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狼狽(狼狽) 拼音:láng bèi
1.二種獸名。狽是一種似狼的動物,它的前二足短,后二足長;而狼則前二足長,后二足短,狼與狽常相互搭駕走路或偷襲牲畜。見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一六。毛篇》。比喻彼此勾結(jié),相倚為惡。如:「狼狽為奸」?!队讓W(xué)瓊林。卷四。鳥獸類》:「猶豫多疑,喻人之不決;狼狽相倚,比人之顛連?!?br />2.一說狽為「跋」的訛字。狼跋指老狼前進(jìn)則踩到自己下巴垂下的肉,后退則絆到自己的尾巴而跌倒。見《詩經(jīng)。豳風(fēng)。狼跋》。比喻情勢窘迫,進(jìn)退兩難。晉。李密〈〉:「臣之進(jìn)退,實為狼狽。」比喻身心困頓疲乏。如:「狼狽逃走」。明。高明《汲古閣本琵琶記》第二三出:「奴家自從婆婆死后,萬千狼狽,誰知公公病又將危?!埂度辶滞馐贰返谌幕兀骸赋⒋蟮?,李大人耑要借光,不想先生病得狼狽至此。不知幾時可以勉強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