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086—1137 【介紹】: 宋湖州德清人,字必先,號龜溪。徽宗政和五年進士。歷明州通判。為監(jiān)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御史中丞,在任知無不言,前后近四百奏,言甚切直。移吏部尚書兼權(quán)翰林學(xué)士兼侍讀,出為荊湖南路安撫使、知潭州。高宗紹興四年,知鎮(zhèn)江府兼兩浙西路安撫使,尋任參知政事。與張浚不和,出知明州。七年,遷知樞密院事。卒謚忠敏。有《龜溪集》。全宋詩
沈與求(一○八六~一一三七),字必先,德清(今屬浙江)人?;兆谡臀迥辏ㄒ灰灰晃澹┻M士,補歸安尉,累遷通判明州。高宗召對,除監(jiān)察御史。歷兵部員外郎、殿中侍御史,以議遷都事,出知臺州。召還,再除侍御史,遷御史中丞,移吏部尚書兼權(quán)翰林學(xué)士兼侍讀。出為荊湖南路安撫使、知潭州,未幾奉祠。紹興四年(一一三四),起知鎮(zhèn)江府兼兩浙西路安撫使,召除參知政事。五年,兼權(quán)知樞密院事。七年,隨高宗至建康,遷知樞密院事,卒,年五十二。謚忠敏。著有《龜溪集》十二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七二有傳。 沈與求詩,以《四部叢刊續(xù)編》明刊《沈忠敏公龜溪集》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三八五五
沈與求(一○八六——一一三七),字必先,號龜溪,湖州德清(今浙江德清)人。政和五年登進士第,累遷至明州通判。建炎三年除監(jiān)察御史,歷殿中侍御史、御史中丞。知無不言,前后幾四百奏,言甚切直。移吏部尚書兼權(quán)翰林學(xué)士兼侍讀,出為荊湖南路安撫使、知潭州。紹興四年,知鎮(zhèn)江府兼兩浙西路安撫使,復(fù)以吏部尚書召,除參知政事。五年,兼權(quán)知樞密院事。與張浚有隙,出知明州。七年,除同知樞密院事,遷知樞密院事,卒,年五十二。謚忠敏。著有《龜溪集》十二卷。見劉一止《知樞密院事沈公行狀》(《苕溪集》卷三○),《宋史》卷三七二有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鎮(zhèn)江丹陽人,字德廣。以鎮(zhèn)江府學(xué)內(nèi)舍生召對授官。累遷秘閣修撰。欽宗靖康中,知平江。高宗建炎初,苗傅、劉正彥兵變,東野與張浚共謀弭亂。以功超拜徽猷閣待制,入為工部侍郎、兼權(quán)建康府。從張浚平李成有功,任江淮等路制置發(fā)運使。奉祠,起知揚州,尋落職致仕卒。全宋文·卷三七七八
湯東野(?——一一三五),字德廣,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人。崇寧中召對稱旨,授衛(wèi)尉寺主簿,轉(zhuǎn)辟雍丞;除直秘閣、提舉秦鳳路常平。遷秘閣修撰。靖康中知平江,會苗傅、劉正彥作亂,與張浚協(xié)謀弭縫。以功拜徽猷閣待制,入為工部侍郎。再知平江,兼本路安撫使,進徽猷閣直學(xué)士,兼制置使。紹興初知揚州,兼淮南東路安撫使。紹興五年十二月卒。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九六,《宋史翼》卷七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1087—1146 【介紹】: 宋海州懷仁人,字茂老。讀書過目不忘,尤邃于《易》?;兆谡投暌陨仙嵘沁M士第。高宗建炎間出知平江府,以興利除害十七事揭于都市,百姓便之。除給事中,兼侍講。使金還,拜吏部尚書。岳飛收復(fù)襄漢,令松年籌劃守御事,條戰(zhàn)艦四利。除端明殿學(xué)士、簽書樞密院事。高宗征劉豫,命松年權(quán)參知政事,專治戰(zhàn)艦。以疾提舉洞霄宮卒。性廉潔,喜賓客。所舉皆一時聞人。秦檜秉政,松年至死不與通一書。全宋詩
胡松年(一○八七~一一四六),字茂老,海州懷仁(今江蘇贛榆)人。一說朐山(今江蘇連云港)人(《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三五)?;兆谡投辏ㄒ灰灰欢┥仙後尯?,補濰州教授。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知平江府(同上書卷三五)。紹興二年(一一三二),除給事中。四年,試吏部尚書,充端明殿學(xué)士、簽書樞密院事,權(quán)參知政事(同上書卷七三、七八、八二)。十六年卒,年六十?!?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七九有傳。今錄詩三首。全宋文·卷三八八○
胡松年(一○八七——一一四六),字茂老,海州懷仁(今江蘇贛榆西北)人。政和二年上舍釋褐,補濰州教授。改校書郎兼資善堂贊讀。遷中書舍人。累章言邊事,拂時相意,提舉宮觀。建炎四年,起復(fù)知平江府,加徽猷閣待制。紹興二年召為中書舍人,除給事中兼侍讀。遷工部、吏部尚書。四年七月除端明殿學(xué)士、簽書樞密院事。次年以疾提舉洞霄宮。十六年卒,年六十。秦檜秉政,松年獨鄙之,至死不通一書,世以此高之?!?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七九有傳。
人物簡介
江邈(?——一一四八),嚴州建德(今浙江建德東北)人。紹興中通判鄂州,入為宗正丞,歷監(jiān)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十三年,權(quán)吏部侍郎,同年充集英殿修撰,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紹興十八年卒。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四四、一四六、一四八、一五○、一五八等。
人物簡介
【介紹】: 宋越州新昌人,字光遠。石待旦七世孫。沉靜端潔,不妄言笑?;兆谛烷g進士。任平江主簿,嚴州教授,監(jiān)行在諸司糧料院,通判明州,知江陰軍卒。宋登科記考
越州新昌縣(今浙江紹興新昌)人。宣和三年(1121年)進士。累遷州通判。
人物簡介
【生卒】:1088—1154 【介紹】: 宋婺州金華人,字亨仲,號北山。高宗紹興二年進士。累遷監(jiān)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以秦檜所薦,不敢言和議之非。后充陜西分畫地界使,金欲盡取階、成、岷、鳳、秦、商六州,剛中力爭不從。改四川宣撫副使,選將屯守,蠲去雜稅,治理有方。檜怒其專擅,罷官,責居桂陽軍,再責濠州團練副使、復(fù)州安置,又徙封州。有《西征道里記》、《北山集》等。全宋詩
鄭剛中(一○八八~一一五四),字亨仲,一字漢章,號北山,又號觀如,婺州金華(今屬浙江)人。高宗紹興二年(一一三二)進士,授溫州軍事判官。六年,除樞密院編修官。八年,遷殿中侍御史。九年,為樞密行府參謀出諭京陜,歸除權(quán)禮部侍郎,尋兼詳定一司又兼權(quán)刑部侍郎。十年,除試禮部侍郎。十一年,擢樞密都承旨,為川陜宣諭使。十二年,遷川陜宣撫副使兼營田。十七年,以忤秦檜罷,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桂陽居住,徙復(fù)州、封州安置。二十四年卒,年六十七。有《北山集》三十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一八)。事見本集卷末附錄鄭良嗣《鄭公年表》,宋何耕《宋故資政殿學(xué)士鄭公墓志銘》,《宋史》卷三七○有傳。 鄭剛中詩,以清康熙三十六年鄭世成刻本(藏北京圖書館)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金華叢書》所收同治十一年永康胡鳳丹據(jù)康熙重刻本(簡稱金華叢書本)及《兩宋名賢小集·石羊山房集》等。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三八九一
鄭剛中(一○八八——一一五四),字亨仲,號北山,又號觀如,婺州金華(今浙江金華)人。紹興二年進士及第。授溫州軍事判官。八年九月,任監(jiān)察御史,同年十一月遷殿中侍御史。九年三月,充樞密行府參謀官。十一年四月,為寶文閣直學(xué)士、樞密都承旨。剛中初為秦檜薦于朝,檜主和議,剛中不敢言。金歸所占地,被檜遣為宣諭司參謀官;及還,除禮部侍郎、川陜宣諭使。改四川宣撫副使。治蜀有方,曾奏蠲雜征,請減成都府路對糴及宣撫司激賞錢。又屯兵營田,選將授任。秦檜怒其專擅,責桂陽軍居住。紹興十八年十一月再責濠州團練副使,復(fù)州安置;再徙封州。二十四年五月卒,年六十七。著有《北山文集》、《周易窺馀》、《經(jīng)史專音》、《左氏九六編》等。見何耕《宋故資政殿學(xué)士鄭公墓志銘》(《北山文集》卷末),《宋史》卷三七○本傳。
人物簡介
【生卒】:1089—1151 【介紹】: 宋延安人,字良臣,晚號清涼居士。家貧無產(chǎn)業(yè),年十八以敢勇從軍。徽宗宣和二年隨王淵鎮(zhèn)壓方臘。欽宗即位,遷武節(jié)大夫,以千卒敗李復(fù)數(shù)萬兵。高宗建炎三年,苗傅、劉正彥反,世忠率所部發(fā)平江,苗、劉敗遁,追擒之,送行在誅殺。授武勝昭慶軍節(jié)度使、浙西制置使,守鎮(zhèn)江。以八千眾阻十萬金兵渡江,與兀朮相持黃天蕩達四十八日。紹興初,鎮(zhèn)壓建安范汝為起事。四年,大破金人與劉豫之兵于大儀鎮(zhèn),時論以此舉為中興武功第一。六年,授京東淮東路宣撫處置使,置司楚州。在楚十余年,屢挫偽齊及金兵,金人不敢犯。十一年,與岳飛、張俊同被召入朝,任樞密使,解除兵權(quán)。世忠詆排和議,疏檜誤國。后罷為醴泉觀使,自此杜門謝客,絕口不言兵事,時跨驢攜酒,縱游西湖。岳飛冤獄,世忠獨詰檜曰:“‘莫須有’,何以服天下!”孝宗時追封蘄王,謚忠武。全宋詩
韓世忠(一○八九~一一五一),字良臣,延安(今屬陜西)人?;兆谛椭袕耐鯗Y討方臘。高宗即位,授平寇將軍,大敗金兵于黃天蕩。后為福建、江西、荊湖宣撫副使平范汝為亂。紹興四年(一一三四),擊敗金兵與劉豫入侵,授京東淮東路宣撫處置使,置司楚州,十馀年金兵不犯楚。秦檜為樞密使,罷為醴泉觀使,自此臥閑居家,自號清涼居士。二十一年卒,年六十三(《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六二)。孝宗朝追封蘄王,謚忠武。《宋史》三六四有傳。今錄詩二首。詞學(xué)圖錄
韓世忠(1089-1151) 字良臣。綏德(今屬陜西)人。著名抗金將領(lǐng)。秦檜迫害岳飛,舉朝無敢言者,獨韓世忠面詰秦檜誤國,為岳飛伸張。紹興和議后,閉口不言兵,杜門謝客,以家鄉(xiāng)清涼山為名,自號清涼居士。孝宗時追封蘄王,謚忠武。全宋文·卷三九七二
韓世忠(一○八九——一一五一),字良臣,晚號清涼居士,延安(今陜西延安)人,一說綏德(今陜西綏德)人。年十八從軍,從禦西夏,討方臘。宣和中官至嘉州防禦使。建炎初赴行在平苗、劉之亂。四年以浙西制置使守鎮(zhèn)江,獲黃天蕩大捷。紹興初平范汝為之反,四年大破金兵于大儀鎮(zhèn),時論以此為中興武功第一。歷京東、淮東路宣撫處置使,賜號揚武翊運功臣,加橫海、武寧、安化三鎮(zhèn)節(jié)度使,進太保,封英國公,兼河南北諸路招討使。秦檜收三大將兵權(quán),拜樞密使,罷為醴泉觀使,奉朝請,進封福國公。岳飛冤獄成,世忠獨面詰秦檜。改潭國公,封咸安郡王。久之,改鎮(zhèn)南、武安、寧國節(jié)度使。二十一年卒,年六十三,進拜太師,追封通義郡王。孝宗朝封蘄王,謚忠武,配饗高宗廟庭。見孫覿《咸安郡王致仕贈通義郡王韓公墓志銘》(《鴻慶居士集》卷三六),《宋史》卷三六四《韓世忠傳》。
人物簡介
【生卒】:1089—1142 【介紹】: 宋保安軍人,字平叔。劉延慶子。以父蔭補官?;兆谛烷g隨父鎮(zhèn)壓方臘起義,為鄜延路兵馬鈐轄。使遼失律,降官。高宗建炎中金兵逼揚州,以江淮制置使領(lǐng)兵阻擊,未戰(zhàn)即潰。遷太尉、淮南制置使,與韓世忠、張浚平定苗傅、劉正彥兵變。為江東宣撫使,屯江州,金兵渡江三日,仍不知,遂潰。紹興六年任江東淮西宣撫使,進屯廬州。偽齊軍侵濠、壽間,棄廬州而退。七年,被劾沈酣酒色、不恤國事,罷軍職。后加官少師,封揚國公。
人物簡介
【生卒】:1089—1142 【介紹】: 宋宗室,字叔問。趙德昭五世孫。徽宗大觀元年進士。警敏強記,工書。宣和初,充詳定《九域圖志》編修官。高宗建炎中試太常少卿,集《太常因革禮》八十篇。累遷徽猷閣直學(xué)士、知秀州,奉祠歸。有《崇蘭集》。全宋詩
趙子晝(一○八九~一一四二),字叔問,號西隱老人,燕王德昭五世孫?;兆诖笥^元年(一一○七)進士,授簽書大名府判官。累官憲州通判。宣和初,充詳定《九域圖志》編修官,遷刑部侍郎。南渡后,歷太常少卿,知秀州,奉祠以歸。高宗紹興十二年卒,年五十四。有《崇蘭集》二十卷,已佚,又有《肯綮錄》一卷行世。事見《北山集》卷三三《趙公墓志銘》,《宋史》卷二四七有傳。今錄詩三首。全宋文·卷三九七四
趙子晝(一○八九——一一四二),字叔問,燕懿王之后。中大觀元年進士第,為宗室第一。起家簽書大名府判官廳公事。后為刑部員外郎。南渡后以駕部員外郎召,遷左司員外郎、太常寺少卿,除徽猷閣待制、樞密都承旨,遷兵部侍郎。請外補,以徽猷閣直學(xué)士知秀州,明年知平江府。力請祠,提舉江州太平觀,寓止衢州凡七年。紹興十二年以疾告老,遷左中奉大夫致仕。是年卒,年五十四。著文集二十卷。見程俱《趙公墓志銘》(《北山集》卷三三),《宋史》卷二四七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1090—1155 【介紹】: 宋鎮(zhèn)江丹陽人,字慶善,號練塘?;兆谡桶四晟仙峒暗凇8咦诔?,授秘書省正字,遷太常博士。紹興四年,應(yīng)詔上疏言朝廷紀綱之失,為時宰所惡,主管太平觀。起知廣德軍,擢提點江東刑獄,歷知真州、饒州,所至有惠政。以忤秦檜,編管昭州卒。有《老莊本旨》、《周易通義》、《左氏通解》、《楚辭補注》及《考異》等。全宋詩
洪興祖(一○九○~一一五五),字慶善,號練塘,丹陽(今屬江蘇)人。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進士,為陳州商水主簿(《至順鎮(zhèn)江志》卷一八)。召試,授秘書省正字。高宗紹興四年(一一三四)應(yīng)詔上疏,為時宰所惡,主管太平觀。起知廣德軍,擢提點江東刑獄。歷知真州、徙饒州。因序故龍圖閣學(xué)士程瑀《論語注》,忤秦檜,編管昭州。二十五年卒(《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六九),年六十六。有《楚辭補注》等行于世?!?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三三有傳。全宋文·卷三九八九
洪興祖(一○九○——一一五五),字慶善,號練塘,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人。登政和八年上舍第,為湖州士曹。召試,授秘書省正字,后為太常博士。紹興四年,上疏言時政,為時宰所惡,主管太平觀。起知廣德軍,擢江東提刑,又歷知真、饒二州。時秦檜當國,言官爭彈劾以媚檜,興祖坐嘗作程瑀《論語解》序,語涉怨望,編管昭州。紹興二十五年卒,年六十六。次年復(fù)其官,特贈直敷文閣。興祖好古博學(xué),著有《周易通義》、《系辭要旨》、《春秋本旨》、《古文孝經(jīng)序贊》、《老莊本旨》、《韓子年譜》(存)、《楚辭補注》(存)等。見《宋史》卷四三三《儒林傳》三,《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六九等。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歙州歙縣人,字周佐。汪叔詹弟?;兆诖笥^三年進士。宣和初,為虞部郎,出知泗州,改知袁州,傳送軍糧,繕論城池。高宗建炎時,江西列城多失守,袁州獨全。紹興中,知舒州,貸民墾荒,頗有政績。終朝請大夫。全宋文·卷三七七八
汪希旦,字周佐,歙州歙縣(今安徽歙縣)人。登大觀三年進士第。宣和初,自虞部郎出知泗州,進秩直秘閣,又移知袁州。紹興中知舒州,終朝請大夫。見《新安志》卷七、八。
人物簡介
字文伯,西安人。為臨川糾曹。賊白氈笠破吉州。敏士與判官江山柴紱保城。岳飛至,欲奏以功。辭曰:“若爾守倅,必被罪。” 飛嘆服。繼知楚州,金欲取海州,圍甚急。詔敏士救之。與張子善謀攻淮陽,金必棄海州。已而果然。張浚奏其功,除淮南運判,移浙漕,終于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