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9詞典 4分類詞匯 15
《國語辭典》:公法  拼音:gōng fǎ
1.國家或朝廷制訂的法律。《文明小史》第三八回:「登時翻過臉來,那個管你公法不公法?」
2.直接關于國家的法律。如《憲法》、《國際公法》、《刑法》、《行政法》等。
《國語辭典》:法學(法學)  拼音:fǎ xué
1.法律學的簡稱。參見「法律學」條。
2.狹義的法學指法釋義學,主要探討如何在具體個案中解釋與適用法律。
《國語辭典》:原物  拼音:yuán wù
1.原來的物品?!秲号⑿蹅鳌返谝晃寤兀骸杆溺S貨被人吃了去了,是我路見不平,趕上那廝打了一鞭,奪回原物?!挂沧鳌冈飪骸?。
2.法律上物以彼此的發(fā)生關系為區(qū)分標準,可以分為原物與孳息。原物者,發(fā)生孳息之物也。如果實是孳息,產(chǎn)生果實的果樹即是原物;利息是孳息,發(fā)生利息的本金即是原物。
《國語辭典》:再審(再審)  拼音:zài shěn
1.重新審查。如:「這件案子因有疑異,委員會決定重新再審?!?br />2.指民事、刑事或行政案件之終局判決確定后,以該判決所認定事實錯誤或有重大瑕疵,請求撤銷原裁判,重開訴訟程序。
《國語辭典》:主體(主體)  拼音:zhǔ tǐ
1.事物中的主要部分。如:「學生為學校的主體?!?br />2.哲學上指有認知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個體。
3.法律上使用行為主體或權利主體等用語,權利主體指可以享受權利、負擔義務的個體。例如:《民法》上的自然人或法人。
《漢語大詞典》:宋之的
(1914-1956)劇作家。河北豐潤人。早年就讀于北京大學法學院。后參加左翼戲劇運動。曾被捕入獄。1946年進入解放區(qū)。建國后曾任《解放軍文藝》主編。劇作有《霧重慶》、《群猴》《保衛(wèi)和平》等。
《國語辭典》:環(huán)境科學(環(huán)境科學)  拼音:huán jìng kē xué
研究領域涵蓋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社會學、經(jīng)濟學和法學等層面,并以減少與控制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自然環(huán)境與社會環(huán)境的污染和惡化為主要任務的綜合性科學。
《國語辭典》:查士丁尼法典  拼音:zhā shì dīng ní fǎ diǎn
西元五二八年,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命法學家特里波尼(Tribonian)等編纂的匯編式法典,于西元五三四年完成。法典內(nèi)容為東羅馬帝國時期的皇帝敕令、權威法學家的法律解釋,以及作為法律學生學習法學的入門教材等。該法奠定了后世民法的基礎,為研究民法學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獻資料之一,又稱為「民法大全」。
《漢語大詞典》:伯明翰大學
英國的大學。1909年創(chuàng)建于伯明翰。設有理工、文學、醫(yī)學及牙科、商業(yè)及社會科學、法學、教育等學院。
《漢語大詞典》:沈鈞儒
(1875-1963)愛國民主人士,法學家。浙江嘉興人。畢業(yè)于日本法政大學。曾參加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護法運動。1933年參加中國民權保障同盟。1935年發(fā)起成立上海文化界救國會。次年11月與鄒韜奮、李公樸等七人被國民黨政府逮捕,時稱七君子事件??箲?zhàn)爆發(fā)后獲釋。1941年參加組織中國民主同盟。1948年在香港主持民盟一屆三中全會,聲明堅決與中國共產(chǎn)黨合作。建國后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民盟中央主席。
《國語辭典》:社會科學(社會科學)  拼音:shè huì kē xué
應用科學方法,研究人類社會的制度運作方式與人際互動關系等現(xiàn)象的各種學科,如經(jīng)濟學、人類學、社會學、政治學等。
《漢語大詞典》:萊頓大學
荷蘭最古老的大學。1575年創(chuàng)建于萊頓。設有神學、數(shù)學、自然科學、醫(yī)學、法學、文學、社會科學、地理學與歷史學等學院。
《漢語大詞典》:曼徹斯特維多利亞大學
英國的大學。1903年創(chuàng)建于曼徹斯特。設有文學、工商管理、經(jīng)濟及社會研究、教育、法學、醫(yī)學、理學、音樂、理工、神學等學院。
《漢語大詞典》:墨爾本大學
澳大利亞的大學。1853年創(chuàng)建于墨爾本。設有農(nóng)林、建筑及規(guī)劃、文學、理學、工學、醫(yī)學、牙科、獸醫(yī)、教育、法學、音樂、經(jīng)濟及商業(yè)等學院。
《國語辭典》:聾啞癥(聾啞癥)  拼音:lóng yǎ zhèng
聽覺和語言都有障礙的病癥。幼年時因耳聾無法學習語言,導致成年之后既聾又啞。
《國語辭典》:聾?。@?。 ?span id="vpvprvf" class='label'>拼音:lóng yǎ
聽覺和說話有雙重障礙。如:「對于聾啞孩子的學習,我們必須付出更多的關懷和耐心?!?/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