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073,分139頁顯示  上一頁  64  65  66  67  68  70  71  72  73 下一頁
佛類詞典(續(xù)上)
體用
體用別論體
體宗用
體相用

自受自用
縛礙與德用
德用
三病用三藥
四用──文義四用
六物──僧用六物
自受用身土
他受用身土
有用成事義
作用自在
體用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一味之實相為體,因果之諸法為用。法華文句三曰:「體即實相,無有分別。用即立一切法,差降不同,如大地一生種種芽。」
【佛學常見辭匯】
真如法身為體,現(xiàn)象應(yīng)身為用,體用就是由真如法身之體所生起的種種應(yīng)化眾生的妙用。
體用別論體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法相宗四重出體之一。(參見:出體)附錄。
體宗用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此乃臺宗五重玄義中之三重,是涅槃之三德,起信之三大,正為法華一部之大宗也。釋簽一之本曰:「當知體等三章祇是三德,乃至祇是一切三法?!褂衷唬骸覆績?nèi)不出體宗用?!刮木溆浺恢辉唬骸溉ㄊ寄﹣円徊俊!雇唬骸竿ㄖ敢徊矿w宗用三?!褂衷唬骸腹手⑹谴私?jīng)體宗用也,是則序正流通無非妙法。」
體相用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起信論所說之三大也。真如為體,真如體內(nèi)智慧慈悲等無量之功德為相,此體相不固定,應(yīng)于緣而活動為用。(參見:三大)
【佛學常見辭匯】
即起信論所說之三大。(參見:三大)
三大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起信論以眾生心為大乘之法體,名之為大乘之義理,分為三種之大義與二種之乘義:一、體大,眾生心之體性,真如平等,無生無滅,無增無減,畢竟常恒也。二、相大,眾生心之自性,具足大智大悲常樂我凈等一切功德也。三、用大,眾生心之體性,具足一切功德,內(nèi)潛源底而薰妄心,外現(xiàn)報化二身教化眾生,依此內(nèi)外之二用,使人初修世間之善而得世間之善果,后修出世之善因而生出世之妙果也。即第一為真如之體性,第二為真如之德相,第三為真如之作用也。大者周遍法界之義。起信論曰:「一者體大,謂一切法真如平等不增減故。二者相大,謂如來藏具足無量性功德故。三者用大,能生一切出世間世間善因果故?!姑芙桃缘氐攘鬄轶w,大等四種曼荼羅為相,身等三密為用。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起信論所說:一體大,二相大,三用大。別(參見:三大)
【佛學常見辭匯】
體大、相大、用大。體大是一切眾生心的體性,真如平等,無生無滅,不增不減,畢竟常在;相大是一切眾生心的自性,具足大智大悲常樂我凈等一切功德;用大是一切眾生心的體性,具足一切的功德,內(nèi)可自我觀照,薰陶妄心,外可顯現(xiàn)報化二身,教化眾生。此三大中之體大是真如的體性,相大是真如的德相,用大是真如的作用,大是周遍于一切法界的意思。
【佛學次第統(tǒng)編】
大乘之人所信理上有三,所信事上亦有三,即是三大:
一、體大 謂真如之理,體性平等,無不容攝,故名體大。
二、相大 相即德相,謂真如體上,具足無量恒沙勝妙功德,一一功德稱體顯露,故名相大。
三、用大 謂真如之體,能生一切世間出世間善因善果,故名用大。
【三藏法數(shù)】
(出起信論疏)
〔一、體大〕,謂真如之理,體性平等,無不容攝,故名體大。(體性平等者,謂凡圣染凈之法,皆依真如之體,其性無有高下也。)
〔二、相大〕,相即德相,謂真如體上,具足無量恒沙勝妙功德,一一功德,稱體顯露,故名相大。
〔三、用大〕,謂真如之體,能生一切世間、出世間善因、善果,故名用大。(世間,人、天也。出世間,聲聞、緣覺、菩薩、佛也。)
【佛學常見辭匯】
是與體相對的用。人是性體所表現(xiàn)出來的,都叫做用。就其能力上說,叫做力用;就其功業(yè)上說,叫做功用;就其活動上說,叫做作用。
自受自用
【佛學常見辭匯】
(參見:報身)
縛礙與德用
【佛學次第統(tǒng)編】
一切凡夫受業(yè)報縛礙,諸佛具自在德用。
德用
【佛學次第統(tǒng)編】
二德 智、斷。
三德 法身、般若、解脫、三,具常、樂我、凈、四德。
三明 宿命、天眼、漏盡。
六通 天眼、乃至漏盡。
十力 知是處非處智、乃至知永斷習氣智。
四無所畏 一切智、漏盡、說障道、說盡苦道。
十八不共法 身無失、乃至智慧知現(xiàn)在世無礙。
法界定 略。
三輪 神通、記心、教誡。
二輪 正法、教令。
三種常住 自性、不斷、相續(xù)。
三病用三藥
【三藏法數(shù)】
(出涅槃經(jīng))
〔一、貪病〕,謂貪愛之心,對一切順情之境,著欲無厭,是為貪病。其病當以不凈之觀為藥而對治之。令其觀于自他之身,一一不凈,何所可貪。此觀若成,此病即去,而心寂靜矣。
〔二、瞋病〕,謂瞋恚之心,對一切違情之境,熱惱于懷,是為瞋病。其病當以慈心之觀為藥而對治之。令其觀于一切眾生,皆吾眷屬,應(yīng)與其樂,何所可瞋。此觀若成,此病即去,而心清涼矣。
〔三、癡病〕,謂迷惑之心,于一切事理無所明了,顛倒妄想,是為癡病。其病當以因緣之觀為藥而對治之,令其知生死輪轉(zhuǎn),因果相續(xù),循環(huán)無際,何得而離。此觀若成,此病即去,而心明了矣。(因緣觀,即觀十二因緣也。十二因緣者,一無明、二行、三識、四名色、五六入、六觸、七受、八愛、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也。)
四用──文義四用
【三藏法數(shù)】
(出法華文句記)
〔一、有文有義,常人用之〕,謂凡立言立論,有文字可證據(jù),有義理可依憑;此尋常之人皆能用,故云常人用之。
〔二、無文有義,智人用之〕,謂凡立言立論,雖無文字可證據(jù),而有義理可依憑,此唯智者能用,故云智人用之。
〔三、有文無義,暗者用之〕,謂凡立言立論,雖有文字可證據(jù),而無義理可依憑,此暗昧之人,不明義理,而強自用,故云暗者用之。
〔四、無文無義,迷者用之〕,謂凡立言立論,既無文字可證據(jù),又無義理可依憑,此愚迷之人,不了文義,而強自用,故云迷者用之。
六物──僧用六物
【三藏法數(shù)】
(出僧祗律并翻譯名義)
〔一、僧伽黎〕,梵語僧伽黎,華言合,又云重。謂割之合成而重疊也。此衣于說法時著。
〔二、郁多羅僧〕,梵語郁多羅僧,華言上著衣。謂加于安陀會之上也。此衣于入眾禮誦時著。
〔三、安陀會〕,梵語安陀會,華言中宿衣。謂于宿睡及作務(wù)時著。
〔四、漉水囊〕,會正記云:西方用白,東土宜用密絹。若是生絹,小蟲直過,可取熟絹為之。此護生之具,故比丘用之。(梵語比丘,華言乞士。)
〔五、缽多羅〕,梵語缽多羅,華言應(yīng)器。發(fā)軫鈔云:應(yīng)法之器也。謂體、色、量,三者皆須與法相應(yīng)。體有二,泥及鐵也。色者,熏作黑赤色,或孔雀咽色,鴿色。量者,大受三斗,小受一斗半,故名應(yīng)器。
〔六、尼師壇〕,梵語尼師壇,華言坐具,或云坐衣。業(yè)疏云:長四尺,廣三尺。是也。
自受用身土
【三藏法數(shù)】
自受用身土者,謂自己修因之所感,稱性受用種種法樂,自在無礙,故身名自受用身,亦名圓滿報身。土名自受用土,亦名實報莊嚴土。蓋諸佛如來,歷無數(shù)劫修習無量善根所感,周遍法界,身土為自受用,諸大菩薩但可得聞,而不能見也。
他受用身土
【三藏法數(shù)】
他受用身土者,謂他機之所感見也。蓋諸佛如來為令諸菩薩眾受大法樂,進修勝行,隨宜而現(xiàn),或勝或劣,或大或小,轉(zhuǎn)變不定,令他受用也。
有用成事義
【三藏法數(shù)】
謂無明雖無自體,而能成辦世間、出世間一切事業(yè);故云有用成事義。
作用自在
【三藏法數(shù)】
謂菩薩既以正智照了真如之境,即能從體起用,現(xiàn)身說法,化諸眾生,而得自在,是名作用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