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23詞典 1分類詞匯 122
《漢語大詞典》:詐謬(詐謬)
欺詐;虛假。 宋 蘇轍 《舉王鞏乞外任札子》之二:“惟有 安鼎 謂臣欺罔詐謬,機(jī)械深巧,不速譴責(zé),恐臣挾朋誕謾,日滋日橫?!?span id="ukoyasc" class="book">《西游記》第十二回:“誠為佛子不虛傳,勝似善提無詐謬。”
分類:欺詐虛假
《漢語大詞典》:誕詐(誕詐)
欺詐。荀子·君道:“上好權(quán)謀,則臣下百吏誕詐之人乘是而后欺。”
分類:欺詐
《漢語大詞典》:欺殆
欺詐。 南朝 梁 王筠 《奉和皇太子懺悔應(yīng)詔》:“懺説濟(jì)蒙愚,推心屏欺殆。”
分類:欺詐
《漢語大詞典》:漸詐(漸詐)
欺詐。荀子·正論:“上周密則下疑玄矣,上幽險(xiǎn)則下漸詐矣,上偏曲則下比周矣。疑玄則難一,漸詐則難使,比周則難知?!?/div>
分類:欺詐
《漢語大詞典》:誑詐(誑詐)
欺詐。三國志·魏志·崔琰傳“ 魯國 孔融 ” 裴松之 注引 晉 孫盛 《魏氏春秋》:“太中大夫 孔融 既伏其罪矣,然世人多採其虛名,少於核實(shí),見 融 浮艷,好作變異,眩其誑詐,不復(fù)察其亂俗也。” 晉 葛洪 抱樸子·勤求:“諸虛名之道士,既善為誑詐以欺學(xué)者,又多護(hù)短匿愚?!?/div>
分類:欺詐
《漢語大詞典》:駔詐(駔詐)
欺詐。 南朝 陳 徐陵 《在北齊與楊仆射書》:“日者通和,方敦曩睦,兇人駔詐,遂駭狼心?!?/div>
分類:欺詐
《國語辭典》:詐故(詐故)  拼音:zhà gù
欺詐取巧?!盾髯印M醢浴罚骸覆痪磁f法,而好詐故?!?/div>
《漢語大詞典》:詭欺(詭欺)
欺詐。 宋 曾鞏 《筠州學(xué)記》:“故樂易惇樸之俗微,而詭欺薄惡之習(xí)勝?!?/div>
分類:欺詐
《漢語大詞典》:酢偽(酢僞)
欺詐。酢,通“ 詐 ”。 睡虎地 秦 墓竹簡《秦律雜抄》:“百姓不當(dāng)老,至老時(shí)不用請,敢為酢偽者,貲二甲?!?
分類:欺詐
《漢語大詞典》:欺變(欺變)
欺詐。南史·梁紀(jì)上·武帝上:“先是,俗語謂密相欺變者為‘和欺’?!?/div>
分類:欺詐
《漢語大詞典》:誑豫(誑豫)
欺騙;欺詐。周禮·地官·司市“平肆展成奠賈” 漢 鄭玄 注:“整勑會者,使定物賈,防誑豫也?!?賈公彥 疏:“恐有豫為誑欺,故云防誑豫?!?王引之 經(jīng)義述聞·周官上:“ 賈 未解豫字之義,故云‘豫為誑欺’。如 賈 説,則當(dāng)言豫誑,不當(dāng)言誑豫也。今案豫亦誑也。《晏子·問篇》曰:‘公市不豫,宮室不飾。’鹽鐵論·力耕篇曰:‘古者商通物而不豫,工致牢而不偽?!辉ブ^不誑也。又《禁耕篇》曰:‘教之以禮,則工商不相豫?!^不相誑也。連言之則曰誑豫矣。” 章炳麟 《俞先生傳》:“治小學(xué)不摭 商 周 彝器,曰:‘ 歐陽修 作集古録,金石始萌芽,摧略可采。其后多巫史誑豫為之?!?/div>
分類:欺騙欺詐
《漢語大詞典》:漸毒(漸毒)
欺詐。莊子·胠篋:“知詐漸毒頡滑堅(jiān)白解垢同異之變多,則俗惑于辯矣。” 郭慶藩 集釋:“漸,詐也。荀子·議兵:‘是漸之也?!?span id="wmwqqsu" class="book">《正論》:‘上兇險(xiǎn),則下漸詐矣?!云墼p之義?!?/div>
分類:欺詐
《漢語大詞典》:撟誣(撟誣)
欺詐。周禮·秋官·禁暴氏:“禁暴氏,掌禁庶民之亂暴力正者,撟誣犯禁者,作言語而不信者,以告而誅之?!?/div>
分類:欺詐
《漢語大詞典》:樓頭(樓頭)
(1).樓上。 唐 王昌齡 《青樓曲》之一:“樓頭小婦鳴箏坐,遙見飛塵入 建章 ?!?宋 辛棄疾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詞:“落日樓頭,斷鴻聲里, 江 南游子。” 郭沫若 《前茅·暴虎辭》:“猛虎在圈中,成羣相聚處……樓頭觀者人如堵?!?br />(2). 宋 時(shí)對欺詐者的鄙稱。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覽志馀·委巷叢談五:“言人虛偽不檢者曰樓頭。蓋 宋 時(shí) 何 家樓下多亡賴,以濫惡物欺人,其時(shí)有‘ 何 樓’之號。樓頭者,蓋 何 樓之惡魁也?!?/div>
《漢語大詞典》:奸弊(姦弊)
亦作“奸弊”。亦作“奸敝”。 詭詐舞弊;欺詐蒙騙。舊唐書·牛僧孺?zhèn)?/a>》:“ 乾符 中,選曹猥濫,吏為姦弊,每歲選四千餘員?!?span id="0yauwyy" class="book">《醒世恒言·錢秀才錯(cuò)占鳳凰儔》:“卻是那丑漢買囑媒人,要哄騙小人的女兒為婚,卻將那姓 錢 的后生,冒名到小人家里。老爺只問媒人,便知奸弊。” 清 唐甄 潛書·權(quán)實(shí)》:“是以百職不脩,庶事不舉,奸敝日盛,禁例日繁,細(xì)事糾紛,要政委棄。”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二章第四節(jié):“貧家丁多,無處隱蔽,只好按丁納租稅,再加上胥吏的奸弊,貧弱的民眾,除了逃亡作浮戶,實(shí)在無法應(yīng)付?!?/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