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6187,分1746頁顯示  上一頁  111  112  113  114  115  117  118  119  120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薛紹彭(道祖 翠微居士 )
朱象先(景初 西湖隱士 )
陳恬(叔易 存誠子、澗上丈人、陽城三士 )
劉跂(斯立 學易先生 )
守億(野逸子 )
晁說之(景迂、景迂生、老法華、天臺教僧 以道、伯以 )
洪撙(節(jié)夫 菊坡 )
李廌(方叔 濟南、太華逸民 )
僧處嚴( 伯威 潛澗 )
釋維琳(無畏禪師、無畏大士 世稱 徑山長老 )
楊天惠(佑父、祐父 回光、回光居士 )
毛滂(澤民 東堂、東堂居士 )
鄒浩(志完 道鄉(xiāng)居士、道鄉(xiāng)、道鄉(xiāng)先生 忠 )
方臘(圣公 )
胡野(德林 環(huán)中居士 )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河中萬泉人,字道祖,號翠微居士。薛向子。哲宗元祐元年官承事郎、監(jiān)上清太平宮。歷少府監(jiān)丞,累官秘閣修撰、知梓潼路漕。工書,擅行、正、草諸體,取法晉唐,格度嚴謹,自成一家。與米芾為書畫友,書法并稱“米薛”。
全宋文·卷二七七七
薛紹彭,字道祖,號翠微居士,河中萬泉(今山西萬榮)人。薛向子。元祐間官承事郎,監(jiān)上清太平宮。累官秘閣修撰、知梓潼路漕。善書法,名并米芾。見《皇宋書錄》卷中,《書史會要》卷六,《宋史》卷三二八《薛向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松陵人,字景初,號西湖隱士。哲宗紹圣、元符間,以善畫人物山水馳名。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58—1131 【介紹】: 宋閬州閬中人,字叔易,號存誠子,又號澗上丈人。陳造子。工詩文,詩句風格豪健。居陽翟澗上村,與鮮于綽、崔□齊名,號陽城三士。又與晁說之同隱嵩山。徽宗大觀中召赴闕,除校書郎。未幾致仕。高宗建炎初再召,避地桂嶺。有《澗上丈人集》。
全宋詩
陳恬(一○五八~一一三一),字叔易,號存誠子(《皇宋書錄》卷下),又號澗上丈人,閬中(今屬四川)人。堯叟裔孫。居陽翟(今河南禹州)澗上村,躬耕養(yǎng)母,與鮮于綽、崔鶠齊名,號陽城三士。又與晁以道同隱嵩山?;兆诖笥^中召除校書郎,奉祠去,避地還蜀。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詔為主管嵩山崇福宮,以老疾求去,未幾卒于桂州(以上《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二五)。年七十四。有《澗上丈人詩》二十卷,已佚。事見《郡齋讀書志》卷一九《澗上丈人詩》解題。今錄詩七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永靜軍東光人,字斯立,號學易先生。劉摯子。神宗元豐二年進士。官朝奉郎,哲宗紹圣間從父于新州謫所?;兆诹ⅲt返摯家屬,跂訴文及甫之誣,及甫被貶。后遭黨禍,編管壽春,為官拓落,政和末以壽終。有《學易集》。
全宋詩
劉跂,字斯立,時稱學易先生,東光(今屬河北)人。摯子。神宗元豐二年(一○七九)進士,釋褐亳州教授。哲宗元祐初,移曹州教授。歷雄州防禦推官,知彭澤、管城、蘄水縣。以其父為御史中丞,不得仕朝官。紹圣初,又因其父入黨籍,牽連免官。徽宗立始復官,卒于政和末,官終朝奉郎。有《學易集》二十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七),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八卷,其中詩四卷。事見《宋史》卷三四○《劉摯傳》。劉跂詩,以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學易集》為底本,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二六五九
劉跂(一○五三——?),字斯立,東光(今河北東光)人,摯子。元豐二年進士,歷亳州、曹州教授,元祐末為管城令,累官朝奉郎。紹圣間隨父徙貶所。崇寧元年入元符黨籍。后詔返摯家屬,以跂請,摯得歸葬。又伏闕訴文及甫之誣,雪父冤。遭黨事,為官落拓,家居避禍,以壽終。跂能文章,晚作學易堂,人稱學易先生,有《學易集》行于世。見本集《學易堂記》等文,《宋會要輯稿》職官六八之三,《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七,《宋史》卷三四○《劉摯傳》,《宋史新編》卷一一四,《宋元學案》卷二,《宋詩紀事》卷二八。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守億,姓未詳,號野逸子,錫山(今江蘇無錫)人。哲宗紹圣五年(一○九八)正月五日曾與徐三畏、任廣同游黃縣盧山延真觀。事見《山左金石志》卷一七。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59—1129 【介紹】: 宋濟州巨野人,字以道,一字伯以,自號景迂生。晁端彥子。神宗元豐五年進士。以文章典麗,為蘇軾所薦。哲宗元符三年知無極縣,上書斥王安石及紹述諸臣政事之非。高宗即位,召授徽猷閣待制兼侍讀,以病未赴。晚年信佛。工詩,善畫山水。博通五經(jīng),尤精于《》。有《儒言》、《晁氏客語》、《景迂生集》。
全宋詩
晁說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一字伯以,濟州鉅野(今山東巨野)人(《宋史·晁補之傳》)。因慕司馬光為人,自號景迂生。神宗元豐五年(一○八二)進士。哲宗元祐初,官兗州司法參軍,紹圣時為宿州教授,元符中知磁州武安縣?;兆诔鐚幎辏ㄒ灰弧鹑?,知定州無極縣。后入黨籍。大觀、政和間臨明州造船場,起通判鄜州。宣和時知成州,未幾致仕。欽宗即位,以著作郎召,除秘書少監(jiān)、中書舍人,復以議論不合,落職。高宗立,召為侍讀,后提舉杭州洞霄宮。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一。有《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二十卷。事見《嵩山文集》附錄其孫子健所作文集后記,《晁氏世譜節(jié)錄》,及集中有關(guān)詩文。 晁說之詩,以四部叢刊續(xù)編影印舊鈔本《嵩山文集》(集中“禎”字皆缺,注“今上御名”,當沿宋本之舊)為底本。校以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等。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二七九八
晁說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又字伯以,自號景迂生、老法華、天臺教僧,清豐(今河南清豐)人,端彥子。熙寧中,父官杭州,隨侍。元豐五年登進士第。歷任兗州司法參軍,蔡州、宿州教授。元祐中,群公以博極群書、雅有史學科薦,蘇軾以文章典麗、可備著述科薦。元符三年應詔上書,坐入邪籍二十馀年。崇寧中,為承議郎、知磁州武安縣、定州無極縣,監(jiān)陜州集津倉。大觀末監(jiān)明州造船場。宣和中通判鄜州,知成州。靖康元年以著作郎召,除秘書少監(jiān)兼太子諭德。未幾,除中書舍人兼太子詹事。坐請補外落職。金兵南略,避難高郵。高宗繼位,召為徽猷閣待制兼侍讀,提舉萬壽觀,再請,得提舉杭州洞霄宮。建炎三年正月卒于江寧舟中,年七十一。博通六經(jīng),尤長于《》,著述多達三十馀種,今存者僅《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晁氏客語》。見《晁氏世譜節(jié)錄》(《嵩山文集》附),陸游《景迂先生祠堂記》(《渭南文集》卷一八),范祖禹《手記》(《范太史集》卷五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徽州婺源人,字節(jié)夫,號菊坡。讀書根究理道。哲宗元符初詔征不就,筑室主龍山園,講學授徒。與朱熹為忘年交。有《菊坡言志錄》。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59—1109 【介紹】: 宋華州人,一說陽翟人,字方叔,號濟南。少孤貧,謁蘇軾于黃州求教,軾稱其文,與范祖禹薦于朝,不果。中年絕意仕進,定居潁昌。喜論古今治亂,哲宗元祐中上《忠諫書》、《忠厚論》、《兵鑒》于朝。有《濟南集》、《德隅齋畫品》等。
全宋詩
李廌(一○五九~一一○九),字方叔,號太華逸民(宋周紫芝《太倉稊米集》卷六六《書月巖集后》)、濟南先生(宋謝采伯《密齋筆記》卷三),祖先由鄆州遷華州,遂為華州(今陜西華縣)人。早年以文章受知蘇軾。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蘇軾知貢舉,得試卷以為廌作,置之首選,而是科廌竟下第,所以軾有“平生漫說古戰(zhàn)場,過眼還迷日五色”(《送李方叔下第》)之嘆。后再舉亦失利,遂絕意仕進,定居長社?;兆诖笥^三年卒,年五十一。有《濟南集》(一名《月巖集》)二十卷(《直齋書錄解題》),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八卷,其中詩四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四四有傳。李廌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校以近人李之鼎宜秋館《宋人集》丙編本(簡稱宜秋本)。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二八四九
李廌(一○五九——一一○九),字方叔,號濟南,又號太華逸民,華州(治今陜西華縣)人。少以學問稱鄉(xiāng)里,謁蘇軾于黃州,贄文求知,軾激賞之,謂其為「萬人敵」。又閉門讀書數(shù)年,再見軾,軾閱其所著,嘆為「張耒、秦觀之流」。鄉(xiāng)舉試禮部,軾典貢舉,遺之,賦詩以自責。中年絕進取意。大觀三年卒,年五十一。著文數(shù)千篇,由其子裒輯為《濟南集》,又稱《月巖集》,又編正、續(xù)二集。另有《師友談記》、《德隅堂畫品》等。見陳恬《李方叔遺稿序》(《國朝二百家名賢文粹》卷一五九),李之儀《月巖集序》(《永樂大典》卷二二五三七),《宋史》卷四四四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59—1112 【介紹】: 宋僧。溫州樂清人,俗姓賈氏,字伯威,號潛澗。少敏悟,經(jīng)史過目能誦。出家于明慶院,宗天臺宗。后至錢塘從南屏臻禪師,明《法華》諸經(jīng)。與名僧道潛、思聰?shù)扔焉啤2W能文,作詩詞尤典雅,書法有晉宋遺規(guī)。哲宗元祐間出游歸永嘉,寓凈光、大云、開元諸寺,門徒甚眾。卒后弟子輯其遺文為《潛澗集》。
補續(xù)高僧傳·雜科篇
處嚴。字伯威。溫州樂清賈氏子。母萬。方娠。一夕夢黑龍自天躍而下。俄化為道人入其家。及產(chǎn)有異相。警悟不凡。經(jīng)史過目輒成誦。少長不茹葷。母強之。卒不從。一日游精舍。歸白其母曰。兒蔬食。居俗非所宜。愿出家學佛。落發(fā)于明慶院。初習講教義。發(fā)明師說。了無疑滯。同輩尚編錄。務相詰難。師心非之。遂棄教而崇禪。歷訪先輩老宿。叩擊玄旨。多所契會。有以座首命之者。師弗顧而去。師于己事外。博學能詩文。醇重典雅。且工書。有晉宋法。時道潛思聰二公。與東坡游。聲名籍甚。或勸以所作謁縉紳求知己。師笑曰。古之桑門。與士大夫游。非求之也。道自合焉爾。故終身不以一字干謁。識者高之。元祐間。還永嘉。寓凈光大云開元諸剎。其徒翕然宗之。扣門請益者。履相躡也。師訓以本業(yè)。外復以詩書子史導之。凡經(jīng)指授者。咸見頭角。元符初。歸故山。誅茆結(jié)廬。循除蓄流。自號潛澗。賦詩鼓琴以自娛。有古人林下風。師有辭辯。長于講釋。鄉(xiāng)里巨室。欲屈師講經(jīng)莫能致。因具法筵。集廣眾。預設(shè)巍座。俟師至。與眾迫之。師匇遽就席。闡揚奧旨。緣飾以文。音吐鴻亮。聽者驚悅。郡守張公平。從師受楞嚴大義。初以僧正命師。又命主禪席。皆力辭弗受。每詣府。手提一笠。又以師為府座所尊。因囑以事。師。正色峻拒。府政有不便于民者。委曲以告。守改容聽之。瑞安令呂公勤。邂逅師喜甚。與俱還邑。筑庵于廳治后園。命師居之。為留三宿而去。晚景絕人事。精修凈業(yè)。諷誦楞嚴圓覺維摩光明法華等經(jīng)。精熟如流。靜夜孤坐。焚香暗誦。瑯瑯之聲。出于林表。嘗手書法華光明二經(jīng)。報母德。又書華嚴經(jīng)八十卷。首末不懈。字法益工。以政和壬辰正月二十日示寂。年五十四。僧臘三十九。阇維。得舍利數(shù)百顆。明瑩如珠。植塔于故廬之后。以遺骨并舍利葬焉。師于佛學。無不通曉。尤深于禪。而接物以教。故以阇黎著名。平生制述甚多。稿隨毀失。圓寂后。弟子收拾遺文。編成二卷。曰潛澗集。人有得其片紙只字。皆寶藏之。其文翰見重于人如此(王梅溪十朋之母有娠。產(chǎn)之日。夢師來惠以金環(huán)。夢覺時。傳師適坐化。翌日梅溪生。人皆謂為師后身。故其為師作銘序有云。師歿之歲。而某始生。師舊書石橋寺碑。梅溪。僉判紹興。道經(jīng)寺。寺僧先夢迓嚴阇黎。次日梅溪至。僧以夢告。有詩云。人喚我為嚴首座。前身曾寫石橋碑。甄龍友。和公雙峰詩云。詩老前身法號嚴。正用此事)。
新續(xù)高僧傳·雜識篇第十之一
釋處嚴,字伯威。姓賈氏,樂清人也。父靖,居鄉(xiāng)以長者稱。母萬氏,方娠,夢黑龍自天而下,俄化為道人,入其家。及嚴生有異相。幼時警悟不凡,經(jīng)史過目輒能成誦。舅氏東平先生規(guī),邑之名儒也。試之聯(lián)語,隨聲應答,由是奇之。少長,不茹辛膻,母強之,卒不從。一日游精舍,歸白其母曰:“兒蔬食居俗非所宜,愿出家學佛,惟慈親割愛。”遂往里之明院慶禮僧知性為師。既落發(fā)受具,游歷郡剎。初學律,未幾,習天臺教觀,慨然嘆曰:“吾邦僻在海隅,見聞不廣?!彼熘X塘,依南屏臻公聽天臺大部,明法華諸經(jīng)。時學者尚編錄,務相詰難,嚴聽法罷,端然默坐。同輩問之,發(fā)明師說,了無遺誤,因謂之曰:“文字分別,馳驄法相,吾不能為?!蹦诉h游禪林,訪尋老宿,叩擊玄旨。嚴志節(jié)清高,學識超邁,扙錫所至,道眼相契為多。會有以首座詔之者,嚴曰:“吾宅心世外,逍遙自適,能為人役耶?”于是西游帝都,觀伊洛,南周旋江淮間,凡名山勝境,叢林巨剎,靡不至焉。時道潛、思聰與東坡居士游,聲名籍甚,二僧咸與嚴善,數(shù)以篇章往來。嚴博學能文,詩詞尤典雅,且工書,有晉宋法?;騽褚运髦]縉紳,求知己,嚴笑謝曰:“古之桑門,上首與士大夫游,非求之也,道自合焉爾?!惫式K身不以一字干謁,識者高之。元祐間,還永嘉,寓凈光、大云、開元諸寺,其徒翕然歸之,扣門請益者,屢相躡也。嚴訓以本業(yè),復以《》、《》、《子》、《史》導之,凡經(jīng)指授者,咸見頭角。時開元建護國天王殿,命嚴作記,文辭雄偉,太守范公見之稱嘆良久,命刻之石,昭垂來許。元符初,歸故山誅茅結(jié)廬,循除蓄流,自號“潛澗”,賦詩鼓琴以自娛,有古林下風。嚴有辭辨,長于講釋,里中巨室欲屈之講經(jīng),恐不能致,因具法筵,廣集眾侶,預設(shè)巍座,俟其至,與眾迫之,忽遽就席,闡揚奧旨,緣飾以文,吐音鴻亮,聽者忻悅。明慶自創(chuàng)業(yè)幾七百年,無文跡可考,嚴始為撰記并書之,時稱二絕。郡守張公平聞其名,以禮致之,躬受《楞嚴》大義,欲授以僧正,且請主禪席,皆力辭之。每詣府手提一笠,未嘗輿也。人以為府座所厚,或?qū)僖允?,則正色峻拒,然政有不便于民者,委曲以告,守改容聽之。瑞安令呂公勤,慕其道學,初相邂逅,要與俱還,為筑庵于廳治后圃,為留三宿而去。邑令丁公湛,每訪嚴,談道終日忘返。晚歲絕人事,惟精修凈業(yè)。所諷《楞嚴》、《圓覺》、《維摩》、《光明》、《法華》諸經(jīng),精熟流暢,靜夜孤坐,焚香高誦,瑯瑯之聲,出于林表。嘗手書《法華》、《光明》二經(jīng),以報母德。又書《華嚴經(jīng)》八十卷,首末不懈,字法益工。宋政和壬辰正月二十一日示寂,年五十四,臘三十九。三月,阇維得舍利數(shù)百,明瑩如珠。明年九月,植塔于故廬之旁,以遺骨并舍利葬焉。后四十馀年,縣人梅溪王十朋為之銘。十朋之生也,即嚴寂日。其母夢嚴來,惠以金環(huán),覺而舉子,忽聞嚴化,以此異之。十朋之大母,嚴之同母娣。嚴弟子寶印,又十朋之叔父也。嘗以伏臘相過從,故其母識嚴。及十朋長,道經(jīng)石橋寺,寺僧先夕夢迎嚴和尚,詰旦而十朋至,故其詩云:“人喚我為嚴首座,前身曾寫石橋碑?!便懹袆e致,見《梅溪集》。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維琳(?~一一一九),號無畏禪師,俗姓沈,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住湖州銅山院(《東堂集》卷九《湖州銅山無畏庵記》)。神宗熙寧中,蘇軾通判杭州時請住徑山?;兆诮ㄖ芯竾踝÷〗淘海ā?a target='_blank'>永樂大典》卷二二八二引《馀英志》)。宣和元年,崇右道教,詔僧為德士,維琳不受命,聚徒說偈而逝。事見《吳興詩存》二集卷一四。今錄詩三首。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僧。武康人,俗姓沈,號無畏禪師,人稱徑山長老。好學能詩。神宗熙寧間,蘇軾悴杭,請住徑山?;兆谛统醭缬业澜?,詔僧為德士,皆頂冠,遂聚徒說偈而逝。
補續(xù)高僧傳·護法篇
維琳。武康沈氏子。約之后也。好學能詩。熙寧中。東坡倅杭。請住徑山。繼登慧淵公法席。叢林蔚然。眾心歸附。久之憚煩。退靜于邑之銅山。結(jié)庵名無畏。自號無畏大士。建中靖國初。東坡自儋耳還至毗陵。以疾告老。師往問慰。坡答之以詩。始師之居銅山也。院有松合抱。縣大夫?qū)⑷∫灾吴?。師知之。命削皮題詩其上曰。大夫去作棟梁材。無復清陰護綠苔。只恐夜深明月下。誤他千里鶴飛來。尉至。讀其詩乃止。宣和元年。師既老。朝廷崇右道教。詔僧為德士皆頂冠。師獨不受命??h遣使諭之。師即集其徒。說偈趺坐而逝。眾以二缶覆其軀。瘞山后。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成都郫縣人,字佑父,號回光。幼嘗作歌行數(shù)十篇,為時人驚嘆。神宗元豐間進士。攝邛州學官?;兆跁r上書言事,后入元祐黨籍。有文集。
全宋詩
楊天惠,字佑父,自號回光居士,郫縣(今屬四川)人。神宗元豐進士。曾知彰明縣。哲宗元符年間應詔上書,后入崇寧黨籍(《輿地紀勝》卷一五四)?;兆谡投辏ㄒ灰灰欢闄?quán)彭山丞。今錄詩七首。
全宋文·卷二五三一
楊天惠,字祐父,自號回光居士,梓潼(今四川梓潼)人,徙于郫。幼警敏,登元豐進士第,以儒學稱。攝邛州學官,元符二年補彰明縣令。元符末應詔上書,入崇寧黨籍。著有《三國人物論》三卷、文集六十卷。見所作《彰明遺事》,以及《宋會要輯稿》職官六八之三,《宋史·藝文志》二、七,費著《楊氏族譜》(《全蜀藝文志》卷五四)。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衢州江山人,字澤民,號東堂。哲宗元祐中,蘇軾守杭州,滂為法曹,秩滿去,軾得其所作詞,深器重之,追還。后薦于朝,擢知秀州。有《東堂集》、《東堂詞》。
全宋詩
毛滂(一○六○~?)字澤民,號東堂居士,衢州江山(今屬浙江)人。以父蔭入仕,神宗元豐七年(一○八四),官郢州長壽尉。哲宗元祐中,為杭州司法參軍,移饒州。紹圣四年(一○九七),知武康縣?;兆诔鐚幊酰贋閯h定官(《蘇軾詩集》卷三一施元之注)。政和四年(一一一四),以祠部員外郎知秀州。宣和六年(一一二四)尚存世。事見《東堂集》有關(guān)詩文。有《東堂集》六卷,詩四卷,書簡二卷,樂府二卷及《東堂詞》一卷(《直齋書錄解題》),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成《東堂集》十卷,其中詩四卷?!∶柙?,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酌校他書,新輯集外詩另編一卷。
全宋文·卷二八五四
毛滂(一○六○——一一二五),字澤民,號東堂,衢州江山(今浙江江山)人,維瞻子。元豐中,維瞻知筠州,蘇轍貶監(jiān)筠州鹽酒稅,滂得以受知于蘇轍兄弟。七年,為郢州縣尉。元祐初,蘇軾兄弟還朝,滂由二浙歷淮泗至京,上書蘇軾,求其薦舉,軾有答書。元祐五年赴饒州法曹任,七年解任,閑居故鄉(xiāng)。紹圣末,任湖州武康縣令,改盡心堂為東堂。建中靖國元年罷武康任入京,崇寧初除刪定官,為言者所論,罷去。二年進《恢復河湟賦》,多次上書蔡京,得真定倅,辭未赴任。大觀中居杭。政和四年知秀州,旋坐譴,自管庫而入宮祠,宣和末卒。著有《東堂集》、《東堂詞》。見《題東堂集》(《江湖長翁集》卷三一),《宋史翼》卷二七。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60—1111 【介紹】: 宋常州晉陵人,字志完,號道鄉(xiāng)居士。神宗元豐五年進士。為襄州教授,著《論語解義》、《孟子解義》。遷右正言,以諫立劉后,削官羈管新州。徽宗立,復官,累遷兵部侍郎,知江寧府、越州、杭州。復以諫立劉后事貶永州等地。崇寧五年返故里。有《道鄉(xiāng)集》。
全宋詩
鄒浩(一○六○~一一一一),字志完,自號道鄉(xiāng),常州晉陵(今江蘇常州)人。神宗元豐五年(一○八二)進士。調(diào)揚州、潁昌府教授。哲宗元祐中為太常博士,出為襄州教授。元符元年(一○九八),召對,除右正言,因忤章惇,并論罷立劉后,除名勒停,羈管新州?;兆诩次?,添監(jiān)袁州酒稅,尋復右正言,遷左司諫,改起居舍人,進中書舍人。歷吏部、兵部侍郎。崇寧元年(一一○二),又因忤蔡京,以寶文閣待制出知江寧府,改杭、越二州,重理罷立后事,責衡州別駕,永州安置。后半年,除名勒停,竄昭州。四年,移漢陽軍。五年,歸常州。大觀間復直龍圖閣。政和元年卒,年五十二。有《道鄉(xiāng)集》四十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四五、《東都事略》卷一○○、《咸淳毗陵志》卷一七有傳?!∴u浩詩,以明成化六年鄒量刻《道鄉(xiāng)先生鄒忠公文集》(藏北京圖書館)為底本。校以正德七年鄒翎刻本(簡稱正德本,藏北京圖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簡四庫本)等。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二八二五
鄒浩(一○六○——一一一一),字志完,號道鄉(xiāng)先生,常州晉陵(今江蘇常州)人。元豐五年進士及第,調(diào)揚州、潁昌府教授。蘇頌用為太常博士,來之邵論罷之。元祐八年,差充襄州州學教授。元符元年,哲宗親擢為右正言,累上疏論事,直言敢諫。賢妃劉氏立,浩上疏論其不當。章惇為相,詆其狂妄,以元符二年削官,羈管新州?;兆诹?,亟召還,復為右正言,遷左司諫。改起居舍人,進中書舍人。崇寧初,遷兵、吏二部侍郎,以寶文閣待制知江寧府,徙杭、越州。蔡京素忌浩,乃使其黨陷害之,遂再責衡州別駕,尋竄昭州,五年始得歸。稍復直龍圖閣,瘴疾作,以政和元年三月卒,年五十二。建炎三年追復龍圖閣待制,又贈寶文閣直學士,賜謚忠。著有《道鄉(xiāng)集》四十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四五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21 【介紹】: 宋睦州青溪人,一說歙州人?;兆跁r,在睦州一帶利用摩尼教秘密醞釀起事。宣和二年,聚眾揭竿而起,自號圣公,建元永樂,設(shè)官分職。兩浙苦花石綱之擾,百姓爭附之,眾至數(shù)十萬人。蘇州石生、湖州陸行兒、縉云霍成富、蘭溪朱言、永康陳十四等紛紛響應,占有杭、歙等七州四十八縣。宋廷九次招降,不為所動。三年正月,徽宗命童貫發(fā)十五萬兵南下鎮(zhèn)壓。四月,退守青溪幫源洞,戰(zhàn)敗被俘。八月,在京師被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21 【介紹】: 宋虔州虔化人,字德林,號環(huán)中居士?;兆谡桶四赀M士。為孫立節(jié)弟子,嘗講學于長春谷,藏書萬卷。累官婺州教授。方臘攻婺州,城陷不降,被殺。有《諸經(jīng)講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