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面目
【佛學大辭典】
(公案)又曰本地風光,自己本分等。示禪門法道極度之語也。顯教之本覺,密教之本初,亦不外乎是。然則何物為本來之面目,請參之。六祖壇經(jīng)曰:「能云:不思善,不思惡,正與么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
【佛學常見辭匯】
即自己的自性,離開了一切的煩惱和染污,就是自己的本來面目。
【俗語佛源】
指不加飾偽的真相。宋·蘇軾《老人行》詩:「一任秋霜換鬢毛,本來面目常如故?!癸@示出詩人曠達而真率的性格?!副緛砻婺俊乖嵌U家語,源于《壇經(jīng)·行由品》,謂六祖惠能接受衣缽后,南行到大庾嶺,被惠明和尚追上?;菝髀暶鳌肝覟榉▉?,不為衣來」?;菽芟茸屗钙料⒅T緣,勿生一念」。然后,惠能說:「不思善,不思惡,正與么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惠明當下大悟。「本來面目」在禪門中指真心、本性;見到「本來面目」也就是「明心見性」。從《壇經(jīng)》的故事中可知,不思是非善惡,一念不生,即所謂「本來面目」。(李明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