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恒河沙數(shù)
【俗語佛源】
恒河,是印度的一條大河?!?a target='_blank'>大智度論》卷七說:「問曰:『如閻浮提中,種種大河,亦有(超)過恒河者,何故常言恒河沙數(shù)等?』答曰:『恒河沙多,馀河不爾。復(fù)次,是恒河是佛生處,游行處,弟子現(xiàn)見,故以為喻。復(fù)次,諸人經(jīng)書皆以此恒河為福德吉河,若入中洗者,諸罪垢惡,皆悉除盡。以人敬事此河,皆共識(shí)知,故以恒河沙為喻。復(fù)次,余河名字屢轉(zhuǎn),此恒河世世不轉(zhuǎn),以是故以恒河沙為喻?!弧购髞碛靡孕稳輸?shù)量多得像恒河里的沙粒那樣無法計(jì)算。如清·紀(jì)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八:「顧自古及今,遭喪者恒河沙數(shù),何以獨(dú)示兆于是夜?」(寬忍)
象渡河
【三藏法數(shù)】
象渡河者,喻菩薩之人也。謂菩薩修六度萬行,利益眾生,斷見、思惑,及斷習(xí)氣盡,而證菩提。如象之渡河,得其底也。(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進(jìn)、五禪定、六智慧也。見、思惑者,意根對(duì)法塵而起分別曰見惑;眼耳鼻舌身貪愛色聲香味觸五塵曰思惑。習(xí)氣者,即見、思馀習(xí)之氣分也。)
馬渡河
【三藏法數(shù)】
馬渡河者,喻緣覺之人也。謂緣覺修十二因緣,斷見、思惑,雖兼斷習(xí)氣,未能凈盡,而證真空之理。如馬之渡河,雖不至底,而漸深也。(十二因緣者,一無明、二行、三識(shí)、四名色、五六入、六觸、七受、八愛、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也。)
兔渡河
【三藏法數(shù)】
兔渡河者,喻聲聞之人也。謂聲聞修四諦法,斷見、思惑,未能除斷習(xí)氣,而但證真空之理。如兔之渡河,但浮水而過,不能深也。(四諦者,苦諦、集諦、滅諦、道諦也。)
殑伽河
【三藏法數(shù)】
梵語殑伽,華言天堂來,以見其從高處而來也,又名恒河。此河從阿耨達(dá)池東面銀??诹鞒?,繞池一匝,入東南海。(梵語阿耨達(dá),華言無熱惱。在香山之南,大雪山之北,周圍八百里,金銀琉璃玻璃銅鐵等以飾其岸也。)
縛芻河
【三藏法數(shù)】
梵語縛芻,華言青河。此河從阿耨達(dá)池西面琉璃馬口流出,繞池一匝,入西北海。(梵語琉璃,華言青色寶。)
徙多河
【三藏法數(shù)】
梵語徙多,華言冷河。此河從阿耨達(dá)池北面頗胝迦師子口流出,繞池一匝,入東北海?;蛟粷摿鞯叵?,出積石山,為中國之河源也。(梵語頗胝迦,華言水精,即玻璃也。)
在摩伽陀園泥連河邊
【三藏法數(shù)】
梵語摩伽陀,華言善勝。梵語泥連,未見翻譯。佛于此河邊菩提樹下而成正覺,故建塔于此,以供養(yǎng)焉。(梵語菩提,華言道。)
我一名與六十二恒河沙名,等無有異
【三藏法數(shù)】
謂菩薩得真圓通,能令求福眾生,但持我之名號(hào),與彼俱持無數(shù)菩薩名號(hào)之人較量所得福德,等無有異,是為無畏。經(jīng)云:能令眾生持我名號(hào),與彼共持六十二恒河沙諸法王子,二人福慧,正等無異。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