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187,分1746頁顯示
上一頁 151 152 153 154 155 157 158 159 160 下一頁
其它辭典
莫汲(字 子及 號 月河 )釋師友(號 證通法師 )宋恭甫(號 逸齋 )譚處端(字 通正 名 玉 號 長真子 )湯正仲(字 叔雅 號 閑庵、閒庵 )徐詡(字 元敏 號 東野居士 )游桂(字 元發(fā) 號 畏齋 )張良臣(字 武子、漢卿 世稱 雪窗先生 號 雪窗 )陳善(字 敬甫、子兼 號 秋塘、潮溪、潮溪先生 )陳知柔(字 體仁 號 休齋、弱翁、休齋居士 )范成象(字 至先 號 澹齋 )方有開(字 躬明 號 溪堂 )江泳(字 元適 號 西莊 )李長庚(字 子西 號 讀書之室曰 )丘義(字 道濟、通濟、子野 號 芹溪 )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湖州歸安人,字子及,號月河。莫濟弟。高宗紹興十八年進士。為國子監(jiān)正,以言忤秦檜,謫化州。州中學者多師從之。
全宋詩莫汲(一一二三~?),字子及,號月河,歸安(今浙江湖州)人。高宗紹興十八年(一一四八)進士。二十五年,為州學教授,遷國子正(《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六八、一六九)。以忤秦檜,謫化州(《紹興十八年同年小錄》)。
人物簡介
全宋詩宋恭甫,號逸齋,瑞安(今屬浙江)人(《東甌詩存》卷九)。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為仙游尉(清乾隆《仙游縣志》卷二七)。官終京西安撫司參議(《宋詩拾遺》卷二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23—1185
【介紹】:
元道士。東牟人,字通正,初名玉,號長真子。博學,工草隸書。師王重陽,傳襲其道,往來于洛川之上。有《水云前后集》。
元詩選處端,一名玉,號長真子,東牟人也。生而穎異,善草隸書。大定丁亥重陽,全真開化真人王哲飛錫仙游,以往契夙緣,訪尋知友。于東牟得處端及丹陽子馬鈺,于東萊掖水得長生子劉處玄,于登州棲霞得長春子丘處機,所謂譚、馬、丘、劉是也。從游抵夷門,真人付以口訣而逝。處端與三子挈徒西至終南山,即真人舊隱,傳襲其道,十有馀年,嗣后各從所之。處端往來于洛川之上,行化度人,所至云集。其歌詠舉筆即成,同里范懌德裕謂其包藏妙用,敷暢真風,引人歸善,甚有益于時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隆興南昌人,字叔雅,號閑庵。畫師其舅楊補之,而能別出新意。尤善畫梅竹、松石、水仙、蘭花。
全宋文·卷六七六○湯正仲,字叔雅,號閒庵,南昌(今江西南昌)人,后居黃巖。楊補之甥。工圖繪。見《圖繪寶鑒》卷四,《續(xù)書畫題跋記》卷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23—1188
【介紹】:
宋建州浦城人,字元敏。高宗紹興二十一年進士。為龍泉令。召對,授御史,上奏六事皆切時務。歷知遂寧、泉州,所至皆有治績。官終江東轉運判官。有《東野居士集》。
全宋文·卷四八九六徐詡(一一二三——一一八八),字元敏,號東野居士,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紹興二十一年進士,授會稽縣主簿,移上元縣丞,知龍泉縣。孝宗召對,除監(jiān)察御史。出為廣南西路提點刑獄,歷湖北路提刑,成都府路運判,知遂寧、泉州,改江東運判。淳熙十五年卒,年六十六。有《東野居士集》八十九卷。見楊萬里《朝議大夫直徽猷閣江東運判徐公墓志銘》(《誠齋集》卷一二五)。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八九六游桂,字元發(fā),號畏齋,廣安(今四川廣安)人。隆興元年進士,歷三郡學官,改秩為制置司機宜以沒。有《畏齋經學》十二卷,《畏齋集》二十二卷。見《直齋書錄解題》卷三,《宋史》卷二○八《藝文志》七,嘉慶《四川通志》卷一四七。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開封襄邑人,家于四明,字武子,一字漢卿。孝宗隆興元年進士。篤學好古,受知魏杞,學者稱雪窗先生。工詩。有《雪窗小集》。
全宋詩張良臣,字武子,一字漢卿,號雪窗,原籍拱州(今河南睢縣),南渡后僑居鄞縣(今浙江寧波)。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進士,官監(jiān)左藏庫。有集十卷,度宗咸淳間曾刊行,已佚,今存《雪窗小集》一卷。事見《攻愧集》卷七○《書張武子詩集后》?!?a target='_blank'>延祐四明志》卷五、《甬上耆舊詩》卷二有傳?!埩汲荚?,以毛晉汲古閣影宋《六十家集》本為底本,補入清鮑廷博輯《雪窗小集補遺》。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兩宋名賢小集》本(簡稱名賢集)等,與新輯集外詩合編為一卷。
全宋文·卷五七一六張良臣,字武子,一字漢卿,號雪窗,開封(今河南開封)人,避地鄞(今屬浙江寧波),遂家焉。隆興元年進士,官止監(jiān)左藏庫。篤學好古,受知魏杞。著有《雪窗集》(今存《雪窗小集》一卷)。見周必大《雪窗集序》(《周文忠公集》卷五四),樓鑰《書張武子詩集后》(《攻愧集》卷七○),《延祐四明志》卷五,《宋元學案》卷二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福州羅源人,字敬甫,又字子兼,號秋塘,又號潮溪。高宗紹興間為太學生,時秦檜當國,慷慨論言,力詆和議。有《雪篷夜話》、《捫虱新話》。
全宋詩陳善,字子兼(一作謙),自號潮溪先生,羅源(今屬福建)人。高宗紹興間為太學生,力詆和議,主司畏秦檜,不敢錄。及檜死,始登紹興三十年(一一六○)進士第,授太學錄。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為左迪功郎(《宋會要輯稿》選舉二○之二○)。有《捫虱新話》傳世。事見清道光《羅源縣志》卷一七、一九。今錄詩二首。
全宋詩陳善,字子兼,號秋塘,福州羅源(今屬福建)人。孝宗淳熙間由太學第進士,未授官而卒。有《捫虱新話》傳世。事見《捫虱新話》卷首宋陳益序。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84
【介紹】:
宋泉州永春人,字體仁,號休齋,一號弱翁。高宗紹興十二年進士。授臺州判官。歷知循州、賀州。與秦檜子秦熺同榜進士,檜當軸,同年多以攀援致通顯,知柔獨不阿附。解官歸,主管沖祐觀。有《易本旨》、《春秋義例》、《易大傳》、《易圖》、《詩聲譜》、《論語后傳》等。
全宋詩陳知柔(?~一一八四),字體仁,號休齋,永春(今屬福建)人。高宗紹興十二年(一一四二)進士,調臺州判官。歷建州、汀州教授,知循州、賀州。以不附秦檜解官,主管沖祐觀。孝宗淳熙十一年卒。有《詩聲譜》二卷、《休齋詩話》五卷等,已佚。事見《晦庵集》卷八七《祭陳休齋文》,清乾隆《永春州志》卷九有傳。今錄詩十六首。
全宋文·卷四六四三陳知柔(?——一一八四),字體仁,號休齋居士,泉州永春(今福建永春)人。紹興十二年進士及第,授臺州判官。歷知循州,徙賀州。知柔與秦檜子熺同榜,檜當權,同年多有以攀附檜以致通顯者,獨知柔不阿附,以故齟齬。嘗四奉祠。淳熙十一年卒。著有《易本旨》十六卷、《易大傳》二卷、《易圖》一卷、《春秋義例》十二卷、《論語后傳》十卷、《詩話》五卷、《詩聲譜》二卷及《梅青集》、詩賦雜著等。見《名賢氏族言行類稿》卷一一,雍正《福建通志》卷四八,《宋元學案補遺》卷四四,《宋詩紀事補遺》卷四二。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六七一范成象,字至先,號澹齋,吳縣(今屬江蘇蘇州)人,成大兄。紹興五年進士,歷太學博士,乾道中官湖南路提舉常平。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七○、一七八,《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之四七、選舉二○之一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24—1186
【介紹】:
宋歙州歙縣人,一作淳安人,字躬明,號溪堂。孝宗隆興元年進士。歷國子錄,遷司農丞,獻屯田大計。知和州,除轉運判官,兼廬州帥,鼓勵將士措置營屯。官至戶部侍郎。嘗從朱熹游。有《溪堂集》。
全宋詩方有開(一一二八~一一九○),字躬明,號溪堂,新安歙縣(今屬安徽)人,或謂淳安(明嘉靖《淳安縣志》卷一一)人。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進士,時年已近四十。授建昌軍南豐尉。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為淮南西路轉運判官。以事放罷。光宗立,復宣教郎,尋卒,年六十三。有《溪堂集》,已佚。事見《燭湖集》卷一一《承議郎淮南西路轉運判官方公行狀》)。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四九七三方有開(一一二五——一一八七),字躬明,號溪堂,徽州歙縣(今安徽歙縣)人。工文詞,隆興元年進士,授南豐尉,調建寧府政和簿,改特監(jiān)潭州南獄廟、襄陽府學教授、監(jiān)行在惠民北局。廷對陳恢復大計,遷司農寺丞,差知和州,除淮南西路常平茶鹽兼權轉運提點刑獄公事等,官至戶部侍郎。卒于淳熙十四年,年六十三,有《溪堂集》。見《燭湖集》卷一一《承議郎淮南西路轉運判官方公行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24—1172
【介紹】:
宋衢州開化人,徙家江山,字元適,號西莊。弱冠有聲庠序,應試不利,遂棄舉業(yè),從徐存游,傳其學。誨人不倦,家貧來學者,且供其食。有《西莊題意》、《天籟編》等。
全宋詩江泳,仁宗嘉祐六年(一○六一)以登仕郎知河中府永樂縣。事見《宋詩紀事補遺》卷一五引華山涼軒題名石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道州江華人,一作寧遠人。高宗紹興二十四年進士。歷官五十年,仕至朝議大夫。廉潔自守,不事生產,惟積書數千卷。卒年八十六。有《冰壺集》。
全宋詩李長庚,字子西,寧遠(今屬湖南)人。高宗紹興二十四年(一一五四)進士。孝宗乾道間知富川縣。仕至朝議大夫。與楊萬里、謝諤為友。積書數千卷,名其齋曰冰壺。卒年八十六。有《冰壺集》,已佚。事見清嘉慶《寧遠縣志》卷五、六,《八瓊室金石補正》卷一○三。今錄詩十八首。
全宋文·卷五八○三李長庚,字子西,道州寧遠(今湖南寧遠)人,后徙居江華(今湖南江華西北)。登紹興二十四年進士第,乾道中為左奉義郎、知賀州富川縣,累官至朝議大夫。居官廉潔,不事產業(yè),惟聚書數千卷,號讀書之室曰「冰壺」。以壽終。著有《冰壺集》。見同治《永州府志》卷一八下,《宋詩紀事補遺》卷四四。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建寧府建陽人,字道濟,一作通濟,一字子野,號芹溪。隱居不仕。穎敏嗜學,該貫子史,尤邃于《易》。與朱熹友善,嘗相往來問答。朱熹書“芹溪小隱”匾其堂楣,并著《復齋銘》、《芹溪九曲》等詩文贈之,又為其詩作序。有《易說》、《論語纂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