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滅盡(滅盡)  拼音:miè jìn
完全消滅。如:「衛(wèi)生署為澈底滅盡老鼠,推行一連串滅鼠計(jì)畫。」
分類:滅盡消滅
《漢語大詞典》:夷泯
消滅;滅盡。《文選·陸機(jī)〈挽歌詩〉之二》:“豐肌饗螻蟻,妍姿永夷泯。” 李善 注:“廣雅曰:‘夷,滅也?!?span id="egtv6q7" class="book">《爾雅》曰:‘泯,盡也?!?/div>
分類:消滅滅盡
《漢語大詞典》:消釂
滅盡。 王闿運(yùn) 《丁銳義傳》:“合兵 樅陽 ,消釂丑徒。”
分類:滅盡
《漢語大詞典》:蔑盡(蔑盡)
滅盡。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論語·公冶長篇三:“ 臧孫 之惡,若躋 僖 下 展 ,盡得其一,即天理蔑盡?!?/div>
分類:滅盡
《漢語大詞典》:了絕(了絶)
(1).佛教語。謂凡情滅盡。 唐 寒山 《詩》之二二七:“為心不了絶,妄想起如煙?!?元 無名氏 《度柳翠》第二折:“旦兒云:‘如何得個(gè)了絶?’正末云:‘凡情滅盡,自然本性圓明。’”
(2).了結(jié);結(jié)束。 宋 蘇軾 《應(yīng)詔論四事狀》:“諸處見欠蠶鹽和預(yù)買青苗錢物,元是冒名,無可催理……以此,積年未能了絶?!?元 關(guān)漢卿 《調(diào)風(fēng)月》第二折:“﹝你﹞想不想在今日,都了絶爽利,休盡我精細(xì)?!?br />(3).指置人于死地。《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八:“更有一等狠毒的,偏要算計(jì)了絶,方才快活的。”
《國語辭典》:泯然無跡(泯然無跡)  拼音:mǐn rán wú jī
滅盡無跡可尋。《初刻拍案驚奇》第一五回:「寫一紙伏辨與我,我們便凈了口,將這只腳燒化了,此事便泯然無跡?!?/div>
分類:滅盡
《漢語大詞典》:枯滅(枯滅)
消滅盡。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江蘇民清軍交戰(zhàn)清方檔案》:“ 張 軍如未枯滅,設(shè)法告之。”
分類:消滅滅盡
佛法滅盡經(jīng)
【佛學(xué)大辭典】
(經(jīng)名)佛說法滅盡經(jīng)之略名。
法滅盡經(jīng)
【佛學(xué)大辭典】
(經(jīng)名)一卷,失譯,佛臨涅槃,說末世眾魔比丘為不如法事,乃至袈裟變白,為法滅之相者。
滅盡定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梵語Nirodhasama%patti,又名滅受想定。二無心定之一。滅盡六識心心所而不使起之禪定也。不還果已上之圣者,為假入涅槃之想而入于此定,極長者為七日,屬于非想天,外道所入之無心定,名為無想定。屬于第四禪。俱舍論五曰:「如說復(fù)有別法,能令心心所滅,名無想定。如是復(fù)有別法,能令心心所滅,名滅盡定?!勾蟪肆x章二曰:「滅盡定者,謂諸圣人患心勞慮,暫滅心識。得一有為非色心法,領(lǐng)補(bǔ)心處,名滅盡定?!雇旁唬骸笢缡芟胝撸珜κ芟攵幷妹?。想絕受亡,名滅受想。滅盡定者,通對一切心心數(shù)法以彰名也。心及心法一切俱亡,名為滅盡?!?br />【佛學(xué)常見辭匯】
又名滅受想定,或滅定,在此定中,以滅受想二心所為主,最后并六識心所亦滅,是九次第定的最后一定。
【三藏法數(shù)】
謂入此定時(shí),一切受領(lǐng)思想之心,一時(shí)滅盡,都無見聞?dòng)X知,出入之息亦盡,是名滅盡定無心。
滅盡三昧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又曰滅盡定。滅盡六識心心所之禪定也。(參見:滅盡定)。無量壽經(jīng)下曰:「風(fēng)觸其身,皆得快樂。譬如比丘得滅盡三昧。」
【佛學(xué)常見辭匯】
又名滅盡定。(參見:滅盡定)
滅盡妙離
【佛學(xué)常見辭匯】
滅是滅一切煩惱,盡是盡生死之業(yè),妙是妙應(yīng)真常,離是脫離三界諸苦。此滅盡妙離,是小乘涅槃的究竟境界。
四義──滅盡定與無想定四義不同
【三藏法數(shù)】
(出宗鏡錄)
滅盡定者,謂受想心滅,出入息盡,身證此定,能斷見、思煩惱,而證圣果。無想定者,謂能于定中心想不起,如冰魚蟄蟲,不能斷惑,證入圣果。故此二定,有四種勝劣之義也。(見、思即見、思二惑也。謂意根對法塵起諸分別,名見惑;眼等五根對色等五塵起諸貪愛,名思惑也。)
〔一、約得人異〕,謂羅漢圣人,由受想心滅而證滅盡之定;外道凡夫由妄計(jì)無想以為至道,而證無想之定。此之二定,有世間、出世間之不同,故云約得人異也。(受想者,受謂領(lǐng)受;想謂想像,即五陰中之二也。)
〔二、祈愿異〕,謂入滅盡定者,則息諸想念,斷除貪愛之心,唯求出世功德;入無想定者,則妄計(jì)心無想慮,以為解脫,唯求世間樂果,故云祈愿異也。
〔三、感果不感果異〕,謂無想定,是有漏業(yè),能感無想天果報(bào);滅盡定,是無漏業(yè),不感三界生死果報(bào)。故云感果不感果異也。(三界者,欲界、色界、無色界也。)
〔四、滅識多少〕,謂滅盡定既滅第六識已,兼能滅第七識染分;無想定但滅第六識分別之見,而諸邪見則未能盡斷,故云滅識多少也。(第六識即意識,第七識即傳送識,又云執(zhí)我識。染分者,我癡、我見、我慢、我愛之四惑也。)
諸漏滅盡
【三藏法數(shù)】
漏即漏落,謂漏落生死也。菩薩以智慧力,所有一切煩惱,悉皆滅盡,則能永斷生死諸漏;如日沒時(shí),光明隱滅,則群動(dòng)皆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