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5詞典 1分類詞匯 24
《國語辭典》:蠟燭(蠟燭)  拼音:là zhú
用蠟或油脂制成的燭,多用于照明、喜慶或祭祀典禮。《儒林外史》第二四回:「南京這些鄉(xiāng)紳人家,壽誕或是喜事,我們只拿一副蠟燭去,他就要留我們坐著一桌吃飯?!埂都t樓夢》第一八回:「一時傳人一擔(dān)一擔(dān)的挑進(jìn)蠟燭來,各處點(diǎn)燈。」也稱為「蠟炬」。
《國語辭典》:織布(織布)  拼音:zhī bù
1.以絲、麻、棉、毛等線編制成布匹?!睹献?。滕文公上》:「許子必織布然后衣乎?」
2.紡織品。《史記。卷一一九。循吏傳。公儀休傳》:「見其家織布好,而疾出其家婦,燔其機(jī)。」
《漢語大詞典》:絲光(絲光)
(1).指光線。 南朝 陳后主 《祓禊泛舟春日玄圃各賦七韻詩》:“日里絲光動,水中花色沉?!?br />(2).絲的光澤。 唐 虞世南 《奉和獻(xiàn)歲宴宮臣》:“絲光催柳色,日彩汎槐煙?!?前蜀 韋莊 《搗練篇》:“白袷絲光織魚目,菱花綬帶鴛鴦簇?!?br />(3).通過化學(xué)作用使棉紗或棉織品增加光澤的處理過程。經(jīng)過絲光處理的棉織品稱絲光布、絲光毛巾等。
《漢語大詞典》:花紗(花紗)
(1).織有花紋的經(jīng)緯密度較稀而質(zhì)薄的一種織物。古代多以絲為之。 唐 元稹 《離思》詩之三:“紅羅著壓逐時新,杏子花紗嫩麴塵?!?span id="0opvpy3" class="book">《宋史·食貨志上三》:“ 天圣 中,詔減 兩蜀 歲輸錦綺、鹿胎、透背、欹正之半,罷作綾花紗。 明道 中,又減 兩蜀 歲輸錦綺、綾羅、透背、花紗三之二,命改織紬、絹以助軍?!?span id="p8ylzpj" class="book">《金史·輿服志中》:“ 大定 十三年,太常寺擬士人及僧尼道女冠有師號、并良閒官八品以上,許服花紗綾羅絲紬?!?br />(2).棉花和棉紗合稱“花紗”。 茅盾 《子夜》二:“‘標(biāo)金’、‘大條銀’、‘花紗’、‘幾兩幾錢’的聲浪,震得人耳聾?!?/div>
《國語辭典》:棉布  拼音:mián bù
棉紗織成的布。
分類:棉布棉紗
《漢語大詞典》:頭繩(頭繩)
用棉紗、棉毛混紡或塑料等制成的細(xì)繩子。主要用來扎發(fā)髻或辮子。 元 柯丹丘 《荊釵記·見母》:“袖兒里脫下孝頭繩,莫不是恁兒媳婦喪幽冥?”儒林外史第二五回:“他自己收拾行李衣服,又買了幾件 南京 的人事--頭繩、肥皂之類?!?span id="scny2mu" class="book">《白雪遺音·馬頭調(diào)·貨郎兒》:“玉容香皂擦粉面,頭繩似血鮮。”《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三七回:“想了半天,取出一枝對筆,一根頭繩,一枝帳竿竹子?!?賀敬之 丁毅 等《白毛女》第一幕第一場:“扯上了二尺紅頭繩,給我 喜兒 扎起來!”
《漢語大詞典》:線毯(綫毯)
用棉紗、混紡紗織成的較薄的毯子。
《國語辭典》:毛布  拼音:máo bù
1.用獸毛織成的布?!睹魇?。卷八○。食貨志四》:「川人故以茶易毛布、毛纓諸物,以備茶課。」
2.較粗的棉紗所織成的布。如:「這幾匹毛布可用來做什么呢?」
《國語辭典》:洋紗(洋紗)  拼音:yáng shā
1.舊時稱機(jī)器織成的棉紗。相對于本國土法紡織者而言。
2.一種最細(xì)的棉紗織成的布。質(zhì)地輕薄,適合制作夏服。
《漢語大詞典》:壯錦(壯錦)
壯族婦女用手工編織的錦,經(jīng)線一般用白色棉紗,緯線用彩色絲絨。 聶震寧 《繡球里有一顆檳榔》:“在情竇初開的壯族姑娘的荷包里,常常珍藏著一個美麗的繡球……姑娘冬天要學(xué)紡線織壯錦了?!?/div>
《國語辭典》:手套  拼音:shǒu tào
套在手上,用以保護(hù)手部及禦寒之物。如:「寒冬里騎車,不妨戴手套保暖?!?/div>
《國語辭典》:絨布(絨布)  拼音:róng bù
用棉紗或羊毛等織成,表面有一層細(xì)絨的布料。如燈芯絨。
《國語辭典》:棉線(棉線)  拼音:mián xiàn
用棉紗紡成的線。
分類:棉線棉紗
《國語辭典》:麻紗(麻紗)  拼音:má shā
1.用麻的細(xì)纖維紡成的紗。
2.用細(xì)棉紗或棉麻混合而紡織成的平紋布,表面常成縱向凸紋,密度較為疏松,質(zhì)地輕薄、涼爽,常染成淺色或印花,適合做成夏天的服裝。
《國語辭典》:長毛絨(長毛絨)  拼音:cháng máo róng
表面起毛,狀似裘皮的立絨織物。多以毛紗為經(jīng)、棉線為緯而織成。絨面豐滿平整,具亮光及彈性,保暖性能良好。適合做冬季的服裝及絨毛玩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