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98—1170 【介紹】: 宋嚴州壽昌人,字審言。高宗建炎二年進士。歷饒州教授、知江寧縣、通判江州。以忤秦檜意,罷去。檜死,擢殿中侍御史。時知樞密院事湯鵬舉效檜所為,廣置黨羽,義問累章劾罷之。遷吏部侍郎,拜同知樞密院事。金主完顏亮南侵,奉命督師抵御,因不習軍旅,措置多失當,罷提舉宮觀。復為言者所論,謫饒州。卒謚恭簡。
全宋文·卷四一五一
葉義問(一○九八——一一七○),字審言,嚴州壽昌(今浙江建德)人。建炎二年進士。為臨安府司理參軍、饒州教授、知江寧縣,通判江州。行太常博士、直秘閣,為江南東路轉(zhuǎn)運判官。擢殿中侍御史,累上章劾湯鵬舉。遷吏部侍郎,兼史館修撰,尋兼侍讀,拜同知樞密院事,不習軍事,請罷。隆興初被劾,謫饒州。乾道六年卒,年七十三,謚恭簡。見《宋史》卷三八四《葉義問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七八、一七九,《景定嚴州續(xù)志》卷三。

人物簡介

全宋詩
方師尹(一○九九~?),字民瞻,一字元壽,信州弋陽(今屬江西)人。高宗紹興十八年(一一四八)進士,時年四十九(《紹興十八年同年小錄》)。十九年,知泰和縣。二十七年,總領(lǐng)淮西江東錢糧(《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八四)。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于廣西提點刑獄任論罷(《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一之三)。事見清光緒《泰和縣志》卷一五。
全宋文·卷四二○九
方師尹(一○九九——?),字民瞻,小名彭老,小字元壽。年四十九中紹興十八年進士第。二十七年以金部員外郎總領(lǐng)淮西江東軍馬錢糧。三十年為太府少卿、守尚書左司員外郎。三十二年提點廣西刑獄。淳熙二年為江西路提刑。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七七、一八四,《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一之三、職官七二之一三,《紹興十八年同年小錄》(作方思尹)等。
江璊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熙寧五年(1172)任封州知州。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三五○六
張宗元(?——一一五九),字淵道,唐州方城(今河南方城)人。建炎中任太常博士。張浚為宣撫處置使,辟為本司主管機宜文字。紹興中歷右司員外郎,中書門下省檢正諸房公事,權(quán)兵部侍郎,徽猷閣待制、樞密都承旨。七年,為秦檜所忌,落職奉祠。后復為兵部侍郎。十一年,知平江府,次年以龍圖閣直學士知靜江府。十八年,奉祠。二十二年起知福州,次年知洪州。二十五年又以與張浚通問罷,與祠。二十九年卒。見《中興小紀》卷七,《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五八、八○、八五、九五、一一○、一一三、一一四、一三八、一四一、一五七、一六三、一六四、一六九、一八三,《容齋隨筆》卷一三,《桂故》卷五,雍正《廣西通志》卷五一。

人物簡介

全宋詩
范正國,字子儀,吳縣(今江蘇蘇州)個。純?nèi)实谖遄?。以父蔭補承奉郎,知延津縣。靖康之亂,避兵蔡州。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以樞密院干辦官扈從隆裕太后如洪州。紹興間為廣南東路轉(zhuǎn)運判官(《宋會要輯稿》職官七六之六五、食貨二六之三○)。官終荊湖北路轉(zhuǎn)運使。秩港,卜居臨川。以疾卒,年六十二。事見《范忠宣公集補編·宋朝請大夫荊湖南漕運使贈中奉大夫子儀公傳》。
全宋文·卷三七七三
范正國,字子儀,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純?nèi)实谖遄?。以蔭補承奉郎,遷知開封府延津縣。靖康之亂,避兵蔡州,旋丁母憂。建炎三年起為樞密院干辦官扈從,紹興初除廣南西路提刑,九年,知臨江軍,用舉為廣東路轉(zhuǎn)運判官。累官至朝請大夫,除荊湖北路漕運使。晚卜居撫州。至吳省墓,遇疾卒,年六十二。有《斐然集》二十卷、奏議五卷。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九四、一三三,《宋朝請大夫荊湖漕運使贈中奉大夫子儀公傳》(《范忠宣公集》補編)。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南康軍建昌人,字子勉。高宗建炎二年進士。歷江西提舉,召對陳五事,擢監(jiān)察御史。高宗駐蹕建康,大臣請還臨安,公懋力排秦檜,以為不可,疏三上不報,出為湖北提點刑獄,徙福建、潼川。官終湖南轉(zhuǎn)運使。為王蘋學侶,其剛直不屈于權(quán)臣,為蘋所稱。
全宋文·卷四○七二
李公懋,字子勉,南康軍建昌(今江西永修西北)人。建炎二年進士。紹興三年召赴行在,四年為秘書省正字,五年為著作佐郎,六年提舉江南西路常平鹽茶公事,七年為監(jiān)察御史,八年除荊湖北路提點刑獄公事。十一年為福建路提點刑獄公事。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六九、九三、一○○、一一二、一一八、一四一,《南宋館閣錄》卷七、八,雍正《江西通志》卷五○、九一。
趙伯牛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五三
趙伯牛,字仲微,宗室,淄王世雄之曾孫。紹興初為左宣教郎、通判衡州,六年為荊湖北路提點刑獄公事,七年為湖南憲臣。后歷任兩浙、江西、福建等路轉(zhuǎn)運副使。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六七、一○一、一一五,《景定建康志》卷二六,《咸淳臨安志》卷五五,《宋史》卷二一七《宗室世系表》三,雍正《江西通志》卷四六,雍正《福建通志》卷二一。
江灝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建寧崇安人,字良弼?;兆谛烷g進士。授上高尉。高宗渡江,以勤王功遷建浦丞,統(tǒng)兵捕范汝為等有功,改知無錫縣。后歷知柳、象二州,皆有廉名。
江少齊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紹興十一年(1141)任吏部郎中。

人物簡介

全宋詩
李長民,字元叔,廣陵(今江蘇揚州)人?;兆谛驮辏ㄒ灰灰痪牛┡e博學宏詞科。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除秘書省正字。紹興三年(一一三三)以守監(jiān)察御史出知處州(《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六五、七○)。歷知泗州、建昌軍(同上書卷一三五、一五○)。二十六年,由知郢州遷江南西路提點刑獄(同上書卷一七四)。事見《南宋館閣錄》卷八。今錄詩十首。
全宋文·卷三九七九
李長民,字元叔,揚州(治今江蘇揚州)人,李定孫、正民弟。宣和元年應博學宏詞科試,除宗學博士,官秘書省正字。紹興間歷知漳州、建昌軍,遷兩浙撫諭使。二十年知郢州。著有《汴都賦》一卷。見《宋會要輯稿》崇儒一之三五、選舉一二之九,《南宋館閣錄》卷八,《宋詩紀事小傳補正》卷二。
汪若海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01—1161 【介紹】: 宋歙州歙縣人,字東叟。汪叔詹子。未冠入太學。欽宗靖康初,金人侵擾,詔求知兵者,應詔撰文、擢高等。上書請立康王為大元帥,鎮(zhèn)撫河北。及徽、欽二帝被俘北行,謁康王(高宗)于濟州,請即位以圖中興。高宗立,遷江南經(jīng)制使、監(jiān)登聞檢院。以議事忤執(zhí)政,通判沅州,復謫英州。說李允文、張用諸部歸順,又獻“平寇策”。累官直秘閣、知江州。為人豁達高亮,深沉有度。有《麟書》、《若海集》。
全宋文·卷四二七○
汪若海(一一○一——一一六一),字東叟,歙州歙縣(今安徽歙縣)人。未弱冠,入太學。靖康元年,以金人侵擾,應詔上書,擢高等。高宗即位,推恩改奉承郎,遷江南經(jīng)制使,轉(zhuǎn)承事郎,監(jiān)登聞檢院。歷通判沅州、辰州、順昌府、信州。遷湖北帥司參議、知道州,授直秘閣、知江州,卒。見《宋史》卷四○四本傳,汪若容《汪公行狀》(《新安文獻志》卷八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02—1160 【介紹】: 宋建州建陽人,字伯達。高宗建炎二年進士。紹興中,累官秘書郎。秦檜主和議,如圭痛陳其非,責檜忘仇辱國。檜死,建言改革屯田法。以直秘閣提舉江西常平茶鹽,移利州路提刑。時儲位未定,如圭建議立趙音為皇子。官終知泉州。其學問根于經(jīng)術(shù),學者多從之質(zhì)疑。
全宋文·卷四二九五
范如圭(一一○二——一一六○),字伯達,建州建陽(今福建建陽)人。少從胡安國學,登建炎二年進士第,授左從事郎、武安軍節(jié)度推官,辟江東安撫司書寫機宜文字。召試秘書省正字,遷校書郎兼史館校勘。紹興八年秦檜主和議,如圭上書責之。請奉祠,去國閑居凡十年。起通判邵州,改荊南府。檜死入對,以直秘閣提舉江西常平茶鹽。請祠,終知泉州。紹興三十年卒,年五十九。見《朱文公文集》卷八九《直秘閣范公神道碑》,《宋史》卷三八一《范如圭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名或作中行。宋建昌軍南豐人。符授子。徽宗政和間進士。知成都府,有政績。遷江西轉(zhuǎn)運使,奏請減月俸虛額五分。后以言事奪職,安置南雍州。嘗識虞允文于常僚中,世以為知人。有《猥稿》。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九○
梁仲敏,字元功,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宣和初,上舍兩優(yōu)釋褐,調(diào)泰州海陵簿、淮寧府儀曹,改秩授鎮(zhèn)江管內(nèi)安撫司、福建路轉(zhuǎn)運司干辦公事,通判溫州。紹興三年,召為太府丞,遷太常丞,除駕部員外郎。出知臨江軍,移永州,遷福建路提刑。三十年,入為監(jiān)察御史,尋遷右司諫,拜右諫議大夫。請祠,遂以敷文閣待制提舉太平興國宮。未幾致仕,卒贈寶文閣學士。見《嘉泰會稽志》卷一五,《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三三、一八六、一九四、一九九等。
宋登科記考
梁遘子。字元功。越州山陰縣(今浙江紹興)人。宣和三年(1121年)進士。歷監(jiān)察御史、右諫議大夫。職至徽猷閣待制。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一五○
孫汝翼,字端朝,常州武進(今江蘇常州)人。宣和中入太學,建炎二年賜同進士出身。紹興間為樞密院編修官,七年知建康府溧陽縣。歷國子監(jiān)主簿、秘書丞、提舉兩浙常平茶鹽、提點江淮等路坑冶鑄錢。十九年,提點福建路刑獄公事,后為成都府路轉(zhuǎn)運副使。二十四年,除荊南安撫使、兼知荊南府。宰相沈該子弟販川貨之荊南,為其所拘留,該遂銜之,于紹興二十六年落職。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四、一三七、一六七、一七○、一七二,《方舟集》卷一六,《吳郡志》卷七,《淳熙三山志》卷二五,《景定建康志》卷二七,《南宋館閣錄》卷七,乾隆《江南通志》卷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