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187,分1746頁顯示
上一頁 196 197 198 199 200 202 203 204 205 下一頁
其它辭典
范應(yīng)鈴(字 旗叟、旂叟 清敏 號 西堂 )方世京(字 可大 號 可庵 )何洪(號 梅境 )黃敏德(號 存庵 )梁該(字 如佳、博甫 號 石峰 )王義(字 宜之 號 都統(tǒng) )魏璠(字 邦彥 號 玉峰 )夏元鼎(字 宗禹 號 云峰散人、西城真人 )張侃(字 直夫 號 拙軒 )包恢(字 宏父、道夫 號 宏齋 文肅 )程公許(字 季與、希穎、希潁 號 滄洲 世稱 滄洲先生 )施氏釋圓悟(號 枯崖 )汪綱(字 仲舉 號 恕齋 )英上人(號 木庵 )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隆興豐城人,字旗叟。寧宗開禧元年進(jìn)士。調(diào)永興尉,知崇仁縣,皆有嘉聲。為廣西提點(diǎn)刑獄,奏免丁錢。召為金部郎官,入言朝政,語多讜直。后出為湖南轉(zhuǎn)運(yùn)判官兼安撫事。官終大理少卿,卒謚清敏。有《西堂集》、《對越集》。
全宋詩范應(yīng)鈴,字?jǐn)幺?,號西堂,豐城(今屬江西)人。寧宗開禧元年(一二○五)進(jìn)士。歷知永新、崇仁縣,通判撫州、蘄州,知吉州、廣西、浙東提刑。官至大理少卿。有《西堂集》,已佚。事見清雍正《江西通志》卷五○,《宋史》卷四一○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七○二○范應(yīng)鈴,字?jǐn)幺?,號西堂,隆興府豐城(今江西豐城)人。開禧元年舉進(jìn)士,調(diào)永新尉、衡州錄事,改知崇仁縣。歷撫州、蘄州通判,知吉州,廣西提刑,金部郎官,遷尚左郎官。尋為浙東提刑,改直秘閣、江西提舉常平。遷軍器監(jiān),授直寶謨閣、湖南轉(zhuǎn)運(yùn)判官兼安撫司,直煥章閣,擢大理少卿,卒,謚清敏。《宋史》卷四一○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81—1229
【介紹】:
宋興化軍莆田人,字可大,號可庵。方廷實(shí)孫。以父任為藤州潭津尉,歷知長樂、玉山縣,均有治績。累官至岳州通判,時民間有巨訟,州縣有難事,必曰非方通判不可。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嚴(yán)州淳安人,號梅境。第進(jìn)士。寧宗慶元間知新淦縣,為政崇尚禮教。邑境大疫,置惠民局,敦請良醫(yī)以治之。又置養(yǎng)濟(jì)院,收民之無依者。
全宋詩何洪,號梅境,淳安(今屬浙江)人。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進(jìn)士,知浦城縣。事見明嘉靖《淳安縣志》卷一○、一七、嘉靖《建寧府志》卷五。
人物簡介
全宋詩黃敏德,號存庵。孝宗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知句容縣(《景定建康志》卷二七)。寧宗開禧元年(一二○五)由福建提舉市舶任罷(《宋會要輯稿》職官七四之一九)。今錄詩四首。
全宋文·卷六四○八黃敏德,號存庵,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淳熙十四年以承議郎知句容縣。開禧初官福建提舉市舶,尋以臣僚言「貪饕鄙猥」,罷與祠祿。見《句容金石記》卷五,《宋會要輯稿》職官七四之一九,《宋詩紀(jì)事》卷五六。
人物簡介
全宋詩梁該,字如佳,號石峰,東莞(今屬廣東)人。寧宗嘉定七年(一二一四)進(jìn)士。知醴陵縣,通判欽州。民國《東莞縣志》卷五四有傳。
全粵詩·卷二九梁該,字如佳,一字博甫,號石峰。東莞人。梁文奎從子。長于記問,人稱“書笥”。宋寧宗嘉定七年(一二一四)進(jìn)士,歷官醴陵縣令、欽州通判,皆有德政。明張二果崇禎十二年《東莞縣志》卷一二、清郭文炳康熙二十八年《東莞縣志》卷一二有傳。詩二首。
全宋文·卷七四二三梁該,廣州東莞(今廣東東莞)人,嘉定七年進(jìn)士。紹定二年知醴陵縣,后遷欽州通判。見《廣東文徵》卷五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81—1249
【介紹】:
金元間真定寧晉人,字宜之。有膽智,讀書知大義。金末,縣人推為長,攝縣事,號都統(tǒng)。率眾降于蒙古木華黎,授寧晉令。時兵亂,廢農(nóng)耕,人相食。義率眾保縣東澤中小堡瀝城,全活甚眾。屢敗金兵,先后攻克趙、冀、深等州,升深州節(jié)度使。守束鹿,破金將武仙兵,積功累官安武軍節(jié)度使,行深、冀二州元帥府事。乃布教令,招集散亡,勸率種藝,深、冀之間生產(chǎn)漸有起色。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81—1250
【介紹】:
金元間弘州順圣人,字邦彥,號玉峰。金宣宗貞祐三年進(jìn)士,補(bǔ)尚書省令史。論將相非人等事,大臣不悅。遷朝列大夫、翰林修撰,使武仙,激使進(jìn)兵,不應(yīng)。金亡家居。蒙古海迷失后三年,應(yīng)忽必烈召,至和林,條陳三十余事,舉名士六十余人。旋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溫州永嘉人,字宗禹,號云峰散人、西城真人。博覽群書,屢試不第。理宗寶慶中為小校武官,后棄官入道。有《陰符經(jīng)講義》、《崔公藥鏡箋》等。
全宋詩夏元鼎(一一八一~?),字宗禹,號云峰散人、西城真人,永嘉(今浙江溫州)人。曾參與開禧北征。屢試不第。寧宗嘉泰二年(一二○二),入應(yīng)純之幕。嘉定十三年(一二二○),往龍虎山設(shè)醮受箓,時年四十。有《南岳遇師本末》、《蓬萊鼓吹》傳于世。事見《南岳遇師本末》、《蓬萊鼓吹》附錄。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六九三八夏元鼎,字宗禹,號云峰散人,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博極群書,屢試不第。開禧中應(yīng)辟于江淮制置司幕,出入兵間。年未五十,棄官入道。著有《黃帝陰符經(jīng)講義圖說》四卷(存)、《紫陽真人悟真篇講義》七卷(存)、《崔公入藥鏡箋》、《金丹詩訣》二卷(存),及《南岳遇師本末》一卷(存)、《蓬萊鼓吹》一卷(存)。見所撰《南岳遇師本末》,真德秀《悟真篇講義序》(該書卷首),《蓬萊鼓吹·附錄》,《宋詩紀(jì)事》卷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揚(yáng)州人,寓居吳興,字直夫。張巖子。歷官上虞丞。父以諂媚權(quán)奸,為世詬病,侃獨(dú)志趣蕭散,浮沈末僚。與趙師秀、周文璞等游,皆恬靜不爭之士。為詩清雋圓轉(zhuǎn),時有閑淡之致。有《拙軒集》。
全宋詩張侃,字直夫,號拙軒,祖籍大梁(今河南開封),徙家揚(yáng)州,高宗紹興末渡江居湖州(今屬浙江)。巖子。據(jù)集中詩文,知其于寧宗嘉定十四年(一二二一)監(jiān)常州奔牛酒稅,調(diào)上虞丞。理宗寶慶二年(一二二六),知句容縣(《景定建康志》卷二七)。有《拙軒集》、《拙軒初稿》,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所錄,輯為《拙軒集》六卷,其中詩四卷。 張侃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酌校《永樂大典》殘本。詩集外之詩及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六九四三張侃(又寫作「侃」),字直夫,號拙軒,揚(yáng)州(今江蘇揚(yáng)州)人,渡江居湖州。巖子。嘉定中監(jiān)常州奔牛鎮(zhèn)酒稅。寶慶二年知句容縣,遷上虞丞。見本集及《句容王瑞圖并題記》(《金石萃編》卷一五二),《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六四。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82—1268
【介紹】:
宋建昌軍南城人,字宏父,號宏齋。包揚(yáng)子。寧宗嘉定十三年進(jìn)士。歷知臺州、建寧、隆興、平江等府,所至破豪猾,去奸利,政聲赫然。累遷刑部尚書、簽書樞密院事。后以資政殿學(xué)士致仕。卒謚文肅。有《敝帚稿略》。
全宋詩包恢(一一八二~一二六八),字宏父,一字道夫,號宏齋,建昌南城(今屬江西)人。寧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進(jìn)士,調(diào)金溪簿。歷光澤簿,建寧府學(xué)教授,沿江制置司干官,通判臺州、臨安府,知臺州,提點(diǎn)福建刑獄兼知建寧府,廣東轉(zhuǎn)運(yùn)判官,提點(diǎn)浙西刑獄,知隆興府兼江西轉(zhuǎn)運(yùn)使,湖南轉(zhuǎn)運(yùn)使。理宗景定初,拜大理卿,遷中書舍人。四年(一二六三),出知平江府兼發(fā)運(yùn)使。度宗即位,召為刑部尚書。咸淳二年(一二六六)進(jìn)簽書樞密院事。三年致仕。四年卒,年八十七。有《敝帚集》,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敝帚稿略》八卷。事見《桐江集》卷三《讀包宏齋敝帚集跋》,《宋史》卷四二一有傳?!“衷?,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
全宋文·卷七三二八包恢(一一八二——一二六八),字宏父,建昌南城(今江西南城)人,揚(yáng)子。嘉定十三年舉進(jìn)士,歷仕州縣,為諸路監(jiān)司。景定初拜大理卿、樞密都承旨,權(quán)禮部侍郎,尋為中書舍人,權(quán)刑部侍郎,出知平江、紹興府。度宗即位,召為刑部尚書,簽書樞密院事。以資政殿學(xué)士致仕。咸淳四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肅。著有《敝帚稿略》。見《宋史》卷四二一本傳,《宋元學(xué)案補(bǔ)遺》卷七七。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敘州宣化人,字季與,一字希穎,號滄洲。寧宗嘉定四年進(jìn)士。歷知崇寧縣、施州通判,皆有惠政。理宗淳祐元年遷秘書少監(jiān),歷起居舍人、中書舍人、禮部侍郎等職,官至權(quán)刑部尚書。立朝剛正,奏論時政得失,先后忤宰相史嵩之、鄭清之,屢被排擠。為文有才氣,著述多散佚,今存《滄洲塵缶編》。
全宋詩程公許(一一八二~?),字季與,一字希穎,人稱滄洲先生(《恥堂存稿》卷五《滄洲先生奏議序》)。眉州(今四川眉山縣)人,寄籍?dāng)⒅菪ń袼拇ㄒ速e西北)。寧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進(jìn)士。歷華陽尉,綿州教授,知崇寧縣,通判簡州、施州。理宗端平初,授大理司直,遷太常博士。嘉熙元年(一二三七),遷秘書丞兼考功郎官,二年,因言事劾去。三年,以著作佐郎召,兼權(quán)尚書左郎官,累遷將作少監(jiān),兼國史館編修官,實(shí)錄院檢討官。淳祐元年(一二四一)遷秘書少監(jiān),兼直學(xué)士院,拜太常少卿(《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八)。出知袁州。以杜范薦,召拜宗正少卿,為權(quán)倖所格,退處二年。擢起居郎兼直學(xué)士院,累官中書舍人,禮部侍郎。鄭清之再相,屏居湖州四年。十一年,起知婺州(本集卷一三《寶慶府改建設(shè)廳記》),官終權(quán)刑部尚書,卒年七十馀。有《塵缶文集》等,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滄洲塵缶編》十四卷,其中詩十一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一五有傳?!〕坦S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酌校殘本《永樂大典》。新輯集外詩編為第十二卷。
全宋文·卷七三三六程公許(一一八二——?),字季與,一字希潁,號滄洲,敘州宣化(今四川宜賓西北)人,一云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嘉定四年進(jìn)士。歷任華陽縣尉,知崇寧縣,通判簡州、施州。端平初授大理司直,遷太常博士,歷尚左郎官兼直舍人院,遷著作郎。淳祐元年遷秘書少監(jiān),拜太常少卿,為言者論罷,知袁州。召為宗正少卿,遷起居舍人。累官中書舍人、禮部侍郎。忤鄭清之,退居湖州。起知婺州,權(quán)刑部尚書,授寶章閣學(xué)士、知隆興府。卒,贈宣奉大夫。有《塵缶文集》。《宋史》卷四一五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七七六四施氏,湖州長興(今浙江長興)人,施宿女,嘉定十五年陳乞改正亡父冤獄及給還抄沒家產(chǎn),詔特與改正。見《宋會要輯稿》職官七六之七四。
人物簡介
全宋詩釋圓悟,號枯崖,福清(今屬福建)人。能詩畫,喜作竹石。理宗淳祐間住泉州光福寺,有《枯崖集》(《竹溪鬳齋十一稿續(xù)集》卷一○《泉州重修興福寺記》),已佚?!?a target='_blank'>畫史會要》卷三有傳。今錄詩二十九首。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僧。福州福清人,號枯崖。寧宗慶元間住崇安開善院。性明澈,學(xué)貫儒釋。能詩,善畫竹石。有《枯崖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徽州黟縣人,字仲舉,號恕齋。汪義和子。以祖任入官。孝宗淳熙十四年中銓試,調(diào)鎮(zhèn)江府司戶參軍。歷任知縣,有政聲。選知高郵軍,尋兼淮東提舉常平,恢復(fù)當(dāng)?shù)刂篼}之利。寧宗嘉定十四年,以直煥章閣知紹興府、主管浙東安撫司公事兼提點(diǎn)刑獄,興修水利,發(fā)展農(nóng)業(yè),增置甲兵,加強(qiáng)軍備。理宗即位,授右文殿修撰,加寶謨閣待制。權(quán)戶部侍郎,未幾致仕。其學(xué)有本原,凡兵農(nóng)、醫(yī)卜、陰陽、律歷諸書,無不研究。有《恕齋集》等。
全宋文·卷六九四六汪綱,字仲舉,號恕齋,徽州黟縣(今安徽黟縣)人,勃之曾孫。以祖任入官,淳熙十四年中銓試,調(diào)鎮(zhèn)江府司戶參軍。歷知平陽、戈陽、太平諸縣,擢監(jiān)行在左藏西庫。復(fù)出知高郵軍、婺州、紹興府,提舉淮東常平,提點(diǎn)浙東刑獄,所至皆有政績。理宗時加寶謨閣待制,權(quán)戶部侍郎,未幾致仕。著有《恕齋集》、《左帑志》、《漫存錄》。見《宋史》卷四○八本傳。
人物簡介
御訂全金詩增補(bǔ)中州集·卷六十一補(bǔ)元好問《木庵詩集》序:東坡讀參寥子詩,愛其無蔬筍氣。參寥用是得名。宣政以來,無復(fù)異議。予獨(dú)謂此特坡一時語,非定論也。詩僧之詩,所以自別于詩人者,正以蔬筍氣在耳。假使參寥子能作,柳州超師院,晨起讀禪經(jīng)五言,深入理窟,高出言外,坡又當(dāng)以蔬筍氣少之耶?木庵英上人,弱冠作舉子,從外家遼東,與高博州仲常游,得其論議為多。且因仲常得僧服。貞祐初,南渡河,居洛西者久之。時人固以詩僧目之矣。三鄉(xiāng)有辛敬之、趙宜之、劉景玄,予亦在焉。三君子皆詩人。上人與相往還,故詩道益進(jìn)。出世住寶應(yīng),有山堂夜岑寂及梅花等篇傳之。京師閒閒趙公及內(nèi)相楊公,屏山李公及雷李劉王諸公,相與推激,至以不見顏色為恨。予嘗以詩寄之云:“愛君山堂句,深靜如幽蘭。愛君梅花詠,入手如彈丸。詩僧第一代,無愧百年間。”曾說向閒閒公,公亦不以予言為過也。近年七夕感興詩,余為之擊節(jié)稱嘆,恨楊趙諸公不及見之。乙酉冬十月,將歸太原,侍者出《木庵集》求予為序引,試為商略之。上人才品高真,積力久住龍門崧少二十年,仰山又五六年,境用人勝,思與神遇,故能游戲翰墨道場而透脫叢林科臼,于蔬筍中別為無味之味。皎然所謂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者,蓋有望焉。正大中,閒閒公侍祠太室,會上人住少林,久倦于應(yīng)接,思欲退席。閒閒公作疏留之云:“書如東晉名流,詩有晚唐風(fēng)骨?!庇柚^閒閒雖不序木庵集,以如上語觀之,知閒閒作序已竟。然則向所許百年以來,為詩僧家第一代者,良未盡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