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71—1142 【介紹】: 宋興化軍莆田人,字充美。哲宗紹圣四年進士。累知平陽府,革去蠹弊,及移京畿提點刑獄,人皆牽衣泣送之。欽宗靖康初,以中大夫直秘閣,再領(lǐng)平陽,為民擁戴。官終秘閣修撰。
全宋文·卷三○五四
林積仁(一○七一——一一四二),字充美,莆田(今福建莆田)人。紹圣四年進士,補建昌南城主簿,調(diào)建州司理,甌寧令,徙北??h。擢廣濟河輦運,遷提舉江南西路常平。宣和六年,改提舉河?xùn)|路常平,轉(zhuǎn)中奉大夫、監(jiān)察御史,知平陽,移京師提點刑獄。靖康元年復(fù)知平陽。累官秘閣修撰、知筠州。后三更祠秩,紹興九年起為廣南東路計度轉(zhuǎn)運副使。十二年卒,年七十二。見林光朝《林公行狀》(《艾軒集》卷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71—1139 【介紹】: 宋滄州樂陵人,徙齊州,字元直。哲宗紹圣元年進士?;兆跁r累官河北都轉(zhuǎn)運使。高宗即位,除知揚州,改江東安撫制置使兼知揚州。建炎三年,苗傅、劉正彥兵變,與張浚倡議勤王。拜右相,進航海避金兵之策,尋罷相。紹興元年復(fù)任左相,力傾秦檜,罷檜右相,遂獨秉政,屢請興師復(fù)中原。然挾私用人,排斥李綱、趙鼎等主戰(zhàn)派。曾立江、浙、湖南諸路月椿錢,大為東南患。卒謚忠穆。有《忠穆集》。
全宋詩
呂頤浩(一○七一~一一三九),字元直,世居滄州樂陵(今山東樂陵西南),五世祖官于齊州,遂為齊州(今山東濟南)人。哲宗紹圣元年(一○九四)進士。歷成安尉,密州司戶參軍,邠州教授?;兆谛湍┭嗌街?,以轉(zhuǎn)輸功累官河北都轉(zhuǎn)運使。以病辭,提舉崇福宮。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起知揚州。三年,金人犯揚州,拜同簽書樞密院事、江淮兩浙制置使,改江南東路安撫制置使兼知建康府。未幾,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御營使(《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二○、二一、二二)。四年,罷充醴泉觀使,旋為建康府路安撫大使,兼知池州(同上書卷三二、三四)。紹興元年(一一三一),以江東安撫制置大使兼宣撫淮南,旋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知樞密院事(同上書卷四四、四九)。三年罷,提舉臨安府洞霄宮(同上書卷六八)。五年,為荊南路安撫制置大使兼知潭州(同上書卷九四)。六年十二月,改兩浙西路安撫制置大使兼知臨安府(同上書卷一○七)。八年,因疾充醴泉觀使(同上書卷一一八)。九年卒,年六十九。贈秦國公,謚忠穆。有《忠穆集》十五卷,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八卷?!?a target='_blank'>景定建康志》卷四八、《宋史》卷三六二有傳?!晤U浩詩,以《四庫全書》本為底本,酌校他書,與新輯集外詩合編為一卷。
全宋文·卷三○四二
呂頤浩(一○七一——一一三九),字元直,齊州(治今山東濟南)人。紹圣元年進士,歷密州司戶參軍、邠州教授、宗子博士、太府少卿、河北轉(zhuǎn)運副使、都轉(zhuǎn)運使。高宗即位,除知揚州。建炎三年,拜同簽書樞密院事、江淮兩浙制置使,改江東安撫制置使兼知江寧府。苗傅等為逆,浩率兵勤王,擢尚書右仆射、中書侍郎兼御營使,改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次年,以與趙鼎不協(xié),罷為醴泉觀使。尋除江東安撫制置大使兼知池州。平李成、張琪之亂。紹興元年拜少保、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知樞密院事,都督江淮荊浙諸軍事,開府鎮(zhèn)江。三年,為侍御史辛炳等所劾,罷相,提舉洞霄宮。五年知潭州,八年知建康。九年卒,年六十九,后謚曰忠穆。著有《忠穆集》、《呂忠穆公奏議》。見《宋史》卷三六二本傳,《宋宰輔編年錄》卷一四、一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72—1144 【介紹】: 宋常州江陰人,徙丹陽,字魯卿。葛書思子。哲宗紹圣四年進士。累遷太常卿兼諭德,采春秋戰(zhàn)國以來歷代太子善惡成敗之跡,日進數(shù)事。除國子祭酒。歷知汝、湖、鄧州,遭朱勔誣告罷歸。高宗建炎中復(fù)知湖州,歲大饑,發(fā)官廩賑濟于民。紹興中請祠歸。卒謚文康。有《丹陽集》。
全宋詩
葛勝仲(一○七二~一一四四),字魯卿,常州江陰(今屬江蘇)人(《宋史》作丹陽人,誤。丹陽是其晚年寓居,見本集卷二一《里中無居寓丹陽縣書懷》)。哲宗紹圣四年(一○九七)進士。元符二年(一○九七),官杭州司理參軍。徽宗建中靖國元年(一一○一),為兗州教授。崇寧二年(一一○三),入為太學(xué)正。大觀元年(一一○七),充提舉議歷所檢討,兼宗正丞。二年,遷禮部員外郎,以事責(zé)知歙州休寧。政和三年(一一一三),召復(fù)原職。四年,擢國子司業(yè)。六年,除國子祭酒,以言事落職提舉江州太平觀。宣和元年(一一一九),起知汝州,因拒宦官李彥括田,徙湖州。六年,移鄧州,以在湖州時忤朱勔,落職食祠祿。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起再知湖州。紹興元年(一一三一),致仕歸。十四年,卒,年七十三,謚文康。有《丹陽集》八十卷、外集二十卷,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二十四卷,其中詩七卷。事見本集卷末附其婿章倧《文康葛公行狀》,《宋史》卷四四五有傳?!「饎僦僭?,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參校殘本《永樂大典》。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三○六四
葛勝仲(一○七二——一一四四),字魯卿,常州江陰(今江蘇江陰)人,書思子。登紹圣四年進士第。元符三年中宏詞科,為第一,除兗州教授。差提舉議歷所檢討官兼宗正丞,遷禮部員外郎。以議原廟事得罪,責(zé)知休寧縣。復(fù)召為禮部員外郎,權(quán)國子司業(yè),遷太常少卿,徙太府少卿,除國子祭酒。尋知汝州,改湖州,徙鄧州,罷。建炎中復(fù)知湖州,官至顯謨閣待制,紹興初乞祠歸,十四年卒,年七十三,謚文康。著有《丹陽集》八十卷、外集二十卷、續(xù)編《太常因革禮》?!?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四五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32 【介紹】: 宋徽州休寧人,字公弼。哲宗元符三年進士。高宗建炎初提點京畿刑獄,加直秘閣,知南京。南京陷,劉豫因使為守。唐佐與宋汝為密疏其虛實,遣人持蠟書告于朝,事泄被害。
全宋詩
凌唐佐(?~一一三二),字公弼,休寧(今屬安徽)人。哲宗元符三年(一一○○)進士,授大名府司戶參軍,調(diào)夏津縣令。入為敕令所詳定官,歷提舉京畿、江東常平,知嚴州,以劾罷。高宗建炎初,起提點京畿刑獄。三年(一一二九),知南京。金人立劉豫,使為守,唐佐與宋汝為密遣人持蠟書告于朝,紹興二年(一一三二)事泄被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五九)。宋《新安志》卷七、《宋史》卷四五二有傳。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三三五五
凌唐佐(?——一一三二),字公弼,徽州休寧(今安徽休寧)人。元符三年登進士第。政和初,為朝散郎、權(quán)發(fā)遣提舉江南東路常平公事。建炎初,提點京畿刑獄,三年加直秘閣、知南京。南京陷,劉豫因使為守。唐佐與宋汝為等密疏其虛實,遣人歸報。事泄,為劉豫所害,時紹興二年。有言其事于朝者,詔贈徽猷閣待制。著《易解》一卷。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五九、《宋史》卷四五二《忠義傳七》、《新安志》卷七、《新安文獻志》卷六四。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32 【介紹】: 宋宗室,字伯山,號鑒堂居士。趙德昭五世孫?;兆诔鐚幬迥赀M士。宣和間知淮寧府。汴京失守,起兵勤王。傳檄中外,止諸路毋受張邦昌偽赦。又移書責(zé)張邦昌逆節(jié)。高宗即位,請放諸路常平積欠錢,并建三屯之議,以張收復(fù)聲勢。除延康殿學(xué)士、知鎮(zhèn)江府。建炎二年,坐事謫居南雄州。有《朝野遺事》。
全宋文·卷三八八一
趙子崧(?——一一三二),字伯山,燕懿王五世孫。登崇寧五年進士第。宣和間,官至宗正少卿,除徽猷閣直學(xué)士、知淮寧府。汴京失守,與翁彥國等同盟起兵勤王,康王命充大元帥府參議官、東南道都總管。高宗即位,除延康殿學(xué)士、知鎮(zhèn)江府、兩浙路兵馬鈐轄。后以罪降單州團練副使,謫居南雄州。紹興二年卒于貶所?!?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四七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74—1138 【介紹】: 宋建州崇安人,字康侯。胡淵子。哲宗紹圣四年進士。歷太學(xué)博士、提舉湖南、成都學(xué)事,以不肯阿附,為蔡京、耿南仲所惡。高宗即位,為給事中、中書舍人,上《時政論》二十一篇,力陳恢復(fù)方略。旋以疾求去,不允,除兼侍讀,專講《春秋》。后因反對重用朱勝非去職,提舉宮觀。卒謚文定。有《春秋傳》、《資治通鑒舉要補遺》等。
全宋詩
胡安國(一○七四~一一三八),字康侯,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寅父。哲宗紹圣四年(一○九七)進士。除江陵府學(xué)教授,為太學(xué)博士。徽宗崇寧五年(一一○六),通判成德軍。政和元年(一一一一),提舉成都府路學(xué)事。宣和元年(一一一九),提舉江南東路學(xué)事。欽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除中書舍人,以右文殿修撰知通州。高宗紹興元年(一一三一),除給事中。五年,提舉江州太平觀。八年,卒,年六十五。謚文定。有《春秋傳》傳世。文集十五卷、《資治通鑒法要補遺》一百卷,皆已佚。事見《斐然集》卷二五《先公行狀》,《宋史》卷四三五有傳。今錄詩二十二首。
全宋文·卷三一四六
胡安國(一○七四——一一三八),字康侯,建寧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年二十四中紹圣四年進士,哲宗親擢第三。為太學(xué)博士,足不躡權(quán)門。提舉湖南學(xué)事,除通判成德軍。政和元年,除提舉成都學(xué)事。父沒終喪,稱疾不仕。除屯田郎、太常少卿、起居郎,皆辭。朝旨屢趣行,除中書舍人,賜三品服。出為右文殿修撰、知通州。紹興元年,除給事中,尋兼侍讀。落職提舉仙都觀。五年,除徽猷閣待制、知永州,辭。提舉江州太平觀,令纂修所著《春秋傳》(存)。除知永州,辭,復(fù)提舉江州太平觀,進寶文閣直學(xué)士。八年四月卒,年六十五。詔贈四官,謚曰文定。著有文集十五卷,《資治通鑒舉要補遺》一百卷。見胡寅《先公行狀》(《斐然集》卷二五),《宋史》卷四三五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34 【介紹】: 宋開封陳留人,字子我,號七里先生。江休復(fù)孫。欽宗靖康元年,以薦賜同進士出身。除承務(wù)郎、諸王府贊讀。上書辨宣仁后誣謗,遭黜,渡江寓居桐廬之鸕鶿源。高宗建炎初召為兵部員外郎。紹興三年,權(quán)太常少卿。有《自然庵集》。
全宋詩
江端友(?~一一三四),字子我,開封(今屬河南)人。鄰幾孫,端禮弟。早年隱居,不赴科舉(《景迂生集》卷一九《壽昌縣君劉氏墓志銘》)。欽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賜同進士出身(《宋會要輯稿》選舉三四之四二),為諸王府贊讀。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官兩浙福建路撫諭使。紹興二年(一一三二),主管江州崇道觀。四年,卒于溫州(《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六、七、五八、七四)。有《七里先生自然集》七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二○),已佚。今錄詩六首。
全宋文·卷二九一九
江端友(?——一一三四),字子我,自號七里先生,陳留(今河南開封)人。初隱居不仕,靖康元年,以吳敏薦其素有高行,詔賜同進士出身,除承務(wù)郎、諸王府贊讀。上書辯宣仁誣謗,遭黜。建炎元年七月,召為兵部員外郎,改禮部,遷太常少卿。紹興二年請祠,主管臺州崇道觀。次年,以祠部員外郎、兼權(quán)太常少卿主管溫州神主。紹興四年卒,年六十馀。著有《自然庵集》。見《宋會要輯稿》選舉九之一七、禮一一之四、禮一五之一二,《宋史翼》卷一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建州崇安人,字叔圭。初舉八行,游上庠。與龔深之以學(xué)《》著名。后隱居,徵召不赴。徽宗政和中舉遺逸,三聘不起,賜號少微先生。有《通鑒節(jié)要》。
全宋詩
江贄,字叔圭,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初游上庠,以《》學(xué)著名。學(xué)士蘇德輿薦其賢,召赴闕,不就?;兆谡椭刑嘏e遺逸,三聘不起,賜號少微先生。清嘉慶《崇安縣志》卷八有傳。
孫沂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二九一五
孫沂,號練江居士,政和時常州江陰(今江蘇江陰)人。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三一三三
謝克家(?——一一三四),字任伯,上蔡(今河南上蔡)人。紹圣四年進士。建炎初為翰林學(xué)士、知制誥,坐嘗事偽庭落職。二年,試尚書吏部侍郎。三年,試兵部侍郎,罷知泉州,四年為參知政事。紹興元年乞祠,提舉臨安洞霄宮。三年,復(fù)知泉州,移平江府,又知臺州。四年,以資政殿學(xué)士知衢州,卒。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五、六、一六、二六、二八、三六、四一、四八、六四、七○、七八及《全宋詞》第二冊第七一五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鄆城人。徽宗政和間,聚眾起義,活動于河北、山東一帶,攻克十郡。相傳結(jié)寨梁山泊。起義軍所向披靡,官軍不敢攖其鋒。時知亳州侯蒙上書朝廷,建議赦過招降,使鎮(zhèn)壓方臘以自贖。宣和三年二月,中海州知州張叔夜伏擊,遂降。其事跡被編入宋人話本中流傳,后施耐庵據(jù)以作《水滸傳》,影響甚廣。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張孝純,字永錫,滕縣(今山東滕縣)人。哲宗元祐間進士。徽宗大觀元年(一一○七)通判濱州(《宋會要輯稿》方域五之二九)。政和四年(一一一四)為河北路轉(zhuǎn)運判官(同上書崇儒二之二五),移永興軍路。宣和五年(一一二三)以龍圖閣直學(xué)士、通議大夫為河?xùn)|路經(jīng)略安撫使,兼知太原府(《山右石刻叢編》卷一八《圣母廟謝雨文》),金兵陷太原時被俘。金人扶立劉豫,任為丞相。致仕,卒謚安簡。事見《中州集》卷九、《南宋書》卷一三。今錄詩三首。
中州集
孝純,字永錫,滕陽人。宣和末,知太原。國兵圍守踰年,人相食幾盡,乃下。朝廷憐其忠,換相職,后以相齊致仕。汴京建行臺,起為左丞相。踰年得請歸鄉(xiāng)里。二兄尚安健,鄉(xiāng)人為作三老圖。薨,謚安簡。子公藥,字元石,昌武軍節(jié)度副使致仕。孫觀,字彥國,世為文章家。曾孫厚之,字茂??,承安二年進士。
全宋文·卷二八七九
張孝純,字永錫,徐州滕縣(今山東滕縣)人。元祐進士。大觀元年通判濱州,政和四年為河北轉(zhuǎn)運判官,移永興軍路。宣和五年為河?xùn)|經(jīng)略安撫使兼知太原府,七年,金兵分道攻宋,仍堅守太原,拒絕招降。靖康元年九月城破,為金所執(zhí),不能屈,遂禮之,送還鄉(xiāng)里。建炎四年,金人立偽齊,以之為尚書右丞相,遂失晚節(jié)。紹興九年致仕歸里,卒。見《宋會要輯稿》方域五之二九、崇儒二之二五,《三朝北盟會編》卷五三,《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三、三三、三七、四五,《南宋書》卷一三,《宋史》卷二三《欽宗紀》。
方孟卿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二九七二
方孟卿(?——一一三七),字正夫,饒州德興(今江西德興)人。崇寧五年進士。建炎初為淮南江浙荊湖制置發(fā)運判官,知建州,遷兩浙轉(zhuǎn)運副使。紹興元年擢右司諫,二年權(quán)尚書兵部侍郎,易吏部侍郎,提舉江州太平觀。五年復(fù)集英殿修撰,六年知湖州,旋以徽猷閣待制提舉江州太平觀,次年卒。著有奏議十卷。見《宋會要輯稿》職官四二之五二,《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三六、三九、四七、四九、五○、五五、五六、八五、九九、一○九,《楚紀》卷五二,雍正《江西通志》卷四九、八七。
黃沔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興化軍仙游人,字朝宗。哲宗元符三年進士。徽宗甚賞識之,稱其為江南豪士。官至秘閣修撰。
全宋文·卷二九八九
黃沔,徽宗時人。按《莆陽文獻傳》卷二○、道光《福建通志》卷一四八、《仙溪志》載:黃沔,字朝宗,仙游人,元符三年進士。徽宗奇其才,稱之為江南豪士。歷任江淮荊湖福建廣南等路提舉坑冶司,官至秘閣修撰。疑即此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洪州分寧人,字嗣深。黃廉子。哲宗元祐六年進士。累官廣東轉(zhuǎn)運判官,兼提舉市舶。以疏言嶺表所產(chǎn)不足以奉玉食被免官,未幾復(fù)職,遷戶部尚書致仕。有文集、奏議、《春秋講義》等。
全宋詩
黃叔敖(?~一一三八),字嗣深,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進士。官廣東轉(zhuǎn)運判官,徙提點荊湖北路刑獄。高宗紹興四年(一一三四),提舉臨安府洞霄宮(《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之一四)。以通議大夫致仕。八年,卒(《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七七)。事見清雍正《江西通志》卷四九、六六。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二九二一
黃叔敖(一○六六——一一三八),字嗣深,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廉幼子,庭堅從弟。元祐六年登進士第,為封丘縣主簿。政和中為廣東轉(zhuǎn)運判官兼提舉市舶,移湖南。宣和中官吏部郎中,除直秘閣、直顯謨閣,為河北轉(zhuǎn)運副使。靖康末直徽猷閣、知襄陽府。建炎初,以遇盜委棄城守,落職,降充監(jiān)當(dāng)。后為中書門下省檢正官,復(fù)直徽猷閣。紹興元年,詔以叔敖「文學(xué)吏事皆有可觀」,除給事中,又兼侍讀。二年,遷戶部侍郎,仍兼侍讀,提領(lǐng)榷貨務(wù)、兼修政局詳議官。尋遷戶部尚書。四年,御史劾其職業(yè)不修,降充徽猷閣待制、奉祠。八年五月卒,年七十三。有文集及奏議二十卷、《春秋講義》五卷。見《山谷別集》卷九《叔父給事行狀》,黃?《山谷先生年譜》卷一,《楚紀》卷五二,《宋會要輯稿》選舉三三之三四、三七,《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五、九、二四、五○、五四、五六、七七、一一九,《宋史》卷二○二《藝文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