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曹洞五位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洞山良價(jià)禪師為廣接上中下之三根而開五位。其法借易之卦爻而來。先以陰陽之爻如圖相對(duì)。(-)正也,體也,君也,空也,真也,理也,黑也(--)偏也,用也,臣也,色也,俗也,事也,白也。取離卦回互疊變之而為五位。先言變疊之次第,則離卦如,第一重之,則為重離卦,第二取重離卦中之二爻,加于上下,則為中孚卦,第三取中孚卦中之二爻,加于上下,則為大過卦,更取其中之二爻,加于上下,則還于前之重離卦,故三變而止。寶鏡三昧謂之「疊而為三。」次取單離以其中爻回于下,則為巽卦,以中爻回于上,則為兌卦,依之而成前后之五卦。寶鏡三昧謂之「變盡成五?!挂源宋遑耘凶C修之淺深,名為功勛之五位,示理事之交涉,名為君臣之五位。功勛之五位,為洞山之本意,君臣之五位。為曹山之發(fā)明。又由卦爻之形而圖黑白之五位。是亦洞山之發(fā)明:第一正中偏,正者、體也、空也、理也、偏者、用也、色也、事也、正中之偏者,正位之體處,具偏用事相之位也。是能具為體,所具為用,故以能具之體,定為君位。是君臣五位之君位也。學(xué)者始認(rèn)體具之用,理中之事,作有為修行之位,為功勛五位之第一位,配于大乘之階位,則與地前三賢之位相當(dāng)。第二偏中正,是偏位之用具正位之體之位也。因之以能具之用定為臣位。即君臣五位之臣位也。在修行上論之則為正認(rèn)事具之理用中之體,達(dá)于諸法皆空真如平等之理之位,即大乘之見道也。第三正中來,是有為之諸法如理,隨緣,如性緣起者。即君視臣之位也。學(xué)者于此,如理修事,如性作行,是與法身菩薩由初地至七地之有功用修道相當(dāng)者。第四偏中至(一本作兼中至林間錄以之為大謬),是事用全契于體,歸于無為者,即臣向君之位也。學(xué)者于此終日修而離修念,終夜用而不見功用,即由八地至十地之無功用修道位也。第五兼中到,是體用兼到,事理并行者。即君臣合體之位,而最上至極之佛果也。已上就法而論事理之回互,為君臣之五位,就修行上而判淺深,為功勛之五位。五燈會(huì)元曹山章曰:「僧問五位君臣旨訣。師曰:正位即空界本來無物,偏位即色界有萬象形。正中偏者,背理就事。偏中正者舍事入理。兼帶者,冥應(yīng)眾緣,不墮諸有。非染非凈,非正非偏。故曰虛玄大道,無著真宗。從上先德推此一位最妙最玄。當(dāng)詳審辨明。君為正位,臣為偏位,臣向君是偏中正。君視臣是正中偏。君臣道合是兼帶語。」兼帶者言兼中到之一位。白隱之五家要語曰:「卻怪大圓鏡智光黑如漆,此道正中偏一位,于此入偏中正一位修寶鏡三昧多時(shí),果證得平等性智初入理事無礙法界境致,行者以此不為足,親入正中來一位依兼中至真修,獲得妙觀察智成所作智等四智,最后到兼中到一位折合還歸炭里坐?!购诎字逑?,五燈會(huì)元以第四偏中至作○純白,第五兼中到造●純黑者非也(是由偏中至誤為兼中至而來),洞山之作有五位顯訣,五位逐位頌,功勛五位頌,曹山之作,有解釋洞山五位顯訣,五位旨訣,黑白五相偈。
仙洞
【佛學(xué)大辭典】
(雜名)仙人所居之山洞也。
洞山
【佛學(xué)大辭典】
(人名)筠州洞山悟本大師,名良價(jià),姓俞氏,幼從五泄山默禪師出家,后,遍參諸師得法于云巖晟師。唐大中年中唱道于新豐,晚年移洞山,立偏正五位((參見:五位)),法威大揚(yáng)。咸通十三年端坐長(zhǎng)逝,壽六十三。謚悟本大師。見傳燈錄十五?!居帧肯逯荻瓷绞爻踝诨鄱U師,為云門之法嗣。見五燈會(huì)元十五。以下附錄為宗慧事。
五位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有種種之五位。
【佛學(xué)常見辭匯】
1。心法、心所法、色法、不相應(yīng)行法、無為法。2。唯識(shí)宗所立之修行五位,即資糧位、加行位、通達(dá)位、修習(xí)位、究竟位。
洞山三頓棒
【佛學(xué)大辭典】
(公案)「洞山初參云門,門問曰:近離甚處?山云:查渡。門曰:夏在甚處?山云:湖南報(bào)慈寺。門曰:幾時(shí)離彼?山云:八月二十五日。門曰:放汝三頓棒。山明日上問訊:昨日蒙和尚放三頓棒,不知過在甚么處?門曰:飯袋子江西湖南便恁么去。山于此大悟?!挂娢鍩魰?huì)元十五洞山章,無門關(guān)十五則。
洞山麻三斤
【佛學(xué)大辭典】
(公案)「僧問洞山如何是佛?山曰:麻三斤。」見五燈會(huì)元十五洞山章,碧巖十二則,無門關(guān)十八則。
洞山土地神
【佛學(xué)大辭典】
(公案)「洞山和尚,一生住院,土地神覓他蹤跡不見。一日廚前拋散米面。洞山起心曰:常住物色何得作踐如此?土地神遂得一見,使禮拜。」見碧巖九十七則評(píng)。
洞上
【佛學(xué)大辭典】
(雜名)曹洞宗也對(duì)于末師末流而云上。
洞下
【佛學(xué)大辭典】
(雜語)曹洞宗之門下也。
洞家
【佛學(xué)大辭典】
(流派)曹洞宗之一家也。對(duì)于濟(jì)家之稱。
曹洞
【佛學(xué)大辭典】
(雜名)曹洞宗之第一祖洞山,第二祖曰曹山。
曹洞宗
【佛學(xué)大辭典】
(流派)禪宗五家之一。出所有二說:一為取曹溪六祖慧能及六世孫。洞山之名,二為取第二祖曹山,第一祖洞山之名。后者顛倒行次,為語便也。祖庭事苑七曰:「曹山即洞山之嗣子,今不言洞曹言曹洞者。亦猶慧遠(yuǎn)即慧持之的兄但言持遠(yuǎn)而不言遠(yuǎn)持,蓋由語便而無他。叢林或指曹為曹溪,蓋不知世裔來歷之遠(yuǎn)近,妄自牽合。」然以前者為近于真也,案曹洞宗源出六祖弟子行思,傳希遷,希遷傳藥山,藥山傳云巖,云巖傳良價(jià)禪師。住瑞州洞山,洞山傳本寂禪師。住撫州曹山,其說立五位君臣以為宗要。五位者,正中偏,偏中正,正中來,偏中至,兼中到,是也。君為正位,臣為偏位。正位即空界,偏位即色界。
梵音洞
【佛學(xué)大辭典】
(地名)即觀音洞。(參見:觀音洞)下。
暖洞
【佛學(xué)大辭典】
(雜名)暖寮之異名。
潮音洞
【佛學(xué)大辭典】
(地名)普陀山志一曰:「潮音洞在普濟(jì)寺左龍灣之麓,金沙盡處,巖石叢起沙中。廣至畝馀,齒齒然不可容足。從崖至洞腳,高二十馀丈。歧處如門,穹上虛下,窅若漏屋。朝山士女,向洞叩拜。大士現(xiàn)身不一,隨誠(chéng)所感??滴跞四?,御書潮音洞額賜掛?!?/div>
雞足洞
【佛學(xué)大辭典】
(地名)雞足山之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