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古定劍(古定劍)
古時名劍。 河北省 古定鎮(zhèn) 所出,故稱。《水滸傳》第六十回:“原來 公孫勝 在高埠處看了,已先拔出那松紋古定劍來?!?/div>
《漢語大詞典》:紅花菜(紅花菜)
河北 、 山東 一帶采取未開的山丹花制的干菜。 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菜二·山丹:“ 燕 齊 人采其花跗未開者,乾而貨之,名紅花菜。”
《漢語大詞典》:紅襖軍(紅襖軍)
金 末 山東 、 河北 地區(qū)農(nóng)民起義軍。因戰(zhàn)士身穿紅襖,故稱。起義軍領(lǐng)袖有 楊安兒 、 李全 等。
《漢語大詞典》:韓世昌
(1897-1977)北昆演員。直隸高陽(今屬河北)人。十二歲在昆弋班學(xué)藝,先習(xí)弋腔武生,后習(xí)昆旦。吸取弋腔、梆子腔的演法,豐富昆曲演技,以身段優(yōu)美、神情逼真著稱。擅演《鬧學(xué)》、《思凡》《癡夢》等。曾任北方昆劇院院長。
《國語辭典》:河北梆子  拼音:hé běi bāng zi
一種流行于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省的戲曲。是由清乾隆末年山西蒲州梆子傳入河北,逐漸演變而成,曾受高腔、京劇的影響,音調(diào)高亢,表演細(xì)膩。
《漢語大詞典》:不令支
即 令支 。古國名。其地約在今 河北省 灤縣 、 遷安縣 間。逸周書·王會:“ 孤竹 距虛 , 不令支 玄模 ?!?孔晁 注:“ 不令支 皆東北夷。” 盧文弨 云:“《漢志》, 遼西郡 有 令支縣 ,即其地也。疑‘不’字及注中‘皆’字并衍?!?/div>
《漢語大詞典》:避暑山莊(避暑山莊)
即 熱河 行宮。在 河北省 承德市 市區(qū)東北。始建于 康熙 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為 清 代皇帝的避暑行宮。周圍環(huán)繞長達(dá)八公里的石砌宮墻。背山面湖,集 江 南園林之大成,有亭臺樓閣,湖中洲、島羅列,向有七十二景之勝。為著名古園林之一。 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xù)錄一:“蓮以夏開,惟 避暑山莊 之蓮,至秋乃開?!?span id="7tdxzlf" class="book">《清史稿·文宗紀(jì)》:“丁丑,上駐蹕 避暑山莊 ?!?/div>
《漢語大詞典》:安濟(jì)橋(安濟(jì)橋)
即 趙州橋 。在今 河北省 趙縣 。 宋 周煇 《北轅錄》:“未至城( 趙州 )五里渡石橋,石橋從空架起,工極堅(jiān)緻,南北長十三丈,闊四之一,實(shí) 隋 人 李春 所造, 元祐 間賜名 安濟(jì) ,有 張果老 驢跡?!?/div>
分類:河北
《國語辭典》:北戴河  拼音:běi dài hé
地名。在河北省臨榆縣西南七十里,地濱渤海,當(dāng)榆河入海處。沿岸風(fēng)景美麗,為一避暑勝地。
《漢語大詞典》:保定市
在河北省中部、京廣鐵路線上。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民國時曾為河北省省會。1948年設(shè)市。人口66.8萬(1995年)。為河北省中部農(nóng)副產(chǎn)品集散地和工業(yè)中心之一。有大慈閣、蓮花池等名勝古跡。
《漢語大詞典》:承德市
在河北省東北部、灤河支流武烈河(熱河)沿岸,京承、錦承兩鐵路終點(diǎn)。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清代稱熱河、承德,民國時曾為熱河省省會。1945年設(shè)市,人口39.6萬(1995年)。名勝古跡有避暑山莊和外八廟。
《漢語大詞典》:七十二沽
河北省 境 白河 支流,相傳有七十二沽,其在 天津 者有二十一沽,故亦以借指 天津 。 清 黃遵憲 《水濱》詩:“七十二沽秋色滿,不堪吹鬢半胡塵?!?錢仲聯(lián) 注引畿輔通志:“ 天津 有七十二沽之名,在縣境者實(shí)祇二十一沽,皆從 西潞河 名也。 西潞河 一名 西沽河 。在 寶坻 者二十九沽,在 寧河 者二十二沽,此二縣五十一沽,從 東潞河 名。 東潞河 一名 東沽河 ?!?/div>
《漢語大詞典》:清西陵
在河北省易縣西梁各莊方蒙山下。清代帝王陵墓。因與東陵相對,故稱西陵。共有帝陵四座,即雍正泰陵、嘉慶昌陵、道光慕陵和光緒崇陵,還有后妃、王公、公主墓十四座。始建于1730年。為全國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
《漢語大詞典》:清東陵
在河北省遵化市馬蘭峪。清代帝王陵墓。因與西陵相對,故稱東陵。共有帝陵五座,即順治孝陵、康熙景陵、乾隆裕陵、咸豐定陵、同治惠陵,還有皇太極后昭西陵,慈禧、慈安定東陵等后陵十五座以及妃嬪、王公、公主陪葬墓一百三十多座。始建于1661年。裕陵地宮已對外開放,慈禧陵墓于1928年曾被盜掘。為全國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
《漢語大詞典》:狼牙山
在 河北省 易縣 西部,北臨 易水 。山峰挺拔,形勢險要,狀如狼牙,故名。1941年抗 日 戰(zhàn)爭時,八路軍五壯士同 日本 侵略軍在此英勇戰(zhàn)斗,最后寧死不屈,砸壞槍支,跳下懸崖。這一壯舉,表現(xiàn)了人民軍隊(duì)的高尚品質(zhì)和中華民族不可征服的英勇氣概。解放后建有紀(jì)念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