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118,分75頁顯示  上一頁  30  31  32  33  34  36  37  38  39 下一頁
佛類詞典(續(xù)上)
凈飯王千佛父
無明父
象養(yǎng)盲父母
勢至寶冠戴父母遺骨
佛為父擔棺
慈父
慈父長者
父母十恩
父子
對于父母
父母對子
六親──父六親
父親
孝養(yǎng)父母等業(yè)
觀過去因緣,誰最真正應為父母
凈飯王千佛父
【佛學大辭典】
(本生)雜寶藏經(jīng)一明鹿女之緣云:「昔雌鹿咶仙人尿便生端正女,跡生蓮華。時梵領(lǐng)國王索此女為第二夫人,生千葉蓮華,葉有千小兒,長大皆為力士,彼時千子者賢劫之千佛是也,父者白凈王是也,母者摩耶是也?!?/div>
無明父
【佛學大辭典】
(譬喻)無明與貪愛相和而生我,無明比父,貪愛譬母也。楞伽經(jīng)三曰:「貪愛名為母,無明則為父?!顾慕虄x曰:「永別無明父母,究竟登涅槃山頂?!?br />【佛學常見辭匯】
無明與貪愛結(jié)合而生我,因此無明好比是父,貪愛好比是母。
象養(yǎng)盲父母
【佛學大辭典】
(傳說)雜寶藏經(jīng)二曰:「昔迦尸國王與比提醯國王戰(zhàn)敗,更以象令戰(zhàn),得一大白香象于山中。象曰:山有盲父母,無養(yǎng)者。王感其至孝,使去。后父母死,白象再來,于王告戰(zhàn)諍之非。王聽言,遣象至比提醯國講和。
勢至寶冠戴父母遺骨
【佛學大辭典】
(雜語)觀無量壽經(jīng)曰:「頂上肉髻如缽頭摩華,于肉髻上有一寶瓶,盛諸光明,普現(xiàn)佛事。」定善義楷定記八引本緣經(jīng)記此瓶中盛父母之遺骨,本緣經(jīng)未詳。童子教曰:「觀音為師敬,寶冠戴彌陀,勢至為親孝,頂戴父母骨?!?/div>
佛為父擔棺
【佛學大辭典】
(傳說)佛擔父王之棺也。凈飯王般涅槃經(jīng)曰:「爾時世尊,念當來世,人民兇暴,不報父母育養(yǎng)之恩,為是不孝之者。為是當來之眾生等設禮法故。如來躬身,自欲擔父王之棺。即時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中略)爾時世尊,威光益顯,如萬日并。如來躬身,手執(zhí)香爐,在喪前行。」又舁姨母大愛道之葬床。增一阿含經(jīng)五十曰:「爾時告阿難陀羅云:汝等舉大愛道身,我當躬自供養(yǎng)。(中略)爾時釋提桓因,毗沙門天王前白佛言:唯愿世尊,勿自勞神,我等自當供養(yǎng)。舍利弗告諸天:止止天王,如來自當知時,此是如來所應修行,非是天龍鬼神所及也。所以然者,父母生子多有所益,長養(yǎng)恩重,乳哺懷抱,要當報恩,不得不報恩。(中略)是時世尊躬自舉床一腳,難陀舉一腳,羅云舉一腳,阿難舉一腳,飛在虛空,至彼冢間?!?/div>
慈父
【佛學大辭典】
(雜語)心地觀經(jīng)三曰:「慈父恩高如山王,悲母恩深如大海?!?/div>
慈父長者
【佛學大辭典】
(譬喻)就法華譬喻品所說窮子之喻而云。慈父即長者。以譬如來之大悲大福也。
父母十恩
【佛學次第統(tǒng)編】
父母恩重經(jīng)說父母十恩:
一、懷胎守護恩        六、乳哺養(yǎng)育恩
二、臨產(chǎn)受苦恩        七、洗濯不凈恩
三、生子忘憂恩        八、為造惡業(yè)恩
四、咽苦吐甘恩        九、遠行憶念恩
五、回乾就濕恩        十、究竟憐念恩
父子
【佛學次第統(tǒng)編】
忍辱經(jīng)曰:「佛言,善之極莫大于孝,惡之極莫大于不孝?!?br />末羅王經(jīng)曰:「從地積珍寶,上至二十八天,悉以施人,不如供養(yǎng)父母?!?br />大集經(jīng)曰:「世若無佛,善事父母,即是事佛。」本事經(jīng)曰:「假令有人,一肩荷父,一肩擔母,盡其壽量,而不暫舍,供給衣食醫(yī)藥種種所需,猶未足報父母深恩?!?/div>
對于父母
【佛學次第統(tǒng)編】
長阿含經(jīng)曰人子當以五事敬父母,云何為五?
一者、供養(yǎng)無乏        四者、父母正令不敢違背
二者、凡所為先白父母     五者、不斷父母所作正業(yè)
三者、父母所為恭順無逆
善生子經(jīng)說事父母五事:
一者、念家事         四者、供養(yǎng)
二者、修債負         五者、承父母之歡心
三者、解誡
六方禮經(jīng)曰子事父母,當有五事:
一、當念治生         四、當念父母恩
二、早起令奴婢時作飯食    五、父母有病恐懼求醫(yī)治之
三、勿增父母憂
父母對子
【佛學次第統(tǒng)編】
六方禮經(jīng)曰父母視子有五事:
一、使去惡就善        四、為娶婦
二、教以書疏         五、給與家中所有
三、使持經(jīng)戒
六親──父六親
【三藏法數(shù)】
(出善見毗婆沙律)
謂佛令比丘避于譏嫌,不得于非親之女,及比丘尼洗浣故衣。若父母之親,可使洗浣。故說父六親及母六親也。(梵語比丘,華言乞士。梵語尼,華言女。)
〔一、伯〕,伯者,即父之伯。于己為伯祖也。
〔二、叔〕,叔者,即父之叔,于己為叔祖也。
〔三、兄〕,兄者,即父之兄,于己為伯也。
〔四、弟〕,弟者,即父之弟,于己為叔也。
〔五、兒〕,兒者,即父之子,于己為兄弟也。
〔六、孫〕,孫者,即父之孫,乃兄弟之子,于己為侄男也。
父親
【三藏法數(shù)】
父親者,謂資形之始,有生成之德。自孩提以至長成,教誡撫字,其恩罔極也。
孝養(yǎng)父母等業(yè)
【三藏法數(shù)】
謂若能孝養(yǎng)父母,奉事師長,則必慈心不殺,修行十善,是為凈業(yè)。(十善者,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欲、不瞋恚、不邪見也。)
觀過去因緣,誰最真正應為父母
【三藏法數(shù)】
謂如來將欲降生,先觀過去因緣,誰可為其父母。以凈飯王、摩耶夫人真正無邪,宿有因緣,可為父母;故于此王宮現(xiàn)降生也。(摩耶,梵語具云摩訶摩耶,華言大術(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