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鞭呼
古代官員赴朝會時,武士執(zhí)鞭呼叫示威戒警以驅(qū)趕行人。周禮·秋官·朝士:“帥其屬而以鞭呼,趨且辟?!?鄭玄 注:“趨朝辟行人,執(zhí)鞭以威之。” 孫詒讓 正義:“呼以戒警,趨者巡行,皆執(zhí)鞭為之?!?/div>
《漢語大詞典》:衲衫
(1). 宋 代武士所穿的一種衫子。 宋 蘇軾 《觀杭州鈐轄歐育刀劍戰(zhàn)袍》詩:“青綾衲衫暖襯甲,紅線勒帛光遶脇。”
(2).僧衣。 宋 黃庭堅 《贈惠洪》詩:“脫卻衲衫著簑笠,來佐 涪翁 刺釣舩?!?/div>
《漢語大詞典》:武直
禁衛(wèi)宮殿的值班武士。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濁漳水:“于 濟(jì) 北 穀城 之山採文石為基,一基下五百,武直宿衛(wèi)?!?span id="fqmpk3g" class="book">《資治通鑒·梁武帝中大通五年》:“ 椿 ( 斛斯椿 )勸帝置閣內(nèi)都督部曲,又增武直人數(shù)。” 胡三省 注:“武直,謂武士之入直殿閣者。”
《漢語大詞典》:武巾
武士頭巾。儒林外史第一回:“為首一人,頭戴武巾,身穿團(tuán)花戰(zhàn)袍?!?/div>
分類:武士頭巾
《漢語大詞典》:蔽甲
元 代武士穿的一種便服。 清 翟灝 通俗編·服飾:“元史·后妃傳曰: 世祖 后製一衣,‘有裳無袵,后長倍于前,亦無領(lǐng)袖,綴以兩襻,名曰比甲,以便弓馬。’此即武士所服蔽甲,其前后長短不齊而下有綴?!?/div>
分類:武士便服
《漢語大詞典》:百寶囊(百寶囊)
古代武士用以盛各種必需用具的口袋。《三俠五義》第一○二回:“﹝ 智化 ﹞暗暗帶了夜行衣、百寶囊,出了衙署,直奔 襄陽王 的府第而來?!?span id="w37wv5z" class="book">《續(xù)小五義》第八八回:“ 展?fàn)?帶領(lǐng)小四義,換了夜行衣靠,繫上百寶囊,帶上了兵刃,五位爺直奔 團(tuán)城子 而來?!?/div>
《漢語大詞典》:襪首
古代武士所用的束發(fā)頭巾。亦謂戴上束發(fā)頭巾,指武士打扮。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三》:“ 齊映 除 江西 觀察,過 吉州 。 峘 自以前輩,懷怏怏,不以刺史禮見,入謁,從容步進(jìn),不襪首屬我器, 映 以為恨?!?明 徐渭 《陶宅戰(zhàn)歸序》:“然雅好結(jié)名士,居常策馬馳襪首?!?/div>
《國語辭典》:騎士教育(騎士教育)  拼音:qí shì jiào yù
歐洲中古封建社會中,以培養(yǎng)武士服務(wù)、忠勇精神、臨陣奮斗和對婦女尊重的一種教育。
《國語辭典》:絳幘雞人(絳幘雞人)  拼音:jiàng zé jī rén
絳幘,漢宿衛(wèi)武士所戴的紅色頭巾。雞人,古代宮中于天未明之前,負(fù)責(zé)報曉,以警百官的衛(wèi)士。絳幘雞人后泛指戴紅頭巾的宿衛(wèi)武士。唐。王維〈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詩:「絳幘雞人送曉籌,尚衣方進(jìn)翠云裘?!?/div>
《國語辭典》:拔都魯(拔都魯)  拼音:bá dū lǔ
武士、勇士。譯自蒙古語。也作「八都魯」。
《國語辭典》:拔睹兒(拔睹兒)  拼音:bá dǔ ér
武士、勇士。譯自蒙古語。宋理宗五年鄠縣草堂寺闊端太子令旨碑:「天地底氣力里闊端太子令旨,道與豬哥、胡秀才、劉黑馬、田拔睹兒、大小官員、諸色人等?!挂沧鳌赴硕剪敗?。
《國語辭典》:把突兒(把突兒)  拼音:bǎ tú ér
武士、勇士。譯自蒙古語。元。鄭光祖《老君堂。楔子》:「把突兒來報,大王呼喚,不知有何將令?!挂沧鳌赴硕剪敗?。
《國語辭典》:巴圖爾(巴圖爾)  拼音:bā tú ěr
勇士、武士,譯自滿州語。《元朝秘史》卷一清。李文田。注:「今國朝有勇號之錫,名曰:『巴圖爾』,又稱『巴圖魯』,解云好漢子?!挂沧鳌赴蛨D魯」。
《國語辭典》:武士刀  拼音:wǔ shì dāo
舊時日本武士隨身攜帶的長刀。
《漢語大詞典》:裹見(裹見)
謂有罪之臣在武士簇?fù)硐麓┭?zhí)笏朝見君主。 宋 趙昇 朝野類要·班朝:“有罪之人朝見,如與免把見,則仍舊穿執(zhí),謂之裹見,唯加武士簇?fù)硪??!?/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