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剪靛花
民間曲調(diào)名。 清 乾隆 年間流行。一般四句二十四字,第三、四句或全迭,或迭最后二、三字,或完全不迭。常來回翻三五次為一曲。亦有在中間插入其他曲調(diào)者。又有《滿洲剪靛花》,則加“阿拉拉”襯字。牌子曲中亦常用此調(diào)。
《國語辭典》:京八寸  拼音:jīng bā cùn
舊時流行于北平的旱煙袋。長約八寸?!豆賵霈F(xiàn)形記》第二四回:「又在懷里掏出一枝京八寸,裝出蘭花煙,自己抽著了?!?/div>
《國語辭典》:錦歌(錦歌)  拼音:jǐn gē
一種由福建南部民謠發(fā)展而來的曲藝,一般為四人演唱,初以月琴、三弦、洞簫等伴奏,后以琵琶代替月琴,加上揚琴、板拍等樂器。流行于臺灣、福建西南、東南亞華僑集中區(qū)。也稱為「什錦歌」。
《國語辭典》:金錢板(金錢板)  拼音:jīn qián bǎn
一種流行于四川和貴州的曲藝。一個人或兩人演唱,演唱者左手執(zhí)兩塊竹板,右手執(zhí)一塊,邊打邊唱,每唱一段則略有拖腔。為增強音效,其中一塊竹板嵌有銅錢之類的金屬片,故稱為「金錢板」。
《漢語大詞典》:漫瀚調(diào)(漫瀚調(diào))
內(nèi)蒙古 西部地區(qū)流行的一種民歌。曲調(diào)融和了 蒙 、 漢 民歌的特點。
《國語辭典》:滿坑滿谷(滿坑滿谷)  拼音:mǎn kēng mǎn gǔ
樂聲盈滿于坑谷。引申指道的流行,無不周遍。語本《莊子。天運》:「在谷滿谷,在坑滿坑。」后比喻數(shù)量極多,到處都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五五回:「健模督率各小夥計開箱,開了出來,都是各種的藥水,一瓶一瓶的上了架,頓時滿坑滿谷起來?!?/div>
《國語辭典》:馬頭調(diào)(馬頭調(diào))  拼音:mǎ tóu diào
一種流行于清初至道光年間的曲調(diào)。以三弦為主,琵琶為佐。
《國語辭典》:馬燈調(diào)(馬燈調(diào))  拼音:mǎ dēng diào
一種民間歌舞。參見「跑竹馬」條。
《國語辭典》:木魚書(木魚書)  拼音:mù yú shū
一種流行于廣東粵語地區(qū)的曲藝。寶卷傳入廣東后,與當?shù)孛窀韬狭鞫?,早期佛教徒傳唱佛教故事,敲擊木魚為節(jié)拍,后說唱民間故事,唱詞七字句為主,音樂節(jié)拍自由,無起板和過門?,F(xiàn)存作品有《花箋記》、《背解紅羅》等百馀種,多為長篇。也稱為「木魚歌」、「沐浴歌」。
《漢語大詞典》:睦?。绖。?/div>
浙江 地方戲曲劇種之一。流行于 淳安 (舊屬 睦州 )、 常州 、 開化 一帶,與黃梅戲同淵源于 湖北 采茶調(diào)。原名三腳戲或三腳班,解放后定名為睦劇。
《國語辭典》:美聲唱法(美聲唱法)  拼音:měi shēng chàng fǎ
十七、十八世紀義大利流行的一種歌唱方法。為義大利語bel canto的意譯。源于十六世紀末義大利復調(diào)聲樂曲以及義大利宮廷獨唱曲的唱法。其特色是音色優(yōu)美、發(fā)聲自如、音與音的連接平滑勻凈、花腔裝飾樂句流利靈活。代表性的作曲家有貝里尼、羅西尼、董尼才悌。
《漢語大詞典》:萌通
發(fā)生和流行。管子·山權數(shù):“禁繆者,非往而戒來。故禍不萌通而民無患咎?!?span id="51p6qev" class="book">《晏子春秋·諫下二一》:“讒諛萌通,而賢良廢滅?!?/div>
分類:流行
《漢語大詞典》:練子嘴(練子嘴)
方言。順口溜。民間流行的一種曲藝形式。 杜鵬程 《保衛(wèi)延安》第一章:“有的戰(zhàn)士還趁開會前的空子,順便念幾段自己編的快板、練子嘴?!?/div>
《漢語大詞典》:練功十八法
民間流行的醫(yī)療保健體操。由防治頸肩痛、腰背痛和臀腿痛三套練功法,共十八節(jié)動作組成。簡單易行,具有通經(jīng)活血、調(diào)節(jié)神經(jīng)和肌肉系統(tǒng)功能的功效。
《漢語大詞典》:利川小曲
曲藝曲種。曾流行于 湖北 利川 的 茶興 、 南坪 一帶?,F(xiàn)知曲牌有《龍?zhí)ь^》、《龍擺尾》、《銀紐絲》等近三十個,聯(lián)曲體。有坐唱和走唱兩種形式。傳統(tǒng)曲目有《十二月》、《罵保長》等。此曲種于解放前即已湮沒,解放后被重新發(fā)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