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清院和尚 朝代:

人物簡介

東國僧尼錄·名僧
清院和尚。九峰虔禪師法嗣。 僧問。奔馬爭毬。誰是得者。師曰。誰是不得者。曰恁么則不在爭也。師曰。直得不爭。亦有過在。曰如何免得此過。師曰。要且不曾失。曰不失處如何鍜鍊。師曰。兩手捧不起。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岳麓僧。生平事跡不詳?!读_浮志》卷一〇收其所作《送芝上人游羅浮》詩2首,《全唐詩外編》據(jù)之收入。
全唐詩續(xù)補遺
岳麓僧。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僧。桐廬人,自號清冷山沙門。幼強識,能文詞。晚居揚州慧照寺。其品藻臧否古今之義,生徒錄之,號《順正記》。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三 義解科(三)
睦州相廬人。然不知姓氏所從出。童年即強識。志大言高。耆宿皆偉其器。從師隸業(yè)圣德寺。依姑蘇開元道恒師。習毗尼。恒殊愛其勤謹。晚講訓維揚著順正錄十卷。世呼淮南記主。自號清冷山。沙門云。
宋高僧傳·卷第十五 明律篇第四之二
釋省躬。睦州桐廬人也。為童強識。耆宿呼語怪其志大而言高。每厭樊籠。忽投圣德寺慕道從師。敕恩得度。性靈天發(fā)于毗尼道。學如溫習。復擇名師得姑蘇開元道恒師。恒曰。甚矣吾得躬也。門人日益親。及乎探頤精微愈征愈遠。時有擊論互指為迷者必請見。躬為其判之。坐分曲直。諺曰。義盡省躬。言到躬義無不盡也其博綜律乘捍禦師門也若此。恒曰。自吾有躬也惡言不聞矣。躬避席葉拱而對曰。某不佞也。仰師之道。若采扶桑以啖??蠶。所患者未能嘔繁絲以報主耳。恒曰。視子吐園客五色絲。可供黼繡之資。言太謙矣。晚赴維揚之召。廣訓徒焉。然其滿口雌黃品藻否臧古今之義。生徒明敏者各錄之。都加潤色號順正記。十卷行之。復著分輕重物儀別行沿襲十三章門。條例外加近世現(xiàn)有物之重輕。頗為要用。躬復高儒學作碑頌越多。以其曾化邪溝。故呼淮南記主。自號清冷山沙門焉。
史朝清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寧夷州突厥族人。史朝義弟。喜田獵,戕虐似其父史思明,淫酗過之。帳下三千人,皆剽悍輕死。后為朝義所殺。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 持志科
會稽人。善禁祝。能劾鬼物。市僧王氏婦病。言語狂亂。啼笑不常。如是數(shù)歲。間召清治。清即縛草如人狀。長尺許。衣以五?。結(jié)壇置草人。其中而作法焉。其婦忽鞠躬曰。乞命。且自首。以為頃歲春日。偶于禹廟前相遇耳。今和尚如不見殺。竟當遠去。不敢復留也。于是清鞭草人。呦呦有聲。投一瓿中。以六一泥。窒瓿口。封以朱書符篆。而瘞之桑下。戒曰無動。后五載。董昌以城叛。劉漢宏攻拔之??v士卒掠城中?;蚓蚪巡?。桑下出瓿。破之獨一鴉飛去。立樹抄。人語曰。乃今得見天日矣。時清死已久。
神僧傳·卷第九
釋全清越人也。得密藏禁咒之法。能厭劾鬼神。時有市儈王家之婦患邪氣。言語狂倒?;蛱浠蛐?。如是數(shù)歲。召浦治之。乃縛草人長尺馀。衣以五?。置之于壇。咒禁之良久。婦言。乞命。遂志之曰。頃歲春日于禹祠前相附耳。如師不見殺即放之遠去。清乃取一瓿(步后切)以鞭驅(qū)芻。靈入其中而呦呦有聲。緘器口以六乙泥。朱書符印之瘞于桑林之下。戒家人勿動之。婦人病差。經(jīng)五載后值劉漢宏與董昌隔江而相持越城陷。人謂此為窖(音教)藏。掘打瓿破。見一鴉闖(音朕)然飛出。立于桑杪。而作人語曰。今得見日光矣。時清公已卒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京兆長安人。醫(yī)工,居善藥。時得其藥,輔其方,輒易售。朝官出入移貶,輒賣藥迎送,貧士請藥,常多折券,人有急難,傾財救之,故有義聲于京師。

人物簡介

簡介
唐代宗李豫女,母不詳。公主早夭,追封玉清公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84 【介紹】: 唐絳州聞喜人,字子隆。舉明經(jīng)第。通《春秋》。累擢黃門侍郎。高宗調(diào)露二年,進同中書門下三品。中宗立,為中書令。帝欲以后父韋玄貞為侍中,炎固執(zhí)不從,帝怒。炎因與武則天謀廢帝為廬陵王,更立豫王為皇帝。則天已持政,稍自肆,炎又因事固爭。及徐敬業(yè)兵興,炎請歸政,則天大怒,系獄坐死。后追謚忠。
全唐文·卷一百六十八
炎字子隆。絳州聞喜人。第明經(jīng)。累遷黃門侍郎。調(diào)露二年同中書門下三品。進侍中中書令。封永清縣男。進爵河東縣侯。徐敬業(yè)興兵。后議討之。炎請?zhí)髿w政。后捕炎送獄。斬于都亭驛。睿宗立。贈太尉益州大都督。謚曰忠。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96 【介紹】: 唐京兆新豐人。高宗末,為副總管討吐蕃,為吐蕃獲,免死得歸,悉吐蕃虛實。武周長壽初,為武威軍總管與吐蕃戰(zhàn),克四鎮(zhèn),拜為左衛(wèi)大將軍。遷夏官尚書、同鳳閣鸞臺三品,封清源男。證圣初,坐與吐蕃戰(zhàn)敗免官。萬歲通天年間,起為清邊道總管與契丹戰(zhàn),以少御眾,援軍不至,墮谷而死。追贈夏官尚書,封耿國公。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趙州欒城人,字友倩。少有名,連中進士孝悌廉讓科,補陽武尉。中宗為太子,朝隱以舍入幸,累遷給事中,預修《三教珠英》。性滑稽,善佞。武則天有疾,朝隱往禱少室山,以身為犧牲。則天愈,轉(zhuǎn)麟臺少監(jiān)。先天中為秘書少監(jiān),坐事貶通州別駕卒。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12 字友倩,排行五,趙州欒城(今河北欒城)人。連中進士、孝悌廉讓科,補陽武尉。性滑稽,屬文奇詭,為武后所賞,累遷給事中,預修《三教珠英》。圣歷中,轉(zhuǎn)麟臺少監(jiān)。諂事張易之,常代作篇什,易之伏誅,因徙嶺外。中宗景龍初,自崖州遇赦還,累遷著作郎。玄宗先天中,復為秘書少監(jiān)。又貶通州別駕,卒于官。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朝隱文章擅一時之美,張說曰:“閻朝隱之文,則如麗色靚妝,衣之綺繡,燕歌趙舞,觀者忘憂。然類之《風》、《雅》,則為俳矣。”(《大唐新語》卷八)《舊唐書·經(jīng)籍志下》、《新唐書·藝文志四》錄《閻朝隱集》5卷,已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3首,《全唐詩外編》補詩2首,多為應制之作。
唐詩匯評
閻朝隱(?一712),字友倩,趙州欒城(今屬河北)人。登進士第,中孝悌廉讓科,補陽武尉。武后朝,累遷給事中,預修《三教珠英》。武后有疾,令禱于少室山,朝隱沐浴伏身組盤為犧牲,請代后疾。還奏,擢麟臺少監(jiān)。其諂佞如此。中宗即位,流崖州。景龍初赦還,遷著作郎,復為秘書少監(jiān)。坐事眨通州別駕,卒。有《閻朝隱集》五卷,已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十三首。
全唐文·卷二百七
朝隱字友清。趙州欒城人。累遷給事中。圣歷二年轉(zhuǎn)麟臺少監(jiān)。諂事張易之。常代作篇什。易之伏誅。坐徙嶺外。先天中復為秘書少監(jiān)。坐事貶通州別駕。

作品評論

《大唐新語》
張說曰:“閻朝隱之文,則如麗色靚妝,衣之繡繡,燕歌趙舞,觀者忘憂;然類之《風》、《雅》,則為罪矣?!?/blockquote>
舊唐書本傳
朝隱文章雖無《風》、《雅》之體,善構(gòu)奇,甚為時人所賞。
新唐書本傳
(朝隱)性滑稽,屬辭奇詭,為武后所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12 【介紹】: 唐汾州人,一說虢州弘農(nóng)人,字延清,一名少連。宋令文子。高宗上元二年進士。善文辭,詩與沈佺期齊名,學者號為“沈宋”。從武則天游龍門,賦詩冠諸臣。歷轉(zhuǎn)洺州參軍、左奉宸內(nèi)供奉,媚附張易之兄弟。中宗神龍時,貶瀧州參軍。景龍中,累遷考功員外郎、修文館學士,復媚太平公主。及典舉,引拔后進,多知名者。坐貪贓受賄,貶越州長史。睿宗立,流欽州,玄宗先天中賜死。工五律,律詩之格至沈、宋始備。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56—713 一名少連,字延清,排行五,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陽)人,一說虢州弘農(nóng)(今河南靈寶)人,疑西河為郡望,弘農(nóng)為實籍。因曾官考功員外郎,世稱宋考功。高宗上元二年(675)登進士第。武周天授元年(690)與楊炯并以學士分直習藝館,歷洛州參軍,復與修《三教珠英》,遷左奉宸內(nèi)供奉。神龍元年(705),中宗復辟,之問以諂事張易之,坐貶瀧州參軍。次年春逃歸洛陽匿張仲之家,令兄子告發(fā)仲之謀殺武三思事,擢鴻臚主簿。景龍中以戶部員外郎兼修文館直學士,再轉(zhuǎn)考功員外郎,三年(707)知貢舉貪賄,貶越州長史。睿宗立,流于欽州,后賜死,約當玄宗先天中。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唐才子傳》卷一。之問與沈佺期齊名,并稱沈宋,于初唐時律體之完成頗有貢獻。尤善五律,觀察入微,巧思善煉,能于精麗縝密中見自然之致?!断娜杖瘦嗤啤?、《扈從登封途中作》等篇,雖體沿唐初宮廷格局,卻寬然有遠意,頗見新進境。流貶中所作,如《途中逢寒食》、《題大庾嶺北驛》、《度大庾嶺》等,更以凄情運精思,語近旨遠,清通圓美,開盛唐先聲。五言排律取景寬大,故富麗整嚴而警秀不滯。明胡應麟評為“古今排律絕唱”(《詩藪》內(nèi)編卷四)。名篇有《初至崖口》、《早發(fā)始興江口至虛氏村作》、《靈隱寺》等,而《奉和晦日幸昆明池應制》為上官婉兒評為群作之冠。律體外,五絕如《渡漢江》,語淺情深,思致婉曲,七古如《寒食還陸渾別業(yè)》、《明河篇》,整麗流蕩而清氣發(fā)越,均足為初盛唐中介。原集10卷,唐武平一輯,久佚。今存《宋之問集》2卷,后人所輯,有《四部叢刊續(xù)編》本。今人陶敏有《宋之問集校注》。《全唐詩》編其詩為3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27首,斷句9。
唐詩匯評
宋之問(656?-712),—名少連,字延清,虢州弘農(nóng)(今河南靈寶)人。高宗上元二年(675)進士,授洛州參軍,寒轉(zhuǎn)尚方監(jiān)丞,左奉宸內(nèi)供奉。傾附張易之兄弟,易之敗,左遷瀧州參軍。未幾遇赦歸,起為鴻臚主簿。中宗景龍中,再轉(zhuǎn)考功員外郎,知景龍二年貢舉。尋摶越州長史。睿宗即位,眨欽州。玄宗先天初,賜死于核州。之問以文詞知名,工五言律詩,聲律精切,與沈佺期齊名,并稱“沈宋”。有《宋之問集》十卷,已佚。今《宋學士集》九卷乃明張燮所輯?!?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三卷。
黃鶴樓志·人物篇
宋之問(約656—712) 唐代詩人。一名少連,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陽)人,一說虢州弘農(nóng)(今河南靈寶)人。高宗上元二年(675)進士,曾任湖北蘄州刺史,官至考功員外郎。與沈佺期齊名,時稱“沈宋”,擅長五言律詩,為近體律詩定型的代表詩人,有《宋學士集》。早年奉使南行過江夏時曾作五律《漢江宴別》一首。
全唐詩補逸
宋之問,字延清,虢州弘農(nóng)人。弱冠知名,尤善五言詩。以附張易之、武三思,配徙欽州,先天元年賜死。補詩五首。
全唐文·卷二百四十
之問字延清。一名少連。虢州宏農(nóng)人。武后朝與楊炯分直內(nèi)教授洛州參軍。累轉(zhuǎn)尚方監(jiān)丞左奉宸內(nèi)供奉。坐諂附張易之兄弟左遷隴州參軍。未幾逃還。匿洛陽人張仲之家。仲之與駙馬都尉王同皎謀殺武三思。之問發(fā)其事。起為鴻臚主簿。景龍中再轉(zhuǎn)考功員外郎。中宗增置修文館學士。之問首膺其選。尋轉(zhuǎn)越州長史。睿宗立。以舊附張武配徙欽州。先天中賜死。

作品評論

元稹《故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
唐興,學官大振,歷世之久,能者互出。而又沈、宋之流,研練精切,穩(wěn)順聲勢,謂之為律詩。由是而后,文體之變極焉。
新唐書·文藝傳
魏建安后迄江左,詩律屢變,至沈約、庾信以音韻相婉附,屬對精密。及之問、沈佺期又加靡麗,回忌聲病,約句準篇,如錦繡成文,學者宗之,號為“沈宋”。
唐才子傳
語曰:“蘇李居前,沈宋比肩。”謂唐詩變體,始自二公,猶漢人五言詩始自蘇武、李陵也。
瀛奎律髓
宋之問,唐律詩之祖,詩未嘗不佳……字字細密。
《藝苑卮言》
六朝之末,衰颯甚矣,然其偶儷頗切,音響稍諧。一變而雄,遂為唐始;再加整栗,便成沈、宋。人知沈、宋律家正宗,不知其權(quán)輿于三謝,橐籥于陳隋也。
詩藪
沈詹事七言律,高華勝于宋員外。宋雖微少,亦見一斑,歌行覺自陟健。
詩藪
沈七言律,高華勝宋;宋五言排律,精碩過沈。
詩藪
沈、宋本自并驅(qū),然沈視宋稍偏枯,宋視沈較縝密。沈制作亦不如宋之繁富。沈排律工者不過三數(shù)篇,宋則遍集中無不工者,且篇篇平正典重,贍麗精嚴,初學入門,所當熟習。右丞韻度過之,而典重不如;少陵閎大有加,而精嚴略遜。
詩藪
延清排律,如《登粵王臺》、《虛氏村》、《禹穴》、《韶州》、《清遠峽》、《法華寺》等篇,敘狀景物,皆極天下之工。且繁而不亂,綺而不冗,可與謝靈運游覽諸作并馳,占今排律絕唱也。
師友詩傳錄
蕭亭答:七言律詩,五言八句之變也,唐初始專此體。沈、宋精巧相尚,然六朝馀氣猶存。
《載酒園詩話又編》
宋古詩多佳,真苦收之不盡。律詩扈從、應制諸篇,實亦不能高出于沈;山水麗情,則沈猶竹生云夢,宋則伶?zhèn)愖哟抵鼬P鳴矣。
三唐詩品
其源出于謝元暉、沈休文。五言長篇蔚密,短篇明秀,高凌宣遠,卑擬韓卿。七言短章,獨開蹊徑,玩詞已盡,而尋味方永,實文壇之獨幟,韻府之高言?!睹骱印钒l(fā)詠,為西昆之體所師意焉。應制律詞,特饒風韻,后唯錢起足以方之。
《詩學淵源》
之問詩文情并茂,雖取法齊梁,而古調(diào)猶未盡泯,自杜審言下逮蔣挺輩,并入近體,唯雜曲作齊梁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滄州景城人。弱冠明經(jīng)擢第。歷遷殿中侍御史。開元初擊吐蕃,大敗之,尋除并州大都督府長史。討突厥有功,授兵部尚書,復充朔方軍大總管,封清源縣公。累拜戶部尚書,復為朔方軍節(jié)度使。卒年七十余。贈尚書左丞相,謚忠烈。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62?—732 滄州景城(今河北滄州西)人,后徙家洛陽(今河南洛陽)。長安尉王行果子。弱冠明經(jīng)及第,調(diào)清苑尉。歷永昌令、殿中侍御史,出為渭南令。景龍末授桂州都督,轉(zhuǎn)鴻臚大卿,充朔方軍副大總管,兼安北大都護。以擊吐蕃功進并州大都督長史。遷左散騎常侍、朔方道行軍大總管、御史大夫。開元八年(720)授兵部尚書,復充朔方軍大總管,次年貶梓州刺史,后拜太子詹事,封中山郡公。遷吏部尚書。十一年代張說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坐王喬謀反,貶蘄州刺史,轉(zhuǎn)定州。入遷戶部尚書,官終朔方軍節(jié)度使。二十年卒,贈尚書左丞相,謚曰忠烈。生平見《舊唐書》、《新唐書》本傳、《唐會要》卷七〇。晙好學能文,《全唐詩》存詩1首。又《全唐詩》有王俊,乃王晙之誤。
全唐文·卷二百九十八
晙。滄州景城人。徙家洛陽。弱冠明經(jīng)擢第。景龍末充朔方軍副大總管兼安北大都護隴右偫牧使。開元十年拜太子詹事。累封中山郡公。十一年同中書門下三品。充朔方軍節(jié)度大使。二十年卒。年七十馀。贈尚書左丞相。謚曰忠烈。
釋清虛 朝代:武周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蜀之梓州慧義僧也。平生素以持誦金剛般若經(jīng)為專業(yè)。常居山中。七鹿馴擾。又鄰家失火。連甍接棟皆燬。而虛所在之屋。獨無他。長安二年。偶游藍田悟真寺。上方北院舊無井泉。時華嚴大師法藏聞虛之德。請禱泉。虛即入彌勒閣誦經(jīng)。自夜達且者三。似見三玉女以刀子剜閣西北山腹地。明日掘之得泉于其處。四年坐夏少林寺?;蛞詾樯巾敺鹗矣醒睢L殺人。虛治之遂已。青龍二十。詔入內(nèi)祈雨。祈二七日乃得雪。上以為未稱民望。使就寺佛殿內(nèi)虔禱。于是虛煉一指雨大霔。指燼而復出如故。寺瀕江。每水至屋輒墊溺。獨虛院截然無所苦。其他異驗率類此。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五 讀誦篇第八之二
釋清虛。姓唐氏。梓州人也。立性剛決桀黠難防。忽回心長誦金剛般若。三業(yè)偕齊無有懈怠。嘗于山林持諷。有七鹿馴擾若傾聽焉。聲息而去。又鄰居失火連甍灰燼。唯虛之屋飆焰飛過。略無焦灼。長安二年獨游藍田悟真寺。上方北院舊無井泉。人力不及。遠取于澗。挈瓶荷甕運致極勞。時華嚴大師法藏。聞虛持經(jīng)靈驗乃請祈泉。即入彌勒閣內(nèi)焚香。經(jīng)聲達旦者三。忽心中似見三玉女在閣西北山腹以刀子剜地隨便有水。虛熟記其處遂趨起掘之。果獲甘泉。用之不竭。四年從少林寺坐夏山頂。有一佛室甚寬敞。人無敢到者。云鬼神居宅焉。嘗有律師恃其戒行夜往念律。見一巨人以矛刺之。狼狽下山逡巡氣絕。又持火頭金剛咒僧。時所宗重。眾謂之曰。君咒力無雙能宿彼否。曰斯焉足懼。于是赍香火入坐持咒。俄而神出以手攬足。投之澗下。七日不語精神昏倒。虛聞之曰。下趣鬼物敢爾。即往彼如常誦經(jīng)。夜聞堂東有聲甚厲。即念十一面觀音咒。又聞堂中似有兩牛斗。佛像皆振。咒既亡效。還持本經(jīng)一契。帖然相次影響皆絕。自此居者無患。神遂移去。神龍二年準詔入內(nèi)祈雨。絕二七日雪降。中宗以為未濟時望。令就寺更祈請。即于佛殿內(nèi)精禱并煉一指。才及一宵雨周千里。指復如舊。才遇大水寺屋皆墊溺。其院無苦若無澇沒。凡諸異驗皆如此也。
神僧傳·卷第六
釋清虛。姓唐氏。梓州人也。立性剛決桀黠難防。忽回心長誦金剛般若。三業(yè)偕齊無有懈怠。嘗于山林持誦。有七鹿馴擾若傾聽焉。聲息而去。又鄰居失火連薨灰燼。唯虛之屋飆焰飛過略無焦灼。長安二年獨游藍田悟真寺上方北院。舊無井泉人力不及。遠取于澗掣瓶荷甕運致極勞。時華嚴大師法藏。聞虛持經(jīng)靈驗。乃請祈泉。即入彌勒閣內(nèi)焚香經(jīng)聲達旦者三。忽心中似見三玉女在閣西北山腹以刀子剜地。隨便有水。虛熟記其處遂趨起掘之。果獲甘泉用之不竭。四年從少林寺坐夏。山頂有一佛室甚寬敞。人無敢到者。云鬼神居宅焉。嘗有律師恃其戒行夜往念律。見一巨人以矛刺之。狼狽下山逡巡氣絕。又持火頭金剛咒僧。時所宗重。眾謂之曰。君咒力無雙能宿彼否。曰斯焉足懼。于是赍香火入坐持咒。俄而神出以手攬足。投之間下。七日不語精神昏倒。虛聞之曰。下趣鬼物敢爾。即往彼如常誦經(jīng)。夜聞堂中似有聲甚厲。即念十一面觀音咒。又聞堂中似有兩牛斗。佛像皆振咒既亡效。還持本經(jīng)一契。帖然相次。影響皆絕。自此居者無患。神遂移去。神龍二年準詔入內(nèi)祈雨。二十七日雪降。中宗以為未濟時望。令就寺更祈請。即于佛殿內(nèi)精禱并煉一指。才及一宵雨足千里。指復如舊才遇大水寺屋皆墊溺。其院無苦若無澇沒。凡諸異驗皆如此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相州臨漳人。源乾曜從孫。有令譽。歷官號清謹,撫諸弟友義。初為中書舍人,與楊滔等同刪著《開元新格》。歷官戶部、刑部侍郎、尚書左丞。會選諸司長官為刺史,光裕任鄭州,世稱良吏。卒官。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25? 應作源光俗。其先居鄴郡安陽(今河南安陽),相州臨漳(今河北臨漳西南)人。光俗撫愛諸弟,以友義聞名,為官亦有令譽。初為中書舍人,與楊滔、劉令植等人同刪定《開元新格》。歷刑部、戶部二侍郎。玄宗開元十一年(723)在尚書左丞任,后授太常卿。十三年,玄宗自選諸司長官有聲望者為諸州刺史,遂出為鄭州刺史,尋卒。事跡見新、舊《唐書·源乾曜傳》附、《元和姓纂》卷四、《資治通鑒》卷二一二?!?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67—723 【介紹】: 唐許州鄢陵人,字泰之。十二歲游昭文館,對策高第,補雅州參軍。武周末,累遷職方郎中。預平二張,擁立中宗復位,拜太仆少卿。中宗神龍中,武三思弄權(quán),出為洺、德、梓、開四州刺史,復貶資州司馬。玄宗初,起為濟州刺史,旋入朝,累歷戶部侍郎、尚書左丞、黃門侍郎、戶部尚書,官至工部尚書,封清河郡公。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67—723 以字行。清河東武城(今山東武城西北)人,一說許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學精而博。12歲游昭文館,對策高第,調(diào)補雅州參軍事。歷太子通事舍人、太子司儀郎、右史,以職方郎中預平二張,擁立中宗復位,拜太仆少卿,封安平縣男兼衛(wèi)王長史。武三思擅權(quán),出為洺州刺史,轉(zhuǎn)德州、梓州、開州刺史,降為資州司馬。玄宗即位,起為濟州刺史,旋拜國子司業(yè),歷禮部侍郎、尚書左丞、黃門侍郎,拜戶部尚書,封清河郡公。官終工部尚書。開元十一年(723)卒,贈荊州大都督。事跡見《千唐志齋藏志·大唐故銀青光祿大夫守工部尚書贈荊州大都督清河郡開國公上柱國崔公(泰之)墓志銘并序》、《舊唐書·崔知溫傳》、《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二下》。《全唐詩》存詩4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