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153 【介紹】: 宋興化軍仙游人,字箕仲。林豫子。少舉進士。累遷兵部員外郎,知建昌軍。丞相趙鼎力薦之,授廣東轉運判官,累遷浙東提點刑獄。山陰為畿內,貴人多肆豪奪,師說一繩以法。以忤權貴,力請祠歸。
人物簡介
【介紹】: 宋婺州武義人,字德濟。與其父皆壯勇有力?;兆谛统醣鴣y,與父以保全鄉(xiāng)井得官。后主將酈瓊殺呂祉降金,渙不從,并白祉冤,時稱忠義。高宗紹興末任廣東統(tǒng)領,卒于官。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溫州永嘉人,字德惠,一作懿文?;兆诔M士。高宗建炎四年,為慈溪令,廉明剛直。金兵破明州,立蔣安義為守。叔豹率鄉(xiāng)兵入城,殺安義。紹興元年,為秘書省正字。歷監(jiān)察御史、江東轉運副使。
人物簡介
【生卒】:1094—1150 【介紹】: 宋婺州金華人,初名京,字義榮,一字子賤,號默成。以上舍釋褐為博士,遷秘書郎。蔡京欲與交,遭拒。高宗即位,召為左司諫,首請誅叛國者,主養(yǎng)兵以圖恢復,被黃潛善等排擠而去。累官中書舍人,以徽猷閣待制奉祠。還里,十年不出。有《默成文集》。全宋詩
潘良貴(一○九四~一一五○),字子賤(原名京,字義榮),號默成居士,婺州金華(金屬浙江)人?;兆谡臀迥辏ㄒ灰灰晃澹┑巧仙岬冢瑸樘珜W博士,累遷提舉淮南東路常平。欽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召對,論何??等人不可用,黜監(jiān)信州汭口排岸,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召為左(一作右)司諫,因請誅叛命者,忤時相,去職奉祠。紹興二年(一一三二),起為左司員外郎,與宰相串頤浩語不合,出知嚴州,未幾又奉祠。五年,起權中書舍人。八年,再奉祠。九年,起知明州,一年后離職奉祠。二十年,坐與李光通書,貶三官,卒(《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六一),年五十七。有《默成居士集》十五卷,已佚。清康熙初由其裔孫輯成《默成文集》八卷。《宋史》卷三七六、《宋元學案》卷二五有傳?!∨肆假F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為底本。校以《敬鄉(xiāng)錄》卷二(簡稱敬鄉(xiāng))所引詩。與新輯集外詩合編為一卷。全宋文·卷四○七八
潘良貴(一○九四——一一五○),初名京,字義榮,一字子賤,號默成居士,婺州金華(今浙江金華)人。政和五年,以上舍釋褐為辟雍博士,遷秘書郎、主客郎中,出提舉淮南東路常平。靖康元年,召還賜對,因言時宰何?、唐恪不可用,黜監(jiān)信州汭口排岸。高宗即位,召為左司諫,首論偽黨當誅,為汪、黃所惡,書奏三日而左遷。越數年,提點荊湖南路刑獄,除考功郎,遷左司。求出,以直龍圖閣知嚴州,轉秘書少監(jiān),遷起居郎,拜中書舍人。以廷叱言者忤旨,求去,以集英殿修撰提舉江州太平觀。起知明州。期年,除徽猷閣待制、提舉亳州明道宮。紹興二十年卒,年五十七。著有《默成文集》,朱熹為序,極推重之。見朱熹《金華潘公文集序》(黃刻本《潘默成公文集》卷首)及《宋史》卷三七六本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衢州常山人,字虞仲?;兆谡烷g進士。調天臺學官,歷知建、饒、吉三州,治狀皆第一。紹興中,集北宋野史遺文,著《皇朝事實類苑》。全宋文·卷三八七九
江少虞,字虞仲,衢州常山(今浙江常山)人。登政和八年進士第,調天臺學官。紹興中歷廣州通判,知建、饒、吉、袁等州,所至有政績。嘗摘諸史雜記,編為《皇朝事實類苑》六十三卷(存),又有雜著、經說、奏議百馀卷。見《萬姓統(tǒng)譜》卷三,乾隆《浙江通志》卷一七○,《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三二。
人物簡介
趙士?(一○九五——一一六○),字端質,太宗四世孫。授右班殿直,兩遇恩遷左侍禁。宣和元年試上舍出身,換授左承奉郎。歷通判嵐州、淄州,知永州、無為軍。除江南東路轉運判官,移兩浙路,知臨安府。紹興二十四年直敷文閣、知紹興府。累轉左朝議大夫。進直龍圖閣,秦檜死,奪職而廢。紹興三十年卒,年六十六。見孫覿《宋故左中奉大夫直龍圖閣趙公墓志銘》(《鴻慶居士集》卷三八)。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生卒】:1096—1154 【介紹】: 宋處州麗水人,字仲謨。以外祖何執(zhí)中任入官。高宗建炎初,擢常州通判。臨安缺守,火盜屢作,受命攝事。修火政,嚴巡徼,盜發(fā)輒得,火災亦息。以治績著聞,真知臨安府。累遷戶部尚書。素與秦檜善,為時論所薄。后出知明州,改溫、宣、鼎三郡,奉祠歸。全宋文·卷四○九六
梁汝嘉(一○九六——一一五四),字仲謨,處州麗水(今浙江麗水)人。以外祖何執(zhí)中任入官,主管吏部官告院,調中山府司儀曹事,知武進縣,通判常州,加直秘閣。紹興二年,除兩浙轉運判官,升副使。次年,以直龍圖閣知臨安府,進戶部侍郎,加顯謨閣直學士。請外,歷知平江府、臺、婺二州。復以戶部侍郎召,兼江淮荊浙閩廣經制使,以言路不容求去。十年冬,起為川陜都轉運使,復知平江府兼浙西沿海制置使。十一年,知明州,加寶文閣學士。后歷知溫、宣、鼎數州,以右通奉大夫致仕。紹興二十四年卒,年五十九,贈右宣奉大夫。見周必大《文忠集》卷六九《梁公神道碑》,《宋史》卷三九四本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明州鄞縣人,字信叟。徽宗宣和三年進士。初為國學官。高宗紹興中秦檜忌張浚復出,欲誣浚潭州新筑宅第僭制,命秉信往察之,歸告不附檜意,因被黜。后復官,歷吏部侍郎,出知常州。全宋詩
吳秉信(?~一一五六),字信叟,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進士,初為國學官(《延祐四明志》卷四)。高宗紹興十二年(一一四二),為詳定一司敕令所刪定官(《宋會要輯稿》選舉二○之六)、樞密院檢詳諸房文字(《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四七)。十四年,守起居舍人,出知江州(同上書卷一五一),十八年,以拂秦檜意,罷(同上書卷一五七)。二十六年,以吏部侍郎出知常州,卒(同上書卷一七四)。全宋文·卷四○○九
吳秉信(?——一一五六),字信叟,鄞縣(今浙江寧波)人。登宣和三年進士第,紹興初為太常博士,歷官屯田員外郎、右司員外郎、起居舍人,出知江州。忤秦檜意,紹興十八年放罷,后以左朝散郎主管臺州崇道觀。紹興二十六年,除起居郎、權給事中,又試中書舍人,兼實錄院修撰,遷吏部侍郎。同年,為臣僚奏劾,降充右文殿修撰知常州。未上任,卒,贈左中奉大夫。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四七、一五一、一七四及《延祐四明志》卷四。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介紹】: 宋衢州常山人,字元壽。舉進士。為殿中侍御史。在朝論事以正心誠意為本。高宗紹興初率全臺攻宰相朱勝非,忤旨罷官。高宗后思及躋,手詔以司農卿召還,未及用而卒。全宋文·卷三八七八
江躋,字元壽,衢州常山(今浙江常山)人,一云開化(今浙江開化)人。舉進士。建炎四年,以朝散郎除監(jiān)察御史。紹興元年,為吏部員外郎,守右司員外郎,轉殿中侍御史。二年七月,遷侍御史。時呂頤浩當朝,引朱勝非為助,躋上疏極論勝非不可用,遂罷御史,以朝請郎出判漳州。四年,趙鼎薦之,以守司農少卿召,未及用而卒。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三四、四五、五○、五六、五七,八三及《宋元學案補遺》卷六。
人物簡介
【生卒】:1097—1144 【介紹】: 宋建州崇安人,字彥修。劉韐子?;兆谛湍?,與父同鎮(zhèn)壓方臘起事。金兵南下,與父死守真定,由是知名。除秘閣修撰知池州。高宗建炎三年,與張浚謀誅范瓊??P麚岽ā㈥?,辟為參議軍事,浚全蜀之功,實多子羽之力。紹興四年,坐富平之役與浚俱罷。后知鎮(zhèn)江府兼沿江安撫使。金人議和,復官徽猷閣待制。為秦檜諷諫官論罷。卒謚忠穆。嘗受朱松之托,與弟劉子翚教其子朱熹,后熹終為大儒。全宋詩
劉子羽(一○九七~一一四六),字彥修,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兆谛椭懈疙k帥浙東,佐父主管機宜文字,以破方臘功,入為太府簿。后隨父帥真定,以抗金知名。高宗建炎初,除樞密院檢詳文字。張浚宣撫川陜,辟為宣撫使參議軍事。紹興二年(一一三二),以功拜利州路經略使兼知興元府。四年,因富平兵敗事與張浚俱罷,責單州團練副使白州安置。六年,張浚還朝,起知鄂州、權都督府參議軍事。八年再貶單州。十一年,知鎮(zhèn)江府兼沿江安撫使。以不附秦檜,十二年罷,提舉太平觀。十六年卒,年五十。事見《名臣碑傳琬琰集》下集卷二三《少傅劉公墓志》、《少傅劉公神道碑銘》,《宋史》卷三七○有傳。今錄詩三首。全宋文·卷四一三八
劉子羽(一○九七——一一四六),字彥修,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韐子。以門蔭入仕,宣和末助其父守真定,以功遷直秘閣。建炎初知池州,召赴行在,除御營使司參贊軍事。從張浚宣撫川陜,紹興二年拜利州路經略使兼知興元府。與金軍激戰(zhàn),屢敗之,卒全蜀境。四年,坐富平之敗,責單州團練使,白州安置。后復元官,歷知鄂、泉州,鎮(zhèn)江府,仕至徽猷閣待制。秦檜諷諫官論罷之。十六年卒,年五十。子羽號為知人,嘗薦吳玠于張浚,卒成其功;教朱熹,異時為大儒。見張栻《少傅劉公墓志銘》(《南軒文集》卷三七),朱熹《少傅劉公神道碑銘》(《朱文公集》卷八八),《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五五,《宋史》卷三七○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1157 【介紹】: 宋洺州人,字仁仲。哲宗孟皇后兄?;兆谛椭欣酃賹⒆魃俦O(jiān)。欽宗靖康初權衛(wèi)尉卿。高宗立,授徽猷閣待制、干辦奉迎大廟神主事。孟后死,封信安郡王。歷判婺州、紹興府,以樞密使為佑陵總護使。奉后訓,遠避權勢,不以私干朝廷。為秦檜所忌,被論罷奉祠。秦檜死,召還,提舉秘書省。全宋文·卷四一四○
孟忠厚(?——一一五七),字仁仲,洺州(治今河北永年東南)人。隆祐太后兄。宣和中官至將作少監(jiān),靖康間知海州,召權衛(wèi)尉卿。高宗立,除顯謨閣直學士,易武秩。奉太后至杭州,為寧遠軍節(jié)度使。太后崩,以祔廟恩為鎮(zhèn)潼軍節(jié)度使,封信安郡王。歷判鎮(zhèn)江府、婺州、紹興府。除樞密使,判福州,改建康、紹興府。秦檜忌之,罷為醴泉觀使。檜死,召授保寧軍節(jié)度使、提舉秘書省。紹興二十七年卒?!?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六五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