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370,分92頁顯示  上一頁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銜珠
鮫珠
尼珠
珠琲
含珠
珠絡(luò)
靈珠
火珠
珠娘
紅珠
得珠
珠旒
荷珠
上珠
數(shù)珠
《漢語大詞典》:銜珠(銜珠)
(1).相傳曾有鶴為獵人所射, 噲參 醫(yī)其瘡,愈而放之,后鶴夜到門外, 參 執(zhí)燭視之,見鶴雌雄至,各銜明珠以報(bào) 參 。又, 隋侯 出行,見大蛇被傷中斷,疑其靈異,使人以藥封之,蛇乃能走。歲馀,蛇銜明珠以報(bào)。事見《淮南子·覽冥訓(xùn)》 漢 高誘 注、 晉 干寶 搜神記卷二十。詩文中常用為報(bào)恩之典。 漢 焦贛 《易林·謙之泰》:“白鶴銜珠,夜寳反明。懷我德音,身受光勞。” 南朝 梁武帝 《孝思賦》:“靈蛇銜珠以酬德,慈烏反哺以報(bào)親?!?唐 張說 《和朱使欣》詩之一:“空傳人贈劍,不見虎銜珠。”
(2).初學(xué)記卷二七引 晉 王嘉 拾遺記:“ 黃帝 之子名 青陽 ,是曰 少昊 ,一名 摯 ,有白云之瑞,號為 白帝 。有鳳銜明珠致於庭, 少昊 乃拾珠懷之,使照服於天下。”后用恩賞之典。 唐 李嶠 《沙吒忠義等官爵制》:“宜膺剖珪之錫,兼峻銜珠之寵。”
《漢語大詞典》:鮫珠(鮫珠)
(1).神話傳說中鮫人淚珠所化的珍珠。 清 劉大櫆 《山中與諸昆及王設(shè)參謝師其夜酌》詩:“日落沉鮫珠,月昇薦 和 璧?!?br />(2).比喻淚珠。 宋 劉辰翁 《寶鼎現(xiàn)·丁酉元夕》詞:“燈前擁髻,暗滴鮫珠墜。” 明 葉憲祖 《鸞鎞記·摧落》:“空懷 楚 玉,浪泣鮫珠,前程漸迫,后事難摹?!?清 陳維嵩 《石州慢·題家別駕亦人孝感冊并感舊游》詞:“詎知?jiǎng)e后,使君風(fēng)木銜悽,書來雙袖鮫珠惹?!?br />(3).比喻雨珠、水珠。 明 唐順之 《送程翰林松溪謫居朝陽》詩之三:“ 朝陽 何所似?云水日氤氳。白晝鮫珠落,青天蜃閣分。” 清 曹寅 《錢塘?xí)猿薄?/span>詩:“須臾廟中白馬出,鮫珠四灑腥瑟瑟?!?/div>
《漢語大詞典》:尼珠
摩尼寶珠。梵語意為寶珠,故稱寶珠為“尼珠”。 明 汪廷訥 《獅吼記·攝對》:“地府冥冥無日月,尼珠何幸照迷途?!?清 周亮工 《海上晝夢亡姬成詩》之七:“釧上尼珠閒月指,機(jī)中綵線認(rèn)風(fēng)旛。”
《漢語大詞典》:珠琲
(1).珠串。多形容形似珠串的水珠等。文選·左思〈吳都賦〉:“金鎰磊珂,珠琲闌干?!?劉逵 注:“琲,貫也。珠十貫為一琲?!?span id="wz38nnw" class="book">《藝文類聚》卷九八引 北齊 邢劭 《甘露頌》:“蜜房下結(jié),珠琲上懸。” 宋 蘇軾 《碧落洞》詩:“泉流下珠琲,乳湔交縵纓。”
(2).喻人材。 清 趙翼 《分校雜詠·落卷》:“暗投未必皆珠琲,無限人間嘆不平。”
《漢語大詞典》:含珠
(1).口中銜珠。《莊子·外物》:“生不布施,死何含珠為!”
(2).喻懷才。 宋 梅堯臣 《哀國子黃助教》詩:“儒者務(wù)欲博,誦説窮冬秋。衣裙未及解,含珠以見求。”
死者口中所含之珠。呂氏春秋·節(jié)喪:“國彌大,家彌富,葬彌厚。含珠鱗施,﹝夫﹞玩好貨寶,鐘鼎壺濫,轝馬衣被戈劍,不可勝其數(shù)。” 高誘 注:“含珠,口實(shí)也?!?章炳麟 《信史下》:“古之葬者,含珠鱗施。鱗施者,玉柙是也?!眳⒁姟?含 ”。
分類:死者懷才
《漢語大詞典》:珠絡(luò)(珠絡(luò))
(1).綴珠而成的網(wǎng)絡(luò)。頭飾之一種。 唐 杜牧 《少年行》:“春風(fēng)細(xì)雨走馬去,珠絡(luò)璀璀白罽袍?!?宋 王君玉 《國老談苑》卷二:“ 馮拯 姬媵頗眾。在中書,密令堂吏市珠絡(luò),自持為遺。” 明 唐寅 《進(jìn)酒歌》:“ 洞庭 秋色儘可沽, 吳 姬十五笑當(dāng)爐,翠鈿珠絡(luò)為誰好,喚客那問錢有無?!?br />(2).比喻晶瑩連貫之物。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記·江右游日記:“上至 噴雪 ,則懸瀑落峯間,一若疋練下垂,一若玉筯分瀉。分瀉者,交縈石隙,珠絡(luò)縱橫?!贝擞鞣譃a的瀑布。 郭沫若 《下龍灣》詩:“群魚躍海聯(lián)珠絡(luò),萬嶼排空列畫屏。”此喻躍海的魚群。
《漢語大詞典》:靈珠(靈珠)
(1).即靈蛇珠。《文選·陸倕〈新漏刻銘〉》:“ 陸機(jī) 之賦,虛握靈珠; 孫綽 之銘,空擅崑玉?!?李周翰 注:“靈珠、崑玉,喻文章美也。” 唐 楊炯 《登秘書省閣詩》序:“心同匪石,達(dá)人千載之交;手握靈珠,文士一都之會。” 王闿運(yùn) 《巡撫吳尚書六壽頌》:“家握 荊 珍,人褱靈珠, 吳會 之文,云涌泉浡?!眳⒁姟?靈蛇珠 ”。
(2).美珠。 唐 莫宣卿 《賦得水懷珠》:“長川含媚色,波底孕靈珠?!?br />(3).指制造凹凸透鏡的球面玻璃體。 梁啟超 《格致之學(xué)學(xué)說沿革小史·近古格致學(xué)史》:“ 卡利列 之千里鏡,以凸面‘靈珠’與凹面‘靈珠’相合而成,彼乃改用兩凸面靈珠,以便于觀測?!卑?,凸面靈珠即為會聚透鏡,凹面靈珠即為發(fā)散透鏡。
《漢語大詞典》:靈蛇珠(靈蛇珠)
相傳 春秋 時(shí) 隋侯 出行,見大蛇被傷中斷,使人以藥傅之,蛇乃能走。歲馀,蛇銜明珠以報(bào)之,謂之“隋侯珠”,亦曰“靈蛇珠”。事見 晉 干寶 搜神記卷二十。后以“靈蛇珠”喻綿繡文才。 三國 魏 曹植 《與楊祖德書》:“人人自謂握靈蛇之珠,家家自謂抱 荊山 之玉?!?清 黃宗羲 《壽李杲堂五十序》:“而當(dāng)日所為之文章,人人自謂握靈蛇之珠,抱 荊山 之玉者,竟不異蟲讙鳥聒,過耳已泯?!?/div>
《漢語大詞典》:火珠
即火齊珠。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屈露多國:“既鄰 雪山 ,遂多珍藥,出金、銀、赤銅及火珠、鍮石。”舊唐書·南蠻西南蠻傳·林邑:“﹝ 貞觀 ﹞四年,其王 范頭黎 遣使獻(xiàn)火珠,大如雞卵,圓白皎潔,光照數(shù)尺,狀如水精,正午向日,以艾承之,即火燃?!?明 李時(shí)珍本草綱目·金石一·水精:“火珠,説文謂之火齊珠,漢書謂之玫瑰。” 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xù)錄一:“是廟基址與 中和殿 東西相直,殿上火珠映日回光耳?!眳⒁姟?火齊珠 ”。
分類:火齊珠
《漢語大詞典》:火齊珠(火齊珠)
(1).寶珠的一種。一說,似珠的石。南史·夷貊傳上·扶南國:“﹝ 扶南國 ﹞獻(xiàn)火齊珠。”急就篇卷三“係臂瑯玕虎魄龍” 唐 顏師古 注:“瑯玕,火齊珠也。一曰:石之似珠者也。” 沈宗畸 《題高麗閔王妃遺像》詩:“火齊珠懸玳瑁牀,水沈香爇鴛鴦被?!?br />(2).琉璃的別名。太平御覽卷八○八引 晉 呂靜 《韻集》:“琉璃,火齊珠也。”
《漢語大詞典》:珠娘
(1).古 越 俗呼女孩為珠娘。亦有呼婦人者。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上:“ 越 俗以珠為上寶,生女謂之珠娘。生男謂之珠兒?!?清 周亮工 《閩小記》卷三:“ 福州 呼婦人曰珠娘?!?br />(2).指 晉 石崇 歌妓 綠珠 。 金 元好問 《后芳華怨》詩:“塞門憔悴人不知,枉為 珠娘 怨 金谷 ?!?br />(3). 閩 粵 對妓女的稱呼。 清 錢泳 《履園叢話·祥異·八月十五晡》:“ 閩 語謂夜為晡,屋為宅,妓女為珠娘?!?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七:“ 廣東 珠娘皆惡劣,無一可者?!?/div>
《漢語大詞典》:紅珠(紅珠)
比喻紅色果實(shí)。 唐 王建 《題江寺兼求藥子》詩:“紅珠落地求誰與,青角垂階自不收。” 唐 溫庭筠 《和道溪君別業(yè)詩》:“花房透露紅珠落,蛺蝶雙飛護(hù)粉塵?!?/div>
《駢字類編》:得珠
唐 元稹 雜曲歌辭 出門行 但喜復(fù)得珠,不求珠所自。
《韻府拾遺 虞韻》:元稹詩但喜復(fù)得珠不求珠所自
《漢語大詞典》:珠旒
(1).皇冕前后的珠串。常借指帝王。 唐 楊衡 《他鄉(xiāng)七夕》詩:“向云迎翠輦,當(dāng)月拜珠旒。” 宋 梅堯臣 《和景彝紫宸早謁》:“朝開閶闔九重深,望拜珠旒照玉簪。”
(2).比喻似珠飾冕旒之物。 宋 蘇軾 《佛日山榮長老方丈》詩之二:“千株玉槊攙云立,一穗珠旒落鏡寒?!?王文誥 輯注:“珠旒,謂瀑布也?!?宋 范成大 《小澗》詩:“石礙珠旒濺,灘平霧縠鋪。”此喻飛瀉的水花。 清 查慎行 《順風(fēng)掛帆連下貞陽香爐清遠(yuǎn)三峽》詩:“就中 清遠(yuǎn) 更秀出,造化有意窮雕鎪…… 華陽 道冠簪碧玉, 竺國 寶髻垂珠旒。”此喻層巖迭石。
《漢語大詞典》:荷珠
荷葉上的水珠、露珠。 唐 溫庭筠 《薛氏池垂釣》詩:“池塘經(jīng)雨更蒼蒼,萬點(diǎn)荷珠曉氣涼?!?span id="wxnvkax" class="book">《京本通俗小說·馮玉梅團(tuán)圓》:“劍氣分還合,荷珠碎復(fù)圓?!?span id="n3wh82u" class="book">《花月痕》第十一回:“清露點(diǎn)荷珠?!?/div>
《駢字類編》:上珠
晉書陶璜傳吳時(shí)珠禁甚嚴(yán)慮百姓私散好珠禁絕來去人以饑?yán)в炙{(diào)猥多限每不充今請上珠三分輸二次者輸一粗者蠲除自十月訖二月非采上珠之時(shí)聽商旅往來如舊并從之
《國語辭典》:數(shù)珠(數(shù)珠)  拼音:sù zhu
佛教徒修行時(shí)用來計(jì)數(shù)的珠串?!毒劳ㄑ浴>硪涣?。小夫人金錢贈年少》:「把他房奩和我的家私,都搬將去,便捉我下左軍巡院拷問,要這一百單八顆數(shù)珠。」《儒林外史》第二八回:「頭戴玄色緞僧帽,身穿繭袖僧衣,手里拿著數(shù)珠,鋪眉蒙眼的走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