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45,分23頁顯示  上一頁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意珠
緣覺
須彌山
諫果
身子
劫波
智度
加持
禪偈
羅睺
那伽
僧殘
羼提
曇摩
提婆
《漢語大詞典》:意珠
佛教語。梵語,意為如意珠、清凈珠、寶珠等,簡稱“意珠”。常比喻佛性、智慧。 唐 劉禹錫 《大唐曹溪第六祖大鑒禪師第二碑》:“自 達(dá)摩 六傳至 大鑒 ,如貫意珠,有先后而無同異?!?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3585' target='_blank'>《全唐詩》卷七八五載《天竺國胡僧水晶念珠》詩:“凄清妙麗應(yīng)難并,眼界真如意珠靜?!?宋 蘇軾 《次韻參寥寄少游》:“素與 晝公 心印合,每思 秦子 意珠圓?!?/div>
《國語辭典》:緣覺(緣覺)  拼音:yuán jué
一種佛教修行者所證得的果位。這種果位是阿羅漢中的一類,不從佛陀或其他人那里聽聞佛法,由自己的努力了悟四圣諦、證涅槃。另外他也不對(duì)他人宣說自己證悟的真理,所以不能成為人天導(dǎo)師。緣覺是梵語辟支佛的意譯,唐僧慧苑認(rèn)為,辟支佛意譯作緣覺是錯(cuò)誤的,應(yīng)譯作獨(dú)覺才正確?!吨杏^論疏。卷一末》:「問:『小乘有聲聞、緣覺二人……緣覺不稟教,聲聞稟教。』」
《國語辭典》:須彌山(須彌山)  拼音:xū mí shān
山名。須彌,胡語音譯,意譯妙高。古印度宇宙觀中,此山位居世界中央。山由東面白銀,北面黃金,南面吠琉璃,西面頗胝迦四寶構(gòu)成。山高八萬四千由旬,山頂為帝釋天居所。周圍有七香海、七金山,第七金山外有鐵圍山所圍繞的咸海,咸海之外為四大部洲,是佛教繪畫中常見的題材。也譯作「修迷樓」、「須彌樓」、「蘇迷盧」。
《漢語大詞典》:諫果(諫果)
(1).橄欖的別名。 宋 趙蕃 《倪秀才惠橄欖》之二:“直道堪嗟故不容,更持諫果欲誰從?” 元 王禎 農(nóng)書卷九:“橄欖生 嶺 南及 閩 廣 州郡……其味苦酸而澀,食久味方回甘,故昔人名為諫果。” 王統(tǒng)照 《春雨之夜》:“不過這等思想的芳香卻使人如嚼‘諫果’,從辛澀中得出甘苦的味道?!?br />(2).油柑的別名。梵語作庵羅、庵摩勒,義譯為無垢果。又稱馀甘子。 宋 周密 齊東野語·諫筍諫果:“又記 涪翁 在 戎州 日,過 蔡次律 家,小軒外植餘甘子,乞名於翁,因名之曰 味諫軒 。其后 王子予 以橄欖送翁,翁賦云:‘方懷 味諫軒 中果,忽見金盤橄欖來,想見餘甘有瓜葛,苦中真味晚方回?!粍t二物亦可名之為諫果也?!?/div>
《國語辭典》:身子  拼音:shēn zi
1.本身、自己?!度辶滞馐贰返诰呕兀骸敢苫笠环槐毓芩?,落得身子乾凈,且下鄉(xiāng)去照舊看書?!?br />2.身體?!都t樓夢(mèng)》第四五回:「說事情雖多,也該保養(yǎng)身子,檢點(diǎn)著,偷空兒歇歇?!埂段拿餍∈贰返谌鸹兀骸肝乙渤R娔峭馐〉亩綋幔降镁┏?,像是身子縮矮了一段。」
3.身孕。如:「你有幾個(gè)月的身子了?」
《漢語大詞典》:劫波
亦作“ 劫簸 ”。 簡稱“劫”。梵語Kalpa的譯音。佛教分劫為大劫、中劫、小劫。謂世上人的壽命有增有減,每一增(人壽自十歲開始,每百歲增一歲,增至八萬四千歲)及一減(人壽自八萬四千歲開始,每百歲減一歲,減至十歲),各為一小劫。合一增一減為一中劫。一大劫包括“成”、“住”、“壞”、“空”四個(gè)時(shí)期,通稱“四劫”。各包括二十中劫,即一大劫包括八十中劫。
分類:梵語譯音
《漢語大詞典》:智度
(1).謂明智而有器量。 漢 荀悅 《漢紀(jì)·高帝紀(jì)一》:“﹝ 高祖 ﹞寬仁愛人,有大智度?!?span id="srlcu7u" class="book">《續(xù)資治通鑒·宋太祖建隆二年》:“后聰明有智度,每與帝參決大政,猶呼 趙普 為書記?!?br />(2).佛教語。梵語的意譯。意為“大智慧到彼岸”。《維摩經(jīng)·佛國品》:“善於智度,通達(dá)方便。”
《國語辭典》:加持  拼音:jiā chí
佛教用語。謂佛、菩薩的慈悲力,在眾生的心田產(chǎn)生的影響和作用。
《漢語大詞典》:禪偈(禪偈)
佛教的偈頌。偈為梵語偈陀音譯之略,義譯為頌。偈語常用詩句形式,表達(dá)佛理、禪機(jī)。不論三言、四言或多言,一般都為四句。
《漢語大詞典》:羅睺(羅睺)
(1). 印度 占星術(shù)名詞。 印度 天文學(xué)把黃道和白道的降交點(diǎn)叫做羅睺、升交點(diǎn)叫做計(jì)都。同日、月和水、火、木、金、土五星合稱九曜。因日月蝕現(xiàn)象發(fā)生在黃白二道的交點(diǎn)附近,故又把羅睺當(dāng)作食(蝕)神。 印度 占星術(shù)認(rèn)為羅睺有關(guān)人間禍福吉兇。 遼 希麟 續(xù)一切經(jīng)音義卷六:“羅睺即梵語也,或云擺護(hù),此云暗障,能障日月之光,即暗曜也?!?宋 沈括 夢(mèng)溪筆談·象數(shù)一:“故西天法:羅睺、計(jì)都皆逆步之,乃今之交道也。交初謂之羅睺?!?br />(2).“ 摩睺羅 ”或“摩羅睺”的省稱。梵語mahoraga,本為八部眾中人首蛇身之神。民間借用此語稱一種土木的玩偶。 明 張煌言 《七夕微雨》詩:“故鄉(xiāng)風(fēng)物空回首,誰買羅睺戲綵樓?”
《漢語大詞典》:那伽
梵語音譯。義為龍。翻譯名義集·八部:“那伽,此云龍。別行疏云:龍有四種,一守天宮殿……二興云致雨,益人間者;三地龍,決江開瀆;四伏藏,守轉(zhuǎn)輪王大福人藏也?!?/div>
《國語辭典》:僧殘(僧殘)  拼音:sēng cán
梵語Sa?ghāva?e?a的音意合譯。佛教戒律中罪科名,是僅次于被擯除僧團(tuán)的罪。犯者須于僧眾中懺悔,才能除罪?!端姆致伞肪砣骸笍?fù)次,弟子若犯僧殘,和尚當(dāng)如法料理?!?/div>
《漢語大詞典》:羼提
佛教語。梵語的漢譯。為“六度”之一,意為安心忍辱。《法界次第》卷下:“羼提, 秦 言忍辱。內(nèi)心能安忍外所辱境,故名忍辱?!?清 龔自珍 《發(fā)大心文》:“欲修羼提,發(fā)心為先?!?/div>
《漢語大詞典》:曇摩(曇摩)
(1).梵語dharma的譯音,亦譯“達(dá)摩”、“達(dá)磨”、“曇無”等。意為法,佛法。佛門僧人常以“曇摩”、“曇無”等為其名之組成部分。如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中之 曇摩難提 (意譯 法喜 )、 曇無竭 (意譯 法勇 )即是。
(2).名僧 曇摩羅 的省稱。又名 曇摩迦羅 ,意譯 法時(shí) 。 西域 烏場(chǎng)國 人,通曉諸經(jīng)。 北魏 嘉平 時(shí)來華,在 洛陽 建 法云寺 ,傳習(xí)戒律,為京師僧俗所宗仰。 唐 沈佺期 《紅樓院應(yīng)制》詩:“ 支遁 愛山情謾切, 曇摩 泛海路空長?!?/div>
《國語辭典》:提婆  拼音:tí pó
人名。梵語DeVa的音譯,意譯作天,又稱圣天。印度佛教中觀派的創(chuàng)始人龍樹的弟子。斯里蘭卡人,約生存于西元三世紀(jì)。以智辨著稱,常與外道辯論,后遭外道暗殺而死。有百論、四百論、百字論等流傳下來,都是中觀派的重要作品。