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31詞典 3分類詞匯 28
《漢語大詞典》:寄象
(1).古時指能通傳南方與東方語言的翻譯官。后泛指翻譯。禮記·王制:“五方之民,言語不通,嗜欲不同。達其志,通其欲;東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譯。” 孔穎達 疏:“‘達其志,通其欲’者,謂帝王立此傳語之人,曉達五方之志,通達五方之欲,使相領(lǐng)解。其通傳東方之語官謂之曰寄,言傳寄外內(nèi)言語;通傳南方語官謂之曰象者,言放象外內(nèi)之言?!?明 歸有光 《王天下有三重》:“圣法道,道法天,君子之道。所以考三王而不謬,建天地而不悖,質(zhì)鬼神而無疑,俟后圣而不惑者此也。不然……以相諭則不得其志,亦寄象鞮譯之音而已,何重于王者之文!” 章炳麟 《程師》:“學(xué)之成驗,定於校試,校試固不能無偏重輕。藉令試之殿廷,然諸校録者復(fù)多白徒,稍上非寄象之材,則目録之士耳!”
(2).寄托物象。 南朝 宋 鄭道子 《神不滅論》:“悟夫理精於形,神妙於理;寄象傳心,粗舉其證,庶鑒諸將悟,遂有功於滯惑焉?!?/div>
《漢語大詞典》:象制
(1).繪制的物象。指圖畫。 唐 彥悰 《后畫錄·唐驃騎尉張孝師》:“象制有功,云為盡善;鬼神之狀,羣彥推雄?!?br />(2).指象形文字。 明 陶宗儀 《輟耕錄·敘畫》:“是時也,書畫同體而未分,象制肇創(chuàng)而猶略?!?/div>
《國語辭典》:烘托  拼音:hōng tuō
從周圍或旁邊渲染,使主體或重點更加顯明。如:「他的山水畫,常用淡墨烘托出遠山?!挂沧鳌负嬉r」。
《漢語大詞典》:黃祥
預(yù)示災(zāi)祥的黃色物象。漢書·五行志下之上:“反人,則多病心腹者,故有心腹之痾。土色黃,故有黃眚黃祥。凡思心傷者病土氣。”宋史·五行志五:“天有云赤黃,近黃祥也……天有赤黃色,占曰:‘是為天變?!瘸嗪簏S,近黃赤祥也。”清史稿·災(zāi)異志五:“凡恒風(fēng)霾、晦冥、花妖、蟲孽、牛禍、地震、山頽、雨毛、地生毛、年饑、黃眚、黃祥皆屬之於土?!?/div>
《漢語大詞典》:點簇(點簇)
(1).中國畫技法名。是用筆作點法而簇聚成物象的畫法。 唐 朱景玄 唐朝名畫錄·韋偃:“居閑嘗以越筆點簇鞍馬……其小者或頭一點,或尾一抹?!?br />(2).多指不用鉤勒的點筆花卉畫法,又稱點垛。
《漢語大詞典》:暈渲(暈渲)
用水墨或顏色漸次濃淡烘染物象,使分出陰陽向背的繪畫技法。 阿英 《民元以前的中國年畫發(fā)展概貌》:“ 乾隆 時期的年畫,如《戲貓圖》《花卉圖》等,著色就起了很大的變化,繁復(fù)鮮艷,調(diào)子不再那樣沉滯,還采用了暈渲的方法,不但套印,部分也兼敷彩。”
《漢語大詞典》:黃眚
預(yù)示災(zāi)異的黃色物象。漢書·五行志下之上:“時則有黃眚黃祥,時則有金木水火沴土?!?span id="anlcfhj" class="book">《清史稿·災(zāi)異志五》:“凡恒風(fēng)霾、晦冥……年饑、黃眚、黃祥皆屬之於土?!?/div>
《國語辭典》:忘象得意  拼音:wàng xiàng dé yì
忘記物象而悟得旨趣。南朝齊。劉虬〈無量義經(jīng)序〉:「微文接粗,漸說或允;忘象得意,頓義為長?!?/div>
《國語辭典》:猿猴取月  拼音:yuán hóu qǔ yuè
本指佛教傳說中猿猴因?qū)ξ锵笳J識不清,心懷貪欲,下井撈月而墜落水中的故事。見《摩訶僧祗律》卷七。后比喻凡夫把假有的世界當(dāng)作真實,心生貪欲,使自己陷入煩惱之境?;虮扔鞔廊俗鍪峦絼跓o功。也作「海中撈月」。
《國語辭典》:淺雕(淺雕)  拼音:qiǎn diāo
以木、石等材料所雕的物象,適宜近看的作品,稱為「淺雕」。也稱為「薄肉雕」、「淺浮雕」。
《國語辭典》:超以象外  拼音:chāo yǐ xiàng wài
超越物象之外。指詩文的意境雄渾超脫。唐。司空圖《詩品。雄渾》:「超以象外,得其環(huán)中,持之非強,來之無窮?!?/div>
《國語辭典》:川流不息  拼音:chuān liú bù xí
連綿不絕,往返不斷。《儒林外史》第二七回:「兩個丫頭,川流不息的在家前屋后的走,叫的太太一片聲響?!埂豆賵霈F(xiàn)形記》第四七回:「其馀三個隨員,雖然不戴大帽子,卻一齊穿了方馬掛上來,圍著爐子,川流不息的監(jiān)察?!?/div>
《漢語大詞典》:十二時盤(十二時盤)
古代盤子名。相傳盤子四周的物象隨十二時辰而變易,故名。 宋 陶谷 清異錄·器具:“ 唐 內(nèi)庫有一盤,色正黃,圜三尺,四周有物象。 元和 中,偶用之,覺逐時物象變更,且如辰時,花草間皆戲龍,轉(zhuǎn)巳則為蛇,轉(zhuǎn)午則成馬矣,因號十二時盤。流傳及 朱 梁 猶在?!?/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