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九九  拼音:jiǔ jiǔ
1.算術乘法,即從一到九,二數(shù)相乘之數(shù)。
2.八十一,九的自乘數(shù)?!侗笔贰>砥叨?。牛弘傳》:「通天屋高八十一尺,黃鐘九九之實也?!埂段倪x。張衡。東京賦》:「屬車九九,乘軒并轂。」
3.中國古代將夏至和冬至后的八十一天,各分為九個段落,每個段落各九天,分別稱為夏九九和冬九九。通常所說的九九是指冬九九,即一年中氣溫由較低過渡到最冷,再逐漸回暖的一段時間。亦指九九中最末的一個九天。
4.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短圃娂o事。卷一。中宗》:「薛稷得歷字云:『愿陪九九辰,長奉千千歷。』」
《漢語大詞典》:五五
(1).禮記·三年問:“三年之喪,二十五月而畢?!蔽逦逑喑藶槎澹?漢 時因用以代稱三年之喪。隸釋·漢堂邑令費鳳碑:“菲五五,縗杖其未除?!?span id="pr2rpsa" class="book">《隸釋·漢巴郡太守樊敏碑》:“遭離母憂,五五斷仁?!?br />(2).二十五。鹖冠子·度萬:“五音六律稽從身出,五五二十五以理天下,六六三十六以為歲式?!?陸佃 注:“五五,五其音之五也?!?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三國志·魏志·王朗傳》:“老臣慺慺,愿國家同祚於 軒轅 之五五,而未及 周文 之二五,用為伊邑。”此謂 黃帝 有子二十五人。
(3).以五為行列。《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十四·艷歌何嘗行》:“飛來雙白鵠,乃從西北來,十十五五,羅列成行?!?南朝 梁 江淹 《學梁王兔園賦》:“上飛 衡 陽 ,下宿 沅 漢 ,十十五五忽合而復散?!?span id="bfemmuc" class="book">《晉書·天文志中》:“凡降人氣,如人十十五五,皆叉手低頭;又云,如人叉手相向?!?br />(4).謂以五人為伍,猶如古代軍隊編制。魏書·高佑傳:“設禁賊之方,令五五相保,若盜發(fā)則連其坐,初雖似煩碎,后風化大行,寇盜止息。”
《漢語大詞典》:三九
(1).指三公九卿。 晉 葛洪 抱樸子·漢過:“宦者奪人主之威,三九死庸豎之手。” 宋 范成大 《再次韻呈宗偉溫伯》:“行當侍紫極,槐棘位三九?!?br />(2).指韭葅、生韭等三種韭菜?!熬拧睘椤熬隆钡闹C音。喻清貧。 宋 蘇軾 《后杞菊賦》:“ 何侯 方丈, 庾郎 三九?!?宋 劉子翚 《詠韭》詩:“肉食嘲三九,終憐氣韻清?!?br />(3).即三九天。 明 徐光啟 農政全書卷十一:“至后九九氣,諺云:一九二九,相喚弗出手,三九二十七,籬頭吹觱篥。” 清 黃景仁 《如夢令·曉遇》詞:“寒否寒否,剛是昨宵三九?!?魯光 《中國姑娘》:“她夏練三伏,冬練三九,成千上萬次地揮動長臂苦練枯燥乏味的基本功?!?br />(4).三九相乘,謂二十七。宋史·禮志二:“﹝郊壇﹞,三成用三九之數(shù),廣二十七丈?!?/div>
《漢語大詞典》:積數(shù)(積數(shù))
(1).累計的數(shù)目或數(shù)量。漢書·天文志:“凡天文在圖籍昭昭可知者,經星常宿中外官凡百一十八名,積數(shù)七百八十三星,皆有州國官宮物類之象?!?唐 韓愈 《論變鹽法事宜狀》:“是鹽一斤,官糶得錢名為三十,其實斤多得二十八,少得二十六文,折長補短,每斤收錢不過二十六七,百姓折長補短,每斤用錢三十四,則是公私之閒每斤常失七八文也。下不及百姓,上不歸官家,積數(shù)至多,不可遽筭?!?宋 徐鉉 《筠州刺史林廷皓責授制》:“侵漁公帑,積數(shù)且多,干犯詔條,為罪不一。”
(2).指算術上二數(shù)相乘的得數(shù)。
《國語辭典》:自乘  拼音:zì chéng
以兩個或兩個以上相同的數(shù)相乘,例如5×5×5的數(shù)值算法就是自乘。
《國語辭典》:乘方  拼音:chéng fāng
數(shù)學上指同一數(shù)自乘若干次的乘方。如2自乘四次,就是2的四次冪。也稱為「乘冪」。
《國語辭典》:乘積(乘積)  拼音:chéng jī
數(shù)學上指兩數(shù)或多數(shù)相乘所得的結果。簡稱為「積」。
《國語辭典》:乘數(shù)(乘數(shù))  拼音:chéng shù
乘法運算中用以乘別數(shù)的法數(shù)。如3×5=15,5為乘數(shù)。
《國語辭典》:盛衰相乘  拼音:shèng shuāi xiāng chéng
相乘,比喻相互消長。盛衰相乘指世事的興盛衰微,相互消長。宋。辛棄疾〈論荊襄上流為東南重地〉:「以古準今,盛衰相乘,物理變化,圣人處之,豈非慄慄危懼,不敢自暇之時乎?」
《國語辭典》:九九乘法表  拼音:jiǔ jiǔ chéng fǎ biǎo
從一到九,兩數(shù)逐一相乘的乘法表。簡稱為「九九表」。
《國語辭典》:指數(shù)法則(指數(shù)法則)  拼音:zhǐ shù fǎ zé
1.數(shù)學上乘方數(shù)相乘除,其指數(shù)變化有一定的規(guī)律,由此所歸納出的定則,稱為「指數(shù)法則」。通常指數(shù)法則有三個基本定理:(1)同底的乘方數(shù)相乘除,其指數(shù)須相加減。如:〔(X的二次方)乘(X的三次方)〕等于(X的五次方);〔(X的三次方)除以(X的二次方)〕等于(X的一次方)。(2)乘方數(shù)的乘方數(shù),其指數(shù)須相乘。如:〔(X的二次方)的三次方〕等于(X的六次方)。(3)兩數(shù)相乘除的乘方,等于兩乘方數(shù)的相乘除。如:〔(X乘Y)的二次方〕等于〔(X的二次方)〕乘(Y的二次方);〔(X除Y)的二次方〕等于〔(X的二次方)除(Y的二次方)〕。
2.指認一函數(shù)為指數(shù)函數(shù)的定律,也稱為「指數(shù)法則」。
《國語辭典》:二元運算(二元運算)  拼音:èr yuán yùn suàn
作用于兩個對象的運算。如任意二數(shù)的相加或相乘。
《國語辭典》:結合律(結合律)  拼音:jié hé lǜ
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數(shù)目相加或相乘時,可任取若干項集合成若干群,而其結果均不變的定律。如:a+b+c=a+(b+c)=(a+b)+c。(a。b)。c=a。b。c=a。(b。c)
《漢語大詞典》:分配律
兩數(shù)之和與第三數(shù)相乘,可先將各加數(shù)同第三數(shù)相乘再將乘積相加,所得結果相同的運算定律。一般地,在某個集中若有加法和乘法兩種代數(shù)運算,使集中任意三個元素a、b、c,滿足(a+b)c=ac+bc,c(a+b)=ca+cb時,就稱這兩個運算滿足乘法對加法的分配律。
《國語辭典》:乘號(乘號)  拼音:chéng hào
數(shù)學上表示相乘的符號,形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