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沉疑”。
(1).遲疑。 南朝 梁
江淹 《吳中禮石佛詩》:“幻生太浮詭,長思多沉疑?!?span id="k2ea7d9" class="book">《
宋書·蔡興宗傳》:“朝廷諸所行造,民間皆云公悉豫之,今若沉疑不決,當(dāng)有先公起事者,公亦不免附從之禍?!?元
關(guān)漢卿 《單刀會(huì)》第一折:“想 玄德 未濟(jì)時(shí),曾問俺 東吳 家借 荊州 為本,至今未還。 魯子敬 常有索取之心,沉疑未發(fā)?!?br />(2).欺詐。沉,通“ 抌 ”。
《管子·君臣下》:“古者有二言:墻有耳,伏寇在側(cè)。墻有耳者,微謀外泄之謂也;伏寇在側(cè)者,沉疑得民之道也?!?章炳麟
《膏蘭室札記·沉疑》:“按:沉借為‘抌’。
《説文》‘抌’下曰:‘讀若告言不正曰抌’,是抌有告言不正之義。疑本訓(xùn)惑,而
《蒼頡》篇云:‘譺,欺也?!瘜ぁr’字
《説文》訓(xùn)騃,則訓(xùn)欺亦為疑之借,欺者所以惑人,故疑引申為欺也。抌疑得民者,謂詐為君欲虐下之言以欺民,所以扇誘民而得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