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428,分29頁顯示  上一頁  24  25  26  27  28
分類詞匯(續(xù)上)
廬劇
龍江劇
呂劇
柳琴戲
柳子戲
六面印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乙型腦炎
《國語辭典》:廬?。◤]?。 ?span id="4cqfvm7" class='label'>拼音:lú jù
一種地方戲曲。流行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以南及長江兩岸,舊稱為「倒七戲」。
《漢語大詞典》:龍江?。埥瓌。?/div>
戲曲劇種之一。流行于 黑龍江 。解放以后,在“二人轉(zhuǎn)”、“拉場戲”、“皮影戲”的基礎(chǔ)上吸收當(dāng)?shù)孛耖g曲調(diào)發(fā)展而成。
《國語辭典》:呂?。▍蝿。 ?span id="42s4u49" class='label'>拼音:lǚ jù
一種地方戲曲。從說唱形式的山東琴書發(fā)展而成,以墜琴、揚(yáng)琴、二胡、三弦為主要伴奏樂器,因演奏時(shí)在琴弦上捋上捋下,所以惠民地區(qū)人稱為「捋戲」,用文字書寫,便定名為「呂劇」。
《漢語大詞典》:柳琴戲(柳琴戲)
戲曲劇種之一。俗稱“拉魂腔”。流行于 江蘇 北部、 山東 南部。從民間歌舞“花鼓”發(fā)展而成,約有一百多年歷史。據(jù)傳與 安徽 的泗州戲同出一源。
《國語辭典》:柳子戲(柳子戲)  拼音:liǔ zi xì
流行于山東、江蘇、河南一帶的劇種。屬于北方的弦索音樂系統(tǒng)。由元、明以來中原地區(qū)的俗曲,流傳至山東西南部,吸收弋陽腔、青陽腔,逐漸發(fā)展而成。以三弦、笛、笙為主要伴奏樂器。音樂委婉動聽,適于表現(xiàn)細(xì)膩復(fù)雜的思想感情。
《漢語大詞典》:六面印
六面都刻有印文的一種私印。流行于 南北朝 。呈“凸”字形,印鼻端刻有一小印,其馀五面也刻有印文。因?qū)S糜跁?,故在姓名下常附加“印信”、“啟事”、“白箋”等字樣。 明 清 后,正方或長方印六面都刻有印文的,也稱“六面印”。
《國語辭典》:流行性感冒  拼音:liú xíng xìng gǎn mào
由濾過性病毒引起的急性流行傳染病。病人口水、鼻涕中的病毒藉咳嗽、噴嚏、說話時(shí)散播在空氣中,造成感染。患者出現(xiàn)發(fā)燒、上呼吸道發(fā)炎、肌肉及神經(jīng)痛等癥狀。
《漢語大詞典》: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性乙型腦炎)
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黑斑蚊和庫蚊是主要傳播媒介。多見于夏、秋兩季。十歲以下兒童發(fā)病較多。癥狀是突發(fā)高熱,頭痛,嘔吐,意識不清甚至昏睡,部分肢體抽搐或癱瘓。省稱“乙腦”。通稱腦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