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欲漏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三漏之一。欲界之見思二惑也。眾生因欲界之見思二惑而造作諸業(yè),漏落于欲界而不能出離,故名欲漏。
【佛學(xué)常見辭匯】
三漏之一。(參見:三漏)
【三藏法數(shù)】
謂眾生因欲界見、思二惑,造作諸業(yè),而于欲界不能出離,故名欲漏。(意根對于法塵而起分別曰見惑,眼等五根對色等五塵而起貪愛曰思惑。)
三漏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漏者煩惱之異名。統(tǒng)收三界一切之煩惱為三種:一、欲漏,欲界一切煩惱中除無明者。二、有漏,有者苦果之異名,總稱色界無色界,是于色界無色界一切煩惱中除無明之一者。三、無明漏,謂三界一切之無明。見涅槃經(jīng)二十二。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一欲漏,欲界中除無明,其馀一切之煩惱名之。二有漏,色無色界中除無明,其馀一切之煩惱名之。三無明漏,三界中之無明名之。成實論十曰:「欲界中除無明,馀一切煩惱名為欲漏。色無色界有漏亦如是,三界無明名無明漏。」智度論三曰:「三界中三種漏已盡無馀,故言漏盡也。」涅槃經(jīng)三十七曰:「善男子!煩惱三種:所謂欲漏有漏無明漏,智者應(yīng)當(dāng)觀是三漏所有罪過?!?br />【佛學(xué)常見辭匯】
漏是煩惱的別名。歸納三界一切之煩惱有三種,即一、欲漏,指欲界之一切煩惱;二、有漏,有是苦果的別名,指色界之一切煩惱;三、無明漏,指三界中之一切無明煩惱。
【三藏法數(shù)】
(出法華文句記)
漏,失也落也。謂諸眾生由起惑造業(yè),漏落三界生死,不能出離也,然有因果之分?;髽I(yè)為諸漏之因,生死為諸漏之果也。
〔一、欲漏〕,謂眾生因欲界見、思二惑,造作諸業(yè),而于欲界不能出離,故名欲漏。(意根對于法塵而起分別曰見惑,眼等五根對色等五塵而起貪愛曰思惑。)
〔二、有漏〕,因果不亡曰有,即色界、無色界見、思煩惱也。謂眾生因此煩惱,不能出離色、無色界,故名有漏。
〔三、無明漏〕,無所明了,故曰無明,即三界癡惑也。謂眾生因此無明,漏落三界,故名無明漏。
無明漏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三漏之一。無明能令眾生漏落于生死不能出離,故曰漏。
【佛學(xué)常見辭匯】
三漏之一。(參見:三漏)
【三藏法數(shù)】
無所明了,故曰無明,即三界癡惑也。謂眾生因此無明,漏落三界,故名無明漏。
三漏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漏者煩惱之異名。統(tǒng)收三界一切之煩惱為三種:一、欲漏,欲界一切煩惱中除無明者。二、有漏,有者苦果之異名,總稱色界無色界,是于色界無色界一切煩惱中除無明之一者。三、無明漏,謂三界一切之無明。見涅槃經(jīng)二十二。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一欲漏,欲界中除無明,其馀一切之煩惱名之。二有漏,色無色界中除無明,其馀一切之煩惱名之。三無明漏,三界中之無明名之。成實論十曰:「欲界中除無明,馀一切煩惱名為欲漏。色無色界有漏亦如是,三界無明名無明漏?!怪嵌日撊唬骸溉缰腥N漏已盡無馀,故言漏盡也?!鼓鶚劷?jīng)三十七曰:「善男子!煩惱三種:所謂欲漏有漏無明漏,智者應(yīng)當(dāng)觀是三漏所有罪過?!?br />【佛學(xué)常見辭匯】
漏是煩惱的別名。歸納三界一切之煩惱有三種,即一、欲漏,指欲界之一切煩惱;二、有漏,有是苦果的別名,指色界之一切煩惱;三、無明漏,指三界中之一切無明煩惱。
【三藏法數(shù)】
(出法華文句記)
漏,失也落也。謂諸眾生由起惑造業(yè),漏落三界生死,不能出離也,然有因果之分?;髽I(yè)為諸漏之因,生死為諸漏之果也。
〔一、欲漏〕,謂眾生因欲界見、思二惑,造作諸業(yè),而于欲界不能出離,故名欲漏。(意根對于法塵而起分別曰見惑,眼等五根對色等五塵而起貪愛曰思惑。)
〔二、有漏〕,因果不亡曰有,即色界、無色界見、思煩惱也。謂眾生因此煩惱,不能出離色、無色界,故名有漏。
〔三、無明漏〕,無所明了,故曰無明,即三界癡惑也。謂眾生因此無明,漏落三界,故名無明漏。
無漏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Ana%srava,漏者煩惱之異名,漏泄之義,貪瞋等之煩惱,日夜由眼耳等六根門漏泄流注而不止,謂之漏。又漏為漏落之義,煩惱能令人漏落于三惡道謂之漏。因之謂有煩惱之法云有漏,離煩惱之法云無漏。俱舍論二十曰:「諸境界中,流注相續(xù),泄過不絕,故名為漏?!勾蟪肆x章五本曰:「流注不絕,其猶瘡漏,故名為漏?!狗ㄈA文句一曰:「毗曇云:漏落生死?!?br />【佛學(xué)常見辭匯】
清凈沒有煩惱的意思。
無漏法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離煩惱垢染之清凈法也。如三乘圣人所得之戒定慧及涅槃是。俱舍論一曰:「虛空等三種無為,及道圣諦名無漏法。所以者何?諸漏于中不隨增故?!?br />【佛學(xué)常見辭匯】
清凈無煩惱之法。出世間的一切無為法,都是清凈無煩惱之法,如三乘圣人所證得的戒定慧和涅槃,就是出世間的無漏法。
無漏因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以無漏清凈之戒定慧證涅槃果,謂之無漏因。四諦中之道諦也。
【佛學(xué)常見辭匯】
無漏果的業(yè)因,如四諦中的道諦是。
【三藏法數(shù)】
謂二乘之人,由修戒定慧之因,能斷三界生死之苦果,則戒定慧名無漏因,即道諦也。(二乘者,聲聞乘、緣覺乘也。三界者,欲界、色界、無色界也。)
無漏果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無漏道所得之果德也。四諦中滅諦之涅槃是。
【佛學(xué)常見辭匯】
清凈無煩惱的道果,如四諦中滅諦的涅槃是。
【三藏法數(shù)】
謂二乘之人,既斷三界生死逼迫之苦,證真空涅槃寂滅之樂,是真空涅槃名無漏果,即滅諦也。(梵語涅槃,華言滅度。)
無漏界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無漏清凈之世界也。又謂涅槃。
【佛學(xué)常見辭匯】
清凈無煩惱的世界,即涅槃。
【佛學(xué)次第統(tǒng)編】
無漏界者,諸漏永盡,非漏隨增,性凈圓明,故名無漏。界是藏義,此中含容無邊希有大功德故。或是因義,能生五乘世出世間利樂事故。
無漏根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無漏智之根本也,有三種,名曰三無漏根。(參見:三無漏根)
無漏通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六神通中前五通為有漏通,后之漏盡通為無漏通。前五于有漏道可得,后一者非無漏道,不能得也。
【佛學(xué)常見辭匯】
清凈無煩惱的神通。在六通中,前五通是有漏通,第六漏盡通才是無漏通。
無漏智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謂三乘之人,離煩惱無染之清凈智也。斷惑證理,即此智之用。法華經(jīng)方便品曰:「度脫諸眾生,入佛無漏智?!?br />【佛學(xué)常見辭匯】
三乘人離諸煩惱的清凈智,此智有斷惑證真的功用。
無漏路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無漏清凈之境界,不染污煩惱之世界也。
無漏道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二道之一。謂三乘之人。離煩惱垢染之戒定慧。四諦中之道諦是也。分之為見修無學(xué)之三道。
【佛學(xué)常見辭匯】
二道之一。(參見:二道)
【三藏法數(shù)】
謂般若波羅蜜能成就出世間無漏涅槃之果,是名無漏道。(梵語般若,華言智慧。梵語涅槃,華言滅度。)
二道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大小便之二處。佛祖統(tǒng)紀(jì)三十曰:「殘穢在身,為欲蠲除便在二道成男女根。」【又】無礙道,解脫道也。新譯曰無間道,解脫道。斷惑證理之智慧名也。正斷惑之智慧為無礙道,正證理之智慧為解脫道。無礙者,正對破惑而智不為惑所障礙也。無間者其智不為惑所間隔也。解脫者其智離系縛于惑也。自在證理之義也。凡斷一切之惑,必存此二道。俱舍論二十五曰:「無間道者,謂此能斷所應(yīng)斷障。解脫道者。謂已解脫所應(yīng)斷障最初所生。道義云何?謂涅槃道,乘此能往涅槃城故。」【又】一、難行道,修難行而求佛果之法也,謂在此娑婆世界,欲修六度萬行而因以成佛也,此法難行,故謂之難行道。二、易行道,易修行而求佛果之法也。謂信阿彌陀佛往生凈土而因以成佛者,此法易行,故謂之易行道。是龍樹菩薩所判,而凈土門諸家之教判皆依之。十住毗婆沙論易行品曰:「至阿惟越地者,行諸難行,久乃可得。(中略)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地(Avaivartya)者。」【又】一、有漏道,三乘之行人于見諦以前之一切行法,悉云有漏道。二、無漏道,三乘之行人于見諦后順諦理所修之一切之行法,皆曰無漏道。漏者,煩惱之異名也,見諦已前,未斷一毫之煩惱,其所修之行法,悉雜煩惱之垢染,故云有漏。見諦以后,已斷一分之煩惱,離煩惱之垢染,故其行法謂之無漏?!居帧恳弧⒔痰?。方便教示之道也。二、證道。諸佛所證之實理也。此教證之二道。據(jù)十地論一,所謂「嘆說者于中有二種:一者為說阿含義,二者為證入義?!苟?。大乘義章九曰:「證教兩行出地經(jīng)論,所言證者,乃知得之別名也。實觀平等契如,故名證。(中略)上德下被為教?!谷蝗缣炫_一家,借此教證二道:一以判今昔之權(quán)實,一以釋別教之教權(quán)證實。判今昔之權(quán)實者,前四時系隨他意之說,故判為教道之方便。第五時,系隨自意之說,故判為教道之真實(玄義三)。釋別教之教權(quán)證實者,四教雖均有教證之二道,然藏通之二教,隨于界內(nèi)之機情而說,故其教勿論,論其所證之理,亦為偏真之空理,則教證均為權(quán)也。圓教,能入之教門,所入之理,均隨佛之自意,則教證均為實也。惟別教能入之教門,隨于界外鈍根之機情,次第斷破九界二邊之法,而顯佛界中道之理,是為隨情之權(quán)。然所入之理,稱為中道,九界即佛界,不為中偏所隔,故與圓教同為證實也。為釋此教證之權(quán)實,借用彼二道之名耳(輔行三),由此而輔行出約行約說二種之教證。約行之教證,就行人之觀行而立教證也。別教之行人,地前之間,依佛之隔歷次第之方便教,修次第之三觀,故以之為教道。至于初地,則自證入圓融之三觀,故以之為證道。蓋地前之觀行,為教道方便。地上之觀行,為證道真實也。約說之教證,就如來之說法而別教證也。佛對于地前之人,通于一教之始終(即地前以上)。就別教之當(dāng)分,說隔歷次第之法,為約說之教道。又佛對于地前地上之人,詳說中道,為約說之證道。由此而論。于別教論證道,非別教當(dāng)分之說,乃存行人之親證隔歷(約行之證道),及默示如來已證之圓融而已,因而可知別教之分際。
【佛學(xué)常見辭匯】
1。難行道和易行道。凡依經(jīng)教,在此土積累功勛,斷惑證真,修因得果者,皆屬難行道攝;凡依念佛法門,往生凈土,于彼國中,仗佛威神,終成正覺者,皆屬易行道攝。2。有漏道和無漏道。漏是煩惱的別名,有漏道就是帶有煩惱不清凈的道法,加三乘行人在見到真理以前所修的一切行法是;無漏道是無煩惱及清凈的道法,如三乘行人在見到真理以后而順著真理起修的一切行法是。
【三藏法數(shù)】
(出婆娑論并凈土十疑論)
〔一、難行道〕,論云:于五濁惡世,無量佛所求阿鞞跋致,甚難可得。蓋言娑婆世界,塵境粗彊,五欲障蔽,難入于道,故名難行道。(五濁者,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也。梵語阿鞞跋致,華言不退轉(zhuǎn)。梵語娑婆,華言能忍,謂于此世界能忍受諸惡也。五欲者,色欲、聲欲、香欲、味欲、觸欲也。)
〔二、易行道〕,謂憑信佛語,修行念佛三昧,求生凈土。復(fù)乘阿彌陀佛愿力攝持,決定往生,故名易行道。(梵語阿彌陀,華言無量壽。)
【三藏法數(shù)】
(出止觀輔行記)
〔一、教道〕,教道有二:一謂別教菩薩,于十住、十行、十回向位中,依憑佛教方便修行,是名約行教道。二謂如來與住行向諸位菩薩說登十地之法,是名約說教道。(十住者,發(fā)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貴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頂住也。十行者,歡喜行、饒益行、無瞋恨行、無盡行、離癡亂行、善現(xiàn)行、無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實行也。十回向者,救一切眾生離眾生相回向、不壞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處回向、無盡功德藏回向、隨順平等善根回向、隨順等觀一切眾生回向、真如相回向、無縛解脫回向、法界無量回向也。十地者,歡喜地、離垢地、發(fā)光地、焰慧地、難勝地、現(xiàn)前地、遠(yuǎn)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云地也。)
〔二、證道〕,證道亦有二:一謂別教菩薩于初地位中,破無明微細(xì)之惑,證中道真實之理,是名約行證道;二謂如來自說,此十地法,我已親證,是名約說證道。
【三藏法數(shù)】
(出析玄記)
〔一、無間道〕,謂聲聞初果之人,依于八忍,能斷八諦下迷理之惑,此八忍不被見惑之所間隔,是名無間道。(八忍者,苦法忍、苦類忍、集法忍、集類忍、滅法忍、滅類忍、道法忍、道類忍也。八諦者,欲界四諦、色界無色界四諦也。四諦者,苦諦、集諦、滅諦、道諦也。)
〔二、解脫道〕,謂聲聞初果之人,依于八智,能證八諦下無為之理,此八智已離惑縛,是名解脫道。(八智者,苦法智、苦類智、集法智、集類智、滅法智、滅類智、道法智、道類智也。)
【三藏法數(shù)】
(出文殊師利菩薩問菩提經(jīng)論)
〔一、有漏道〕,謂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五波羅蜜,能成就世間有漏生死之果,是名有漏道。(梵語波羅蜜,華言到彼岸。)
〔二、無漏道〕,謂般若波羅蜜能成就出世間無漏涅槃之果,是名無漏道。(梵語般若,華言智慧。梵語涅槃,華言滅度。)
無漏慧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離隨染煩惱性質(zhì)之純真無垢智慧也。即三乘之圣智是。
【佛學(xué)常見辭匯】
清凈無煩惱的智慧。
無漏法性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法性清凈,本離煩惱之漏垢,故云無漏。法華經(jīng)法師功德品曰:「無漏法性之妙身?!?/div>
無漏后身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二乘無學(xué)果之身也。既斷煩惱曰無漏,生死之最后身,曰后身。法華經(jīng)授記品曰:「諸聲聞眾,無漏后身,法王之子?!?br />【佛學(xué)常見辭匯】
清凈無煩惱叫做無漏,最后一次生死的身叫做后身,無漏后身就是二乘無學(xué)果的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