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187,分1746頁顯示
上一頁 156 157 158 159 160 162 163 164 165 下一頁
其它辭典
黃鐘( 鐘 字 器之 號 定齋 )李泳(字 子永 號 蘭澤、淡齋 )李知先(字 元象 號 雙鐘處士 )林憲(字 景思 號 雪巢 )劉礪(字 用之 號 在軒 )劉天錫(字 夢徵 號 東齋 )留正(字 仲至 號 得人 魏國公、鄂國公 忠宣 )錢文(字 文叔 號 恕齋 )石斗文(字 天民 號 緝齋 )釋寶曇(字 少云 許 號 橘洲老人 )鄭興(字 德與 號 無礙居士 )岳霖(字 及時 號 商卿 )鄭伯英(字 景元 號 歸愚翁 世稱 大鄭公、小鄭公 )朱熹(世稱 朱子、朱夫子、紫陽朱文公、建陽文公、紫陽朱子 別稱 朱文公、紫陽先生、紫陽、云谷老人、考亭 字 元晦、仲晦 號 晦庵、晦翁、遁翁、滄洲病叟、考亭先生、溯翁 文 )黃銖(字 子厚 號 谷城 )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名或作鐘。宋興化人,字器之,號定齋。孝宗乾道五年進士。待次德化尉。講學授徒,里人服其教。調(diào)漳州錄事參軍,歸卒。有《周禮集解》、《荀揚續(xù)注》、《杜詩注釋》、《史要》等。
全宋詩黃鐘,字器之,號定齋,興化(今福建莆田)人。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進士,調(diào)德化縣尉,遷漳州錄事參軍。明嘉靖《仙游縣志》卷四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李泳(?~一一八九?),字子永,號蘭澤,揚州(今屬江蘇)人,家于廬陵(今江西吉安)。正民子,洪弟。嘗官兩浙東路安撫司準備差遣(《八瓊室金石補正》卷一一五)。孝宗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知溧水縣(《景定建康志》卷二七),淳熙末卒(宋洪邁《夷堅三志己序》)。有《蘭澤野語》(同上書),及弟兄五人合集《李氏花萼集》(《直齋書錄解題》卷二一),均佚。今錄詩七首。
全宋文·卷五八○○李泳,號淡齋,淳熙初為修職郎、兩浙東路安撫司準備差遣。見所撰記文。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五四二六李知先,字元象,祖籍隴西,號雙鐘處士。乾道初在世。嘗撰《活人書括》四卷(存)。見《宋以前醫(yī)籍考》第六三四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平江府吳興人,字景思,號雪巢。孝宗乾道間中特科,監(jiān)南岳廟。工詩,參政賀子忱愛其才,以孫女妻之,因寓居天臺。有《雪巢小集》。
全宋詩林憲,字景思,號雪巢,吳興(今浙江湖州)人。曾中特科,監(jiān)西岳廟(《嘉定赤城志》卷三四)。后棄官隨妻祖賀允中寓居天臺(今屬浙江)。與尤袤、楊萬里、范成大為友,以詩名。有《雪巢小集》,已佚。事見《梁溪遺稿》卷二《雪巢記》《雪巢小集序》、《誠齋集》卷八一《雪巢小集后序》、《攻愧集》卷五二《雪巢詩集序》,《宋史翼》卷三六有傳。 林憲詩,據(jù)《天臺別集別編》等書所錄,編為一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福州長樂人,字用之,號在軒。劉砥弟。舉童子科。后受學于朱熹,與黃干友善。及禁道學,志尚愈篤。蔡元定編置道州,礪與其兄饋贈甚厚。卒年四十七。
全宋詩劉礪,字用之,號在軒,長樂(今屬福建)人。孝宗乾道間與其兄砥俱中童子科。后同受學于朱熹。與黃干友善。卒年四十七。事見《宋元學案》卷六九、《閩中理學淵源考》卷一○。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八六二劉天錫,字夢徵,號東齋,吉州清江(今江西樟樹西南)人。乾道中為韶州司理,攝乳源縣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29—1206
【介紹】:
宋泉州永春人,字仲至。高宗紹興三十年進士。授陽江尉。孝宗嘉其論事,擢起居舍人,歷中書舍人兼侍講、權吏部尚書。因論宰相不能輔贊恢復大計,出知紹興府,徙贛州、隆興府。淳熙十三年,簽書樞密院事,尋除參知政事兼同知樞密院事。十六年,拜右丞相。光宗紹熙元年,進左丞相。在任謹法度,惜名器,嘗引進趙汝愚、黃裳等,世號得人。寧宗即位,因與韓侂胄有隙,又數(shù)事失帝意,落職。嘉泰元年,累封魏國公。卒謚忠宣。有詩文、奏議、外制等。
全宋詩留正(一一二九~一二○六),字仲至,泉州(今屬福建)人,居惠州(明嘉靖《惠州府志》卷一二)。高宗紹興三十年(一一六○)進士(《南宋館閣錄》卷八)。因召對獲孝宗嘉嘆,累遷權吏部尚書。淳熙二年(一一七五)出知紹興府(《嘉泰會稽志》卷二)。歷知贛州、隆興府,為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因平羌功,召簽書樞密院事。十四年,為參知政事兼同知樞密院事,十六年,拜右丞相(《宋史》卷二一三《宰輔表》四)。光宗即位,進左丞相。紹熙五年(一一九四),孝宗卒,光宗以疾未能執(zhí)喪,留正與知樞密院事趙汝愚議立太子事不合,以肩輿逃出國門。寧宗即位,以光祿大夫致仕。開禧二年卒,年七十八。謚忠宣?!?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九一有傳。今錄詩三首。
全粵詩·卷二八留正(一一二九 — 一二○六),字仲至。祖籍泉州永春。六世祖留從效,事宋太祖,為清遠軍節(jié)度使,封鄂國公。父某,僑寓歸善(今惠州市)之下郭,而正生,少游惠庠,守貧力學,里人徐敦實見而奇之,以為公輔之器,以女妻之,因落家焉。應惠州舉,宋高宗紹興三十年(一一六○)登進士。授南恩州陽江尉、清海軍節(jié)度判官。以薦召對,獲宋孝宗嘉嘆。知循州,歷起居舍人,累遷給事中,兼權吏部尚書。淳熙二年(一一七五),以顯謨閣直學士出知紹興府。歷知贛州、知隆興府。進龍圖閣直學士、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以平羌功,進敷文閣學士,遷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參知政事,同知樞密院事。十六年,拜右丞相。宋光宗受禪,進左丞相。紹熙五年(一一九四),孝宗崩,光宗以疾未能執(zhí)喪,正累乞早正嘉王儲位,與知樞密院事趙汝愚不合,遂以肩輿逃去。宋寧宗即位,以光祿大夫致仕。后復舊銜。嘉泰元年(一二○一),進封魏國公,復少師、觀文殿學士。開禧二年(一二○六)七月卒,年七十八。贈太師,謚忠宣。有詩文集等二十卷行世,已佚。《宋史》卷三九一、明鄭維新嘉靖七年《惠大記》卷三有傳。詩三首。
全宋文·卷五三九二留正(一一二九——一二○六),字仲至,泉州永春(今福建永春)人。紹興三十年進士,授陽江尉。孝宗朝歷起居舍人、權中書舍人,兼權吏部尚書。出知紹興府,歷知贛州、隆興府,除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紹熙元年,累遷至左丞相。寧宗即位,出判建康府,旋罷。嘉泰元年進封魏國公。開禧二年七月卒,年七十八,贈太師,謚忠宣。嘗編纂《壽皇圣政》,著有詩文、奏議、外制二十卷。見《宋史》卷三九一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嘉興崇德人,字文叔,號恕齋。吳越王錢镠后裔。孝宗乾道進士。歷當涂尉、萬載令。以趙汝愚薦,知循州。施政和樂簡易,興學校,重風俗,而自奉極薄。
全宋詩錢文,字文叔,號恕齋,崇德(今浙江桐鄉(xiāng)西南)人。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進士,調(diào)當涂尉,知萬載縣。以趙汝愚薦知循州。事見明萬歷《崇德縣志》卷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29—1189
【介紹】:
宋越州新昌人,字天民。石公揆孫。孝宗隆興元年進士。任臨安府學教授。丞相史浩薦其學行,遷樞密院編修。雖非諫官,而能抗論朝政,為寧宗所嘉獎。遷知武岡軍。
全宋詩石斗文(一一二九~一一八九),字天民,新昌(今屬浙江)人。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進士,調(diào)天臺尉。歷臨安府、漢陽軍教授。淳熙五年(一一七八)召除樞密院編修官。出通判揚州,旋罷,主管臺州崇道觀。九年,通判婺州。十六年卒,年六十一。曾上書言當嚴大門以司出入,杜絕便門之私,時目之為“石大門”。事見《燭湖集》卷一一《編修石公行狀》。明萬歷《新昌縣志》卷一一有傳。
全宋文·卷五三八三石斗文(一一二九——一一八九),字天民,越州新昌(今浙江新昌)人。登隆興元年進士第,任天臺縣尉,遷臨安府學教授。丞相史浩薦于朝,改樞密院編修官,上書論朝政,言甚剴切。除揚州通判,徙婺州,權知武康軍。晚號緝齋,潛心于學問。淳熙十六年卒,年六十一。見孫應時《編修石公行狀》(《燭湖集》卷一一),萬歷《新昌縣志》卷一一,《宋元學案》卷七七。
宋登科記考字天民。紹興府新昌縣(今浙江紹興新昌)人。隆興元年(1163年)進士?!端蔚强朴浛肌钒矗菏菤q知舉官不用臺諫官,不用樞密院官為試官,以重邊事故。
人物簡介
全宋詩釋寶曇(一一二九~一一九七),字少云,俗姓許,嘉定龍游(今四川樂山)人。幼習章句業(yè),已而棄家從一時經(jīng)論老師游。后出蜀,從大慧于徑山、育王,又從東林卐庵、蔣山應庵,遂出世,住四明仗錫山。歸蜀葬親,住無為寺。復至四明,為史浩深敬,筑橘洲使居,因自號橘洲老人。寧宗慶元三年示寂,年六十九(本集卷一○《龕銘》)。曇為詩慕蘇軾、黃庭堅,有《橘洲文集》十卷?!?a target='_blank'>寶慶四明志》卷九有傳?!殨以姡匀毡緰|山天皇元祿十一年戊寅織田重兵衛(wèi)仿宋刻本(藏日本內(nèi)閣文庫)為底本。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五三八六寶曇(一一二九——一一九七),字少云,俗姓許,嘉州龍游(今四川樂山)人。少依本郡德山院僧出家,后歷訪名師,從宗杲得法。以學業(yè)為丞相史浩所重,舉以住四明仗錫山。后隱居鄞之東湖洲,繞室植橘萬株,因號橘洲老人。慶元三年卒,年六十九。著有《大光明藏》三卷(存)、《橘洲文集》十卷(存)等。見《叢林盛事》卷下,自撰《龕銘》等。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五四二四鄭興,字德與,號無礙居士,乾道中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30—?
【介紹】:
宋相州湯陰人,字及時,號商卿。岳飛第三子。官朝散大夫、敷文閣待制。岳飛下獄,秦檜令親黨搜其家,得御札數(shù)篋,存于左藏南庫,霖請于孝宗還之。卒贈太中大夫。
全宋詩岳霖(?~一一九二),湯陰(今屬河南)人。飛第三子(《宋史》卷三六五)。孝宗淳熙三年(一一七六)知欽州(《南軒文集》卷九《欽州學記》)。十二年,為潼川路轉運使。十六年,提舉封樁庫(《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二之四、食貨五二之一九)。光宗紹熙三年(一一九二)知廣州。以敷文閣待制致仕(《攻愧集》卷三四《知廣州岳霖敷文閣待制致仕制》)。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30—1192
【介紹】:
宋溫州永嘉人,字景元,號歸愚翁。鄭伯熊弟。孝宗隆興元年進士。與兄齊名,人稱大、小鄭公。喜慷慨論事。自度不能俯仰于時,甫任秀州判官,即以親老奉祠,不復起。有《歸愚翁集》。
全宋詩鄭伯英(一一三○~一一九二),字景元,號歸愚翁,永嘉(今浙江溫州)人。與兄伯熊齊名,人稱大鄭公、小鄭公。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進士,調(diào)秀州判官,自度不能俯仰于時,遂以親辭,終身不復仕。光宗紹熙三年卒,年六十三。有《歸愚翁集》,已佚。事見《水心集》卷一二《歸愚翁文集序》、卷二一《鄭景元墓志銘》。今錄詩五首。
全宋文·卷五四○九鄭伯英(一一三○——一一九二),字景元,號歸愚翁,溫州永嘉(今浙江溫州)人。登隆興元年進士第四,授從事郎,官秀州判官。性剛介,以親老丐祠,三十年不調(diào),竟不起。紹熙三年卒,年六十三。伯英與兄伯熊齊名,人稱大鄭公、小鄭公。有《歸愚翁集》。見《水心文集》卷二一《鄭景元墓志銘》,《宋元學案》卷三二,《宋史翼》卷一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30—1200
【介紹】:
宋徽州婺源人,徙居建陽考亭,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晦翁、遁翁、滄洲病叟,別稱紫陽、云谷老人。朱松子。高宗紹興十八年進士,為同安主簿。孝宗淳熙中,知南康軍,改提舉浙東茶鹽公事。時浙東大饑,乃單車按行境內(nèi),救荒革弊。光宗時歷知漳州,任秘閣修撰等。寧宗初,以煥章閣待制提舉南京鴻慶宮。慶元二年,落職罷祠。卒后追謚文。受業(yè)于李侗,得程顥、程頤之傳,兼采周敦頤、張載等人學說,集北宋以來理學之大成。主持白鹿洞、岳麓書院,講學五十余年,弟子眾多。其學派被稱為閩學,或考亭學派、程朱學派。曾被韓侂胄視為偽學,加以禁止。有《四書章句集注》、《伊洛淵源錄》、《名臣言行錄》、《資治通鑒綱目》、《詩集傳》、《楚辭集注》,及后人編纂的《朱子語類》、《朱文公文集》等。
全宋詩朱熹(一一三○~一二○○),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滄洲病叟、溯翁,祖籍徽州婺源(今屬江西),生于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高宗紹興十八年(一一四八)進士,授泉州同安主簿。罷歸請祠,監(jiān)潭州南岳廟。孝宗朝,歷官秘書郎,知南康軍,直秘閣,提舉江西、浙東常平茶鹽,江西提刑,秘閣修撰。光宗即位,知漳州。紹熙四年(一一九三),知潭州兼荊湖南路安撫。寧宗即位,除煥章閣待制兼侍講,尋提舉南京鴻慶宮。慶元二年(一一九六),韓侂胄專政,行偽學黨禁,落職罷祠。六年,卒,年七十一。嘉定二年(一二○九),追謚文。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從祀孔廟。熹登第五十載,任地方官僅七年半,立朝時間更短,生平主要從事著述和講學,是宋代理學集大成者。有《楚辭集注》八卷、《詩集傳》二十卷等。文集版本甚多,生前即有無名氏編刊之《晦庵先生文集》前集十一卷,后集十八卷,卒后,有寧宗時浙江官刻之《晦庵先生文集》一百卷。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建安書院雕印,除集一百卷外,并附王遂輯續(xù)集十一卷及余師魯輯別集十卷。自宋末至明、清,仍續(xù)有增補、刊刻。事見《勉齋集》卷三六《文公朱先生行狀》,《宋史》卷四二九有傳?!≈祆湓姡浴端牟繀部酚坝∶骷尉甘荒辏ㄒ晃迦痘掴窒壬煳墓募罚ㄆ渲芯硪恢辆硪弧鸺皠e集卷七詩部)為底本,校以宋寧宗時刻本(簡稱宋本)、明成化十九年(一四八三)刻本(簡稱成化本)、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朝鮮李朝英祖辛卯(一七七一)刊《朱子大全》(簡稱朝鮮本)等。底本卷末考異,酌予吸收。新輯集外詩,編為第十一、十二卷。
詞學圖錄朱熹(1130-1200) 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晦翁,別稱紫陽,謚文?;罩萱脑矗ń駥俳鳎┤?,僑寓建陽(今屬福建)。理學家。有《四書章句集注》、《周易本義》、《詩集傳》、《楚辭集注》、《通鑒綱目》等,詞有《晦庵詞》。
全宋文·卷五四二八朱熹(一一三○——一二○○),字元晦,后改仲晦,號晦庵、遁翁。祖籍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生于福建尤溪(今福建尤溪)。紹興十八年進士及第,調(diào)泉州同安縣主簿。任滿還家,著書講學達二十馀年。淳熙五年,知南康軍。在任期間,重建了著名的白鹿洞書院。八年,就任提舉兩浙東路常平茶鹽公事。紹熙元年,知漳州。四年,除知潭州、荊湖南路安撫使,這期間修復了岳麓書院。五年,詔為煥章閣待制兼侍講。同年被罷免,回到福建考亭,主講紫陽書院,又別稱考亭、紫陽,繼續(xù)著書立說。慶元六年病逝,年七十一。朱熹一生做官時間很短,主要從事于著書講學。他上承二程的學說,又加以闡釋發(fā)揮,成為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在中國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在國際上產(chǎn)生了廣泛影響。朱熹著述甚富,計有文集一百卷、續(xù)集十一卷、別集十卷,《上蔡先生語錄》三卷,《河南程氏遺書》二十五卷,《河南程氏外書》十二卷,《名臣言行錄》前集十卷、后集十四卷,《近思錄》十四卷,《四書章句集注》十九卷,《太極圖解》注一卷,《通書解》一卷,《伊洛淵源錄》十四卷,《詩集傳》八卷,《資治通鑒綱目》五十九卷,《楚辭集注》八卷,《朱子語類》一百四十卷等,俱存世。事見黃干《朱先生行狀》(《勉齋集》卷三六,《宋史》卷四二九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31—1199
【介紹】:
宋建州建安人,字子厚,號谷城。師事劉子翚,與朱熹為同門友。子翚歿,與朱熹讎校遺文以傳。有《谷城集》。
全宋詩黃銖(一一三一~一一九九),字子厚,號谷城,建安(今福建建甌)人。徙居崇安。少師事劉子翚,與朱熹為同門友。以科舉失意,遂隱居不仕。理宗慶元五年卒。年六十九。有《谷城集》五卷。事見《晦庵集》卷七六《黃子厚詩序》、卷八七《祭黃子厚文》,《宋元學案》卷四三有傳。今錄詩九首。
全宋文·卷五四二一黃銖(一一三一——一一九九),字子厚,世家建州甌寧(今福建建甌),徙浦城(今福建浦城)。師事劉子翚,與朱熹同學,切磋藝文,略相上下。中年不得志于場屋,遂發(fā)憤謝去,杜門讀書。其文學太史公,詩學屈、宋,又工隸書,得魏晉以前筆意。慶元五年卒,年六十九。有《谷城集》五卷。見朱熹《朱文公文集》卷七六《黃子厚詩序》、卷八七《祭黃子厚文》,真德秀《真文忠公集》卷二八《黃子厚詩后序》,《游宦紀聞》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