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野人  拼音:yě rén
1.未開化的蠻人。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jì)要。卷一一九。云南七。麻里長官司》:「野人者在二長官司界外,赤發(fā)黃睛,樹皮為衣,夜宿樹上,丑惡兇悍。逢人即殺,無酋長約束?!?br />2.居處村野的平民。《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與之塊,公子怒,欲鞭之?!埂睹献?。滕文公上》:「夫滕壤地褊小,將為君子焉?將為野人焉?無君子莫治野人,無野人莫養(yǎng)君子?!?br />3.稱粗野無禮的人?!都t樓夢》第五二回:「比如方才說話,雖是背地里,姑娘就直叫他的名字,在姑娘們就使得,在我們就成了野人了?!?/div>
《漢語大詞典》:野婆
指猿類動(dòng)物。 宋 周密 齊東野語·野婆:“ 邕 宜 以西, 南丹 諸蠻,皆居窮崖絶谷間。有獸名野婆,黃髮椎髻,跣足裸形,儼然一媼也。上下山谷如飛猱。自腰以下,有皮纍垂蓋膝,若犢鼻。力敵數(shù)壯夫,喜盜人子女……其羣皆雌,無匹偶,每遇男子,必負(fù)去求合?!?明 李時(shí)珍本草綱目·獸四·猩猩:“又 羅愿 爾雅翼云:古之説猩猩者,如豕,如狗,如猴;今之説猩猩者,與狒狒不相遠(yuǎn)。云如婦人,被髮袒足……據(jù) 羅 説,則似乎后世所謂野女、野婆者也,豈即一物耶?”
分類:動(dòng)物
《國語辭典》:族類(族類)  拼音:zú lèi
1.同族?!蹲髠?。成公四年》:「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楚雖大,非吾族也?!埂妒酚洝>砥甙?。春申君傳》:「人民不聊生,族類離散,流亡為仆妾者,盈滿海內(nèi)矣?!?br />2.同類。《周禮。春官。鐘師》漢。鄭玄。注:「玄謂以文王、鹿鳴言之,則九夏皆詩篇名,頌之族類也?!埂稘h書。卷九九。王莽傳下》:「宗屬為皇孫,爵為上公,知寬等叛逆族類,而與交通。」
《國語辭典》:外族  拼音:wài zú
1.母親或妻子的父母家的同族。唐。盧綸 送內(nèi)弟韋宗仁歸信州覲省詩:「常嗟外族弟兄稀,轉(zhuǎn)覺心孤是送歸。」《資治通鑒。卷一六三。梁紀(jì)十九。簡文帝大寶元年》:「又禁人偶語,犯者刑及外族?!?br />2.異族。
《漢語大詞典》:荒夷
古時(shí)對海疆、邊陲地區(qū)的居民或民族的泛稱。 三國 魏 阮籍 《采薪者歌》:“ 留侯 起亡虜,威武赫荒夷?!?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686' target='_blank'>《文選·盧諶〈贈(zèng)崔溫〉詩》:“ 李牧 鎮(zhèn)邊城,荒夷懷南懼?!?李善 注引史記:“ 李牧 者 趙 之北邊良將也,常 代雁門 ,備 匈奴 ?!?宋 冉琇 《秦吉了》詩:“一朝不終惠,零落投荒夷?!?/div>
《漢語大詞典》:旃毳
(1).指鳥獸毛制成的衣服。 宋 田況 儒林公議卷下:“其民雖瘃墮寒冽,非旃毳不御,然有衣服染績矣。”
(2).指我國古代北方地區(qū)住氈帳衣毳衣、以畜牧業(yè)為主的民族。 清 曹寅 《暢春苑張燈賜宴歸舍恭紀(jì)》詩之二:“遐荒旃毳仰陶甄,筐篚微忱切下臣?!?/div>
《漢語大詞典》:白衣民族
朝鮮 民族的代稱。 朝鮮 人常穿白衣,故稱。 楊朔 《三千里江山》頭:“二十世紀(jì)初, 日本 吞并了 朝鮮 ,這個(gè)白衣民族從此便失去了自由。”
《國語辭典》:獨(dú)立(獨(dú)立)  拼音:dú lì
1.獨(dú)自站立?!墩撜Z。季氏》:「嘗獨(dú)立,鯉趨而過庭?!?br />2.孤立無所依靠。文選。李密〈陳情表〉:「煢煢獨(dú)立,形影相吊?!?br />3.特立、超群?!稘h書。卷九七。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傳》:「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dú)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4.不倚靠他人而能自立?!盾髯印H逍А罚骸付鴰煼ㄕ?,所得乎情,非所受乎性,不足以獨(dú)立而治?!?/div>
《國語辭典》:契丹  拼音:qì dān
中國古代東胡族的一支。原居于今遼河上游西剌木倫河一帶,所屬分八部。唐時(shí)耶律阿保機(jī)并合各部,統(tǒng)有今蒙古、東北、熱河、察哈爾、綏遠(yuǎn)及河北北部,自號為王,建國號為遼。宋時(shí)為金所滅。
《國語辭典》:匈奴  拼音:xiōng nú
中國秦漢時(shí)北方強(qiáng)大的游牧民族,由古文獻(xiàn)可推出夏朝時(shí)稱為「獯鬻」,周朝時(shí)稱為「獫狁」、「獫狁」。戰(zhàn)國時(shí),分布于秦、趙、燕以北的地區(qū)。秦朝時(shí),為大將軍蒙恬所敗而北徙。楚漢之際,統(tǒng)治大漠南北。東漢時(shí),分為南、北二匈奴,后來北匈奴陸續(xù)西遷,進(jìn)入中亞、歐洲之地。南北朝后,「匈奴」之名不復(fù)見于中國史籍。也稱為「葷粥」、「葷允」、「獯戎」。
《漢語大詞典》:葉葉(葉葉)
(1).世世;代代。《隸釋·漢先生郭輔碑》:“葉葉昆嗣,福祿茂止?!?寧調(diào)元 《燕京雜詩》之五:“人情葉葉都如此,世路悠悠古所難。”如: 漢 民族自 南宋 播遷,遭異族壓迫;避到海隅,無日不圖光復(fù)舊物,重樹 漢 幟。以是葉葉相承,保留著民族復(fù)興的傳統(tǒng),和許多秘密的結(jié)社。
(2).片片。 唐 王建 《宮詞》之十七:“羅衫葉葉繡重重,金鳳銀鵝各一叢。” 宋 晏殊 《清平樂》詞:“金風(fēng)細(xì)細(xì),葉葉梧桐墜?!?清 納蘭性德 《采桑子》詞:“幾竿修竹三更雨,葉葉蕭蕭?!?/div>
《國語辭典》:自治  拼音:zì zhì
1.自己處理自己的事務(wù),含有能約束自己行為之意。《三國志。卷一二。魏書。崔毛徐何刑鮑司馬傳。毛玠》:「用人如此,使天下人自治,吾復(fù)何為哉!」
2.實(shí)行民主政治,在各地方由選舉產(chǎn)生權(quán)力機(jī)構(gòu),管理地方事務(wù)。如:「民族自治」、「自治團(tuán)體」。
《國語辭典》:胡馬(胡馬)  拼音:hú mǎ
1.泛指大陸西北地區(qū)所產(chǎn)的馬?!段倪x。蘇武。詩四首之二》:「胡馬失其群,思心常依依?!?br />2.胡人的兵馬、軍隊(duì)?!稘h書。卷九四。匈奴傳下。贊曰》:「胡馬不窺于長城,而羽檄不行于中國,不亦便于天下乎!」《文選。鄒陽。上書吳王》:「胡馬遂進(jìn),窺于邯鄲?!?/div>
《國語辭典》:戎狄  拼音:róng dí
舊指居于西北邊境外的野蠻民族?!蹲髠?。閔公元年》:「戎狄豺狼,不可厭也?!埂段倪x。潘勖。冊魏公九錫文》:「遂定邊城,撫和戎狄,此又君之功也。」
《國語辭典》:胡笳  拼音:hú jiā
樂器名,吹管樂器。漢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一帶,是漢、魏鼓吹樂中的主要樂器。因最初為胡人捲蘆葉吹之以作樂,故稱為「胡笳」。
《漢語大詞典》:高車(高車)
(1).古代車篷高、供立乘的車。釋名·釋車:“高車,其蓋高,立乘之車也。”晉書·輿服志:“車,坐乘者謂之安車,倚乘者謂之立車,亦謂之高車。”
(2).高大的車。貴顯者所乘。東觀漢記·郭丹傳:“﹝ 郭丹 ﹞自去家十二年,果乘高車出 關(guān) ,如其志焉?!?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后漢書·鄭玄傳》:“昔 東海 于公 僅有一節(jié),猶或戒鄉(xiāng)人侈其門閭,矧乃 鄭公 之德,而無駟牡之路!可廣開門衢,令容高車?!苯柚纲F顯者。 唐 皎然 《詠史》:“借問高車與珠履,何如卑賤一書生?”
(3).古代民族名。初號 狄歷 ,也稱 敕勒 、 鐵勒 、 高車 、 丁零 。所乘車,車輪高大。參閱魏書·高車傳、新唐書·回鶻傳上。
(4).復(fù)姓。 北魏 有 高車門 。見魏書·庾業(yè)延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