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三和
(1).三次調弦演奏。 北周 庾信 《周祀圜丘歌》之三:“六變鼓鐘,三和琴瑟。”
(2).指三種祭品。 北周 庾信 《周祀五帝歌》之六:“三和實俎,百味浮蘭?!?br />(3). 元 明 俗語,喂牲口謂之撒和,三和謂喂料三次。 明 朱有燉 《香囊怨》第二折:“便驢騾也與他槽頭細草添三和?!?/div>
《漢語大詞典》:蹄角
亦作“蹏角”。
(1).牛的蹄與角,古時用以計牛頭數(shù)。蹄角六,即一頭牛。漢書·貨殖傳:“牛千蹏角?!?顏師古 注:“百六十七頭牛,則為蹄與角凡一千二也。言千者,舉成數(shù)也?!?br />(2).指代牲口。 宋 石介 《慶歷圣德頌序》:“古者一云氣之祥,一草木之異,一蹄角之怪,一羽毛之瑞,當時羣臣,猶且濃墨大字,金頭鈿軸,以稱述頌美時君功德,以為無前之休,丕天之績?!?/div>
分類:牲口牛頭
《漢語大詞典》:口小
謂牲口年齡小。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一部九:“別看這家伙不老實,口小,活好?!?/div>
《漢語大詞典》:秣飼(秣飼)
喂牲口。 北魏 賈思協(xié) 齊民要術·雜說:“秣飼牛畜,常須肥健?!?唐 曹唐 《病馬》詩:“一朝千里心猶在,爭肯潛忘秣飼恩?!?/div>
分類:牲口
《漢語大詞典》:行策
(1).趕牲口的鞭子。策,馬鞭。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覽志馀·幽怪傳疑:“時方大暑,監(jiān)官以下,皆露宿堰上,以伺水之出入,忽聞以行策相呼者曰:‘明日有何生活?’”
(2).實行決策。 明 李贄 《史綱評要·宋紀·太祖》:“ 趙普 善畫策, 太祖 亦善行策。”
《漢語大詞典》:傷水(傷水)
指牲口飲水不節(jié)而致病。《流沙墜簡考釋·方技類》:“治馬傷水方:薑、桂、細辛、皂莢、付子各三分,遠志五分,桔梗五分,鷄子十五枚。”電影劇本《青松嶺》十七:“ 老滿 問:‘大哥,這馬得什么病啦?’ 張萬山 回答道:‘傷水啦!’”
《漢語大詞典》:轅軛(轅軛)
(1).車前駕牲口的直木和套在牲口脖子上的曲木。借指車子。 唐 李白 《草創(chuàng)大還贈柳官迪》詩:“姹女乘河車,黃金充轅軛?!?王琦 注:“軛,轅端橫木。駕馬領者也?!?span id="ilzojw4" class="book">《宋史·宦者傳三·楊戩》:“農(nóng)不得之田,牛不得耕墾,殫財靡芻,力竭餓死,或自縊轅軛間?!?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一:“棧有青牛,素服轅軛。主之薨也,踣地哀鳴,仰天屑淚,三日不秣。”
(2).古代肩輿供抬舉用的直木和套在肩膀上的橫木(或布帶、皮帶)。隋書·禮儀志五:“初 齊武帝 造大小輦,并如軺車,但無輪轂,下橫轅軛。”
《國語辭典》:轡勒(轡勒)  拼音:pèi lè
馬的韁繩和銜勒。《大戴禮記。盛德》:「不能御民者,棄其德法,譬猶御馬,棄轡勒而專以筴御馬,馬必傷,車必敗?!?/div>
《漢語大詞典》:蹄蹶
牲口踢蹬。紅樓夢第六五回:“忽聽馬棚內鬧將起來。原來二馬同槽,不能相容,互蹄蹶起來。”
分類:牲口
《漢語大詞典》:磨道
磨坊里牲口推磨時的走道。東北民歌《白吃飽》:“鐵蹄子,踏爛百姓肉皮子,炕頭卷去破席子,磨道牽去毛驢子?!?王汶石 《大木匠》:“衣服臟得像個土驢兒,恰像剛打磨道里鉆出來一樣。” 魏巍 《東方》第一部第二章:“多么黑的磨房呀,黑洞洞的,什么也瞧不見。他蹲在磨道里,一時聽見腳步聲響,覺得有人來套磨了?!?/div>
《漢語大詞典》:食槽
(1).猶伏櫪。
(2).喂牲口時貯飼料的器具。 蕭也牧 《秋葵》:“我到了圈邊,見她搬開了喂豬的石食槽,下面露出了洞口?!?span id="lmzresj" class="book">《文匯報》1990.3.28:“只見穿白大褂的飼養(yǎng)員提桶先往食槽里倒上拌有白糖、雞蛋、奶粉和糧食等配比而成的混合飼料。”
《國語辭典》:加料  拼音:jiā liào
1.器物的質料勝過尋常者。如:「加料鋁盆」。
2.裝填原料。
3.比喻被動過手腳。如:「這件事一定被加料過了,否則不會這么復雜?!?/div>
《漢語大詞典》:秣芻(秣芻)
喂牲口的草。亦指準備飼料。 唐 元稹 《贈太保嚴公行狀》:“公乃秣芻以載於車,烝糧以曝於日,齎輓輕重,人利百倍。”
《國語辭典》:韁繩(韁繩)  拼音:jiāng sheng
栓住牲口的繩子,可以控制牲口的進退?!度龂萘x》第一三回:「可解馬韁繩接連,拴縛帝腰,放下船去?!埂度辶滞馐贰返谌寤兀骸负蚯f徵君坐穩(wěn)了,兩個太監(jiān)籠著韁繩,那扯手都是赭黃顏色,慢慢的走過了乾清門?!?/div>
《漢語大詞典》:生餼(生餼)
饋贈的糧食或牲口等。 唐 劉肅 《大唐新語·李秀才》:“﹝ 李播 ﹞笑曰:‘……饑窮若是,實可哀也?!煺匆陨q,令子延食於書齋。”宋史·禮志二二:“是日,賜茶器名果。又明日,賜生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