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石經(石經)  拼音:shí jīng
石刻的經書。始于漢平帝元始元年(西元1),此后歷代都有石經,如熹平石經、正始石經、開成石經等。今可考見其文字者,以熹平石經為最早。
《漢語大詞典》:黃石經(黃石經)
即 黃石 書。 唐 聶夷中 《胡無人行》:“不讀 戰(zhàn)國 書,不覽 黃石 經。”參見“ 黃石書 ”。
分類:黃石
《漢語大詞典》:黃石書(黃石書)
指 黃石公 授與 張良 的兵書。世稱黃石公三略。 明 陳子龍 《壯游行》:“或授 黃石 書,且遇採藥翁?!?/div>
《漢語大詞典》:劉石經(劉石經)
北魏 劉芳 的美稱。魏書·劉芳傳:“昔 漢 世造三字石經於太學,學者文字不正,多往質焉。 芳 音義明辨,疑者皆往詢訪,故時人號為 劉石經 。”
《漢語大詞典》:正始石經(正始石經)
漢 末兵亂, 熹平 石經被毀。 魏 正始 年間,更造石經,因有此稱。具古文、篆書、隸書三體。因此又稱三字石經、三體石經。
《漢語大詞典》:魏石經(魏石經)
三國 魏 齊王 正始 年間石刻的儒家經典。字為古文、篆、隸三體,又稱“三體石經”。參閱 宋 王應麟 困學紀聞·經說、 清 顧炎武 石經考、 王國維 《觀堂集林·魏石經考》
《國語辭典》:熹平石經(熹平石經)  拼音:xī píng shí jīng
東漢靈帝熹平年間,據(jù)蔡邕等奏,準正定六經文字所刻的碑石經文。有《魯詩》、《尚書》、《周易》、《儀禮》、《春秋》、《公羊傳》、《論語》等七種石經。后亡失殆盡,近世續(xù)有殘石出土。以漢隸寫成,用筆沖和,結體方整,應規(guī)入矩,波磔不誇張,為當時國定標準字體。
《國語辭典》:三體石經(三體石經)  拼音:sān tǐ shí jīng
1.東漢靈帝熹平年間,帝詔令諸儒正定五經,刊于石碑,用古文、篆、隸三種字體參校,稱為「三體石經」。
2.三國魏廢帝正始二年(西元241)刊立,用古文、小篆與漢隸三體刻寫《尚書》、《春秋》、《左傳》等經,已毀,現(xiàn)有殘石存在。
《漢語大詞典》:房山石經(房山石經)
房山 石刻經書。在 北京市 房山縣 大房山 中。 明 沈德符 野獲編·畿輔·房山縣石經:“ 大房山 ,在京師 房山縣 境內,俗名 小西天 是也。 隋 大業(yè) 間,僧 靜琬 募金錢鑿石為板,刻藏經傳后,至 唐 貞觀 僅完《大涅槃》一部。其后法嗣繼其功,直至 完顏 時始成,貯洞者七,穴者二;封以石門,鎖以浮屠。”解放后,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漢語大詞典》:開成石經(開成石經)
始刊于 唐文宗 大和 七年(公元833年)。成于 開成 二年(837年),故名。經石立于 長安 務本坊 國子監(jiān)太學。有周易尚書、毛詩、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氏傳》、《公羊傳》、《穀梁傳》孝經,論語爾雅十二種。共二百二十七石。字體為正書,標題為隸書。 大和 時,經字已有改刻,以后更屢經修改、補刻和添注。也稱唐石經。今在 西安 碑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