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6187,分1746頁顯示  上一頁  114  115  116  117  118  120  121  122  123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釋知和(別稱 知和庵主 依和庵主 )
蘇庠(養(yǎng)直 后湖居士、眚翁 )
方勺(仁聲 泊宅翁 )
胡嶧(仲連 如村老人、如村 世稱 如村先生 )
江煒(彥明 轑陽居士 )
李昭玘(成季 樂靜先生 )
魏泰(道輔 溪上丈人、漢上丈人、臨漢隱居 )
蕭雄(安道 別稱 蕭氏三令君 )
朱肱(翼中、亦中 無求子、大隱翁 )
韓拙(純?nèi)?琴堂 )
洪炎(玉父 四洪 )
釋道平(普融 許 )
釋齊玉(覺慧 妙辨 )
釋清遠(yuǎn)(別稱 龍門遠(yuǎn) 清遠(yuǎn) 佛眼 李 )
宋京(宏父 迂翁 )

人物簡介

全宋詩
知和庵主(?~一一二五),俗姓張,蘇州玉峰(今上海嘉定)人。哲宗元符間,抵雪竇中峰、棲云兩庵,后住慶元府二靈。為南岳下十四世,泐潭應(yīng)乾禪師法嗣?;兆谛推吣曜洹!?a target='_blank'>嘉泰普燈錄》卷一○、《五燈會元》卷一八有傳。
新續(xù)高僧傳·靈感篇第六之一
釋知和,姓張氏,昆山人。從南岳辨游,叢林以為飽參。元符間,住雪竇中峰棲雪兩庵。山之前曰“妙高臺”,有石突出,下臨無地,其旁古藤一枝,覃施而葉莫莫。和攀厥柔條,盤屈成龕,常偃坐其中,名曰“藤龕”。獨(dú)處二十年。初與普交同參泐潭,盟曰:“他日吾二人,當(dāng)踞孤峰絕頂,目視霄漢,為世外人。不可若今時藉名官府,屈節(jié)自污?!奔敖婚_法天童,訪舊至山,和竟不接。和雖絕物,然有志于道者,多往見之。主雪竇者嫉其名出己上,郡守嘗詢和于主者,主者曰:“常僧耳?!焙退祛}偈于壁,徙居伏錫山。偈曰:“竹筧兩三升野水,窗前五七片間云。老僧浩計只如此,留與人間作見聞?!逼涠唬骸笆绞澜缪矍皩挘瑨亝s云庵過別山。三事衲衣穿處補(bǔ),一條藜杖伴清間。”其三曰:“自從南岳來雪竇,二十馀年不下山。兩處住庵身已老,更尋幽谷養(yǎng)衰殘?!逼渌脑唬骸包S皮裹骨一常僧,壞衲蒙頭百慮澄。年老懶能頻對客,攀蘿又上一崚贈?!焙笥诌w二靈,《傳鐙錄》稱和住二靈三十年,恐非。蓋其去雪竇時,已年近衰殘,讀題偈可知。宣和七年四月十二日示寂。聞和棲藤龕時,常有二虎擾側(cè)。元大德間,棲云庵毀,虎為人患。至元二年,復(fù)建庵祀和,其患頓息?;蛑^妙高臺有伏虎洞,為虎在雪竇之證,而《傳鐙錄》謂在二靈,但以為知和故事,不必辨其何山,其言似是。豈知虎為和馴,自有神異,和能往,虎亦能往,二靈之有馴虎又何足疑。
御選元詩姓名爵里
號依和庵主,昆山人。隱居雪竇,終二靈山。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65—1147 【介紹】: 宋澧州人,徙居潤州丹陽之后湖,字養(yǎng)直,號后湖居士。少能詩,蘇軾見其《清江曲》,大愛之,謂置李白集中,誰疑其非。由是知名。高宗紹興間居廬山,以徐俯薦,被召,固辭不赴。善文詞,尤工詩。有《后湖集》、《后湖詞》。
全宋詩
蘇庠(一○六五~一一四七),字養(yǎng)直,丹陽(今屬江蘇)人。初以病目,自號眚翁(《式古堂書畫匯考》卷一三),后改稱后湖居士。早年嘗就舉中程,以犯諱黜。高宗紹興中,累召不起。十七年卒,年八十三(《全宋詞》)。有《后湖集》十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二一),已佚。《宋史》卷四五九、《咸淳毗陵志》卷一九、《嘉定鎮(zhèn)江志》卷二一、《京口耆舊傳》卷四有傳。今錄詩三十二首。
全宋文·卷二九一八
蘇庠(一○六五——一一四七),字養(yǎng)直,號眚翁,更號后湖,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人,堅子,頌之族也。工詩,不事科舉,紹興三年以禮敦遣不至。十七年卒,年八十三。有《后湖集》三十卷,《后湖詞》一卷(存)。見《京口耆舊傳》卷四,《宋史》卷二○八《藝文志》七,卷四五九《隱逸傳》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六三、一五六,《宋元學(xué)案補(bǔ)遺》卷九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66—? 【介紹】: 宋婺州金華人,寓居烏程,字仁聲,號泊宅翁。曾任虔州管勾常平。哲宗元祐五年應(yīng)試不舉,遂無仕進(jìn)意。與蘇軾、蘇頌、朱服、葉夢得、洪興祖等游,對時事、人物軼事多所見聞。有《青溪寇軌》、《泊宅編》。
全宋詩
方勺(一○六六~?),字仁聲,號泊宅翁,婺州金華(今屬浙江)人,寓居吳興。神宗元豐六年(一○八三)入太學(xué)(《泊宅編》十卷本卷一○)。哲宗元祐中曾赴杭州應(yīng)舉,獲蘇軾賞識得薦。曾官管勾虔州常平(同上書三卷本卷上、卷中)。高宗紹興十二年(一一四二)尚存世。有《泊宅編》十卷及《青溪寇軌》行于世。事見《禮部集》卷一六《題潘默成贈方仁聲詩后》、《建康集》卷三《書方勺云茅漫錄序》。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66—1144 【介紹】: 宋婺州永康人,字仲連,號如村老人。胡稷言子。淡于榮利,父子兄弟相為師友。與方惟深、林虙為忘年交。高宗即位,以年格調(diào)迪功郎。所居五柳園,松窗蓬戶,人目為隱君子。有《如村稿》。
全宋詩
胡嶧(一○六六~一一四四),字仲連,自號如村老人,世稱如村先生,婺州永康(今屬浙江)人,徙居常熟(今屬江蘇)。稷言子。父子兄弟相師友。與方惟深、林虙為忘年交。高宗即位,屢召不仕,居五柳園,人目為隱君子。紹興十四年卒,年七十九。有《如村冗藁》二十卷(《宋史·藝文志》),已佚。事見《唯室集》卷三《胡先生墓志銘》、《吳郡志》卷二六、《琴川志》卷八。今錄詩四首。
全宋文·卷二九二一
胡嶧(一○六六——一一四四),字仲連,號如村,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人。屢上春官不合,因退居于家。建炎登極,以累舉法特命之官,亦一至于銓曹,授右迪功郎、欽州安遠(yuǎn)縣尉,而終不仕。終于紹興十四年十一月,年七十九。見陳長方《胡先生墓志銘》(《唯室集》卷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吉州永新人,字彥明。喜作詩,事母極孝?;兆诔鐚帯⒋笥^間,州守以八行薦,不報。自號轑陽居士。
全宋詩
江煒,字彥明,自號轑陽居士,永新(今屬江西)人?;兆诔鐚帯⒋笥^間,吉州知州曾以孝行推薦,不報。事見《獨(dú)醒雜志》卷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濟(jì)南人,字成季,自號樂靜先生。少與晁補(bǔ)之齊名,為蘇軾所知。第進(jìn)士。以李清臣薦,累官提點(diǎn)京西、京東路刑獄,坐元符黨奪官?;兆跁r召為太常少卿。崇寧初,以改元豐敕條,罷主管鴻慶宮,入黨籍中。居閑十五年,寓意書畫。晚知歙州,辭不行。有《樂靜集》。
全宋詩
李昭玘(?~一一二六),字成季,濟(jì)州鉅野(今山東巨野)人。神宗元豐二年(一○七九)進(jìn)士(《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五),任徐州教授。哲宗元祐五年(一○九○),自秘書省正字除校書郎(《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四五)。通判潞州,入為秘書丞、開封府推官。出提點(diǎn)永興、京西、京東路刑獄?;兆诹ⅲ贋橛宜締T外郎,遷太常少卿,出知滄州。崇寧初,入黨籍,居閑十五年,自號樂靜先生。欽宗靖康元年,以起居舍人召,未赴而卒。有《樂靜集》三十卷傳世,其中詩四卷,而今存各本均缺第二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四七有傳?!±钫勋^詩,以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校以清陸心源藏抄本(簡稱清抄本,今藏北京圖書館)。新輯集外詩,補(bǔ)于卷末。
全宋文·卷二六○五
李昭玘(?——一一二六),字成季,鉅野(今山東鉅野)人,少與晁補(bǔ)之齊名,為蘇軾所知。元豐二年擢進(jìn)士第,除徐州教授。用李清臣薦為秘書省正字、校書郎,加秘閣校理。通判潞州,入為開封推官,累官提點(diǎn)永興、京西、京東路刑獄,坐元符黨奪官?;兆诹?,召為右司員外郎,遷太常少卿、起居舍人,為陳次升所論,出知滄州。崇寧初,罷職主管鴻慶宮,遂入黨籍中,閒居十五年,自號樂靜先生。晚知歙州,辭不行。靖康初,復(fù)以起居舍人召,已卒。紹興初,追復(fù)直徽猷閣。見《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七,《宋史》卷三四七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襄州襄陽人,字道輔,號溪上丈人。曾布妻弟。為人無行,倚布勢為鄉(xiāng)里患苦。數(shù)舉進(jìn)士不第,曾因忿爭而毆主考官,坐是不許取應(yīng)。章惇為相,欲薦以官,不就。博極群書,有口辯,工文章,喜談?wù)摮伴g事。有《東軒筆錄》、《臨漢隱居詩話》、《臨漢隱居集》等。
全宋詩
魏泰,字道輔,號漢上丈人,襄陽(今屬湖北)人。曾布婦弟(《老學(xué)庵筆記》卷七)。嘗于試院中忿爭,毆主文幾死,坐是不許取應(yīng)。遂隱居,自號臨漢隱居。博極群書,與呂惠卿、王安石、黃庭堅等有交。徽宗崇寧、大觀間章惇為相,欲官之,不就。有《襄陽題詠》二卷(《宋史·藝文志》卷八),已佚。今存《臨漢隱居詩話》一卷,《東軒筆錄》十五卷。事見《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一二、《楚紀(jì)》卷四七。今錄詩九首。
全宋文·卷二二三八
魏泰,字道輔,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曾布妻弟。工文章,喜談朝野間事。崇寧、大觀間,章惇欲官之,不就。著有《臨漢隱居集》二十卷、《臨漢隱居詩話》一卷(存)、《東軒筆錄》十五卷(存)、《續(xù)東軒雜錄》一卷、《書可記》一卷、《訂誤集》二卷、《襄陽題詠》二卷。見《宋史》卷二○五、二○六、二○九、三一九,《楚紀(jì)》卷四七,《宋詩紀(jì)事》卷二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吉州人,寓居韶州樂昌,字安道。蕭維弟。徽宗崇寧五年進(jìn)士。以奉議郎守桂陽。時兄蕭維以宣教郎宰吉水,弟蕭雅以承事郎判廣州,皆有政聲,時稱蕭氏三令君。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湖州歸安人,字翼中,號無求子,又號大隱翁。哲宗元祐三年進(jìn)士。工醫(yī)術(shù),尤深于傷寒。壯年辭官居西湖,著書釀酒?;兆跁r,起授醫(yī)學(xué)博士。坐書東坡詩,貶達(dá)州。后以宮祠還。有《北山酒經(jīng)》、《類證活人書》。
全宋文·卷二七九○
朱肱,字翼中,一字亦中,自號無求子、大隱翁,湖州烏程(今浙江湖州)人。元祐三年進(jìn)士及第。善醫(yī),尤深于《傷寒》?;兆谄馂獒t(yī)學(xué)博士。崇寧初,為雄州防禦推官、知鄧州錄事參軍。政和五年,坐書東坡詩貶達(dá)州。后以朝奉郎提點(diǎn)洞霄宮,致仕,僑居西湖上。卒。著有《大隱翁酒經(jīng)》一卷(存)、《南陽活人書》二十卷(存)、《內(nèi)外二景圖》三卷。見《宋會要輯稿》職官六八之三四,《宋史》卷二○五、二○七,《續(xù)資治通鑒》卷八七,《宋史翼》卷三八,《宋詩紀(jì)事》卷四○。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洪州南昌人,字玉父。洪芻弟。哲宗元祐間進(jìn)士。為谷城令。復(fù)知潁州上譙縣,有循政。累官著作郎、秘書少監(jiān)。高宗初召為中書舍人。與兄洪朋、洪芻及弟洪羽俱有才名,號四洪。詩酷似黃庭堅。有《西渡集》。
全宋詩
洪炎(一○六七?~一一三三),字玉父,南昌(今屬江西)人。黃庭堅甥。哲宗元祐末進(jìn)士,累官秘書少監(jiān)。晚年以徽猷閣待制提舉臺州崇道觀,卒于高宗紹興三年(生卒年據(jù)王兆鵬《宋南渡六詩人生卒年考辨》,載《古籍整理與研究》第六期)。炎與兄朋、芻,弟羽,俱以詩文知名,號四洪。著有《西渡集》,傳本以清光緒二年(一八七六)涇縣朱氏惜分陰齋??咀顬橥晟?。 洪炎詩,以惜分陰齋本(藏江西省圖書館)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叢書集成初編》本(簡稱叢書本)。新輯得集外詩一首,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二八七九
洪炎(一○六七?——一一三三),字玉父,南昌(今江西南昌)人。黃庭堅之甥,與兄朋,弟芻、羽俱以文詞名世,號四洪。元祐末舉進(jìn)士,為谷城令,以兄弟罹元祐黨同貶。起知上譙縣,宣和中,累官至秘書少監(jiān),復(fù)坐元祐曲學(xué)罷。建炎初以少監(jiān)召,久不至,紹興二年又申命之,且兼權(quán)右諫議大夫。紹興三年,除中書舍人,兼權(quán)直學(xué)士院,以疾請祠,遂以徽猷閣待制提舉臺州崇道觀。同年十一月,卒于信州,贈左通奉大夫。著有《西渡集》(存)、《塵外紀(jì)》、《侍兒小名錄》等。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五三、五九、六○、六二、六三、六四、七○,《宋會要輯稿》儀制一一之九,《宋史》卷二○六《藝文志》五,《宋史翼》卷二七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道平(?~一一二七),號普融,仙都(今浙江縉云)人。俗姓許。住東京智海寺。為南岳下十三世,大溈真如慕哲禪師法嗣。高宗建炎元年卒?!?a target='_blank'>嘉泰普燈錄》卷八、《五燈會元》卷一二有傳。今錄詩四首。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二七八○
齊玉(?——一一二七),號覺慧,霅川(今浙江湖州)人,俗姓莫。早年入佛門,屢參明師,住苕溪寶藏寺,每歲終大興凈業(yè)之社。遷橫山,立丈六像,率道俗修行。宣和六年,移主馀杭天竺寺。建炎元年卒,謚曰妙辨。著有《普賢行法經(jīng)疏》等。見《補(bǔ)續(xù)高僧傳》卷二,《新續(xù)高僧傳四集》卷四二。
補(bǔ)續(xù)高僧傳·義解篇
齊玉者。霅川人。尚書莫公支子也。早親釋學(xué)。日記數(shù)千言。屢參明師。一日赴僧次遜辭之?;騿柶涔省4鹪?。誠不欲五千之利。而喪一日之功。居苕溪寶藏。每于歲終。大興凈業(yè)之社。遷橫山。立丈六像。率道俗修行。中夜告眾曰。我輩未念佛時。心隨塵境。作諸不善。犯一吉羅。尚受九百千歲地獄之苦。況犯篇聚重罪乎。今若念佛。則可一念能滅八十一劫生死之罪。況又父母生我。令我出家。理當(dāng)度脫以報重恩。今若破戒墜陷。則父母豈不失望。大眾聞之。無不傾誠懺悔。舉身自撲。至損額失聲者。嘗中夜。頂像行道。偶一僧失規(guī)。責(zé)之曰。汝無知。乃畜生耳。已而悔曰。彼雖不肖。罵為畜生。有玷三寶。自是三年。對佛悔過。歲大旱。井竭。師運(yùn)密禱。夢水出西坡。旦掘之。清流涌出。因名夢泉。二師同。建炎元年遷化。
新續(xù)高僧傳·凈讀篇第八之二
釋齊玉,號覺慧。姓莫氏,霅川人。家世顯宦,獨(dú)棄俗榮。蚤親釋學(xué),日記數(shù)千言。始參祥符神智,后依慧辨。一日赴僧次,有施予者,辭遜之,或問故答,曰:“誠不欲以五千之利,而喪一日之功?!贝缺娴猛ㄏ嗳P(guān)之旨,秘不授人。齊玉屢叩之不已,乃于密室跪爐以授。初出居苕溪寶藏,每于歲終,大興凈社,遷橫山立丈六像,率眾薰修,中夜告眾曰:“我輩未念佛,時心隨塵境,作諸不善,犯一吉羅尚受九百千歲地獄之苦,況犯篇聚重罪乎? 今若念佛,則可一念能減八十億劫生死之罪。況又父母生我,令我出家,理當(dāng)度脫,以報重恩。今若破戒墜陷,父母有知,豈不失望?”大眾聞之無不傾誠懺悔,舉身自撲至損額失聲者。宣和六年,遷居上竺,先是慈辨之去,繼之者或不振,學(xué)徒謀曰:“得玉公乃興?!笨な匚虖﹪勚司叨Y以迎,講道敷化,不異慈辨。嘗中夜頂像行道,一僧失規(guī)責(zé)之,曰:“汝無知,乃畜生耳?!币讯谠唬骸氨穗m不肖,詆為畜生,有玷三寶?!弊允侨辏瑢Ψ鸹谶^。建炎元年秋,謂弟子修慧密印曰:“吾床前夕寶塔現(xiàn)?!被墼唬骸傲魍ā斗ㄈA》之瑞證也?!庇裨唬骸八敢姲浲臃鸲!奔醇娔罘?。頃之,舉首加敬曰:“佛已來接也?!倍俗险贫?,葬于山西草堂之側(cè),謚“妙辨”,塔曰“慧寂”。所著《普賢行法經(jīng)疏》及自釋《祖源記》、《無量經(jīng)疏雜諸記》、《安般守尊法門》、《尊勝懺法》諸集。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清遠(yuǎn)(一○六七~一一二○),號佛眼,臨邛(今四川邛崍)人。俗姓李。年十四出家,嘗依毗尼。南游江淮間,遍歷禪席,師事五祖演禪師七年。后隱居四面山大中庵,又住崇寧萬壽寺。繼住舒州龍門寺十二年?;兆谡桶四辏ㄒ灰灰话耍铍纷『椭莅U山寺(《古尊宿語錄》卷二九)。踰年,以疾辭,歸隱蔣山之東堂。為南岳下十四世,五祖演禪師法嗣。宣和二年卒,年五十四。事見《筠溪集》卷二四《和州褒山佛眼禪師塔銘》,《嘉泰普燈錄》卷一一、《五燈會元》卷一九有傳?!∏暹h(yuǎn)詩,以《古尊宿語錄》卷三○中的《偈頌》編為第一卷,以同書卷三四中的《頌古》編為第二卷,同書卷三一語錄中散見各處者及見于他書者輯為第三卷。
全宋文·卷二九四六
清遠(yuǎn)(一○六七——一一二○),號佛眼,俗姓李,邛州(治今四川邛崍)人。年十四受具戒,依太平演道得大悟,后歷主崇寧萬壽、龍門、褒禪等名剎,歸隱于蔣山。宣和二年卒,年五十四。著有《圓融禮文》、《普門禮文》等。見李彌遜《和州褒山佛眼禪師塔銘》(《筠溪集》卷二四)。
僧寶正續(xù)傳·卷第三
禪師諱清遠(yuǎn)。生李氏。蜀之臨邛人。出家。十四具戒。嘗依毗尼師究其說。因讀法華經(jīng)。至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持以問。講師莫能對。乃曰。義學(xué)名相。非所以了生死大事。遂捐舊習(xí)。南游江淮間。遍歷叢席。聞舒州太平演道者為宗師第一流。往造其室。演一見深奇之。謂可以弘持法忍。壁立不少假。冀其深造。師棲遲七年。未嘗妄發(fā)一語。一日因撥火。忽有省。即說偈曰。深深撥有些子。平生事只如此。由是洞徹超詣。機(jī)辯峻捷。莫敢當(dāng)鋒。衲子爭歸之。師益靜默自晦。不自為得。隱居四面山大中庵。屬天下新崇寧寺。方擇人以處。舒守王渙之迎師住持。未幾引去。會龍門虛席。遂補(bǔ)焉。示眾曰。學(xué)道之士。有二種病。一騎驢覓驢。二騎卻驢了不肯下。且如騎卻驢了更覓驢??蓺⑹谴蟛?。龍門向道不要覓。靈利人。當(dāng)下識得。除卻覓底病??裥乃煜ⅰ<茸R得驢了。騎卻不肯下。此一病最難醫(yī)。龍門向道不要騎。你便是驢。盡大地是個驢。且作么生騎。你若騎。管取病不去。若不騎。十方世界廓落地。此二病一時去。心下無事。名為道人。所以趙州問南泉如何是道。泉云。平常心是道。州從此頓息馳求。識得祖病佛病。無不透得。后來遍到諸方。莫有出其右者。蓋緣他識病。又曰。釋迦老子在什么處。自云。作么。復(fù)云。達(dá)磨大師在什么處。自云。只在且作么生。說個只在底道理。也不妨難明。若于斯明得。始知正法常住。禪僧家多分只道那舉處便是。你若身壞命終時。若病說不得時。又作么生。須是證入始得。不見。僧問德山。從上諸圣。向甚么處去。山云。作么作么。莫是作么便是諸圣么。你諸人若不將言語會。便落他聲響流布??v饒不落聲響言句。便落他無言無說處。此事實(shí)無。你意解卜度。若存一絲毫。便成趣向于己疏也。直饒你將玄機(jī)妙義去。合他決定合不著。若總不思量。亦不可。須是親證始得。明見無疑。又曰。有般宗師向人道。莫作計較道理。開口便沒交涉。與他不相應(yīng)。也去空劫已前認(rèn)取。都無言說。又有一般宗師向人道。癡漢你這一段因何不會。先將自心做個窠臼。然后將心去取證。喚作釘樁了。繞樁走便恁么。流傳將去。便恁么承當(dāng)去。敲床豎拂用將去。喚作將心用心。一似坐個氣毬相似。有甚安樂處。又似蝦蟆努氣相似。你恁么見解。面前一似黑霧罩定了也。師居龍門十有二年。道風(fēng)大振。四方學(xué)者皆曰。吾必師龍門。由是云集座下。居無所容。師應(yīng)機(jī)酬酢。未嘗有勌色。示曲折數(shù)篇。學(xué)者聚而編之。名曰心要。其略曰。不應(yīng)于無際中立分限。若立分限。是無際空乃自隨。所以解空者無空想。若人以言語名狀心。終不得心。不以言語名狀心。亦不得心。言語本是心名狀之故。不得也。無言語本是心不名狀之故不得也。種種會當(dāng)。皆不與自心契。上祖曰。默契而已為若此。又曰。道若為達(dá)。但無妄念耳。若人知是妄念。作意止之者。見有妄念故也。見有妄念作意觀照。令是正理亦見。有妄念也。知妄元是道。乃無妄焉。故達(dá)道乃無所得也。又曰。證者絕能所也。非別有玄理。在尋常日用處。如見色時是證時。聞聲時是證時。飲水食粥時是證時。一一絕能所。此非久習(xí)不假薰煉。蓋見成之事。世人不識。名曰流浪。故云唯證乃知難可測。又曰。學(xué)道者明知有是事。何故不得旨而長疑。蓋信未極。疑未深也。唯深與極。若信與疑。真是事也。不解如此返照。遂迷亂。不知由緒。困躓中途。能自返省。更無第二人也。既曰此事。又豈更知耶。知是妄慮。此事則不失也。又曰。道不止說與示而后顯。蓋體自常露。說示者方便道用耳。省悟者亦暫時岐路也。或因說而證?;蛞蚴径??;蜃杂X觸以知?dú)w。終無異事。別得至心源而止也。又曰。人言悟了方修此。屬對治門。雖禪門亦許以正知見治之。若論當(dāng)人。即不須若是也。又曰。人不識問。遂依來問而答。不知乃自問耳。欲答誰邪。人不識答。遂依言起見。不知乃自答耳。何有旨趣邪。故曰??偸悄愫每春每?。又曰。從上來有二種方便。有真實(shí)方便。所謂說無有間。有善巧方便。所謂妙應(yīng)群機(jī)。若從真實(shí)方便。得入不假思量。性自神解。求無有退。妙用河沙也。若從善巧方便得入。得坐披衣。向后自看始得。未可將為究竟。此二種方便。皆一法也。不可須臾有失。學(xué)者思之。又曰。悟心見性。當(dāng)如雪峰玄沙。履實(shí)踐真。當(dāng)如南泉趙州。今時學(xué)者。但以古人方便為禪道。不知與古人同參也。十二時中。學(xué)道無頃刻棄舍。此人縱未得入。念念已是修行也。尋常說修行。不過三業(yè)六根清凈禪門。更不必如是。何故禪定之門。念念與智波羅蜜平等。一切處自無過患也。久久心地通明之日。從前并得滿足。名一行三昧。今時人全無定力。復(fù)不開智眼。所以機(jī)緣語句。只成諍論。生滅心行。夫禪學(xué)不是小小。未用超佛越祖得了要超。亦不難也。政和末。道行聞于朝。有旨移和州褒禪山。歲馀以疾辭。時圜悟禪師住蔣山。與師友愛素善。因往依之。嘗著三自省察。叢林共高仰之。復(fù)以近世問話者。不知伸問致疑咨請之意。后生相承。多用祝贊語。或奉在座官員?;蚯f嚴(yán)修設(shè)檀信。俱無衲子氣味。師深惡之。誡曰。夫問話者。激揚(yáng)玄極。不在多進(jìn)語。三兩轉(zhuǎn)足矣。貴得生人信。不致流蕩取笑俗子。又曰。諸方老宿臨終必留偈辭世。世可辭耶。且將安之。宣和二年冬至前一日。飯食訖。整衣趺坐。合掌怡然而逝。春秋五十四。坐四十夏。門人奉靈骨舍利。葬龍門之靈光塔。師風(fēng)儀秀異。操守嚴(yán)正。性淡泊寡言。笑動有規(guī)則。學(xué)者瞻形儀而服膺。其為教。疏通廣大。剴切禪病中衲子之心。至入室提綱。則絕蹊徑。離文字。亦不滯乎空荒漫誕之說。其徒非大有契證。不妄許可。平居以道自任。不從事于務(wù)。嘗曰。長老端居丈室。傳道而已。與士大夫游。不為利屈。道合則忻然造之。不爾雖過門?;虿坏靡姟>右允歉咧?。樞密鄧公洵武。奏錫命服佛眼之號。左司陳公瓘見師法語。嘆曰。諸佛心宗。眾生性海。遠(yuǎn)公涵泳深矣。與靈源禪師少友善。其趣尚施設(shè)略相似焉。有三會廣語偈頌數(shù)萬言。行于世。 贊曰。圜悟佛眼同出東山之門。為臨濟(jì)十世孫。圜悟固已名蓋天下。佛眼則精深醇粹??撕烧齻?。殆與圜悟連衡而并驅(qū)。學(xué)者疑其旋設(shè)異乎圜悟?;蛑^龍門嘗與靈源處。而漸習(xí)使然。嗚呼是何言之陋哉。蓋嘗三復(fù)龍門之錄。觀其指示心法。辯如百丈黃檗。作為偈句。詞如汾陽雪竇。悟門超極。不愧雪峰玄妙。履踐明驗。端如南泉趙州。真一代之大宗師也。彼以頰舌為禪而欺世每生者。烏足與識龍門靈源相契者哉。要其所以不為圜悟者。譬如韓柳文章。世之悅韓者固多。然子厚非深識博雅之士。則不能窺其缊奧。此所以萬世之下不凝并驅(qū)而為韓柳也。由是而觀。二公之后。抑可見矣。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宋京,字宏父,自號迂翁(《輿地紀(jì)勝》卷一五七),雙流(今屬四川)人。徽宗崇寧五年(一一○六)進(jìn)士(清光緒《雙流縣志》下卷《選舉》)。曾任戶部員外郎,后以太尉府少卿出知邠州(《竹隱畸士集》卷三《送宋宏甫出守邠州》詩自注)。今錄詩十九首。
全宋文·卷三一三九
宋京,字宏父,雙流(今四川雙流)人。登崇寧五年進(jìn)士第,大觀中為資州幕僚,遷□奉大夫、光祿□。喜為詩翰,著有《藝圃》。見嘉慶《四川通志》卷一二二、《輿地紀(jì)勝》卷一五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