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佛法滅盡經
【佛學大辭典】
(經名)佛說法滅盡經之略名。
法滅盡經
【佛學大辭典】
(經名)一卷,失譯,佛臨涅槃,說末世眾魔比丘為不如法事,乃至袈裟變白,為法滅之相者。
滅盡定
【佛學大辭典】
(術語)梵語Nirodhasama%patti,又名滅受想定。二無心定之一。滅盡六識心心所而不使起之禪定也。不還果已上之圣者,為假入涅槃之想而入于此定,極長者為七日,屬于非想天,外道所入之無心定,名為無想定。屬于第四禪。俱舍論五曰:「如說復有別法,能令心心所滅,名無想定。如是復有別法,能令心心所滅,名滅盡定。」大乘義章二曰:「滅盡定者,謂諸圣人患心勞慮,暫滅心識。得一有為非色心法,領補心處,名滅盡定。」同九曰:「滅受想者,偏對受想二陰彰名。想絕受亡,名滅受想。滅盡定者,通對一切心心數法以彰名也。心及心法一切俱亡,名為滅盡?!?br />【佛學常見辭匯】
又名滅受想定,或滅定,在此定中,以滅受想二心所為主,最后并六識心所亦滅,是九次第定的最后一定。
【三藏法數】
謂入此定時,一切受領思想之心,一時滅盡,都無見聞覺知,出入之息亦盡,是名滅盡定無心。
滅盡三昧
【佛學大辭典】
(術語)又曰滅盡定。滅盡六識心心所之禪定也。(參見:滅盡定)。無量壽經下曰:「風觸其身,皆得快樂。譬如比丘得滅盡三昧?!?br />【佛學常見辭匯】
又名滅盡定。(參見:滅盡定)
滅盡妙離
【佛學常見辭匯】
滅是滅一切煩惱,盡是盡生死之業(yè),妙是妙應真常,離是脫離三界諸苦。此滅盡妙離,是小乘涅槃的究竟境界。
四義──滅盡定與無想定四義不同
【三藏法數】
(出宗鏡錄)
滅盡定者,謂受想心滅,出入息盡,身證此定,能斷見、思煩惱,而證圣果。無想定者,謂能于定中心想不起,如冰魚蟄蟲,不能斷惑,證入圣果。故此二定,有四種勝劣之義也。(見、思即見、思二惑也。謂意根對法塵起諸分別,名見惑;眼等五根對色等五塵起諸貪愛,名思惑也。)
〔一、約得人異〕,謂羅漢圣人,由受想心滅而證滅盡之定;外道凡夫由妄計無想以為至道,而證無想之定。此之二定,有世間、出世間之不同,故云約得人異也。(受想者,受謂領受;想謂想像,即五陰中之二也。)
〔二、祈愿異〕,謂入滅盡定者,則息諸想念,斷除貪愛之心,唯求出世功德;入無想定者,則妄計心無想慮,以為解脫,唯求世間樂果,故云祈愿異也。
〔三、感果不感果異〕,謂無想定,是有漏業(yè),能感無想天果報;滅盡定,是無漏業(yè),不感三界生死果報。故云感果不感果異也。(三界者,欲界、色界、無色界也。)
〔四、滅識多少〕,謂滅盡定既滅第六識已,兼能滅第七識染分;無想定但滅第六識分別之見,而諸邪見則未能盡斷,故云滅識多少也。(第六識即意識,第七識即傳送識,又云執(zhí)我識。染分者,我癡、我見、我慢、我愛之四惑也。)
諸漏滅盡
【三藏法數】
漏即漏落,謂漏落生死也。菩薩以智慧力,所有一切煩惱,悉皆滅盡,則能永斷生死諸漏;如日沒時,光明隱滅,則群動皆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