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瑟調(瑟調)  拼音:sè diào
一種樂府相和歌辭。有善哉行、隴西行等三十八曲,樂器用笙、笛、簫、琴、瑟、箏、琵琶等七種。
《國語辭典》:琴瑟調和(琴瑟調和)  拼音:qín sè tiáo hé
語本《詩經(jīng)。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购蟊扔鞣蚱耷楦兄C調融洽?!度阂纛愡x。官腔類。卷二一。玉釵記。桂亭賞月》:「待夫人轉意,琴瑟調和,百年相聚。」《醒世姻緣傳》第五二回:「少年夫婦,琴瑟調和,女貌郎才,如魚得水?!挂沧鳌盖偕网Q」、「琴瑟和好」、「琴瑟和諧」、「琴瑟相調」。
《國語辭典》:瑟調琴弄(瑟調琴弄)  拼音:sè tiáo qín nòng
語本《詩經(jīng)。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比喻夫妻感情和睦融洽。明。張鳳翼《紅拂記》第二六出:「想那日瑟調琴弄,嘆中途付與東風?!姑?。許三階《節(jié)俠記》第一八出:「強似那宿水餐風,更旨甘可奉,況兼著瑟調琴弄?!挂沧鳌干僬{」。
《漢語大詞典》:日重光
樂府瑟調曲名。
《漢語大詞典》:三調(三調)
(1). 漢 代樂府相和歌的平調、清調、瑟調的合稱,也叫清商三調。 南北朝 至 隋 唐 ,以清、平、側為三調。《文選·謝靈運〈會吟行〉》:“六引緩清唱,三調佇繁音?!?李善 注引宋書:“第一平調、第二清調、第三瑟調、第四楚調、第五側調。然今三調,蓋清、平、側也。”舊唐書·音樂志二:“平調、清調、瑟調,皆 周 房中曲之遺聲也, 漢 世謂之三調?!?宋 沈括 夢溪筆談·樂律一:“古樂府有三調聲,謂清調、平調、側調也?!?br />(2).指調粟(征收糧食)、調帛(征交絹帛)、雜調(攤派勞役)。南齊書·武帝紀:“水旱為災,實傷農(nóng)稼……三調眾逋宿債,并同原除。”資治通鑒·南朝齊武帝永明十一年載此事, 胡三省 注云:“三調,謂調粟、調帛及雜調也?!?/div>
《漢語大詞典》:清調(清調)
漢 代樂府《相和歌》的曲調之一,與平調、瑟調合稱三調,也稱清商三調。后亦指清雅的樂曲。《魏書·段承根傳》:“思樂哲人,靜以鎮(zhèn)躁。藹彼繁音,和此清調。” 清 鈕琇 觚賸續(xù)編·于家琵琶:“今宵萬籟俱寂,清調遠聞,恍出吾姬之手,不勝悲痛?!眳⒁姟?清商樂 ”、“ 清商三調 ”。
《漢語大詞典》:棹歌行
亦作“櫂歌行”。 樂府相和歌辭瑟調曲名。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十五·櫂歌行 宋 郭茂倩 題解:“《樂府解題》曰: 晉 樂,奏 魏明帝 辭云‘王者布大化’,備言平 吳 之勛。若 晉 陸機 ‘遲遲春欲暮’, 梁簡文帝 ‘妾住在 湘 川’,但言乘舟鼓櫂而已?!?/div>
《國語辭典》:隴西行(隴西行)  拼音:lǒng xī xíng
1.一種樂府瑟調曲的名稱。
2.詩名。唐陳陶作。七言絕句。詩中多描述邊塞景象,及戰(zhàn)爭所帶給人的悲痛。
《漢語大詞典》:東門行(東門行)
樂府瑟調曲名。宋書·樂志歸入《大曲》。古辭寫一貧士迫于生計,憤而離家,其妻婉言勸阻,但他仍決然而去。 南朝 宋 鮑照 及 唐 柳宗元 均有擬作,但與古辭意異。參閱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十一·東門行。
《國語辭典》:清商樂(清商樂)  拼音:qīng shāng yuè
樂曲名。中國東晉南北朝間(西元370~589),承襲漢、魏相和諸曲,吸收當時民間音樂發(fā)展而成的伎樂的總稱,亦名清商曲,隋唐時簡稱為「清樂」。主要用于官宦、巨賈宴飲、娛樂等場合,也用于宮廷元旦朝會、宴饗、祀神等活動。本漢魏以來中原舊調,因晉室播遷,流于江左。北魏南征,收采其音樂、伎人及江南吳歌、西曲等,總稱為「清商樂」。也稱為〈清商〉、〈清樂〉。
《漢語大詞典》:善哉行
樂府瑟調曲名。古辭首句為“來日大難,口燥唇乾”。 曹操 父子均有作。 曹植 改題為《當來日大難》, 李白 亦作有《來日大難》,蓋以古辭首句名篇。參閱 唐 吳兢 樂府古題要解·善哉行、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十一·瑟調曲。
《漢語大詞典》:正聲伎(正聲伎)
指清商三調,包括平調、清調、瑟調。即宮調、商調、角調。資治通鑒·齊武帝永明十一年:“戊辰,遣 江州 刺史 陳顯達 鎮(zhèn) 樊城 。上慮朝野憂遑,力疾召樂府奏正聲伎?!?胡三省 注:“ 江 左以清商為正聲伎?!?/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