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61 【介紹】: 北周京兆藍(lán)田人,字眾喜。初為爾朱天光騎兵參軍。宇文泰定關(guān)、隴,悅募鄉(xiāng)里從軍。西魏文帝大統(tǒng)初,除平東將軍、相府刑獄參軍。累戰(zhàn)功歷遷大行臺左丞。侯景附周,悅言其必不忠誠,未幾而景叛。北周孝閔帝即位,官至司憲中大夫,賜姓宇文氏,進爵河北縣公。
全后周文·卷五
悅字眾喜,京兆藍(lán)田人,永安中為爾朱天光騎兵參軍,大統(tǒng)中歷平東將軍相、府刑獄參軍,封藍(lán)田縣伯,加通直散騎常侍,遷大行臺右丞,轉(zhuǎn)左丞,授雍州大中正,加衛(wèi)將軍、右光祿大夫,拜京兆郡守,加使持節(jié)、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遷大行臺尚書,行梁州刺史。廢帝時征還,尋坐事除名。孝閔受禪,依例復(fù)官,授郢州;尋拜使持節(jié)、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大都督、司水中大夫,進爵藍(lán)田縣侯,遷司憲中大夫,賜姓宇文氏,又進爵河北縣公,保定元年卒。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姓名不詳,中唐時人。朱滔括兵,被令赴軍,滔召問,令其作詩2首。事見孟棨《本事詩·情感》?!?a target='_blank'>全唐詩》錄此2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46—1095 【介紹】: 宋大名莘縣人,字子發(fā)。王素從孫。以父任試銓優(yōu)等,賜及第。上諸路學(xué)制,神宗稱其才。哲宗元祐初,為給事中,出知蔡州。紹圣元年,拜龍圖閣直學(xué)士、知開封府。因與章惇不協(xié),徙樞密都承旨,奪職,知岳州。
全宋詩
王震,字子發(fā),莘縣(今屬山東)人。素從孫。以父任試銓優(yōu)等,賜及第。神宗熙寧六年(一○七三)檢正中書刑房習(xí)學(xué)公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四八)。元豐二年(一○七九)兼檢討文字(同上書卷三○八)。八年,使北,還,拜給事中(同上書卷三五四、三六二)。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知蔡州,歷河中府、鄭州、陜州、永興軍(同上書卷三六八、四二一、四六五、四八四)。紹圣元年(一○九四)以龍圖閣直學(xué)士權(quán)知開封府(開封市博物館藏《開封府題名記碑》)。徙樞密都承旨,奪職知岳州。元符二年(一○九九)由提點河北路刑獄徙知邠州(《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五一三)。有《元豐懷遇集》(《周文忠公集》卷五四《王氏濟美集序》),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二○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二三五五
王震,字子發(fā),莘縣(今山東莘縣)人,旦曾孫。以父任試銓優(yōu)等,賜及第。熙寧六年習(xí)學(xué)中書刑房公事,遂為檢正。元豐五年試右司員外郎兼權(quán)提轄拘催市易司物,進起居舍人。充北朝禮信使,還為中書舍人。元祐初以龍圖閣待制知蔡州,移知鄭州、陜州。紹圣間復(fù)為給事中,權(quán)吏部尚書,拜龍圖閣直學(xué)士、知開封府。紹圣中奪職知岳州卒。著有《閬苑記》三十卷、《元豐懷遇集》七卷。見《宋史》卷三二○本傳及卷二○四、二○八,《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四八、三○九、三二五、三三四、三六二、四二一。
《漢語大詞典》:口堿
指我國 河北 張家口 一帶所產(chǎn)的天然堿。
《漢語大詞典》:祭陌
古地名。故址在今 河北省 臨漳縣 境內(nèi)。相傳 戰(zhàn)國 時俗巫為 河伯 娶婦,祭于此,因而得名。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濁漳水:“ 漳水 又北逕 祭陌 西。 戰(zhàn)國 之世,俗巫為 河伯 取婦,祭於此陌。 魏文侯 時, 西門豹 為 鄴 令,淫祀雖斷,地留 祭陌 之稱焉?!?/div>
《國語辭典》:灤州影(灤州影)  拼音:luán zhōu yǐng
一種盛行于河北省灤縣一帶的皮影戲。以驢皮雕成高六、七寸的戲中人物,再繪以油彩,并使其手足皆能轉(zhuǎn)動。演出時,前置素紙幕,主演者立幕后,持影人貼紙幕而舞動,更以強光映影,使影人畢現(xiàn)于幕前。另有司唱者、奏樂者,皆與影人的動作相應(yīng)合。
《國語辭典》:遼西走廊(遼西走廊)  拼音:liáo xī zǒu láng
位于河北省山海關(guān)和遼寧省錦州間的地帶。沿遼東灣而行,負(fù)山面海,呈狹長形的海岸平原,是華北通往東北的交通要道。有北寧鐵路(今將北寧鐵路與中長鐵路南段合稱為京哈鐵路)經(jīng)此。
《漢語大詞典》:料敵塔(料敵塔)
即 河北省 定縣 開元寺 塔。 宋 為抵抗 遼 金 ,借以瞭望敵情,故名。料,用同“ 瞭 ”。 宋真宗 咸平 四年(1001年)始建, 宋仁宗 至和 二年(1055年)完成。為八角形磚塔,十一層,高八十余米,是國家重點保護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