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武昌市  拼音:wǔ chāng shì
城市名。湖北省省會,舊名江夏縣,位于長江東岸,與漢口、漢陽成鼎足之勢,是辛亥革命的發(fā)祥地。有粵漢鐵路經(jīng)過,蛇山峙立市區(qū),上有黃鶴樓古跡。
《漢語大詞典》:赤鼻磯(赤鼻磯)
古地名。在今 湖北省 黃州市 城西北 江 濱,因山形截然如壁而有赤色,也稱 赤壁 。 宋 薛季宣 《晚渡東坡》詩:“ 赤鼻磯 頭橫曙煙, 吳王城 下浪連天?!?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jì)要·湖廣二·黃州府》:“ 赤鼻山 在府城西北 漢川門 外,屹立 江 濱,土石皆帶赤色。下有 赤鼻磯 ,今亦名 赤壁山 , 蘇軾 以為 周瑜 敗 曹公 處,非也?!币嘧鳌?赤壁磯 ”。 元 宋方壺 《梧葉兒·懷古》曲:“ 黃州 地, 赤壁磯 ,衰草接天涯。 周公瑾 、 曹孟德 ,果何為?都打入漁樵話里。”
《國語辭典》:花鼓戲(花鼓戲)  拼音:huā gǔ xì
流行于安徽、江蘇、浙江、湖北、湖南、四川、山東、山西、陜西、甘肅等省的民間雜藝。由民間歌舞發(fā)展而來,通常為男女二人,一人執(zhí)鑼,一人背鼓,邊歌邊舞。由于流行地區(qū)及表演形式的差別,有各種花鼓。也稱為「花鼓」。
《國語辭典》:漢?。h?。 ?span id="tsecfbt" class='label'>拼音:hàn jù
一種流行于湖北、陜西、河南等省的地方戲曲名稱。約有三百年的歷史,原以秦腔演變來的西皮,及安徽傳來的二黃為主要唱腔,并和徽劇相互影響。發(fā)展過程中形成的荊河、襄河、府河、漢河四支,對湘、川、贛等戲劇的發(fā)展都有影響。尤其清嘉慶、道光年間,傳入北京,逐漸演變成京劇。伴奏樂器有胡琴、二弦、鼓板等。也稱為「漢調(diào)」。
《漢語大詞典》:楚蘄(楚蘄)
指 蘄州 (今 湖北省 蘄春縣 )。因其古屬 楚 地,故稱。 清 施閏章 《顧赤方詩序》:“余始聞 顧赤方 而未識其人,一日,自 楚 蘄 抱其詩直詣門曰:‘非公誰序者?!嗵禺愔!?/div>
分類:蘄州湖北
《國語辭典》:楚?。ǔ。 ?span id="skn1arf" class='label'>拼音:chǔ jù
流行于湖北東部、江西、湖南等地的戲曲劇種。由鄂東民間歌舞發(fā)展而成,一唱眾和,由鑼鼓伴奏,后逐漸加入胡琴伴奏及在唱腔和表演藝術(shù)上有所創(chuàng)新,形成多種派別。
《漢語大詞典》:穿石節(jié)(穿石節(jié))
亦稱“ 穿天節(jié) ”。 古代 湖北 襄樊 一帶以農(nóng)歷正月二十二日為穿石節(jié)。 宋 范仲淹 《獻(xiàn)百花洲圖上陳州晏相公》詩:“綵絲穿石節(jié),羅襪踏青期?!弊宰ⅲ骸?襄 鄧 間舊俗,正月二十二日,仕女游河,取小石通中者,用綵絲穿之,帶以為祥?!?宋 莊季裕 雞肋編卷上:“ 襄陽 正月二十一日,謂之‘穿天節(jié)’。云 交甫 解佩之日??ぶ幸茣?漢水 之濱,傾城自 萬山 泛綵舟而下。婦女於灘中求小白石有孔可穿者,以色絲貫之,懸掛於首,以為得子之祥?!?/div>
《漢語大詞典》:清戲(清戲)
戲曲劇種。流行于 湖北 黃岡 、 安陸 、 襄陽 等地,約有二三百年歷史。系青陽腔從 安徽 傳入 湖北 而形成。一般稱為“湖北高腔”。
《國語辭典》:垸子  拼音:huán zi
一種防水建筑物。在湖南、湖北等地,常沿江、湖地帶圍繞房屋、田地周圍,修建像堤防的建筑物,以防水患。
《漢語大詞典》:希水
古水名。在今 湖北 武漢市 以東。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蘄水:“水首受 希水 枝津,西南流,歷 蘄山 ,出 蠻 中,故以此 蠻 為 五水蠻 。”南史·夷貊傳下:“ 西陽 有 巴水 、 蘄水 、 希水 、 赤亭水 、 西歸水 ,謂之 五水蠻 。”
《漢語大詞典》:文學(xué)社
清末湖北革命團體。1911年1月由振武學(xué)社改組而成,蔣翊武任社長。借“研究文學(xué)”為名,在新軍中開展革命活動,吸收社員五千余人。后與共進社組成起義領(lǐng)導(dǎo)機關(guān),發(fā)動了武昌起義。
《漢語大詞典》:泗州調(diào)
民間曲調(diào)名。創(chuàng)始于安徽、湖北一帶。五句三十二字。第三、第五句相重復(fù),第四句為“哎喲哎喲”。
《漢語大詞典》:沶水
水名。在今 湖北省 ???、 南漳 、 宜城 一帶。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沔水二:“ 夷水 又東南流,與 零水 合, 零水 即 沶水 也。”
《漢語大詞典》:熊秉坤
(1885-1969)湖北江夏(今武漢)人。參加湖北新軍,后加入共進會,任工程第八營總代表。武昌起義中率部打響起義第一槍。民國成立后,任第五旅旅長。先后參加討袁戰(zhàn)爭、護法運動和北伐戰(zhàn)爭。新中國成立后,曾任全國政協(xié)委員。
《國語辭典》:平漢鐵路(平漢鐵路)  拼音:píng hàn tiě lù
自北平市經(jīng)河南省鄭縣至湖北省漢口市的鐵路,長一二一三公里。舊名京漢鐵路,現(xiàn)大陸將本線改名為京廣鐵路的北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