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5849,分1724頁顯示  上一頁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王如(大將軍 )
張廌(高士 )
謝安(世稱 謝傅、謝舅、謝太傅、東山安石 東山 別稱 東山太傅 安石 建昌縣公、廬陵郡公 文靖 )
可足渾氏
張大豫(撫軍將軍、涼州牧 )
毛氏
釋慧持( 道儀 成都王 )
王恭(孝伯 討王愉 阿寧 忠簡 )
孫恩(靈秀 征東將軍 )
楊定( 武王 仇池公、假之、隴西王 )
丘豆伐可汗( 郁久閭社侖 丘豆伐可汗 )
禿發(fā)氏
張蒲(玄則 公正 )
竺道生(別稱 生公、道生 大小二生 )
崔宏( 白馬公 玄伯 冀州神童 文貞 )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東晉京兆新豐人。初為州武吏。遇亂,流離于宛。時有詔遣流人還鄉(xiāng)里,將軍山簡、杜蕤遣兵送之,如潛結(jié)無賴少年襲破二軍,自號大將軍,領(lǐng)司、雍二州牧。與石勒結(jié)為兄弟,大掠沔漢,進逼襄陽。后歸王敦,在敦從弟王棱麾下。敦使如殺棱,又捕如誅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東晉河間樂成人。隱居不仕,征辟不應(yīng),一郡號為高士。家有苦竹數(shù)十頃,構(gòu)屋竹中。王羲之聞而造訪,避竹中不與相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320—385 【介紹】: 東晉陳郡陽夏人,字安石。少有重名。善行書。初無處世意,累辟不就。與王羲之、許詢、支遁等放情丘壑。年四十余始出仕。為桓溫司馬。晉孝武時,進中書監(jiān),錄尚書事。時前秦強盛,晉軍屢敗。太元八年,前秦大軍南下,次淝水,江東震動,安任征討大都督,使弟謝石與侄謝玄加強防御,指揮作戰(zhàn),終獲大勝。封建昌縣公。繼又使石等北征,收復(fù)洛陽及青、兗等州,進都督揚、江、荊等十五州軍事。時會稽王司馬道子專權(quán),受排擠,出鎮(zhèn)廣陵。旋疾卒。謚文靖。
全晉文·卷八十三
安字安石,尚從弟,寓居會稽,屢徵不就。年四十馀,桓溫請為征西司馬,除吳興太守,徵拜侍中,遷吏部尚書中護軍。孝武即位,為尚書仆射,領(lǐng)吏部,加后將軍,總中書事;又領(lǐng)揚州刺史,進中書監(jiān)驃騎將軍,錄尚書事,加司徒復(fù)加侍中,都督揚、豫、徐、兗、青五州、幽州之燕國諸軍事假節(jié),拜衛(wèi)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封建昌縣公。苻堅入寇,加征討大都督。堅破、進拜太保,都督揚荊、司、豫、徐、兗、青、冀、幽、并、寧、益、雍、梁十五州軍事,加黃鉞。尋為會稽王道子所構(gòu),出鎮(zhèn)廣陵之步丘。卒贈太傅,更封廬陵郡公,謚曰文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十六國時前燕人,慕容俊皇后。光壽末(東晉穆帝升平四年),俊死,子煒嗣位,尊為皇太后。煒幼,乃預(yù)朝政。時吳王慕容垂屢立大功,威名顯著。太后素忌之,建熙十年,與太傅慕容評密謀殺垂,垂懼奔秦。

人物簡介

簡介
張大豫(?—387年),前涼王張?zhí)戾a的世子。淝水之戰(zhàn)后,張?zhí)戾a南奔東晉,前秦長水校尉王穆藏匿了張大豫,與他一起奔河西,依附禿發(fā)思復(fù)鞬,禿發(fā)思復(fù)鞬送他們到魏安。魏安人焦松、齊肅、張濟等聚兵數(shù)千人,迎張大豫為主。386年二月,攻克呂光占據(jù)的昌松郡,捉住了太守王世強。呂光使輔國將軍杜進進擊,杜進兵敗,張大豫兵臨姑臧(今甘肅武威)。王穆諫曰:「光糧豐城固,甲兵精銳,逼之非利;不如席捲嶺西,礪兵積粟,然后東向與之爭,不及期年,光可取也?!箯埓笤ゲ粡模蕴枔彳妼④?、涼州牧,改元鳳凰,以王穆為長史,傳檄郡縣,建康太守李隰、祁連都尉嚴純皆起兵響應(yīng),有眾三萬,據(jù)守楊塢。張大豫從楊塢改屯姑臧城西,王穆和禿發(fā)思復(fù)鞬子禿發(fā)奚于帥眾三萬屯守城南;呂光出擊,斬禿發(fā)奚于。387年,張大豫從西郡攻入臨洮,掠民五千馀戶,保據(jù)俱城。呂光率領(lǐng)彭晃、徐炅攻張大豫,張大豫奔廣武,王穆奔建康。八月,廣武人押解張大豫送到姑臧,呂光斬張大豫。
毛氏 朝代:前秦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389 【介紹】: 十六國時前秦武都人。一說籍貫不詳。美而勇,善騎射。太初二年(東晉孝武帝太元十二年),苻登立為皇后。四年登攻安定,留毛氏于大界營。姚萇襲之,營壘既陷,毛氏率壯士數(shù)百人與戰(zhàn),眾寡不敵,被執(zhí)。萇欲納之,毛氏大罵,被害。

人物簡介

全晉文
慧持,慧遠弟,年十八為僧,與兄俱師事道安,后隨道安之襄陽。襄陽陷,隨兄之廬山。隆安初入蜀,義熙八年卒,年七十三。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十九 持志科
慧遠之弟也。沖默有遠量。長八尺。風(fēng)神俊爽。年十四。讀書日倍同學(xué)。年十八出家。與遠俱師事安公。精究經(jīng)論。在廬山三千僧。推以為冠。其姑為尼。名道儀。自江夏觀化都下。持送之。止東安寺。衛(wèi)軍王珣因賞識。珣既請西域沙門僧伽羅叉。出中阿含經(jīng)。持為詳定。后還山。豫章太守范寧。請講法華毗曇。于是珣以書問寧。遠持兄弟孰愈。寧答曰。誠今日之二難也。王曰。然觀其兄。則足以見其弟矣。又惡得而優(yōu)劣哉。羅什致書。愿結(jié)為友。持欲游蛾眉。遠留之不可。曰人生愛聚。若獨喜離何如。持曰。出家當以西方為期耳。徑去不顧。時桓玄殷仲堪在荊州。持無停意。止蜀之龍淵精舍。大弘佛法。刺史毛璩。雅相傾挹。道俗爭追崇之。有譙縱者。攻殺毛璩。據(jù)蜀自王??v有從子道福。兇悖尤甚。將兵入持所居。眾驚潰。持方盥漱。神色無忤。道福至旁。持彈指漉水。淡然自若。福愧汗下。出謂人曰。大人故與眾異也。以義熙八年卒。將終謂弟子曰。經(jīng)言。戒如平地。眾善由生。若行住坐臥。宜自謹。經(jīng)籍在東間者。以付道泓。在西間者。付曇蘭。遂歿。壽七十六。
高僧傳·卷第六 義解三
釋慧持者。慧遠之弟也。沖默有遠量。年十四學(xué)讀書。一日所得當他一旬。善文史巧才制。年十八出家。與兄共伏事道安法師。遍學(xué)眾經(jīng)游刃三藏。及安在襄陽遣遠東下。持亦俱行。初憩荊州上明寺。后適廬山。皆隨遠共止。持形長八尺風(fēng)神俊爽。常躡革屣納衣半脛。廬山徒屬莫匪英秀。往反三千皆以持為稱首。持有姑為尼名道儀。住在江夏。儀聞京師盛于佛法。欲下觀化。持乃送姑至都止于東安寺。晉衛(wèi)軍瑯琊王珣深相器重。時有西域沙門僧伽羅叉。善誦四含。珣請出中阿含經(jīng)。持乃校閱文言搜括詳定。后還山。少時豫章太守范寧請講法華毗曇。于是四方云聚千里遙集。王珣與范寧書云。遠公持公孰愈。范答書云。誠為賢兄弟也。王重書曰。但令如兄誠未易有。況復(fù)弟賢耶。兗州刺史瑯琊王恭。致書于沙門僧檢曰。遠持兄弟至德何如。檢答曰。遠持兄弟也。綽綽焉信有道風(fēng)矣。羅什在關(guān)遙相欽敬。致書通好。結(jié)為善友。持后聞成都地沃民豐。志往傳化兼欲觀矚峨嵋振錫岷岫。乃以晉隆安三年辭遠入蜀。遠苦留不止。遠嘆曰。人生愛聚汝乃樂離如何。持亦悲曰。若滯情愛聚者本不應(yīng)出家。今既割欲求道。正以西方為期耳。于是兄弟收淚憫默而別。行達荊州。刺史殷仲堪禮遇欣重。時桓玄亦在彼。玄雖涉學(xué)功疏而一往神出。見持有鄰幾獨絕尤嘆。是今古無比大欲結(jié)歡。持既疑其為人。遂棄而不納。殷桓二人苦欲留之。持益無停意。臨去與玄書曰。本欲棲病峨嵋之屾觀化流沙之表。不能負其發(fā)足之懷。便束裝首路。玄得書惆悵。知其不可止。遂乃到蜀。止龍淵精舍。大弘佛法。井絡(luò)四方慕德成侶。刺史毛璩雅相崇挹。時有沙門慧巖僧恭。先在岷蜀人情傾蓋。及持至止皆望風(fēng)推服。有升持堂者皆號登龍門。恭公幼有才思為蜀郡僧正。巖公內(nèi)外多解素為毛璩所重。后蜀人譙縱因鋒鏑之機攻殺毛璩。割據(jù)蜀土自號成都王。乃集僧設(shè)會逼請巖公。巖不得已而赴。璩既宿昔檀越一旦傷破。睹事增悲痛形顏色。遂為譙縱所忌。因而被害。舉邑紛擾白黑危懼。持避難憩陴縣中寺??v有從子道福。兇悖尤甚。將兵往陴有所討戮。還過入寺人馬浴血。眾僧大怖一時驚走。持在房前盥洗神色無忤。道福直至持邊。持彈指漉水淡然自若。福愧悔流汗。出寺門謂左右曰。大人故與眾異。后境內(nèi)清怗還止龍淵寺。講說齋懺老而愈篤。以晉義熙八年卒于寺中。春秋七十有六。臨終遺命務(wù)勖律儀。謂弟子曰。經(jīng)言。戒如平地眾善由生。汝行住坐臥宜其謹哉。以東間經(jīng)籍付弟子道泓在西間法典囑弟子曇蘭。泓業(yè)行清敏。蘭神悟天發(fā)。并系軌師蹤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398 【介紹】: 東晉太原晉陽人,字孝伯。王蘊子。起家佐著作郎。孝武帝太元十五年,以中書令都督五州諸軍事,兗、青二州刺史,鎮(zhèn)京口。安帝立,會稽王司馬道子執(zhí)政,寵信王國寶,恭數(shù)諫,為道子所忌。安帝隆安初,起兵討國寶,道子殺國寶,乃罷兵。明年復(fù)起兵,號為討王愉、司馬尚之兄弟。其部將劉牢之為司馬元顯收買,擊敗恭,收送京師斬殺。
全晉文·卷二十九
恭字孝伯,小字阿寧,濛孫。歷著作佐郎、秘書監(jiān)、中書郎、吏部郎、建威將軍。太元中為丹楊尹,遷中書令,領(lǐng)太子詹事。孝武以后兄擢都督、兗青冀幽并徐州,晉陵諸軍事、平北將軍兗青二州刺史,假節(jié)鎮(zhèn)京口,改號前將軍,尋降號輔國將軍。安帝即位,以為安北將軍,不拜。舉兵討王瑜等,為會稽王道子所殺?;感?zhí)政,贈侍中太保,謚曰忠簡。有集五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02 【介紹】: 東晉瑯邪人,字靈秀。世奉五斗米道。叔父泰以天師道聚眾見殺,恩流亡海島。時會稽王司馬道子之子元顯當權(quán)。安帝隆安三年,元顯發(fā)浙東諸郡免奴為客者當兵,群情激忿,恩因聚眾起事。攻上虞,陷會稽,吳中八郡一時響應(yīng),眾至數(shù)十萬。恩自號征東將軍。尋為謝琰、劉牢之所破,逃入海島。次年,再破馀姚、上虞。謝琰敗死,朝廷大震。五年,從水路至京口,圖取建康。東晉傾全力防守,恩入海至郁州,為劉裕所敗。元興元年,攻臨海,為辛景所破,赴海自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東晉時氐族首領(lǐng),楊難敵曾孫。仕前秦苻堅為尚書、領(lǐng)軍,盡力于堅。堅死,乃率眾奔隴右,稱藩于晉,自號仇池公,晉孝武帝即以其自號假之,后以為秦州刺史。孝武帝太元中遂擁有秦州之地,自號隴西王,后為西秦乞伏乾歸所殺。謚武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10 【介紹】: 北魏時柔然可汗,姓郁久閭氏,名社侖。初居云中,道武帝登國間隨父降魏。未幾逃奔,襲殺其伯父匹候跋,遁漠北,侵高車,兼并諸部,立庭于敦煌、張掖之北,自號丘豆伐可汗,學(xué)中原戰(zhàn)陣之法,與北魏常相攻戰(zhàn)。魏明元帝永興二年擊之,社侖遁走,死于途中。
禿發(fā)氏 朝代:西秦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415 【介紹】: 十六國時西秦國君乞伏熾磐后。南涼禿發(fā)傉檀女,虎臺妹。傉檀降西秦,熾磐納其女為后。年余,傉檀被鴆殺,氏與兄謀刺殺熾磐,為其妹熾磐之左夫人告發(fā),被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355—426 【介紹】: 北魏河內(nèi)修武人,本名謨,字玄則。任后燕慕容寶為陽平、河間二郡太守,尚書左丞。后歸魏,道武帝仍拜為尚書左丞。明元帝即位,為內(nèi)都大官,賜爵泰昌子。參決庶獄,號為公正。泰常初,平丁零翟猛雀起事。太武帝即位,出為相州刺史,在官扶弱抑強,進善黜惡。卒于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355—434 【介紹】: 即道生,俗稱生公。南朝宋僧。鉅鹿人,寓居彭城。俗姓魏。幼從竺法汰出家,隨師姓竺。后游長安,從鳩摩羅什受業(yè)關(guān)中,羅什門下有“四圣”、“十哲”,道生都預(yù)其列。東晉安帝義熙五年還至建康,住青園寺。入宋,深為文帝所敬重。主張“頓悟成佛”、“一闡提人皆有佛性”等。時大經(jīng)未至,聞?wù)唠y信,忤眾被擯。遂南下虎丘山。傳說曾聚石為徒,講《涅槃經(jīng)》,石為點頭。后入廬山,預(yù)蓮社。卒于山中。文帝元嘉七年,大本《涅槃》傳到建業(yè),一闡提有佛性,果如其說。著述甚多,有《維摩》、《法華》諸經(jīng)義疏及《善不受報義》、《頓悟成佛義》等,多已佚失,今存《法華經(jīng)疏》。
全宋文·卷六十二
道生,彭城人,師事法汰,初住龍光寺,隆安中入廬山,尋往長安,師事鳩摩羅什。義熙中南歸,元嘉十一年卒。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十一 弘法科
出魏氏。鉅鹿人也??途优沓?。世衣冠。父為廣威令。生幼而卓異。沙門竺法汰見之。大驚曰。此兒豈受功名富貴縛者耶。而生亦欣然。愿隨歸山中為弟子。年十五。便能講授。一時名流。莫敢犯其詞鋒。于是名震法苑。居廬山七年。與慧嚴慧睿入長安。從羅什受業(yè)。什門英豪數(shù)百。無有出其右者。還都館于青園寺。宋太祖文皇帝特加禮敬。方設(shè)大會。帝地坐親同眾齋。食至。眾疑日晚。不敢下箸。帝曰。日未晚也。才中耳。生曰。向日麗天。今天言日中。何得非中。舉缽便食。一眾從之。帝大悅。王弘范泰顏延之。皆造門結(jié)好。生每以真丹所譯經(jīng)文。未能盡達佛旨。而學(xué)者又滯見聞。然其所謂。善不受報。頓悟成佛。惟忘言得旨者知之。乃著二諦論。佛性常有論。法身無色論。佛無凈土論。應(yīng)有緣論。皆網(wǎng)羅舊說。發(fā)其淵奧。皎如日星。而或者憎嫉之。已而涅槃泥洹前品。先至秦京。生熟讀之曰。一闡提人。自當成佛。此經(jīng)未盡耳。于是講輩交攻之。誣以為邪說。據(jù)律當擯。生白眾誓曰。若我所說。不合經(jīng)義。愿于此身目見惡報。若實契佛心。愿舍壽時據(jù)獅子座。乃受擯袖手南還。仍館青園。其年夏雷震青園佛殿。有龍升天。光射西壁。改名龍光。眾疑其異。俄生果去青園。而至吳之虎丘山。日豎石為聽徒。講涅槃經(jīng)。至闡提有佛性處。則謂石曰。如我所說。義契佛心否。石皆為動。若首肯之者。遂還廬山銷景巖。及涅槃大本至南京。果言闡提皆有佛性。生見而尉喜不自勝。宋元嘉十一年十一月庚子。升法座。詞音朗潤。聽者悅悟。俄麈尾墮地。隱幾而化。有釋慧生者。繼止龍光。有高行。時號大小生以別之。
神僧傳·卷第三
竺道生。本姓魏氏。鉅鹿人。生而穎悟聰哲若神。其父知非凡器愛而異之。后值沙門竺法汰。遂改俗歸依。及年在志學(xué)便登講座。吐納問辯辭清珠玉。雖宿望學(xué)僧當時名士。皆慮挫詞窮莫敢詶抗。年至具戒器鑒日深。初入廬山幽棲七年。常以入道之要慧解為本。故鉆研群經(jīng)。萬里從師不憚??唷:笥伍L安從什公受業(yè)。關(guān)中僧眾咸謂神悟。還止青園寺。宋太祖文皇深加嘆重。后太祖設(shè)會。帝親同眾御于地筵。下食良久。眾咸疑日晚。帝曰。始可中耳。生曰。白日麗天。天言始中。何得非中。遂取缽便食。于是一眾從之。莫不嘆其樞機得衷。時涅槃后品未至。生曰。闡提皆當成佛。此經(jīng)來未盡耳。于是文字之師。誣生為邪擯而遣之。生白眾誓曰。若我所說不合經(jīng)義。請于見身即見惡報。若實契佛心愿舍壽時據(jù)師子座。竟拂衣入?yún)侵⑶鹕?。豎石為徒講涅槃經(jīng)。至闡提有佛性處曰。如我所說契佛心否。群石皆首肯之。其年夏雷震青園佛殿。龍升于天光影西壁。因改寺名曰龍光。時人嘆曰。龍既去生必行矣。俄而投跡廬山肖影巖岫。山中僧眾咸共敬服。后涅槃大本至于南京。果稱闡提悉有佛性。與生所說若合符契。生既獲斯經(jīng)。尋即講說。以宋元嘉十一年。于廬山升于法座講說涅槃。將畢忽見麈尾紛然而墜。端坐正容隱幾而卒。
高僧傳·卷第七 義解四
竺道生。本姓魏。鉅鹿人。寓居彭城家世仕族。父為廣戚令。鄉(xiāng)里稱為善人。生幼而穎悟聰哲若神。其父知非凡器。愛而異之。后值沙門竺法汰。遂改俗歸依。伏膺受業(yè)。既踐法門俊思奇拔。研味句義即自開解。故年在志學(xué)便登講座。吐納問辯辭清珠玉。雖宿望學(xué)僧當世名士。皆慮挫詞窮。莫敢酬抗。年至具戒器鑒日深。性度機警神氣清穆。初入廬山幽棲七年。以求其志。常以入道之要慧解為本。故鉆仰群經(jīng)斟酌雜論。萬里隨法不憚???。后與慧睿慧嚴同游長安。從什公受業(yè)。關(guān)中僧眾咸謂神悟。后還都止青園寺。寺是晉恭思皇后褚氏所立本種青處因以為名。生既當時法匠。請以居焉。宋太祖文皇深加嘆重。后太祖設(shè)會。帝親同眾御于地筵。下食良久。眾咸疑日晚。帝曰。始可中耳。生曰。白日麗天。天言始中何得非中。遂取缽便食。于是一眾從之。莫不嘆其樞機得衷。王弘范泰顏延并挹。敬風(fēng)猷從之問道。生既潛思日久徹悟言外。乃喟然嘆曰。夫象以盡意。得意則象忘。言以詮理。入理則言息。自經(jīng)典東流譯人重阻。多守滯文鮮見圓義。若忘筌取魚始可與言道矣。于是校閱真俗研思因果。乃立善不受報頓悟成佛。又著二諦論佛性當有論法身無色論佛無凈土論應(yīng)有緣論等。籠罩舊說妙有淵旨。而守文之徒多生嫌嫉。與奪之聲紛然競起。又六卷泥洹先至京師。生剖析經(jīng)理洞入幽微。乃說阿闡提人皆得成佛。于時大本未傳。孤明先發(fā)獨見忤眾。于是舊學(xué)以為邪說譏憤滋甚。遂顯大眾擯而遣之。生于大眾中正容誓曰。若我所說反于經(jīng)義者。請于現(xiàn)身即表厲疾。若與實相不相違背者。愿舍壽之時據(jù)師子座。言竟拂衣而游。初投吳之虎丘山。旬日之中學(xué)徒數(shù)百。其年夏雷震青園佛殿。龍升于天光影西壁。因改寺名號曰龍光。時人嘆曰。龍既已去生必行矣。俄而投跡廬山。銷影巖岫。山中僧眾咸共敬服。后涅槃大本至于南京。果稱闡提悉有佛性。與前所說合若符契。生既獲斯經(jīng)尋即講說。以宋元嘉十一年冬十一月庚子。于廬山精舍升于法座。神色開朗德音俊發(fā)。論議數(shù)番窮理盡妙。觀聽之眾莫不悟悅。法席將畢忽見麈尾紛然而墜。端坐正容隱幾而卒。顏色不異似若入定。道俗嗟駭遠近悲泣。于是京邑諸僧內(nèi)慚自疚追而信服。其神鑒之至徵瑞如此。仍葬廬山之阜。初生與睿公及嚴觀同學(xué)齊名。故時人評曰。生睿發(fā)天真。嚴觀洼流得。慧義彭享進。寇淵于默塞。生及睿公獨標天真之目。故以秀出群士矣。初關(guān)中僧肇始注維摩。世咸玩味。生乃更發(fā)深旨顯暢新異及諸經(jīng)義疏。世皆寶焉。王微以生比郭林宗。乃為之立傳旌其遺德。時人以生推闡提得佛。此語有據(jù)。頓悟不受報等時亦為憲章。宋太祖嘗述生頓悟義。沙門僧弼等皆設(shè)巨難。帝曰。若使逝者可興。豈為諸君所屈。后龍光又有沙門寶林。初經(jīng)長安受學(xué)。后祖述生公諸義。時人號曰游玄生。著涅槃記及注異宗論檄魔文等。林弟子法寶亦學(xué)兼內(nèi)外。著金剛后心論等。亦祖述生義焉。近代又有釋慧生者。亦止龍光寺。蔬食善眾經(jīng)兼工草隸。時人以同寺相繼。號曰大小二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18 【介紹】: 北魏清河?xùn)|武城人,字玄伯。少有俊才,厲志篤學(xué),號冀州神童。初仕前秦,后仕后燕慕容垂,為尚書左丞、高陽內(nèi)史。道武帝慕其名,于攻打后燕時征之,以為黃門侍郎,垂問故事,應(yīng)對如流,遷吏部尚書。時北魏初建,有司正制官爵、撰朝儀、協(xié)音樂、定律令、申科禁,帝乃命宏總裁厘定之。宏雖勢傾朝廷而自奉儉約。元明帝即位,常參機要,拜六部大臣,進爵白馬公。其先世善書,宏亦善草隸行押之書,為世???。謚文貞。
全后魏文·卷二十二
宏,字玄伯,清河?xùn)|武城人。魏司空林六世孫。仕秦,為苻融陽平公侍郎,領(lǐng)冀州從事,管征東記室。徵為太子舍人,不就,左遷著作佐郎。歷苻丕征東功曹。苻堅亡,慕容以為吏部郎尚書左丞、高陽內(nèi)史,道武以為黃門侍郎,遷吏部尚書。賜爵白馬侯,加周兵將軍。明元時拜天部大人,進爵為公。泰常三年卒,贈司空,謚曰文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