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劉寶全(劉寶全)  拼音:liú bǎo quán
人名。(西元1869~1942)河北省深縣人,原名為毅民,為京韻大鼓表演家。九歲學唱大鼓,十一、二歲即登臺演出。劉氏繼承前人藝術的特點,并吸收平劇、梆子戲、北平語言等,發(fā)展創(chuàng)新,自成一格。其嗓音清脆嘹亮,運用自如,擅長表演單刀會、大西廂等曲目。其派別世稱為「劉派」。
《漢語大詞典》:隆興寺(隆興寺)
寺名。俗稱 正定大佛寺 。在 河北省 正定縣 城內。創(chuàng)建于 隋 開皇 六年(公元586年)。原名 龍藏寺 。 宋 時重建后改 龍興寺 。 清 康熙 年間改今名。寺內 大悲閣 高33米。閣中高達22米的銅制大悲菩薩像鑄于 宋 開寶 四年(公元971年),為 中國 古代鑄銅藝術的杰作。寺內保存的 隋 代《龍藏寺碑》是研究 中國 古代書法藝術的重要資料。為 中國 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漢語大詞典》: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
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河北平山西柏坡舉行。會議討論了奪取全國勝利,把黨的工作重心從鄉(xiāng)村轉到城市,以生產建設為中心任務的問題,研究和規(guī)定了黨在全國勝利后,在政治、經濟、外交方面應當采取的基本政策,以及使中國由農業(yè)國轉變?yōu)楣I(yè)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轉變?yōu)樯鐣髁x社會的總任務和主要途徑。這次會議為保證中國革命由新民主主義社會轉變到社會主義社會作了充分準備。
《國語辭典》:影調?。ㄓ罢{劇)  拼音:yǐng diào jù
流行于河北、唐山一帶的劇種。以當地皮影戲的腔調為基礎,吸取了京劇、河北梆子的表演藝術,于西元一九五八年后逐漸形成。
《漢語大詞典》:涿州市
在河北省中部,鄰接北京市,在京廣鐵路線上。1986年設市。人口107.9萬(1995年)。手工藝品以金絲掛毯著名。為河北中部新興城市之一。古跡有永濟橋、智度寺塔、云居寺塔。
《國語辭典》:張愛玲(張愛玲)  拼音:zhāng ài líng
人名。(西元1920?~1995)籍貫河北省。生于上海。有名女作家。本名張瑛,十歲時改名。幼年居住于上海和天津,接受中西文化教育。七歲開始寫故事,民國二十八年前往香港大學攻讀文學,三年后返上海,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生涯。文筆細膩,承襲如紅樓夢之古典作品精華。被譽之為中國新文學大師之一。代表作品有《秧歌》、《赤地之戀》、《半生緣》、《怨女》等四部長篇小說。散文亦頗出色。
《漢語大詞典》:外三關(外三關)
明 代以今 河北 境內沿外長城的 雁門關 、 寧武關 、 偏頭關 為“外三關”。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直隸一·山川險要》:“國家以 雁門 、 寧武 、 偏頭 為外三關,而 居庸 、 紫荊 、 倒馬 為內三關。”
《漢語大詞典》:土定瓶
宋 代 定窯 (在今 河北 曲陽 )燒制的一種瓶子?!巴炼ā睘槎ǜG瓷的品種之一,質地較粗。紅樓夢第四十回:“案上止有一個土定瓶,瓶中供著數枝菊花。”
《國語辭典》:土木堡  拼音:tǔ mù bǎo
地名。明英宗曾于此兵敗,被也先俘虜。
《國語辭典》:土木之變(土木之變)  拼音:tǔ mù zhī biàn
明英宗正統(tǒng)十四年(西元1449),英宗信宦官王振的意見,率領大軍親征也先,于土木堡兵敗被俘,兵士死傷慘重。史稱「土木之變」。
分類:瓦剌
《漢語大詞典》:五大夫城
古地名。在今 河北 易縣 境內。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易水:“ 易水 出 西山 寬中谷 ,東逕 五大夫城 南。昔 北平侯 王譚 不從 王莽 之政,子 興 生五子,并避時亂,隱居此山,故其舊居,世以為 五大夫城 。”又名五公城。
《國語辭典》:西河大鼓  拼音:xī hé dà gǔ
流行于河北一帶的大鼓書,用方言說唱。參見「鐵片大鼓」條。
《漢語大詞典》:壇山刻石(壇山刻石)
壇山 在 河北省 贊皇縣 ,山壁刻有“吉日癸巳”四個篆字,相傳為 周穆王 書。原刻石在 宋 皇祐 年間被州將 劉莊 鑿取帶走,久佚。 宋 皇祐 五年 李中祐 摹刻本也已散失,現存有 南宋 重刻本。參閱 清 王昶 金石萃編卷三。
《漢語大詞典》:宋之的
(1914-1956)劇作家。河北豐潤人。早年就讀于北京大學法學院。后參加左翼戲劇運動。曾被捕入獄。1946年進入解放區(qū)。建國后曾任《解放軍文藝》主編。劇作有《霧重慶》《群猴》、《保衛(wèi)和平》等。
《漢語大詞典》:雁翎隊(雁翎隊)
抗 日 戰(zhàn)爭時期活動在 河北省 白洋淀 地區(qū)的一支著名的水上游擊隊。 張希平 《雁翎隊》:“ 白洋淀 的人民,便以‘雁翎隊’這個名字,代替了我們的正式番號。不久,上級也就正式命名三小隊為‘雁翎隊’?!?穆青 《雁翎隊》:“打雁人拿出了他們美麗的雁翎,把它作為一個共同行動的標志,插在每一個船頭上。從此,‘雁翎隊’光輝的名字誕生了。”
《國語辭典》:木板大鼓  拼音:mù bǎn dà gǔ
一種曲藝。原為流行于河北農村的鼓書,后流入北平、天津等地。早期僅演員自擊木板和書鼓演唱,后增加三弦伴奏。清末經剃寶全改革,發(fā)展成為京韻大鼓。因演唱者多帶保定、滄州口音,故也稱為「怯大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