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正嚴(yán)明。 北魏 楊炫之
《洛陽伽藍(lán)記·追先寺》:“﹝ 東平王 ﹞ 略 為政清肅,甚有治聲?!?span id="7pbux6s" class="book">《
舊唐書·良吏傳上·韋仁壽》:“ 仁壽 將兵五百人至 西洱河 ,承制置八州十七縣,授其豪帥為牧宰,法令清肅,人懷歡悅?!?明
張居正 《答趙汝泉書》:“近來吏治,頗為清肅?!?span id="vusbhlg" class="book">《
紅樓夢》第三七回:“皇上見他人品端方,風(fēng)聲清肅,雖非科第出身,卻是書香世代,因特將他點了學(xué)差?!?br />(2).清平寧靜。 漢
蔡邕 :“善否有章,京夏清肅?!?span id="jl1l4y1" class="book">《
后漢書·崔寔傳》:“故嚴(yán)刑峻法,破姦軌之膽;海內(nèi)清肅,天下密如?!?宋
司馬光 :“縣多寇盜,吏卒單弱,公奬訓(xùn)率厲,擒馘七十餘人,闔境清肅?!?br />(3).清凈嚴(yán)肅。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屈支國》:“僧徒清肅,誠為勤勵?!?span id="v8zilkk" class="book">《
明史·朱與言傳》:“家居門庭清肅,鄉(xiāng)人有不善,惟恐 與言 知之?!?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嫦娥》:“由此閨閣清肅,無敢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