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生卒】:1838—1904 【介紹】: 清吉林伯都訥人,字次棠,一字樾亭。咸豐九年進士,授編修。光緒初疏劾崇厚擅許俄國天山界地數(shù)百里。累擢廣東按察使。后因故落職。中日甲午戰(zhàn)爭時,奉命赴奉天募兵抗日。戰(zhàn)后,歷官安徽布政使,湖北、河南巡撫,為官清廉,對新法則持異議。晚晴簃詩匯·卷一五六
于蔭霖,字次棠,伯都訥人。咸豐己未進士,改庶吉士,官至湖北巡撫。有《悚齋詩存》。維基
于蔭霖(1838年—1904年),中國清朝官員。字次棠,又字樾亭,先世文登人,明初遷居濰縣東鄉(xiāng)(今濰坊市寒亭區(qū)河灘鎮(zhèn)小東莊村),乾隆五十年(1785年),祖父于龍川攜眷逃荒,到吉林伯都訥廳(現(xiàn)吉林省榆樹市黑林鎮(zhèn)太平川屯)落戶。于蔭霖為咸豐九年(1859年)已未科進士。選庶吉士。同治元年(1862年),任翰林院編修。光緒八年(1882年),授湖北荊宜施道。十一年(1885年),任廣東按察使,次年任云南布政使,因丁母憂未成行。十六年(1890年)除服后授福建臺灣布政使。二十一年(1895年)又署云南布政使。二十五年(1899年)補任安徽布政使,未至又調(diào)任湖北巡撫,次年(1900年)任河南巡撫。后被罷官,寓居南陽。光緒三十年(1904年)病卒。
人物簡介
【生卒】:1842—? 【介紹】: 清湖南清泉人,字芍棠,一字爵棠。初為彭玉麟幕僚,光緒間歷任浙江、廣東按察使,湖北布政使,曾出使日本、俄國。累官廣西巡撫,主張出讓廣西礦權(quán),借法款、法兵鎮(zhèn)壓廣西人民起義,激起國內(nèi)拒法運動,旋被解職。曾與彭玉麟同撰《國朝柔遠記》,綜述順治元年至同治十三年中外關(guān)系。另有《東游日記》、《東洋瑣記》、《使俄草》、《瀛海卮言》。全臺詩
王之春(?~?),字芍棠,清湖南清泉人。曾任四川布政使、廣西巡撫。廣西巡撫任內(nèi),允諾將轄內(nèi)鐵路和礦山開采權(quán)讓給法國,引發(fā)林白水、劉申叔憤慨,擬刺殺之,事未果。乙未(1895)割臺之際,復(fù)援引西人觀念,倡建「臺灣民主國」以抗拒日本統(tǒng)治,張之洞發(fā)給總理衙門之電文,即引述王氏之意。著有《談瀛錄》三卷、《國朝柔遠記》、《椒生詩草》。
人物簡介
【生卒】:1844—1894 【介紹】: 清湖南湘鄉(xiāng)人,字毅齋。劉松山侄。咸豐間從松山鎮(zhèn)壓捻軍。同治間隨左宗棠西征,從松山攻金積堡,松山戰(zhàn)死,接統(tǒng)其軍,擒殺馬化龍等。又進軍攻西寧、肅州等地。光緒初擊敗阿古柏入侵之軍,平定天山南北路。官至甘肅、新疆巡撫。以疾乞歸。卒謚襄勤。
人物簡介
張覲光(1844年—1898年),字紹棠,號黼庭,福建嘉義人,同進士出身。光緒六年(1880年)參加庚辰科殿試,登進士三甲第108名。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簽分發(fā)各省,以知縣即用。曾任浙江湖州烏程縣知縣。
人物簡介
謝化南(1845年—1917年),號棠洲,陜西省興安府漢陰廳人,進士出身。光緒九年(1883年),參加癸未科殿試,登進士二甲89名。同年五月,著以主事分部學習,留京任戶部主事。甲午戰(zhàn)爭后,自感力不從心,欲辭官回鄉(xiāng)辦學,未獲準,后來又調(diào)任云南知府。到任不久,因長兄病危,便借故辭職返鄉(xiāng),設(shè)堂講學,倡導(dǎo)教學革新,增設(shè)數(shù)學、時事政治等學科。后學堂因故解散,謝化南從此深居簡出,專心從事著述。著有《滇程日記》、《庚子扈蹕日記》、《京華從政錄》、《題媳高氏遺墨》、《讀書樂塾詩文》等。
人物簡介
沈澤棠(1846-1928),字茝鄰,又字芷鄰,號懺盦,廣東番禺人。清同治十二年(1873)舉人,候選知縣。有《懺盦詩鈔》二卷,《詞鈔》一卷,《懺盦詞話》一卷。
人物簡介
陳本棠,清光緒八年壬午科(1882年)舉人,光緒十五年己丑科(1889年)進士。江西即用知縣。(李國仿《天門進士詩文 下》2019)維基
陳本棠,湖北省安陸府天門縣人,同進士出身。光緒十五年(1889年),參加光緒己丑科殿試,登進士三甲104名。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簽,分發(fā)各省以知縣即用。
人物簡介
恩壽(1849年 - 1911年),字藝棠,索卓羅氏,滿洲鑲白旗人,進士出身,晚清政治人物。父麟魁,道光六年(1826年)二甲一名進士,官至兵部尚書,協(xié)辦大學士。同治元年(1862年),麟魁奉命赴蘭州辦事,因病遽卒,朝廷賜其子恩壽舉人。同治十三年(1874年),恩壽中三甲進士,選任四川嘉定府知府(今樂山市)。光緒十九年(1893),在任成都府知府。光緒二十三年(1897),任陜西陜安道。光緒二十四年(1898),擔任江西按察使。光緒二十五年(1899),擔任江寧布政使(其藩署園即瞻園)。光緒二十七年至三十年(1901-1904),擔任江蘇巡撫(繼任端方,1904;陸元鼎,1904-1906),兼兵部侍郎與督察院右副都御史,授頭品頂戴;光緒二十九年(1903)出任癸卯恩科江南鄉(xiāng)試主考官;三十年(1904)屬末任漕運總督(光緒二十七年,曾任該職一個月,漕督府內(nèi)有清晏園;前任陸元鼎,1903-1904),隨后(1905)調(diào)江淮巡撫。光緒三十二年(1906),擔任山西巡撫。光緒三十三年(1907),任陜西巡撫,兼署西安將軍。宣統(tǒng)三年(1911年)七月因病解職。任職江蘇期間(1899-1906),與俞樾、正藍旗漢軍胡俊章、鑲白旗滿洲景星 (清朝)、汪鳴鑾、漕運總督陸元鼎等在蘇州時有詩歌唱和。1901年-1904年(光緒二十七年-三十年)任職江蘇巡撫時期,恩壽寄居蘇州拙政園,為其族兄福州將軍景星十年前任蘇松糧道時在該園種植的山茶花補栽數(shù)株(據(jù)恩壽詩作)。1906年,恩壽作《滄浪亭增建二程子祠記》,石刻二方,存于滄浪亭園中的看山樓。光緒二十九年(1903)為康熙年間梁延年(根據(jù)康熙的“上諭十六條”)輯錄的《圣諭像解》二十卷重版本校對并序(江蘇巡撫署重校本,1903)。1906年,任職山西巡撫時,選派山西大學堂的預(yù)科畢業(yè)生20多人赴美國專習(據(jù)《山西歷代紀事本末》,1999)。到任陜西巡撫后,于1907年5月,上奏清廷建立陜西圖書館,宣統(tǒng)元年八月(1909年8月),陜西圖書館成立(民國四年(1915年)遷至當時西安政治、文化、經(jīng)濟中心地帶的南院門街之南院的恩壽創(chuàng)建的“勸工陳列所”,俗稱慈禧亮寶樓,即原陜西巡撫部院東花園舊址,民國后為省議會所在地)。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正式成立陜西新軍督練公所。后因財力有限,遂確定以盡快建立一個混成協(xié)(相當于旅,下轄兩標即兩個團)(據(jù)《西安市軍事志》);同年,按照清政府頒布的《欽定咨議局章程》、《咨議局議員選舉章程》,在西安設(shè)立了咨議局籌辦處。次年六月,先由各縣選舉代表;八月十九日各縣代表到西安開會,醞釀選舉事宜。十月十四日,正式選出咨議局議員36名(據(jù)《西北通史》,2005)。宣統(tǒng)二年(1910年),陜西巡撫恩壽和西安將軍文瑞,為改變旗人“安坐而食,生計日艱”的處境,設(shè)立“駐防工藝傳習所”,選取八旗子弟入所學習,以解決旗丁生活出路問題(據(jù)《陜西省志》卷54,1990)。時任貴州巡撫龐鴻書奏請設(shè)立存古學堂,意在:“設(shè)法保守紹先賢之緒,以防蔑古之譏”;陜西巡撫恩壽在《奏遵設(shè)存古學校折》中也提出:“然萬國皆各有所長,斷未可一意師人而失其故有。所謂兩途并進,不可偏廢者也”(據(jù)《四川國學院史》,2020)。1908年,陜西巡撫恩壽奏請清廷增撥銀兩,修建公路,增打油井;慈禧、光緒批增撥官銀27萬兩,慈禧還把美國人贈送的皇宮照明發(fā)電機轉(zhuǎn)贈延長石油廠,以示支持(據(jù)《中國科技史雜志》,v.27,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