>
分類:漂泊
《漢語大詞典》:泛梗(汎梗)
亦作“泛?!薄?戰(zhàn)國(guó)策·齊策三:“有土偶人與桃梗相與語。桃梗謂土偶人曰:‘子,西岸之土也,挺子以為人,至歳八月,降雨下, 淄水 至,則汝殘矣?!僚荚唬骸蝗?,吾西岸之土也,土則復(fù)西岸耳。今子,東國(guó)之桃梗也,刻削子以為人,降雨下, 淄水 至,流子而去,則子漂漂者將何如耳?!焙笠蛞浴皻!庇髌?。 唐 張說 《石門別楊六欽望》詩:“暮年傷泛梗,累日慰寒灰?!?唐 賈島 《岐下送友人歸襄陽》:“蹉跎隨汎梗,覊旅到 西州 ?!币喾褐钙〉牟菽竟!?明 方孝孺 《東河驛值雪次茅長(zhǎng)史白戰(zhàn)體韻》:“瓦溝早滴為炊煙,水面難消因泛梗?!?/div>
《國(guó)語辭典》:浮?! ?span id="quv42si" class='label'>拼音:fú gěng
飄浮在水面上的莖梗。比喻飄流不定。唐。徐夤 詩:「酒盡歌終問后期,泛萍浮梗不勝悲?!埂端疂G傳》第一一回:「身世悲浮梗,功名類轉(zhuǎn)蓬?!?/div>
《漢語大詞典》:漂梗
隨水漂流的桃梗。語出戰(zhàn)國(guó)策·齊策三:“﹝ 蘇秦 ﹞謂 孟嘗君 曰:‘今者臣來,過於 淄 上,有土偶人與桃梗相與語。桃梗謂土偶人曰:“子,西岸之土也,挺子以為人,至歲八月,降雨下, 淄水 至,則汝殘矣?!蓖僚荚唬骸安蝗弧N嵛靼吨烈?,土則復(fù)西岸耳。今子,東國(guó)之桃梗也,刻削子以為人,降雨下, 淄水 至,流子而去,則子漂漂者將何如耳。”’”后以“漂?!币曛钙凑摺?唐 許渾 《金陵阻風(fēng)登延祚閣》詩:“登閣慚漂梗,停舟憶斷蓬?!?明 楊慎 《庚寅除夕》詩:“無家垂老同漂梗,痛飲狂歌非隱淪?!眳⒁姟?浮梗 ”。
《國(guó)語辭典》:浮?! ?span id="ghswhir" class='label'>拼音:fú gěng
飄浮在水面上的莖梗。比喻飄流不定。唐。徐夤 詩:「酒盡歌終問后期,泛萍浮梗不勝悲?!埂端疂G傳》第一一回:「身世悲浮梗,功名類轉(zhuǎn)蓬?!?/div>
《國(guó)語辭典》:萍?! ?span id="jl9gxqz" class='label'>拼音:píng gěng
萍梗隨水漂流,不固定于土中。比喻居處不定。唐。白居易東南行一百韻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舍人果州崔二十二使君開州韋大員外庾三十二補(bǔ)闕杜十四拾遺李二十助教員外竇七校書〉:「身方逐萍梗,年欲近桑榆。」唐。許渾晨自竹徑至龍興寺崇隱上人院〉詩:「客路隨萍梗,鄉(xiāng)園失薜蘿。」
《漢語大詞典》:蓬梗
謂如飛蓬斷梗,飄蕩無定。比喻飄泊流離。 唐 姚鵠 《隨州獻(xiàn)李侍御》詩之二:“風(fēng)塵匹馬來千里,蓬梗全家望一身。” 明 梅鼎祚 《玉合記·義垢》:“蓬梗還逢,喜遂同根之愿?!?明 楊珽《龍膏記·傳情》:“我蓬梗飄零,難牽 郭生 之紅線?!?/div>
《國(guó)語辭典》:桃花源  拼音:táo huā yuán
比喻世外樂土或避世隱居的地方。參見「桃源」條。唐。李白古風(fēng)〉詩五九首之三一:「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
《國(guó)語辭典》:桃源  拼音:táo yuán
晉朝陶淵明作桃花源記,文中描述武陵漁人遇見一群因避秦亂世,而生活在與世隔絕的地方。原是陶淵明理想中的居住國(guó)度。后用以比喻世外樂土或避世隱居的地方。宋。陸游 小舟游近村舍舟步歸詩四首之一:「寒日欲沉蒼霧合,人間隨處有桃源?!挂嘤靡员扔飨删场!读凝S志異。卷一一。王者》:「然桃源仙人,不事劫掠;即劍客所集,烏得有城郭署哉!」也稱為「桃花源」、「世外桃源」、「武陵源」。
《國(guó)語辭典》:桃花源  拼音:táo huā yuán
比喻世外樂土或避世隱居的地方。參見「桃源」條。唐。李白古風(fēng)〉詩五九首之三一:「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
《漢語大詞典》:桃源洞
(1).洞名。在今 浙江省 天臺(tái)縣 北。相傳 東漢 時(shí), 劉晨 、 阮肇 到 天臺(tái)山 采藥迷路,誤入 桃源洞 遇見兩個(gè)仙女,被邀至家中半年后回家,子孫已過七代。事見 南朝 宋 劉義慶 《幽冥錄》。后因以指男女幽會(huì)的仙境。 唐 韓偓 《六言》詩之三:“憶淚因成別淚,夢(mèng)游常續(xù)心游。 桃源洞 口來否?絳節(jié)霓旌久留。” 元 李好古《張生煮?!?/span>第一折:“我與你笑相從,再休提誤入 桃源洞 。”
(2).在 湖南省 桃源 縣西南 桃源山 下,又名 秦人洞 , 白馬洞 ,相傳是 東晉 陶淵明 所記桃花源的遺址。
《漢語大詞典》:桃源人
借指隱士。 唐 王維 《藍(lán)田山石門精舍》詩:“再尋畏迷誤,明發(fā)更登歷,笑謝桃源人,花紅復(fù)來覿?!?唐 丘丹 《奉酬韋使君送歸山之作》詩:“側(cè)聞郡守至,偶乘黃犢出。不別桃源人,一見經(jīng)累日。”一本作“ 桃園人 ”。
分類:隱士
《漢語大詞典》:桃源客
(1).指隱者。 唐 盧綸 《送吉中孚校書歸楚州舊山》詩:“為問桃源客,何人見亂時(shí)。”
(2).稱《桃花源記》中的漁人。 宋 辛棄疾 《滿江紅》詞:“怕他年、重到路應(yīng)迷,桃源客?!眳⒁姟?桃花源 ”。
分類:隱者漁人
《國(guó)語辭典》:桃花源  拼音:táo huā yuán
比喻世外樂土或避世隱居的地方。參見「桃源」條。唐。李白古風(fēng)〉詩五九首之三一:「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
《漢語大詞典》:桃源路
(1).通往理想境界之路。 唐 孟浩然 《高陽池送朱二》詩:“殷勤為訪桃源路,予亦歸來 松子 家?!?宋 辛棄疾 《水龍吟·題雨巖》詞:“有怒濤聲遠(yuǎn),落花香在,人疑是、桃源路?!?清 納蘭性德 《海棠春》詞:“落紅片片渾如霧,不教更覓桃源路。香徑晚風(fēng)寒,月在雀飛處?!眳⒁姟?桃花源 ”。白雪遺音·南詞·烏啼花落:“臨別訂期贈(zèng)肺腑,緣何心口不相同。莫不是,另覓桃源路,許久全無信一封,害得我小侍兒報(bào)花無心賞?!眳⒁姟?桃源洞 ”。
(2).指通往美人住處的路。 南唐 馮延巳 《酒泉子》詞:“隴頭云,桃源路,兩魂銷。”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湖賞》:“挑燈夜半自嘆吁,幾回夢(mèng)入桃源路,須再聘沉魚美姿?!?/div>
《漢語大詞典》:桃源洞
(1).洞名。在今 浙江省 天臺(tái)縣 北。相傳 東漢 時(shí), 劉晨 、 阮肇 到 天臺(tái)山 采藥迷路,誤入 桃源洞 遇見兩個(gè)仙女,被邀至家中半年后回家,子孫已過七代。事見 南朝 宋 劉義慶 《幽冥錄》。后因以指男女幽會(huì)的仙境。 唐 韓偓 《六言》詩之三:“憶淚因成別淚,夢(mèng)游常續(xù)心游。 桃源洞 口來否?絳節(jié)霓旌久留?!?元 李好古《張生煮海》第一折:“我與你笑相從,再休提誤入 桃源洞 ?!?br />(2).在 湖南省 桃源 縣西南 桃源山 下,又名 秦人洞 , 白馬洞 ,相傳是 東晉 陶淵明 所記桃花源的遺址。
《漢語大詞典》:桃花洞
(1).指桃花源。亦借指隱居之地。 唐 錢起 《送畢侍御謫居》詩:“桃花洞里舉家去,此別相思復(fù)幾春!” 宋 梅堯臣 《次韻和吳長(zhǎng)文舍人即事見寄》:“桃花洞遠(yuǎn)迷應(yīng)久,杏樹壇荒跡自傳?!?br />(2).傳說 漢 劉晨 、 阮肇 入 天臺(tái)山 桃花洞遇仙女。后因以指仙境。 五代 和凝 《天仙子》詞:“翠娥雙斂正含情,桃花洞,瑤臺(tái)夢(mèng),一片春愁誰與共!”參閱 南朝 宋 劉義慶 《幽明錄》
(3). 四川省 長(zhǎng)壽縣 有桃花洞,以出產(chǎn)棺木板料而著稱,因以桃花洞代指上等棺木。《金瓶梅詞話》第六三回:“ 尚舉人 家有一副好板,原是 尚舉人 父親,在 四川 成都府 做推官時(shí)帶來,預(yù)備他老夫人用的,兩副桃花洞,他使了一副,只剩下這一副,墻磕底蓋堵頭俱全。”
《國(guó)語辭典》:仙源  拼音:xiān yuán
1.神仙居住的地方。宋。張君房《云笈七簽。卷二七。七十二福地》:「太上曰七十二福地,……第四東仙源,……第五西仙源,亦在臺(tái)州黃巖縣嶠嶺一百二十里屬地?!?br />2.晉朝陶淵明描寫的理想境界桃花源。唐。王維桃源行〉:「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
《國(guó)語辭典》:武陵  拼音:wǔ líng
1.山脈名。苗嶺的支脈,連綿于川鄂湘境。
2.山名。位于江西省馀干縣界。也稱為「武林山」。
《漢語大詞典》:武陵客
指避世隱居的人。 元 揭傒斯 《尋舍弟將至東牢宿野店》詩:“茅店溪邊冷,松林石上踈;如逢 武陵 客,風(fēng)景未應(yīng)殊?!眳⒁姟?武陵源 ”。
《國(guó)語辭典》:武陵源  拼音:wǔ líng yuán
比喻世外樂土或避世隱居的地方。參見「桃源」條。唐。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謝安墩〉詩:「功成拂衣去,歸入武陵源?!乖?。王實(shí)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春光在眼前,爭(zhēng)奈玉人不見,將一座梵王宮疑是武陵源。」
《國(guó)語辭典》:武陵源  拼音:wǔ líng yuán
比喻世外樂土或避世隱居的地方。參見「桃源」條。唐。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謝安墩〉詩:「功成拂衣去,歸入武陵源?!乖?。王實(shí)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春光在眼前,爭(zhēng)奈玉人不見,將一座梵王宮疑是武陵源。」
《漢語大詞典》:武陵溪
見“ 武陵源 ”。
《國(guó)語辭典》:武陵源  拼音:wǔ líng yuán
比喻世外樂土或避世隱居的地方。參見「桃源」條。唐。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謝安墩〉詩:「功成拂衣去,歸入武陵源?!乖M鯇?shí)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春光在眼前,爭(zhēng)奈玉人不見,將一座梵王宮疑是武陵源。」
《漢語大詞典》:源花
指 桃花源 。 唐 杜甫 《風(fēng)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春草封歸恨, 源花 費(fèi)獨(dú)尋?!?蕭滌非 注:“‘源花’即 桃花源 , 陶潛 有《桃花源記》,相傳即在 湖南 。”
分類:桃花源
《漢語大詞典》:秦客
(1).指從 秦 地來的人。國(guó)語·晉語五:“有 秦 客廋辭於朝,大夫莫之能對(duì)也,吾知三焉?!?br />(2).指 秦 時(shí)避亂移居 桃源洞 之人。借指避世隱居之士。 唐 韓愈 《同竇牟韋執(zhí)中尋劉尊師不遇》詩:“ 秦 客何年駐?仙源此地深。”
(3).指 秦 弄玉 之夫 蕭史 。 唐 李商隱 《和孫樸韋蟾孔雀詠》:“ 西施 因網(wǎng)得, 秦 客被花迷?!?馮浩 箋注引 朱鶴齡 曰:“列仙傳、水經(jīng)注俱云 蕭史 吹簫,能致白鶴、孔雀,自是用 秦樓 蕭史 事?!?葉蔥奇 注疏:“ 秦 客即指 蕭史 ,這里借來指 孫 韋 。”
《漢語大詞典》:秦洞
指 桃源洞 。 宋 楊億 《櫻桃》詩:“石髓凝 秦 洞,珠胎剖 漢 津?!币喾Q“ 秦人洞 ”。 宋 梅堯臣 《依韻和吳正仲屯田重臺(tái)梅花詩》:“桃花已滿 秦 人洞,杏樹猶存 董奉祠 ?!?/div>
《漢語大詞典》:花源
“ 桃花源 ”的省稱。 唐 李白 《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燭照山水壁畫歌》:“迴谿碧流寂無喧,又如 秦 人月下窺 花源 ?!?宋 梅堯臣 《新安錢學(xué)士以近詩一軸見貺用敘單悃》詩:“何須到云壑,便若游 花源 ?!?清 孫枝蔚 《為農(nóng)》詩之四:“生年當(dāng) 萬歷 ,臨老憶京師。勸誡尤難忘, 花源 去莫遲?!?/div>
分類:桃花源
《漢語大詞典》:逃秦
猶避 秦 。避亂。 唐 曲信陵 《移居洞庭》詩:“重林將疊嶂,此處可逃 秦 ?!?宋 葉適 《余頃為中塘梅林詩他日來游復(fù)作》:“初如別逃 秦 ,疏附恥獨(dú)賢?!?/div>
分類:避亂
《國(guó)語辭典》:避秦  拼音:bì qín
秦時(shí)苛政擾民,人民紛紛逃避而隱居。語出晉。陶淵明〈桃花源記〉:「先世避秦時(shí)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购蟊扔魈与x暴政的迫害。元。無名氏〈梧葉兒。玄圃山前道〉曲:「夕有猿敲戶,朝無客扣門。見幾個(gè)捕魚人,猶自向山中避秦?!?/div>
《漢語大詞典》:十日歡(十日歡)
見“ 十日飲 ”。
《漢語大詞典》:十日飲(十日飲)
史記·范雎蔡澤列傳:“﹝ 秦昭王 ﹞乃詳為好書遺 平原君 曰:‘寡人聞君之高義,愿與君為布衣之友,君幸過寡人,寡人愿與君為十日之飲’”后因以“十日飲”比喻朋友連日歡聚。 南朝 齊 陸厥 《奉答內(nèi)兄希叔》詩:“ 平原 十日飲, 中散 千里游?!?唐 韓翃 《贈(zèng)兗州孟都督》詩:“愿學(xué) 平原 十日飲,此時(shí)不忍歌《驪駒》?!币嘧鳌?十日歡 ”。 唐 李白 《尋魯城北見范置酒摘蒼耳作》詩:“還傾四五酌,自詠《猛虎詞》。近作十日歡,遠(yuǎn)為千載期。”
《漢語大詞典》:十日飲(十日飲)
史記·范雎蔡澤列傳:“﹝ 秦昭王 ﹞乃詳為好書遺 平原君 曰:‘寡人聞君之高義,愿與君為布衣之友,君幸過寡人,寡人愿與君為十日之飲’”后因以“十日飲”比喻朋友連日歡聚。 南朝 齊 陸厥 《奉答內(nèi)兄希叔》詩:“ 平原 十日飲, 中散 千里游?!?唐 韓翃 《贈(zèng)兗州孟都督》詩:“愿學(xué) 平原 十日飲,此時(shí)不忍歌《驪駒》?!币嘧鳌?十日歡 ”。 唐 李白 《尋魯城北見范置酒摘蒼耳作》詩:“還傾四五酌,自詠《猛虎詞》。近作十日歡,遠(yuǎn)為千載期。”
《國(guó)語辭典》:平原十日飲(平原十日飲)  拼音:píng yuán shí rì yǐn
語本《史記。卷七九。范雎蔡澤傳》:「秦昭王聞魏齊在平原君所,欲為范雎必報(bào)其仇,乃詳為好書遺平原君曰:『寡人聞君之高義,愿與君為布衣之友,君幸過寡人,寡人愿與君為十日之飲?!弧鼓铣R。陸厥〈奉答內(nèi)兄希叔〉詩:「平原十日飲,中散千里游?!挂沧鳌钙皆铡埂?/div>
《漢語大詞典》:歌云(歌雲(yún))
指動(dòng)聽的歌聲。典出列子·湯問:“ 薛譚 學(xué)謳于 秦青 ,未窮 青 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 秦青 弗止;餞于郊衢,撫節(jié)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云。 薛譚 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宋 張先 《鳳棲梧》詞:“可惜歌云容易去,東城楊柳東城路?!?/div>
《漢語大詞典》:秦青
(1).古善相馬者 秦牙 、 管青 的并稱。文選·張協(xié)〈七命〉:“ 秦青 不能識(shí)其眾尺, 方堙 不能覩其若滅?!?李善 注:“呂氏春秋曰:‘古者善相馬者 管青 相脣吻, 秦牙 相前,皆天下良士也!’”
(2).古時(shí)善歌者。列子·湯問:“ 薛譚 學(xué)謳於 秦青 ,未窮 青 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 秦青 弗止,餞於郊衢,撫節(jié)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云。 薛譚 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 唐 張祜 《邊上逢歌者》詩:“垂老秋歌出塞庭,遏云相付舊 秦青 ?!?明 汪廷訥 《廣陵月》第二出:“循腔自可成絶唱,千載 秦青 遠(yuǎn)繼芳?!?/div>
分類:善相相馬
《漢語大詞典》:遏流云(遏流雲(yún))
見“ 遏云 ”。
《國(guó)語辭典》:遏云(遏雲(yún))  拼音:è yún
語本《列子。湯問》:「薛譚學(xué)謳于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于郊衢,撫節(jié)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云。」形容歌聲嘹亮。明。劉兌《金童玉女嬌紅記》:「比及聽遏云歌半掩桃花扇,先看它舞罷鷓鴣篇?!?/div>
《漢語大詞典》:遏行云(遏行雲(yún))
見“ 遏云 ”。
《國(guó)語辭典》:遏云(遏雲(yún))  拼音:è yún
語本《列子。湯問》:「薛譚學(xué)謳于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于郊衢,撫節(jié)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云?!剐稳莞杪曕诹?。明。劉兌《金童玉女嬌紅記》:「比及聽遏云歌半掩桃花扇,先看它舞罷鷓鴣篇?!?/div>
《國(guó)語辭典》:遏云(遏雲(yún))  拼音:è yún
語本《列子。湯問》:「薛譚學(xué)謳于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于郊衢,撫節(jié)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云?!剐稳莞杪曕诹?。明。劉兌《金童玉女嬌紅記》:「比及聽遏云歌半掩桃花扇,先看它舞罷鷓鴣篇?!?/div>
《漢語大詞典》:遏云歌(遏雲(yún)歌)
指嘹亮優(yōu)美的歌聲。 唐 羅隱 《春思》詩:“ 蜀國(guó) 暖回溪峽浪, 衛(wèi)娘 清轉(zhuǎn)遏云歌?!?明 田汝成 《西湖游覽志馀·藝文賞鑒一》:“ 吳 姬雙唱遏云歌,驚散鴛鴦與雁鷺?!眳⒁姟?遏云 ”。
《國(guó)語辭典》:遏云(遏雲(yún))  拼音:è yún
語本《列子。湯問》:「薛譚學(xué)謳于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于郊衢,撫節(jié)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云?!剐稳莞杪曕诹痢C?。劉兌《金童玉女嬌紅記》:「比及聽遏云歌半掩桃花扇,先看它舞罷鷓鴣篇?!?/div>
《國(guó)語辭典》:響遏行云(響遏行雲(yún))  拼音:xiǎng è xíng yún
形容聲音響亮高妙,能止住行云?!读凶印珕枴罚骸嘎曊窳帜?,響遏行云?!?/div>
《漢語大詞典》:駐行云(駐行雲(yún))
形容歌聲響亮美妙。 宋 張綱 《浣溪沙·榮國(guó)生日》詞之一:“百和寶薰籠瑞霧,一聲珠唱駐行云?!眳⒁姟?響遏行云 ”。
《國(guó)語辭典》:響遏行云(響遏行雲(yún))  拼音:xiǎng è xíng yún
形容聲音響亮高妙,能止住行云?!读凶?。湯問》:「聲振林木,響遏行云?!?/div>
《漢語大詞典》:駐云(駐雲(yún))
使云停留不行。形容歌聲響亮,音樂美妙。 宋 蘇軾 《蘇州閭丘江君二家雨中飲酒》詩之一:“已煩仙袂來行雨,莫遣歌聲便駐云?!?宋 周密 齊東野語·混成集:“翁一日自品象管作數(shù)聲,真有駐云落木之意,要非人間曲也?!眳⒁姟?響遏行云 ”。
《國(guó)語辭典》:響遏行云(響遏行雲(yún))  拼音:xiǎng è xíng yún
形容聲音響亮高妙,能止住行云?!读凶印珕枴罚骸嘎曊窳帜?,響遏行云?!?/div>
《漢語大詞典》:焚坑
見“ 焚書坑儒 ”。
《國(guó)語辭典》:焚書坑儒(焚書坑儒)  拼音:fén shū kēng rú
秦始皇三十四年,丞相李斯上言儒生是古非今,反對(duì)批評(píng)朝政、法令,因此建議除了秦記、醫(yī)藥、卜筮、種樹等書外,一律燒毀,及談?wù)撛姇蛞怨欧墙裾呓哉D戮。次年,方士、儒生盧生等為始皇求不到仙藥,之后,盧生、侯生不滿始皇剛愎暴戾而逃亡,始皇大怒,于咸陽坑殺四百六十馀名儒生。見《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jì)》。
《國(guó)語辭典》:焚書(焚書)  拼音:fén shū
燒燬書籍。《史記。卷一二一。儒林傳。伏生傳》:「秦時(shí)焚書,伏生壁藏之,其后兵大起,流亡?!?/div>
《國(guó)語辭典》:焚書坑儒(焚書坑儒)  拼音:fén shū kēng rú
秦始皇三十四年,丞相李斯上言儒生是古非今,反對(duì)批評(píng)朝政、法令,因此建議除了秦記、醫(yī)藥、卜筮、種樹等書外,一律燒毀,及談?wù)撛姇蛞怨欧墙裾呓哉D戮。次年,方士、儒生盧生等為始皇求不到仙藥,之后,盧生、侯生不滿始皇剛愎暴戾而逃亡,始皇大怒,于咸陽坑殺四百六十馀名儒生。見《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jì)》。
《國(guó)語辭典》:焚書坑儒(焚書坑儒)  拼音:fén shū kēng rú
秦始皇三十四年,丞相李斯上言儒生是古非今,反對(duì)批評(píng)朝政、法令,因此建議除了秦記、醫(yī)藥、卜筮、種樹等書外,一律燒毀,及談?wù)撛姇蛞怨欧墙裾呓哉D戮。次年,方士、儒生盧生等為始皇求不到仙藥,之后,盧生、侯生不滿始皇剛愎暴戾而逃亡,始皇大怒,于咸陽坑殺四百六十馀名儒生。見《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jì)》。
《漢語大詞典》:秦余(秦餘)
指 秦 代的遺跡。文選·張衡〈西京賦〉:“視往昔之遺館,獲 林光 於 秦 餘?!?李善 注:“《漢書音義》 瓚 曰: 林光 , 秦 離宮名也?!?呂良 注:“ 秦始皇 作,故言 秦 餘?!?南朝 齊 陸厥 《中山王孺子妾歌》之二:“洪波陪帳飲, 林光 宴 秦 餘?!?/div>
分類:遺跡
《漢語大詞典》:秦坑
指 秦始皇 坑儒事。 唐 張說 《奉晚宴兩相及禮官麗正學(xué)士序》:“乃命學(xué)者繕落簡(jiǎn),緝遺編,纂 魯 壁之文章,綴 秦 坑之煨燼?!?前蜀 杜光庭 《蜀王仙都醮山詞》:“鳳札龍書,靡存于 魯 壁;虎符龜籙,難訪于 秦 坑?!?宋 周密 齊東野語·杭學(xué)游士聚散:“相與提攜,莫蹈 秦 坑之禍?!?明 沈德符 野獲編·督撫·海忠介撫江南:“然此后青衿日恣,動(dòng)以 秦 坑脅上官,至鄉(xiāng)紳則畏之為倀子?!?/div>
《國(guó)語辭典》:秦灰  拼音:qín huī
1.秦朝阿房宮被項(xiàng)羽焚燒成灰。唐。劉禹錫〈松滋渡望峽中〉詩:「夢(mèng)渚草長(zhǎng)迷楚望,夷陵土黑有秦灰?!?br />2.秦始皇焚書成灰。元。郝經(jīng) 秋興詩:「六經(jīng)依舊垂天地,千載秦灰散劫空。」
《漢語大詞典》:十上
謂多次上書言事。戰(zhàn)國(guó)策·秦策一:“ 蘇秦 始將連橫説 秦惠王 ……説 秦王 書十上而説不行?!?唐 駱賓王 《夏日游德州贈(zèng)高四》詩序:“仰 長(zhǎng)安 而就日,赴帝鄉(xiāng)以望云。雖文闕三冬,而書勞十上?!?唐 韓愈 《縣齋有懷》詩:“雖免十上勞,何能一戰(zhàn)霸。” 唐 賈島 《即事》詩:“自嗟憐十上,誰肯待三徵。”
分類:上書言事
《漢語大詞典》:季子裘
季子 的貂裘。指 戰(zhàn)國(guó) 時(shí) 蘇秦 入 秦 求仕,資用耗盡而歸之事。戰(zhàn)國(guó)策·秦策一:“﹝ 蘇秦 ﹞説 秦王 書十上而説不行。黑貂之裘弊,黃金百斤盡,資用乏絶,去 秦 而歸。羸縢履蹻,負(fù)書擔(dān)橐,形容枯槁,面目犂黑,狀有歸色?!焙笠浴凹咀郁谩敝^旅途或客居中處境困頓。 唐 殷堯藩 《九日》詩:“壯懷空擲 班超 筆,久客誰憐 季子 裘?!?宋 陸游 《舟中夜賦》詩:“千里風(fēng)塵 季子 裘, 五湖 煙浪 志和 舟?!?明 唐順之 《十五夜旅懷》詩:“鏡有 潘郎 鬢,囊無 季子 裘?!?/div>
《漢語大詞典》:敝裘
破舊的皮衣。 唐 岑參 《聞?dòng)钗呐泄傥魇惯€》詩:“白髮悲明鏡,青春換敝裘?!?明 劉基 《呼燈》詩:“西風(fēng)一夜吹庭樹,驚起呼燈問敝裘?!?清 黃鷟來 《雨中感懷》詩:“起行視天宇,太息攬敝裘。”
分類:破舊皮衣
《漢語大詞典》:秦裘
指破舊的皮衣。 唐 駱賓王 《宿山莊》詩:“拾青非 漢 策,化緇類 秦 裘?!?陳熙晉 箋注:“ 唐 都 秦中 ,故曰 秦 裘。兼用 蘇秦 裘敝去 秦 事?!?/div>
分類:破舊皮衣
《漢語大詞典》:裘敝金盡(裘敝金盡)
見“ 裘弊金盡 ”。
《國(guó)語辭典》:裘弊金盡(裘弊金盡)  拼音:qiú bì jīn jìn
皮衣破敗,錢財(cái)用盡。形容生活窮困窘迫。語本《戰(zhàn)國(guó)策。秦策一》:「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黑貂之裘弊,黃金百斤盡?!谷纾骸杆?yàn)樯钌莩?,又加上投資失敗,沒多久就弄得裘弊金盡?!?/div>
《國(guó)語辭典》:貂裘  拼音:diāo qiú
用貂皮制成的裘衣?!度辶滞馐贰返谒亩兀骸改切蜃右粋€(gè)個(gè)戴了貂裘,簪了雉羽,穿極新鮮的靠子,跑上場(chǎng)來?!?/div>
《漢語大詞典》:黑裘
紫貂皮制成的裘。 唐 杜甫 《村雨》詩:“攬帶看朱紱,開箱覩黑裘?!?唐 溫庭筠 《過西堡塞北》詩:“白馬犀匕首,黑裘金佩刀。”
分類:貂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